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64节

    只有如此,自己才能成为武当山的掌门,到时候什么秘术还不都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青州不能继续待了,至少现在不能,鬼知道朱允炆会不会朕的死掉,现在是生病,如果不死呢?
    到时候自己一样少不了挨一刀。
    “王爷,贫道最近翻看典籍,查阅到泰山中有灵石孕育,若可以采来炼为丹药,定能增加气运,以助王爷千秋大业。”
    丹阳子诚恳地说道。
    朱榑满意至极,兴奋地说道:“既如此,那就烦请道长走一遭吧,不过眼下南面随时可能会有大事发生,道长前去必要速去速回。”
    丹阳子连忙称是。
    只要离开青州城,日后来不来,那就要看你能不能成功,成功了,自然跑来,不成功,谁陪你一起下地狱。
    朱榑没有欺骗丹阳子,真的放他离开了,只不过,安排了四个护卫,美其名曰随从。
    丹阳子无奈,只好带两个弟子与四个随从前往泰山。
    京师。
    这一日应是早朝,宫中也没传出取消早朝的消息,可百官到来之后,左右都等不到皇上。
    解缙也有些疑惑,朱允炆很是自律,素日里从未迟来,即使是迟来,也会提前安排内侍说一声,可今日,即没有通报,人也没来,这是怎么回事?
    郁新与黄子澄在揣测中,百官也交头接耳。
    皇上大人不来,但大家也不能提前旷工啊,万一皇上来了,你走了,那局面怎么收拾?
    眼看着日上三竿,都要吃午饭了,内侍才扯着嗓子喊道:“皇上驾到。”
    众人才顿时打起精神,远见朱允炆进入朝堂,才下跪行礼。
    朱允炆坐下之后,嗓子有些沙哑地对百官说道:“朕今日偶感风寒,原想用过药之后来上朝,可不料困顿来袭,小睡了会,倒是让众爱卿久候了。”
    百官自然不敢计较,一顿问安之声。
    朱允炆笑着摆了摆手,道:“太医说是最近暑气太甚,加之朕休息不好,才有所不适。今日朕上朝,便不听你们奏报,且说几件事吧。”
    “其一,山西移民接应务必做好,工部与地方需配合行事,绝不可让百姓受苦。若地方上暂无房屋居所,则征调富户居所,给以钱粮补贴,若不服从,则可报请知府或布政使,强行征调,同时报备朝廷。”
    “其二,会通河疏浚所需钱粮,必须给到位,户部做好审计,都察院做好监察,不可短缺一月数目。这其三,事关诸位爱卿切身之利益……”
    第四百三十一章 驻军才能显示主权
    事关百官切身利益?
    解缙、郁新等人不由有些紧张,其他官员更是不安。
    上次切身利益的时候,可是切掉了不少财产,原本的免税田上了税,抢来的地也给退回去了,这次又要切身,不知道皇上大人准备切哪一块。
    朱允炆没有绕弯子,也没有让众人不安多久,直接说道:“朕知晓,你们之中有不少人去找了船商,打造海船,想要去南洋采得番香番货,解缙,你老家在江西造了多少船啊……”
    “呃……”
    解缙没想到自己被点了名,惶恐不安地走了出来,请罪道:“臣这就写封书信,将船只劈了当柴烧。”
    掌握着朝廷第一手情报的解缙,自然知晓怎么用。
    朝廷第一次下南洋时,解缙就已经察觉到了苗头,安排家中老仆带长子解祯亮回到了江西吉安,征调民间船匠打造海船。
    其他官员也不是傻子,眼看有利可寻,自然纷纷下手。
    这也是徽商胡文义、周大匠能够在短时间内崛起的一大原因,可这些商人中多是河船,少量海船还都是小船,说句不客气的话,能载个三千斤货都算好的了,当然,身上的肉也得算进去。
    但官员没有其他路子,这两年朝廷十分重视造船,征调了太多匠人进入船坞,民间能制造大船的技术不够,匠人不足,船坞也跟不上,能有几个差不多的小船,已经算不错了。
    即使如此,也难挡众人发财的欲望,买船的买船,造船的造船,只要等朝廷解禁大海,就可以一蜂窝出航,只要到了南洋带货回来,多少成本收不回来?
    听说上次去南洋商人,已经赚翻了,那个沈一元的财富,怕是超出了五百万银两,名副其实的巨商。
    解缙虽然不想成为商人,但很想要钱,所以才有了造船之事。
    朱允炆看着请罪的解缙,道:“造都造了,烧了是不是太可惜了?郁新,你家最近也买了八条海船吧,总用海船在河里捞鱼,是不是不太合适……”
    郁新老脸一红,连忙请罪。
    朱允炆接连点了几个人名字,凭借着安全局的情报,这些官员的动静自然是一清二楚。
    “朕就不一一点名了,朝廷要解禁大海,你们想要捞一笔,朕没意见,但有些官员借此与商人勾结在一起,许以好处,甚至还有人打起了宫廷贡品的主意,说什么只要能带来番货,日后谁家的货物就可以成为皇室贡品。呵呵,看来皇宫的事,朕也做不了主了啊。”
    “噗通。”
    众人转身看去,工部郎中瘫软在地上,看样子是昏迷了过去。
    朱允炆瞥了一眼,继续说道:“你们是朝廷的官员,吃的是朝廷俸禄,按理说商贾投机之道与你们毫无关系,如此做派,实属非人臣所为。若放任下去,必会祸乱朝纲,祸国殃民。朕思虑良久,着令内阁与三法司,拟定官员禁止从商的律令,三法司需在明年夏日,拿出律令,颁行大明。”
    “臣等遵旨。”
    解缙、郁新等人心中一喜,脸上并不表露,连忙答应。
    皇上虽然说要禁制官员从商,但也给了大家一个定心丸,那就是说今年不禁止你们从商,想要去南洋的,可以准备了,想要赚钱的,这是最后的机会。
    百官中也有清廉正值之人,明白官员就是官员,一身铜臭算什么。
    虽然洪武年间也有禁止官员经商的事,但洪武朝毕竟没有商户户籍,商户只能挂靠在其他户籍下生存,不找几个当官的当靠山,谁能混得下去?
    而官员也需要商人投靠,就朱元璋那点死工资,饿死爹娘也未必能养活儿女,不从商人那里捞一笔,全家都得饿肚子。
    现在朱允炆提高了待遇,又给了一次发财机会,然后再准备实现官商分离,这种手段没有血腥暴力,平平和和,却深得官心。
    解决了这件事之后,朱允炆便返回后宫,召见了郑和。
    “钦天监已经选好了日子,九月二十日,大吉。不到三个月了,水师这边没问题吧?”
    朱允炆问道。
    郑和自信地说道:“皇上,水师经过抗倭战斗,已然十分精通水战,长时间海上航行储备也十分熟悉,随时都可奔赴南洋。”
    朱允炆清楚水师当下还处在战备之中,只不过有些精锐轮休了。
    “此番下南洋,有几件重要的事需要交代你。”
    朱允炆抬了抬手。
    双喜与一名内侍站立着,手持卷轴缓缓展开,南洋诸国便显现在舆图之上。
    朱允炆走到舆图之前,将手指向旧港宣慰司,道:“这里既然是大明的领地,就不能没有大明的军队。陈祖义不是还活着吗?暂时不要杀掉他,有陈祖义这个隐患在,你们也能更好说服施进卿同意大明驻军于此。”
    郑和有些紧张,不安地询问道:“若施进卿不允许大明驻军的话……”
    朱允炆看着郑和没有说话。
    虽然旧港宣慰司名义上属于大明了,但就目前而言,它还是太过独立了,独立到了一切都可以自己说了算。
    这样的情况,还算不上什么“一国-两制”。
    要想真正做到“一国-两制”,那必须有军队在那里,军事权大明说了算。
    经济与政治权,可以稍微让一让。
    至于旧港怎么搞经济,打造什么自由贸易港,让戴着假发的家伙敲锤子,那大明都可以暂时无视。但如果有其他国家想要在这里捣乱,那很抱歉,我们大明要管,军队要管。
    若是没有军队在,那就没办法显示主权。
    所以,驻军旧港宣慰司势在必行,绝不可再拖延下去。
    “施进卿是一个聪明人,他不会做愚蠢的事。”
    朱允炆最终给了郑和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但郑和已经听明白了隐含的意思,那就是如果施进卿不够聪明,那就让他看看愚蠢人的下场。
    “驻军多少?”
    郑和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朱允炆伸出三根手指,斩钉截铁地说道:“一个卫所的兵力。”
    郑和深吸了一口气,一卫有军士五千六百人,而上一次自己下南洋才多少人,这次仅仅驻军就要一卫军士,那下南洋的人员数量将是多少,规模将是何等的庞大?
    “皇上,大福船运力有限,若调集过多下南洋,怕会影响沿海防护。”
    郑和清楚大明水师的船只力量,若调动万人规模的船队,那水师的力量将会被抽取过大,一旦东海再有倭患,那大明水师可就很难应对。
    朱允炆神秘一笑,道:“这件事,朕会给你解决,但还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你务必做好。”
    郑和目光变得有些凝重,不知道什么事比驻军还大,肃然点头,承诺道:“臣定不辜负皇上重托。”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此番下南洋,驻军为第一要务,然非第一大事,这第一大事,是练兵!”
    郑和有些疑惑。
    练兵?
    大明水师这都打了那么久的海战了,南海干掉那么多海贼,东海干掉那么多倭寇,还去朝-鲜外面的岛屿度了个假,已是百战精锐,怎么还说练兵?
    朱允炆严肃起来,解释道:“朕说的练兵,并非是军士,而是船长!换言之,朕希望你借南洋之机,训练出精通海事,善于统筹,应对各种风险的船长!”
    现在的大明水师,太过依赖于旗舰,一切指挥作战,往往都是由旗舰来安排,哪怕是敌我交错,船只混杂在一起,军士也会时不时将目光看向旗舰,看看旗舰上的人是跑路了还是在战斗。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陈友谅的大船队给打出心理阴影了,大明的水师都是按照老陈的思路走的,那就是更大、更多,更硬……
    这也就导致了大明水师多会选择大编队航行,尤其是历史上的朱棣,将这种大编队升级到了世界奢华版。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一旦旗舰出了问题,整个船队就很可能土崩瓦解,毫无斗志。
    朱允炆需要改变这一切,因为大明水师未来最核心的任务之一,是前往南美洲挖土豆,如此遥远的航程,在后世还时不时会出个沉船事故,何况是在古代……
    如果因为旗舰出了问题,到了袋鼠的地方又返航了,那朝廷要损失多少心血。
    所以,大明水师必须拥有更多的优秀船长,这些船长即可以编队航行,也可以单独航行,若没有如此能力,土豆就不可能挖出来,花生也吃不着,番薯更是别想了……
    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与富余,人口数量就不可能大幅增加。
    古代嘛,人口那就是硬实力。
    谁人口多,谁拳头大。
    当然也有一些软蛋的朝代,但人丁增长本就是封建朝代最重视也是最重要的政绩。
    为了一个真正的盛世,让郑和去南美洲挖点土特产是必然的事,但这件事,不可能只让他一个人去办,而是需要很多人,很多船……
    “有五十名国子监监生,将随你一起前往南洋,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他们人不死,就把他们给朕训练出来。另外,于老船长、军士之中,遴选出一百人,专门学习远航之术,与这些监生一起,组成一百五十名船长。”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