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历史同人] 穿越之汉武娇主

第615章

    “西域那边,霍哥哥打算什么时候走下一步?”
    “首要?任务是设立西域都护府,大夏地区暂时让安息国和选择留下来的大月氏部族们继续接管,身毒国亦是如此。”
    毕竟,大夏地区和身毒国对大汉而言实在太远,必须先将通往大夏地区和身毒国的道路完全纳入掌控,确保沿途物资补给稳定安全,尽可能?降低军队远征的沿途损耗,保持战斗力?。
    何况,安息国和选择留在大夏地区的大月氏四?个部族的翕侯有世仇,长期共处大夏地区必然爆发矛盾冲突,而离开大夏地区进入身毒国的贵霜翕侯也很难不和身毒国本地土著发生冲突……
    届时便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
    秋天临近,百姓们看着逐渐转成金黄颜色的稻谷,心中满是对丰收的渴望。
    然而,不幸也在这时降临。
    黑压压的蝗虫铺天盖地而来,贪婪啃食将要?成熟的稻谷。
    农户们看到一年的心血眨眼间就被蝗虫们啃光,无不痛心疾首,挥舞着火把在稻田里要?和蝗虫决一死?战!
    “滚!滚!滚!我的粮食!我的粮食!”
    可惜蝗虫听不懂人?话。
    农户们疯狂挥舞的火把只能?烧死?极少部分的蝗虫,剩下的蝗虫依然能?组成黑压压的铺天盖地的云层,所到之处,稻田变成荒原,地上不留一根嫩草,辛苦耕种却被蝗虫折磨得颗粒无收的农户们抓着火把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身旁陆续有被火把烧死?的蝗虫落下。
    “老?天爷!开开眼吧!这是我们辛苦大半年的收成啊……老?天爷!!”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受这份苦……为什么……”
    “天啊!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惩罚我们!”
    ……
    遗憾的是,哭泣不能?感动上天,却会招来心怀叵测的诸侯王。
    得知有郡县发生蝗灾,这些对朝廷不满已?久的诸侯王们再度心思开始活泛。
    “原来刘姣的担心是真事?!今年真的发生了蝗灾!”
    “还好我们没有听刘姣的话养鸭子防灾,现在百姓因?为蝗灾怨声载道,只要?稍加煽动一定会引发民变!”
    “没错!上天因?为不满陛下不行德政、违背周礼立皇太女所以降下蝗灾!”
    “可是这件事?……”
    “饿红了眼睛的百姓可不管什么圣人?转世!谁不让他?们吃饱饭,谁就是他?们的仇人?!”
    “但?是……不是每个郡县都发生了蝗灾,我听说隔壁郡县就因?为听从长公主?殿下的命令在春季大量养鸭,虽然也有蝗灾但?情况远不如我们这边严重……百姓们恐怕未必会……”
    “他?们知道什么!他?们甚至没有出过郡县,哪知道隔壁郡县的农田没有遭灾!”
    诸侯王不听臣属劝过,铁了心煽动民变,从中获利。
    并且,有这种心思的诸侯王不止一个,而他?们的幕僚臣属却不是每个都有清醒的头脑,能?意识到主?人?正在以卵击石。
    一时间,大汉帝国再次暗流汹涌,半数以上的诸侯王都蠢蠢欲动。
    ……
    燕王刘旦没有参与诸侯王们的蠢动。
    倒不是因?为他?经过这些年的挫折终于吸取教训学会谋定而后动,也不是他?不再对太子之位存有妄念,而是——蝗灾将燕国周边郡县祸害得民不聊生,唯独他?的封地因?为主?管农业的官员提前养鸭做了充分准备,蝗灾造成的歉收、绝收比例极低。
    刘胥因?此得意洋洋,特意写了一篇渲染周围郡县的惨状、夸耀自己领地一片太平的奏章送去长安。
    “父皇看完奏章,一定会嘉奖我。”
    刘旦骄傲地想着,接过一只烤鸭,吃得满嘴流油,一边吃一边畅想:“这次回长安,我要?带几只鸭子,让父皇也尝尝燕国王宫的炖鸭、清蒸鸭、蜜汁烤鸭……”
    “殿下英明。”
    之前因?为主?张养鸭被刘旦斥责的燕国官员努力?维持笑?容。
    他?们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事?情办得好全是燕王殿下的功劳,事?情搞砸了必然是下面人?的错。
    刘旦听下属官员们恭维自己,心情越发愉快,叹道:“四?皇姐着实是厉害,居然能?够通过观测天象觉察今年有蝗灾,难怪民间传闻她是圣人?转世。”
    “殿下莫非——”
    “如果她是男子,我怎么可能?还会对太子之位有心思?可惜她……”
    刘旦叹了口?气。
    他?虽然贪婪愚蠢又?自私短视,却也并非无脑之人?,早看出刘姣能?力?卓越,胜他?百倍,若非不幸生为女子,又?怎么可能?——
    “我决定最后试一次,如果还是不成功,就……就再等下一次机会!”
    刘旦终究无法放下对皇位的执念,即便他?早意识到父皇不可能?立他?为太子。
    ……
    ……
    各地郡县报告蝗灾的奏章如雪花般飞到长安,堆在皇帝案头。
    刘彻愤怒:“朕开年就让姣儿给这些郡县发函,让他?们关注旱情、预防蝗灾,竟然一个都不把公函放心上!现在闹了蝗灾还有脸向朕诉苦!求朝廷拨发赈灾钱粮!”
    “父皇息怒,不是所有郡县都对儿臣的告诫置若罔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