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原神+星铁] 已知物种研究报告

第5章

    景元最早的同人本写于他的十四岁,文中故事结束在他的成年礼上他和清心君修成正果。
    现实则是,他成年礼的这一天,才看到这本该十四岁就会看到的同人小说,还是跟另一个当事人一起看的。
    总得来说还行吧,能让一个远近闻名的靠书催眠的持明跟他一起看完整本小说不打瞌睡,还能应和着跟他回忆一下书中情节,这书写的是什么就不重要了。
    “这书你喜欢?”
    “还好,里面写的是……我们的故事。”
    清心君思索了一会,“故事里的你也长得很快啊,感觉什么都没发生就长到现在这般模样了。”
    故事里的他们不是什么都没发生,年龄差和清心君书中木头一样的表现,让他们在一起的经历非常波折,不得已早熟的少年人酸涩的青春心事被作者反复描绘。
    跟饮月君极其相似仿佛是互相描摹而成的眼尾朱痕,被她抱在怀里枕着的属于饮月君的龙尾,还有持明族里意向他们结合的声音,反反复复。
    让他在故事里的形象格外青涩脆弱。
    显然仙舟人内部丹枫清心官配是主流思想,连同人文里景元走的都是滴水穿石路线,还是建立在清心君是个木头,不为饮月君美色所惑的前提下。
    但凡不是木头,这路线就会背德加倍,不局限于年龄带来的背德了。
    故事外的清心君并不纠结故事的内容,而是纠结于小孩子长得很快。故事外的景元前几天还被清心君猝不及防的用龙尾卷起来被迫测了一次腰围。
    当时清心君的表情他现在还记得:“你吃撑了吗,要不要跟应星学学锻造?”
    别的持明他不知道,但清心君的尾巴卷人他从小到大努力了这么多次,实力涨了又涨,还是没有挣开过。
    身量跟着年龄也是长了又长的人跟小时候一样被龙尾举了起来颠了颠,“算了,体重也没长多少,还是多吃点吧。”
    办成年礼的时候她还很懵的比划了一下他的身高,诧异无比的:“景元这就长大了???”
    能不长大吗?都十几年了。
    景元一直很好奇自己小时候在清心君眼里究竟有没有人样,不然怎么会一天卷三次当个尾巴上的挂件一样被她带着风驰电掣。
    现在他问了,清心君更诧异了:“不都是这样带孩子的吗?”
    “卷起来幼崽不容易死,我看过好多幼崽就是家里人没保护住然后死掉了。”
    “虽然你死了我都能拉回来,但不死更好。”
    “小孩子不需要习惯死亡。”
    景元沉默了一会:“我听说您跟随帝弓司命征战,休息时也会卷住帝弓司命。”
    “怕队友死掉又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而且卷起来我自己也不容易掉下去。宇宙太大了,掉下去找回来要好久。”
    清心君没有情商这件事被应星抱怨过很多次,丹枫更是毫无办法,所以才会有将“因为我喜爱你,所以不想让你死去”随意说出口的清心君吧。
    第5章
    【清心1佐以生发建木2。
    食之,味如甘醴。】
    1清心色白、形通透、味清苦,有平心静气祛除外邪之效,为持明清心君血液催发而成,据传可镇魔阴身。
    时有罗浮剑首镜流堕入魔阴身,清心君以护摩自戮其身,枪废血出,流之不尽,约三日,血生清心。清心君以此花作连理镇心散,强令镜流魔阴身服之,复其神智。
    此后清心君元气大伤,与帝弓司命同游、巡猎星海之事,停月余。
    但笔者遍观仙舟史料,确认此处清心代指清心君而非清心花。
    2罗浮有建木,此前为丰饶星神赐福所致,被帝弓司命一箭断其生机,然多有生发之实。
    镜流堕入魔阴身后,建木生发。白日,清心君未神游星海,与帝弓司命同行,故而有清心君化龙啃食建木枝叶之举。建木森繁,苍龙盘旋,视之为食,补其生机。
    此事罗浮官方史料有详细描述,持明时调亦有记录,持明凌解试做《清心》,曲调难归沉郁凄凉,听者或言杀心顿起举刀向木或言少年意气快哉快哉,不一而足。
    然无一人,听闻十死无生、此去不归。
    清心君食木之时,帝弓司命至,弓弦未出,证其未被丰饶所祸。
    丹鼎司、太卜司复查之,清心君身体康健,亦未踏上丰饶命途。
    正因尽得其利,而无丰饶祸身之患,清心君此举,是为胸有成竹,记录此事的歌者、文学家、史家皆难生英雄难回之情。
    (笔者并未参考丰饶民的记录)
    笔者出于兴趣调查了涉及到清心君的持明时调。持明时调因「悲剧」之美而经久不衰,清心君的章节却在「悲剧」中带着鲜少得见的欢快曲调,从头至尾,并无先扬后抑之忧虑,甚至因其过于欢快,血生清心在其中都是难得的凄凉。然比之其他持明时调,血生清心还是太过欢快。
    倘若清心君并非持明,持明时调是否会有清心君一席之地也尚未可知。
    此食木之事,被人谬传记录于《仙舟罗浮风俗考》持明饮食篇,记录者尚能写下“食之,味如甘醴”,可见谬传者亦知清心效用之强。
    不能逆反魔阴身,却能令入魔阴身者恢复神智,可惜连理镇心散药方主药清心太过难得,清心君再难流血不止、三日不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