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农门长嫂富甲天下

第201章

    哎,二婶一个泥腿子到底是想事情不够你们读书人明白,有时候原来争那么一口气是那么的重要。所以我思来想去,觉得这一声对不住还是要说。”
    沈见晚:“二婶不必如此,你现在能跟我说这一番话足以证明二婶心中坦荡,把阿晚当家人,所以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了吧。”
    她说的是真心话,先不说这段日子的相处下来她早就知道沈二婶的人品,就这些年二房对她们大房的帮助,沈见晚也不会在这小事上计较。
    更何况她明白沈二婶是真的明白自己错了,不然她完全不必来这一遭道歉,也说不出这番领悟来,她也不会知道她曾经有那样的想法。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沈见晚当然不会对沈二婶过于苛求。
    而且沈二婶今天的误解只能说一时想不了那么深远,不能算是人品上的问题。
    就是她也是重活一世才明白有时候人可以没有傲气,但却不能丢了尊严。
    如此沈见晚更不会苛求他人了。
    而这时候她们身后却传来了沈杰的声音,“阿晚,多谢你。”
    沈见晚和沈二婶回头才发现沈杰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她们的身后。
    沈见晚见之觉得场面有些尴尬,干笑道:“哎呀,我们这是在这里做什么,一会儿沈战哥哥得把桌椅等东西借回来了,我们赶紧把院子给他们腾出来才是,所以我们快收拾东西吧。”
    “对,对,看二婶这脑子。”沈二婶一拍脑门也道,她本就是爽利的性子,见沈见晚不怪自己,心里欢喜,顿时把刚才的事情扔到了九霄云外,干活更卖力了。
    沈杰见之当然也没有不赶紧干活的道理,只是他接下来内心有些丰富罢了。
    今天一连串的事情下来,机敏如他,他比沈二婶更快明白沈见晚明天此举的用心良苦,所以对于这个未来的二嫂,他心里只有感激。
    除了沈战带着沈远和沈栋去村里借后天摆酒席用的桌椅碗筷,沈二叔去了地里给黄豆下肥,剩下的沈见晚她们都在家里布置新房,人多力量大。
    在沈见晚的主持下,还没到做晚饭的时辰她们就已经把新房布置了一个七七八八。
    而这时候沈见晚也迎来了第一波给她添妆的客人。
    来人是结伴而来的杨二婶和杨长树的母亲周氏。
    杨二婶和杨二叔一共生了杨家喜他们四人儿子,没有儿子的她很是喜欢姑娘。
    当年杨二婶他们夫妇被偏心的公婆所不喜,分家的时候竟然只分给他们两亩薄地就把他们夫妇给扫地出门。
    然后,他们来到了村尾这边离沈二婶家大概五十几米处建了个草棚子住,然后十几年下来便跟沈二婶他们家和沈见晚她们家成了最近的邻居。
    而清水村河西的这一边村尾处,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目前也就只住了他们这三家人。
    所以他们三家这十几年来素来比较亲近,杨二婶更是与沈二婶同出一个娘家村,两人平时甚是交好。
    第162章 意想不到的添妆贵客
    这不,没有女儿的杨二婶这些年对她们沈家的几个姑娘都特别亲。
    而上辈子沈见晚回村,也是她接待了身无分文的自己。
    这次杨二婶给沈见晚的添妆是九尺上好的粉色棉布,一张被单,一对枕巾,一双鞋垫,一对手帕。
    别看这东西看起来少,这在周围在平常姑娘的成亲中亲戚好友的能有这一份添妆已经是极好的了。
    更不要说杨二婶家向来清贫,能拿出这样一份添妆就可见诚意。
    杨二婶的意思是本来她是想给沈见晚做一套衣裙的,但是她的绣活向来不行,又知道沈见晚女工出色,做衣裳又有想法便干脆送她棉布让她自己做衣裙,免得糟蹋好料子。
    至于剩下的被单这些则是她这些日子赶出来的。
    至于同来的杨成树的母亲周氏,她是一个非常温婉的妇人,只是看起来没有多少主意,但对沈见晚她们的善意却也非常明显。
    她给沈见晚的添妆是一对手帕,两个洗脸盆,一个包袱皮,还有两双鞋垫,这在村里给这份添妆也算是拿得出手了。
    而两人的添妆像是打开了这添妆的大门。
    本来沈见晚以为自己情况特殊,成亲应该不会有什么人来给她添妆的,毕竟姑娘出嫁来添妆的最多的还是娘家的近亲。
    而王家那边的亲戚,她早早的离开了王家一直都没有来往。
    当然上辈子见过他们的真实面目后,现在的她也绝对不会跟这些所谓的亲戚走动就是了。
    所以她基本算是没有所谓的娘家人来给她添妆。
    而沈见晚她却先是前些天收到了贺家那丰厚的添妆,现在又收到杨二婶他们的添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她意料之外的贵客。
    那就是她在镇上清风书院时的同窗孟子娴和陆楚月。
    孟子娴是她们秋水镇有名的孟大善人家的独女,孟家就在她们清河村隔壁的大坡村。
    孟家有着良田好几百亩,每年都会出租田地给没有田地或少田地的人家耕作,却只收取比一般的地主少一成的租金。
    再加上孟父平时乐善好施,所以孟家在这十里八村都很有些威望。
    而沈见晚和孟子娴也只能算是点头之交,她们也只是这过去两年同在镇上清风书读书,所以算认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