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历史同人] 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

第214章

    君臣二人看完天幕后,朱棣幽幽的问道:
    “爱卿,榴莲当真无法运回来?”
    郑和摇了摇头道:
    “回禀陛下,当真运不回来。”
    【郑和船队出海后,除了进行海上贸易,带回明朝未曾有过的食物以外,还带了许多明朝没有的动物回来。
    其中有一种动物朱棣喜爱的不得了,还因此产生了一个美好的误会。
    就在郑和第四次下西洋途中,船队第一次开赴非洲,要说当时的非洲大陆当时遍地是什么?
    那必须是自由奔跑的小动物们啊!
    郑和带着朱棣给的国书,与非洲当地国家进行了友好交流,得到了明朝精美瓷器等物件的国王甚是欢喜。
    立马就给郑和牵来了一只脖子纤长的动物以示友好,众人从未见过这样神奇的动物。
    只见其浑身均匀分布着花纹,四肢纤细,脖颈足有一丈六尺长,照理这样体态庞大的动物,都凶神恶煞的。
    可国王牵来的这只却与众不同,它喜欢拿带着双眼皮、长睫毛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的看着众人。
    一群糙汉子们瞬间就被俘获了,争相递喂面饼等食物。
    这只长颈动物头上长着一对犄角,还有一双毛茸茸的尖耳,若是吃食递得慢了,还会低下脖子,给众人上演一个‘歪头杀’。
    好似在疑惑:这些长得不一样的两脚兽,为何喂得这样慢?
    当国王告知这只动物的名字时,刚才还喂得欢快的船员们瞬间停顿了下来,他们都听见了什么?
    麒麟?!
    居然是麒麟!华夏神兽啊!众人很疑惑,只因华夏历朝历代帝王都遍寻不到的神兽。
    居然出现在了此地,难道是麒麟的祖先自己飞过来的?
    不过发现了麒麟也很开心,郑和立马向国王讨要了两头带回了明朝,麒麟一经路面,自然成了明朝国宝般的存在。
    其实呢…】
    -
    “其实?”
    正在轻轻抚触麒麟的朱棣顿了顿,所以天幕接下去又要说什么…
    【其实当时国王说得是当地的方言,名为‘基林’而不是麒麟,不过也难怪众人误会,当地口音说出来听上去就像麒麟一样。
    其实这种会上演歪头杀的大萌物,大家都认识,就是现在的长颈鹿,它并不是麒麟。
    不过长颈鹿的姿态一直是优雅的,到了明朝还是整日闲庭信步的,引得宫人们争相观赏。】
    -
    天幕随后放出了长颈鹿的图片,其他时空未曾见过长颈鹿的人们还是相信这就是瑞兽麒麟。
    朱棣一朝的官员们就有些尴尬了,只因他们刚才还在大肆吹捧朱棣功绩卓著,才能引得祥瑞神兽麒麟降临明朝。
    直到天幕放出了长颈鹿的图片,还上书三个大字长颈鹿后,众人欲言又止,被现场打假了如何是好?
    就连翰林院的一众学士们,也说不出半个字出来了。
    不过好歹朱棣面皮厚,出言解了众人的尴尬:
    “原来瑞兽名为长颈鹿,这样,着人再给瑞兽添个位置,就把长颈鹿加上去!”
    哎呀!
    众臣们松了口气,这下可好了,既不是麒麟,却也是瑞兽,于是众人的欢呼声更响了。
    【郑和在朱棣一朝就曾六次下西洋,扬了国威的同时也开创了航道,确实是当时明朝的第一人。
    因此细数朱棣在位期间的功绩,还是不少的,例如五征漠北、组织编纂永乐大典,以及派遣郑和下西洋。
    在朱棣的治理下,明朝得以繁荣发展,再然后,朱棣就驾崩了。】
    -
    朱棣:“…”
    正在同朱高炽讨论下一回北征的朱棣,冷不丁的又听见天幕说他驾崩了,险些绷不住破口大骂。
    又一次听见爹去世消息的朱高炽都习惯了,不过想了想还是出言劝阻道:
    “爹,你看,征战漠北有生命危险哦!”
    朱棣摔了毛笔,这儿子是不能要了,于是宣来了朱瞻基:
    “瞻基,来同爷爷一起议事,咱不带你爹。”
    朱高炽看着祖孙俩聊得起劲,轻轻叹了口气,他好像是个外人噢?殊不知殿内的两人是靠他承上启下的呀!
    【朱棣驾崩在北征的回途过程中,杨荣等大臣决定先秘不发丧。
    不得不说这一点又与秦始皇谜之相似了,不过幸而明朝的臣子不是赵高与李斯。】
    -
    得嘞…
    李斯又一次滑跪扑到在秦始皇脚下,一只手捂脸哭泣,顺便腾出另一只手抱住秦始皇大腿。
    “陛下!臣对您的忠心,日月可鉴呐!”
    “行了,起来吧,朕新得的袍子。”
    秦始皇说完将衣袍从李斯手中扯了出来,小心的抚了抚,这可是最时兴的料子做的,丞相为何这般毛手毛脚?
    撒了手的李斯愣怔的看着秦始皇,新…新得的袍子?
    【之后,八百里加急秘信给朱高炽传了过去,直到朱高炽往京师调来足够的守军后,才公布了朱棣驾崩的消息。
    待一切尘埃落定,朱高炽也登基当上皇帝后,才有空朝着北方远眺,那是他爹朱棣的魂归之地。
    他的‘征北大将军’啊,怎么就这样去了?】
    -
    “呜呜呜…爹,您别去漠北了,儿不能没有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