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天和

第1章

    《天和》作者:落雨声【cp完结】
    简介
    我卧松下石,笑看刀鸣剑。
    “你总道今年春天来得太迟,我今日路过溪水畔,恰逢一枝,掐来送你。”
    ……
    林师忽然忆起。
    彼时年少,他同刘景珉也曾一同策马长安闹市,一同穿行于大漠的漫漫黄沙与戈壁险滩,在草场麦浪旁遥望银河。惩过长安不讲理的官宦,结识过细雨中的温婉姑娘,听得漠中月下驼铃阵阵响。
    却独独未来过这文人墨客时常惦念的烟雨江南。
    便使这一生添了一笔遗憾。
    ————————
    刘景珉x林师
    1. he,大写加粗的he
    2. 潇洒意气攻x温润君子受
    (闲散王爷 x 天文道主)两个人都披着马甲
    3. 副cp bg bl都有,不只一对,但不会重点写(也许番外会写)。
    4. 架空设定。有的地方有参考,经不起考据也不用深究,看个乐呵就好。
    5. 构思了很久,想写一些主角团携手守家国与探究前人的恩怨的故事。有bug的地方欢迎大家捉虫。
    大家点点收藏海星和评论嘛,啵啵~
    标签:古风、恩怨情仇、少年意气、宫廷、江湖、he、架空、群像
    序章 是故人
    夜色幽幽降临,山峦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下,远处传来几声空旷的鸟啼。风徐徐刮过,枝叶摇晃,惊散了一群栖息在枝头的鸟儿。
    山顶是一座道观,名为天和观,观内无神像,无供品,只余几支快要燃尽的香插在落满香灰的坛中,俨然一副破落道观的模样。
    观旁是一座小院,篱笆围墙,只一人高,扬扬头就能瞧见院里的一方光景:院内是几间不大的屋子,挂着灯笼,比旁边那道观要亮堂不少。小院四周是郁郁葱葱的竹林,有清流顺着岩石淌过,。
    一位白衣的少年端坐在蒲团之上,一阵短风拂过,身后的灯笼随着风吹抖了几抖,啪地一声熄灭了。
    四周陷入一片漆黑的寂静。
    良久,他开口:“何事?”
    来人短叹一声,掩不住地失落:“又被发现了。”
    “直觉罢。”林师合眼道:“戒备森严的皇宫都挡不住你,我不过一介小人物,又怎值得师妹放在心上。”
    “躲过京城里那些侍卫有什么用,瞒过师兄你才更有成就感。”竹尖上坐着一位着黄衣的少女,摇晃着脚荡啊荡的,腰后别着一把长剑,隐隐有流光之意。她一跃而下,歪歪头,“师妹我可是千里迢迢从戈壁跑来的,怕你一人寂寞。”
    半响,她没有接到林师的答复,有些丧气地盘腿坐下,歪头问:“你真的打算以后在这里待一辈子,不下山了?”
    林师补了刚刚被风吹灭的火烛,悠长的烛光映着他的面庞,他抬头看向墨色的天:“人间渺渺,沧海一粟,九州山川已然看过,到如今还是觉得这里最好。”
    叶语安拄着下巴,一改往日,安静地注视着前方,片刻后才开口:“江南好看吗?”
    “好看。”林师含笑道,“烟花三月,细雨江南,你不是也去过。”
    “可是你一个人.....”叶语安想说什么,可犹豫了一下,又咬住话头,撅嘴,“一个人总归是太寂寞了,你又不让我陪你一起去。”
    林师起身倒了壶茶,放在石桌上,瓷杯与桌面接触,发出一声脆响。叶语安目光一路追随着他,等不到他的回答,又开口:“师兄,过几日我要去长安一趟。”
    林师的手顿了一顿,随后浅笑道:“去吧。”
    他又拿了支毛笔,蘸着墨,印着纸,提笔写
    ——我听潮波起,落于此生外。
    叶语安探头去看他写字,直到风起,将宣纸掀起一角,林师一撇笔,一捺就随着风跑了偏。
    竹林传来沙沙声,叶语安抬手试道:“起风了?”
    林师将宣纸抚平,又重新正了正镇尺,他望向夜空,有群鸟展翅掠过。
    “师妹。”他轻声道,“去看看山下鬼市有什么动静。”
    叶语安应了声,提剑沿着后路下山去了。
    院里又恢复了寂静。
    他站在桌前,重整好纸,又提笔
    ——宫灯照寒阙,远雁走云端。
    走字未完,院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伴着风声,匆忙得像谁在跑。
    这山林鲜少有人来,如今除了他和师妹,几乎没人知道这里竟还有间院子。他原以为是叶语安折返回来了,刚想提声开口,又忽然意识到,叶语安一向轻去轻来,必然不会有这般动静。
    林师转身,想一看究竟。
    是何人?
    院门拉开,却直直和来人打了个照面。
    林师忽地直直愣在了那里,毛笔从手中滑落,啪嗒掉在了地上,溅起一大片墨,污了氅衣下摆。
    那一瞬间,恍若惊蛰初起,清明雨落。风转了春风,竹叶成了桃花,山顶的小屋似乎坐落在了熙熙攘攘的镇上。艳阳高照,吆喝与马蹄声阵阵入耳,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三月又至,故事回了开篇。
    是故人。
    作者有话说序章是倒叙,正篇从下一章开始
    第1章 桃花绽 长渊初逢
    长渊镇坐落于岭南一带,两面兼山,是通往蜀中的一条重要支路,常年有行商之人人来此停留,或久居于此。因此,原本不大的镇子也热闹了起来,熙熙攘攘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