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明末大军阀

第468节

    西北都督府包括陕西、甘肃、哈密。
    而目前大明已经有了两个都护府,分别是囊括漠南草原的瀚海都护府,以及统辖原奴儿干都司故地的安东都护府。
    目前国防部已经正式任命许铭为瀚海都护府都护,任命李定国为安东都护府都护。两个都护府各地正在按照朝廷的章程建立州县,驻防军也在招募之中。
    大明的都护府和都督府属于平级,各道的驻防军全部归都督府、都护府管辖,但是调动权在国防部,装备的供应权在装备部,钱粮的发放权在财政部,也算是三权分立了。
    同时,将来十六支国防军也要分别进驻各都护府、都督府,如此大明天下才算是稳如泰山。
    “不过现在各都督府的都督人选未定,阁老的意思也是暂时不要定人,先将各都督府的构架搭建起来再说。”
    陈新甲说道:“另外,各军在草原和奴儿干都司对满人、蒙古人的余孽已经进行了几番围剿,但是说实话,想要将所有的胡人全部斩尽杀绝是不可能的。如果光靠杀戮就能稳定边疆,那当年的强汉盛唐早就彻底占据华夏周边了。”
    “所以,目前阁老已经命国防军各部停止对胡人的围剿,转而全力在瀚海都护府、安东都护府推行汉话,只要胡人能够会说汉话、会写汉字、穿汉服、行汉礼,那就算是归化胡人,不但不会有性命之忧,还可以获得大明百姓一样的待遇。”
    陈新甲对刘衍的这个方略非常推崇,说道:“阁老此举,才是眼光长远,是真正的安邦之道啊!”
    只是田辉叙微微皱眉,问道:“那满人和蒙古人也在此列吗?”
    “在!”
    陈新甲说道:“只是毕竟满人和蒙古人的双手都沾满了我国朝军民的鲜血,所以阁老定下规矩:满人、蒙古人除了要做到以上条件之外,还要服刑十年,为朝廷在各地的兴建工地做劳工,十年之后才能获得自由。”
    “只要是满人和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幼,皆是如此!”
    众人听到这个条件,心中才算是舒坦了一些。
    如今的满人和蒙古人的数量已经不算多了,而且大多都是老弱妇孺,真要做十年苦力,到时候能有多少人活下来都是未知数,也算是给这些胡人的报应吧!
    “好!”
    陈新甲随后说道:“今日的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朝鲜战事!”
    第六百七十一章 使者
    陈新甲说道:“眼下朝廷为阁老所部数十万将士筹集了三个月的钱粮,现在差不多已经消耗了三成左右,朝廷必须继续为阁老所部运送后续补给,这一点就算再难,咱们也要同舟共济!”
    说完,陈新甲便看向了财政部尚书岳明,随后又看了看商务部尚书宋功明。
    岳明率先说道:“陈尚书和各位都知道,如今朝廷各项开支浩大,光是筹建瀚海都护府、安东都护府所需的钱粮,每月就需要两百七十万两银子,以及上百万石的粮食供应。另外还有西北灾情的收尾事宜,辽东各地的重建开支,以及等等其他的开支。”
    “现在财政部基本上没有什么结余,能够不发生亏空,本堂就已经烧高香了。至于再筹集数十万大军的钱粮开支,实在是力有不逮。”
    岳明说了一阵,便眉头紧锁的说道:“眼下唯一能筹集钱粮的地方,就是先从山东、北直隶、南直隶、福建等富裕地方,抽调一些地方府衙留存的钱粮上来,算是朝廷向地方暂借的吧。不过等到明年夏税收上来之后,这些暂借的钱粮一定要尽快偿还,以免地方钱粮不足。”
    陈新甲问道:“那财政部能筹集多少钱粮?”
    岳明皱眉大概算了一下,说道:“大概有一百二十八万银币、五十四万石粮食。”
    陈新甲算了一下,这些钱粮估计也只能支撑刘衍部大军一个多月的消耗而已。于是陈新甲便对宋功明问道:“那商务部这边能筹集多少钱粮?”
    宋功明说道:“按照朝廷的经制,商务部下属各工坊、商社的收益,每三个月要向财政部结算一次。眼下今年年底的结算还没有进行,商务部还留存了一些钱粮。”
    “本堂已经提前估算了一下,这批钱粮大概有三百一十五万银币、一百三十万石粮食,就先充作阁老所部的补给之用吧。”
    宋功明说着便看向岳明,只见岳明也是点头赞同。
    如此,朝廷就能筹集四百四十三万银币、一百八十四万石粮食,陈新甲估算了一下:这笔银币差不多可以供应刘衍部数十万将士两个多月的消耗,加上此时军中的存余,四个月的时间还是可以支撑的。
    于是陈新甲松了一口气,说道:“好,就如此办理吧,财政部和商务部尽快将钱粮运送到天津卫去,北洋舰队已经在天津卫已经有运输船队在港口等候了。”
    “好。”
    大军钱粮的问题商议完毕之后,陈新甲松了一口气,笑着对众人说道:“大事都商议完了,咱们也松了一口气啊。”
    众人全都笑呵呵的点头,这段时间先是辽东收复、满清灭亡,随后大军拿下了奴儿干都司故地、漠南草原,紧接着就是筹建安东都护府、瀚海都护府,以及各处都督府,眼下刘衍又率领数十万将士兵临鸭绿江边,准备威逼朝鲜国,继续打下去,这一系列的大事都集中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内阁众人感到巨大的压力,几乎喘不过气来。
    如今这么多的大事终于有了眉目,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的继续推进就好了。
    这时,财政部尚书岳明说道:“对了,关于出使朝鲜国的事情,我财政部侍郎高弘图已经出发了,估计现在已经扬帆出海了,不知道高侍郎此行能否不负使命?”
    陈新甲说道:“高弘图原本可是南京朝廷的尚书啊,对于朝鲜国的那些下国王公大臣,应该是迎刃有余的。而且这段时间高弘图在财政部也历练得很不错,对于新政也能做的很好,此番出使,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就在众人谈论的时候,此时高弘图已经从天津卫出海,搭乘北洋舰队下属的运输船队前往辽东近海的獐子岛。
    这支运输队装载了部分弹药和药品,以及少量的钱粮,是刘衍部大军定期例行的补给船队。
    此时高弘图身披厚皮大氅,头戴翻毛冬帽,脚踩棉官靴,就连手上也戴了皮手套。
    即便如此,在冬日的海风吹拂下,高弘图的脸颊也被冻得通红,如同刀子一般的冷风扑面而来,几乎让高弘图睁不开眼,鼻涕和眼泪不断溜下来,此时的高弘图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气度和儒雅,只是坚持而又倔强的站在甲板上,望向前方的茫茫大海。
    “大人,这里海风太大了,还是回船舱休息一下吧。”
    随行的一名财政部吏员走过来说着,高弘图则说道:“据说朝鲜国比这里还要寒冷,我就算是提前适应一下好了。此番出使朝鲜国,咱们可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绝不能堕了朝廷的威严!”
    “大人所言甚是。”
    此番出使朝鲜国,高弘图的心中也是有几分忐忑,毕竟自己从未走出过大明,原本的目光都是聚焦在朝堂之上,对于如今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以及超出大明疆域之外的视野,高弘图是从来没想过,也没遇到过的事情。
    所以高弘图此时心中也是憋了一口气,自己必须要将此番出使之事办好,绝不能让朝中同僚看轻自己,不能让点自己将的阁老刘衍失望!
    “将来仕途如何,能否在中兴大明的大势里出一份力、占有一席之地,就看此番出使如何了!”
    此时站在运输船队期间的甲板上,虽然冬日的凛冽寒风不断吹打在高弘图的身上,几乎将人吹得透心凉,可是高弘图的心中却是一阵火热,恨不得立即飞到朝鲜国都城汉城去!
    两天之后,运输船队抵达了獐子岛。
    高弘图连同朝廷组建的使团众人下了船,甚至都没在獐子岛休息一下,就急忙转乘船只,从鸭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又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抵达了镇江堡。
    “下官拜见阁老!”
    在镇江堡内的官署内,一身风尘的高弘图见到了刘衍,当即行礼拜见。
    刘衍笑着上前将高弘图拉到了座位上,说道:“高侍郎一路苦寒,辛苦了!”
    高弘图再次站起来,抱拳说道:“下官冒这点风寒算什么,与阁老和大军将士浴血奋战、收复失地相比,下官的辛苦还差得远啦!”
    刘衍微微颔首,如今的高弘图早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经历了官职变动,亲身参与了新政、军改,认识到刘衍的所作所为真的可以让大明富强、中兴,高弘图也彻底放下了自己的身段,切实开始脚踏实地的忙于政务,已经从一个争权夺利的弄臣,蜕变成了一个实打实的干臣。
    “呵呵,”
    刘衍示意高弘图坐下,然后说道:“此番点将高侍郎出使朝鲜国,其实本公的本意并不是为了收兵,而是为了将来出兵。”
    高弘图认真的听着,说道:“请阁老明示吩咐!”
    “高侍郎是财政部的,自然知道如今朝廷的财政状况,已经不允许本公率领数十万将士杀进朝鲜国了。可是朝鲜国投靠满清,甚至出兵支援满清,抵抗我大明天兵,其罪当诛!不打,则天下百姓不忿,不打,则数十万将士愤慨,不打,则我大明天威何以远播四海!”
    “所以,此番高侍郎出使朝鲜国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暂时稳住朝鲜国,让朝鲜国上下认为朝廷大兵压境,只是为了问罪,而并不是真的要杀进朝鲜。其二,就是让朝鲜国赔款,为其投靠满清、出兵抗拒天朝而赔款谢罪。”
    “至于从朝鲜国拿到钱粮的具体金额,本公还想听一听高侍郎的意思。”
    高弘图在从北京城出发之前,便已经跟财政部尚书岳明商议过,毕竟刘衍在点名让高弘图出使朝鲜国的时候,已经透露过此番的目的。
    所以高弘图和岳明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细节,至少也知道刘衍是想从朝鲜国讨要钱粮赔偿,所以二人也曾大概计算过。
    于是高弘图说道:“启禀阁老,以财政部的估算,目前阁老所部四十多万将士以及大批的战马,每月需开支军饷三十万两银币左右,消耗粮食五十万石左右。以半年为期,则此番朝鲜至少要赔偿两百万银币、三百万石粮食!”
    刘衍思索了一下,这笔钱粮对于朝鲜国来说,可以算是天文数字了,估计就算朝鲜国王李倧能拿出来,也几乎要倾家荡产,弄不好还会将朝鲜国给逼急了,到时候朝鲜之战提前打响,对于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都督府、两个都护府的筹建事宜,辽东的重建事宜都会受到影响。
    于是刘衍说道:“以三个月为期吧,让朝鲜国赔偿一百二十万银币,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高弘图微微一愣,然后便明白了刘衍的意思,毕竟朝鲜国能有多少钱粮,身为财政部侍郎的高弘图心中也是有些了解的。
    “阁老高瞻远瞩,考虑得比下官和财政部更深刻,这一百二十万银币、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的数额还是很合适的,下官就按照这个数额去跟朝鲜国谈吧。”
    “嗯。”
    刘衍说道:“另外,高侍郎到了朝鲜国之后,一定要强硬,绝不可意气用事,也不可动恻隐之心,要时刻记住朝鲜国出兵支援满清的罪行,不能见到朝鲜国内部百姓贫苦,就心智动摇。高侍郎要记住:此行当学大汉之傅介子,扬我大明国威!”
    “高侍郎与本公都是大明的官吏,只为大明百姓负责,只为华夏的前途负责,至于其他国家的百姓,并不在你我的职责范围内,高侍郎要谨记!”
    高弘图当即抱拳说道:“下官领命,阁老嘱咐,下官自然谨记于心!”
    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兵将至!(一)
    为了给高弘图壮声势,刘衍特意从国防军第五军中抽调了一支骑兵部队随行,作为高弘图的护卫铁骑。
    而这支兵马的领军将领,便是国防军第五军军部直属骑兵部游击将军来东。
    来东率骑兵部四千八百多名铁骑将士出发,护卫着以高弘图为首的使团从镇江堡出发,渡过寒冬之中的鸭绿江,第一站就抵达了朝鲜国的义州城。
    义州城是朝鲜国平安道下面的一处府城,也是朝鲜国防备大明的前哨城池。
    当游击将军来东率部抵达城下的时候,已经有朝鲜军的斥候将消息送进了城中,城中的数百守军顿时如临大敌,还紧急动员了数千城中男丁协助守城。
    来东冷眼望着城墙上不断跑动的朝鲜兵马,不禁嗤笑了一声,对身边的部下千总说道:“义州这等军事重镇,朝鲜国竟然只驻守了这么一点人,当真是昏聩!”
    虽然来东部才刚刚渡过鸭绿江,可是明军各部的夜不收早在大军刚刚抵达江边驻扎的时候,就已经陆续渗透到朝鲜国一侧,将沿江的义州、朔州、龙川、昌城、楚山等地情况探查得差不多了。
    明军之中的夜不收都是资深老兵,大部分人都精通几种语言,不但会蒙古话、满语等胡语,也有不少人精通朝鲜话,乔装一番探查起来很是便利。
    此时高弘图也策马来到来东的身边,朝鲜国境内官道破败,乘坐马车根本无法远行,所以高弘图也只能硬着头皮骑马随行了。
    “来将军,咱们需要进城吗?”
    来东笑着说道:“启禀高大人,这义州城只是朝鲜的一个府城,咱们进城也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城中多半也没有能够做主之人,咱们还是继续赶路吧。”
    随后来东指着东南方向,说道:“大军继续前进,经龟城、宁边、安州,一路前往朝鲜国平安道的治所平壤城,在那里递交国书,然后再前往京畿道的汉城。”
    高弘图点了点头,只是有些担心的说道:“就怕沿途会引起朝鲜兵马的误判,到时候动起手来,此番出使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来东大笑着说道:“高大人放心,末将这近五千铁骑,完全可以横行朝鲜国,保准将高大人平安的护送到汉城!”
    随后明军将士只在城外稍作停留,便继续向前推进,而义州城内的朝鲜兵马都是长出一口气,随后便派出快马向后方城池报警。
    只是派出的这些快马都畏惧明军的威势,数千全员披甲的重装铁骑大军,对于朝鲜国的兵丁来说,那就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更何况此时大明数十万精锐兵临鸭绿江边的消息已经散开,那些精锐可是攻灭了不可一世的大清国,这已经不是朝鲜人能够抗衡的存在了,所以这些前去示警的快马自然不敢招惹来东所部,只是远远的跟着,等到来东所部经过一处城池,那些快马才会进城报警,哪怕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三天之后,来东率部护送着高弘图抵达了平壤城下,此时驻守在平壤城的平安道留守已经得知了消息,急忙动员城内的两千多朝鲜兵登城驻守,并且还大张旗鼓的从城中征召民壮协防。
    平安道留守名叫李现,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文臣,平日里只会巴结上官,这才混到了一个平安道留守的正二品高官。
    今日李现战战兢兢的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威严的军阵,望着四千八百多名精锐铁骑将士在寒风中巍然不动,让着那面大明金涛战旗,李现和周围的众多朝鲜兵一样,都是面色惨白,所有人都被吓坏了。
    “如今大清被大明攻灭,大明也出兵向朝鲜问罪了!”
    朝鲜国一向奉行事大政策,原本以为大清如日中天,“欺负”起大明来如同探囊取物,所以朝鲜国内的“亲明派”逐渐没有了市场,不是被降职就是被迫离开了朝堂,如今的朝鲜上下以“亲清派”为主,所以朝鲜国才会出动二十多万精锐支援满清。满清的强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然也少不了朝鲜国的迎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