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第7节

    这种话上辈子她亲耳听到过,自己好心喊人回家吃饭去偶然听到的,那时候自己就知道婆婆的真面目了。
    笑面虎一个!
    人差不多前后脚都回来了。
    陈庚望低头洗手,擦着手抬头就透过窗户瞧见了里面忙碌的身影,脸色微微泛红。
    想起队长说的事,他这才明白原来这妇人打量着她那从省城来的竹马呢。
    原本他只当她又是犯了什么糊涂,哪儿想到是有一定绿帽子在那儿等着自己主动戴呢。
    越想人越恼,连带着面上的神色竟不禁露了出来。
    “大哥,你咋了?”老三见大哥夹着土豆也不吃,眼直愣愣的盯着看。
    “咳咳,没事。”说罢,把那筷子土豆塞进了嘴里。
    男人们吃完散了,尤其是公公老陈,很喜欢坐在小路上几人凑在一起闲谈。
    陈庚望倒没出去,不过也是吃完就进了西屋。
    他们是不会收了碗筷送进厨房的,女人们也都早已经习惯了。
    一进西屋就看到桌子上的字典摊开着。
    应当是那妇人看了。
    果然,为了她那竹马竟然等着学字呢。
    小妹说起来这事,他还以为她是为了自己学的?
    就算不是为自己,也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是为那什么竹马。
    ——
    宋慧娟收拾好,也进了西屋。
    经历过上辈子,她就不大喜欢和那些人闲话了,过日子只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平白听了那些家长里短只会闹得鸡飞狗跳。
    尤其自己现在还是个媳妇,那就意味着自己是谈论的对象。
    等过了这一阵子,再说吧。
    “怎么要识字?”陈庚望听见门的声响抬头问道。
    “啊?”
    “怎么想起来识字了?”陈庚望还是问出了口,还是想亲口听那妇人怎么说。
    “啊!在家也没啥事,想着识个字罢了。”宋慧娟低头坐到床沿上。
    半真半假。
    没错了!陈庚望心想。
    “知道咋用吗?”
    “不是有啥拼音吗?”宋慧娟摇摇头。
    呵!拼音也知道,看来自己之前低估她了。
    “从前跟着浦生他们几个识过几个字,他们学过。”不等他问,宋慧娟解释了一句。
    浦生是宋慧娟的大弟弟,有十六七了,二弟弟叫宋浦为,也有十三四了,三弟弟叫宋浦华,还小,记得也就十来岁。
    陈庚望看着床沿上的女人低垂着眉眼,难以相信她的话,或许是跟什么竹马学来的吧。
    他是知道的,她娘死的早,听媒人说从七八岁就照顾三个弟弟了,十二三岁就能挣一个成年人的公分。
    就算是老三一个男孩子,今年都十四岁了,现在也只挣半个大人的公分。
    其实这也是他选择她的原因。
    从小持家能干,长姐如母一般地操劳过,嫁过来能帮家里很大的忙。
    此刻他却有些恼怒,自己怎么没有问个清楚,虽说自己娶她有一部分是为了减轻自己家的负担,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半路会杀出来个从哪儿冒出来的竹马。
    一时怒气攻心,干脆撂了话,“学这有什么用?不当吃不当穿!”
    第5章
    午后的阳光透进屋内,不仅没有缓和某人骤然而起的怒火,反而晃得人眼晕。
    宋慧娟抬起头看着闲立在窗边的身影,沉默了一会儿,“咚”地一声转身带上了门。
    陈庚望听见动静回头去看,屋子里已经空荡荡一片,转头便瞧见院子里的妇人拐去了厨房。
    一股子邪火钻进心头,一脚踢在墙上,带着上面的黄土灰扑簌簌往下落。
    盯着南面射来的光晕,树叶影影绰绰,就想起了上午的事。
    半晌午,十来点前后。
    大队队长陈建元特意把他叫去,说起今年上面派下来的知青,要按照新规定算公分,尤其是对今年来的知青们。
    原本也没什么,他随口应下来,拿着大字报就写告示去了。
    大字报写好,贴在村前沿的墙上,人来人往,路过看上两眼也就算是通知了。
    陈庚望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没有立时回了大队,立在大槐树下听人讲起闲话来。
    到了下工时间,妇人们零零散散的路过,偶尔有几个好热闹的驻足停在告示前讨论起来。
    “又来知青了?”
    “是啊,不知道今年的咋样呢?”
    ……
    “诶?这不是前赵庄的赵学清吗?”
    “前赵庄?那不是你娘家那边吗?”一个妇人问起来,“那他咋是知青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他啊,是跟他娘姓的,听老辈人说前些年他爹是个外来汉,入赘到他娘家里,后来跟着咱人民军队去打仗了,十几年没见个人影儿,都以为他死在外头了,谁知道前两年回来了,现在人家可是省城里啥军区的头头呢,官儿可大着呢。就是可怜那早死的学清娘了,要是熬到这个时候只怕也能跟着去享福了。”
    一旁听的妇人也跟着感慨起来,“唉,那真是可怜人了。”
    “你还可怜人家呢,现在人家可是知青了,不知道比咱们好了多少。说起来慧娟还跟他有点那档子事呢。”
    “慧娟?是东头大宋庄的不是?”
    “真的?”
    妇人信誓旦旦的说起来,“我还会骗你们不是,有人亲眼看见过的……”
    “也是,两个村前后挨着,能没点什么事吗?”
    ……
    “娘们家家的,都瞎说甚呢?”
    随着一声俚语的呵斥,那几个妇人这才注意到槐树下的人,拍拍胸脯纷纷作鸟兽散了。
    “大哥,别听他们瞎说,”刚刚出声的呵止的男人,忙露出一脸笑意,“妇人家家的,就爱传闲话,您可千万别当真。”
    陈庚望僵硬的点了点头,浑然不知自己当时散发出的一股寒气,直逼人心。
    到了点儿,人自然就散了。
    没人知道陈庚望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但这么一传保准不出两天全村的妇人也都知道了。
    那几个妇人一个一个都是传闲话的“好手”。
    “那可不是咋地,当时学清娘死的那阵,学清还小呢,是跟着他姥爷过日子的。他姥爷那时候还算得上是大地主呢,再后来这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地一分没几年他姥爷就撒手走了。那阵儿他得有十来岁了,半大小子也没人家愿意养,后来就有人家看见他在慧娟家了,听说是慧娟他爹打算把慧娟许给他呢,临了两人也没成。”
    “那咋会成呢,估摸着那时候人家当官的爹回来了呗,有城里的洋姑娘谁还要农村的傻姑娘哟!”
    ……
    晌午那些妇人的闲话一个劲儿往陈庚望脑子里钻,这会儿更是停不下来了。
    猛地想起去年秋天两人的初次见面。
    正是秋收麦子的时候,他还特意和大队请了假去大宋庄,早早地去给他们家收粮食。
    那时候没觉出什么,现在越想越不对劲。
    那天,陈庚望跟在媒人背后往宋家走去,一路上受到了好些村民社员的打量,七嘴八舌的指指点点。
    原来以为是对他这个蓦然出现的生人的打量,哪也没想到内里还有这么一层。
    听到从外面传来的锣声,陈庚望回过神,披上外袄抬脚离了门。
    厨房正坐着发愣的宋慧娟听见动静,起身趴在窗户上只瞧见那人落下的影子。
    她并不想解释什么,识字都可以往后退,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要说服他离婚。
    想到这,宋慧娟叹了一口气,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什么好借口。
    这时,院子里传来陈如英的声音:“大嫂,有人找”。
    宋慧娟打起精神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灰,刚踏出门槛,就见大门外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来人正是赵学清。
    一身浅灰的中山装,手边把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左边把手上挂着一个竹编篮子。
    这样的阳光明媚,让宋慧娟一时失神。
    上辈子见他的最后一面,还是那时自己患病严重时候,甚至算得上是临终前了,不知道他打哪儿听来的消息,特意来医院看她。
    那个时候的她已经病的严重,说不出话来了,两人相对无言,但心中的挂念从不曾因时间有所消磨。
    她仍然记得,上辈子差不多也是这时候他来看了自己一回,他说他是下乡来当知青的,但只此一回,从那之后两人就渐渐断了来往,哪怕是在一个大队里。
    一方面是怕大队里的流言蜚语害了他,另一方面也是怕陈家的人有看法,害了她。
    从那之后,两人都默契的没提再见的事。
    没想到今生两人再见,居然是在这种情况下。
    门外的赵学清抬头,目光对上那低低门檐下的女人,嘴角扬起,溢出满心的笑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