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战国万人敌

596 城市套路深

    《大别山条约》从起草到正式签约,用时不过十天,到蓼城小夏姬挺着个大肚子开始叫痛的时候,蚕豆上市了。
    然后淮中城就把新上市的蚕豆,当做《大别山条约》签订的重要奖励。
    这是很标准的冬粮,跟芋头一样,是主粮之外非常有力的补充。
    “六十岁以上每人可以领五十斤?”
    “五十斤。”
    “这蚕豆听说是秦国的特产,用盐水来煮,倒是不错。”
    “豆粕场用来打粉倒是不错,有豆粉也好食些许。”
    “蚕豆也能打粉?”
    “黄豆能打,蚕豆自然也能打。”
    淮中城的住户,如今的餐桌文化相当丰富,尤其是食物的多样性,列国除非是大贵族甚至国君,否则普通的中小贵族,还真的不如普通的淮中城居民。
    即便是淮中城的乡下,也因为淮中城的大量消耗,使得蔬菜种植不得不有多样性。餐饮文化的丰富,也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今年茨菰、荸荠要好卖的多。”
    “幕府今年犒赏各县邑,就有茨菰粉。”
    “说起来……幕府有不能做粉的吃食吗?”
    “肉?”
    “肉松?”
    “……”
    因为纺织技术的更新,使得李总裁筛选淀粉的能力更强,于是原本有些不能做粉的食材,经过各种前期处理之后,自然也能加工打磨成粉。
    除了豆类作物之外,水生作物也是江淮地区的重中之重。
    不算茨菰、荸荠这种,只算菱角,新开辟的水塘,亩产也有一千三百斤,种植管理都相当的科学。
    菱角种类也划分六种,高甜、高淀粉的,被进一步筛选,种植面积更广。
    比如说江北大量盐碱地,在开沟挖渠之后,需要进行两次洗地。
    洗地过后,其实土地产出依然有限,水稻大概就是亩产八十斤。眼见着如此,李解寻思着还不如种荸荠、菱角、茨菰、芋头、黄豆等等作物。
    广种水生作物,一是可以自然地缓慢洗地,二是适当管理之后,亩产十几倍水稻。
    以往江淮列国并不愿意这样干的原因,就是水生作物产出之后无法保存,但李解治下油盐产量极高,同时又有淀粉提取的“先进技术”,那么通过油盐混合熟制,通过木制模具压制,就能得到非常不错的耐存储熟食。
    脱水之后打粉,哪怕是高糖的荸荠,其亩产淀粉总量,也远远超过江北地区种植的主粮。
    配合大量的腌渍品和脱水制品,过冬的口粮按照人头分配,基本上接近乡士阶层,甚至在蛋白质摄入率上,还大大超出。
    至少入冬之后,列国吃不到的豆制品,在李解治下,就根本不算个事儿,工地上天天拿豆腐当肉。
    “这《大别山条约》一签,以后就没什么楚国衡山,只有大别山。”
    李解抖了抖白纸黑字,有了这破烂玩意儿,除了楚国,谁都得认大别山以东地区,都是吴国的地盘。
    实打实的那种,以后跟人互喷,甩出白纸黑字就是。
    想他好歹也是吴威王所封王命猛男江阴子,又加封淮水伯,这吴国内部要是彻底嗝屁了,他这么个带忠臣,有这张小纸片儿,别的不敢说,江北淮南就是他的。
    条约签订没有楚国,楚国不认,没关系,楚国只要没了,岂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再过个五六七八九年,谁还特么知道什么衡山,楚国人只怕一开口,也是大别山谁谁谁。
    当年的衡山柏举斗氏,以后就是大别山斗氏,曾经的“负箭国士”,也是白白浪费了性命。
    “主公,六十岁以上都赏五十斤蚕豆……可要分一分新旧老人?”
    “不必。”
    李解嘿嘿一笑,“这叫收买人心,懂?”
    “收买人心?”
    一听这词居然这么带感,大舅哥商无忌赶紧掏出小本本,以后编纂《字典》的时候,说不定就用上了。
    “除了五十斤蚕豆,我看还能再赏新鲜荸荠二十斤,茨菰一百斤。”
    今年荸荠、茨菰的产量极高,大概跟去年发了洪灾有关系,而今年开沟挖渠,新修的池塘也是相当的不错,加上天然的水域面积,不仅仅是荸荠、茨菰,新上市的“四角菱角”,也就四角乌菱,一亩水田,居然收了一千六百多斤。
    同样是四角菱角,四角乌菱的出粉率,要比红皮紫皮四角菱角高得多,后两者主要是高糖,甜度相对较高,口感脆爽类似甘蔗。
    对老者而言,煮熟了口感偏粉的四角乌菱,显然更好。
    “还有菱角,这月份最早的是四角菱角吧,一人一百斤。”
    “主公,会不会太多了?”
    “多个屁,这么多菱角,来不及加工,还不如当人情送了。”
    煮熟了的菱角,也是比较耐存储的,即便是夏天,放个十天半个月,问题不大。
    只是以往这种东西,不过是类似莼菜一样的添头,完全没办法当主食。
    李解现在提取粗淀粉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大地提高了利用率,原本的边角料食材,也有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这年头大部分国家的军粮,就是芋头而已。
    “老子掏出来的全是杂粮,惠而不费,大家都说好,今年入秋,这粮赋征收,不也得容易得多?大家互相帮助嘛。”
    “……”
    大舅哥商无忌算了一笔账,貌似这套路可还行?全部掏出来的犒劳品,还真的都是杂粮。
    像荸荠这种玩意儿,姑苏、延陵等地,基本就是当个零食或者甜嘴儿来吃,谁特么当粮食啊。
    至于茨菰,谁也不会去真的伺候这玩意,因为用水又占地,收获又极其麻烦,开挖时候全是烂泥。收少了没得吃还不值得,收多了……保存不易啊。
    也就是李总裁这里动植物油脂极其丰富,将茨菰煮熟之后晒干粉碎,然后混入油脂炒制压实,一次脱模就是一斤的量。第二次逼阳之战的时候,“义胆营”的高级伙食,就是这些高盐高油脂的特制军粮。
    时至今日,这种军粮在绝大多数地区的阶层中,仍旧属于“奢侈品”。
    李解说是说掏了一笔杂粮出来,但用来“收买人心”,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绝对算得上绰绰有余,极富良心。
    “主公,淮南、英氏之间,楚人称呼为‘豫章’,这豫章人心,同样也要收买?”
    “一只羊也是放,两只羊也是赶。今年夏粮既然已经保住,杂粮还大获丰收,多养几张嘴的事情。比如说夷虎人,几十万张嘴,只要最后都靠咱们吃饭,这淘淘淮水,谁说了算?”
    叉着腰走了两步,李解将桌上的一本账册甩了过来,“再说了,杂粮是真的大获丰收,加工不过来。算上江阴、江阳大本营的工坊,淮中城的加工厂,效率还很低,工人技术还很生疏。菱角不如煮熟了晒干,然后运到中原去再加工。”
    “那都是半卖半送,还不如搞点人情。蔡无力之前在蔡国用法严苛,我是不会借他人头一用的,去年蔡南不管是被强迫还是自愿的,贡献放在那里,有来有去嘛。”
    大舅哥商无忌听了连连点头,拂须含笑:“蔡无力自己,倒是怕主公借他人头一用。”
    “哈哈哈哈……”
    李解大笑起来,从桌上提起茶壶,对着嘴就顿顿顿顿喝了一通,然后拎着茶壶一边走一边道,“蔡夕是个大才,就是太过唯上。一应法度,只为老子服务,这是天生的狗还是怎么地?”
    非常奇怪的行为逻辑,蔡夕作为蔡国司寇,在司法建设上,不可谓不成功。只是这种成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事实的“君主”,也就是李解服务。
    其余一应蔡国贵族所有的朴素爱国主义情操,那是半点没有的,至于说起于微末的体恤怜悯,也是没有的。
    蔡夕这个蔡国“大”司寇的所有行为逻辑,就是为了让李解在蔡国国内,成为最爽最自由最快乐的无上君主。
    也就是全身心地贯彻君主至上的理念,甚至哪怕自己的一条“狗命”被取走,而且还是被自己的君王取走,也是心甘情愿,甚至可以说是甘之如饴。
    李总裁觉得这是抖m,可显然蔡夕又不是这种情况。
    “蔡无力之学,‘法’为体,‘上’为本。”想了想,大舅哥商无忌这才略作总结,“如此,蔡夕之学,当独成一家,以法唯上。”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嗯?”
    商无忌一愣,他感觉听懂了妹夫说的,又感觉没听懂。
    不过李解自己念叨出来之后,突然拍了一下脑袋:“这他妈就是争当工具人的意思?!”
    突然间,李解有点搞明白蔡夕这鸟人的行为逻辑了。
    “……”
    大舅哥商无忌完全不知道李解又哪根筋搭错,反正听不懂,索性不听了。
    “主公,淮上列国业已交换国书。如此,主公所治之地,广袤远胜五湖。如今幕府人才丰满,不如早作建制。”
    商无忌提醒了一下李解,“可效仿江北体制,先置县市,安抚夷虎、荆蛮。”
    这里县市的意思比较微妙,因为李解并没有独立于吴国之外,所以“县”这个单位,固然已经有了行政职能,但主要方向还是军事。
    反而是“市”这个单位,比如说“东芦市”,才基本符合李解在地方治理上的概念。
    因为“东芦市”和吴国的城邑市场不太一样,它最初是阴乡投射到江北地区的力量,为了方便管理听命阴乡的淮夷、沙野。
    地位上的差距,使得原本很普通很基层的“市”,其“市掾令”的威望,远远超过当地淮夷部落、沙野村邑的首领。
    换个角度来看,就是阴乡这个“中央”,仅仅凭借“威权”,就能对远方所属的土地进行干涉、治理。
    大舅哥商无忌熟知吴国体制和李解内部管理的不同之处,类似淮中城现在的高组织度,成本太高,还不能够完全下方到淮南地区。
    所以退而求其次,用当初在江北的方法,其实相当的不错。
    尤其是沙哈和云轸甪在淮南地区清剿夷虎的成果斐然,加上后续鬼知道怎么想出来的巨兽巡抚,淮南诸多势力的残余,根本无力抗衡,那么用当初雉邑、东芦市的管理模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且还能打一个时间差,秋收之前的心理是很微妙的,一旦淮南残余势力手中有粮,那冒险份子就会层出不穷。
    类似夷虎人这种瞎折腾,无非就是没有到绝境,能拿到一点国际援助,又想着自己本土作战,有着地利、人和,只是万万没想到吴国人一出生就是跟沼泽、湖泊打交道,加上武器装备的代差,这才百几十万的夷虎人,被沙哈轻松各个击破。
    所以从镇压效率上来看,这时候雷霆一击,效果是最好的。
    荆蛮也好,楚国余孽也罢,还是说回过神来的六国贵族,硬实力和心理上,都是处于最低点。
    最重要的一点,之前商无忌和李解讨论,李解说到了“收买人心”,此刻淮水伯府的人心,大概就是最旺最盛的一刻。
    一斤斤粮食派出去,远比任何一种嘴炮都要有说服力。
    同时江淮地区的大势力之一蔡国,又有“大”司寇蔡夕这种顶级工具人摇旗呐喊,那些中小势力只能跟风跟从。
    没有实力强的人牵头,剩下的“散兵游勇”,即便祖上光辉灿烂,现实也只会是跟夷虎人一样,一盘散沙,然后被淮水伯府各个击破。
    “唔……无忌,你认为什么时候提出来比较好?”
    李解没有说时机成熟不成熟这种废话,《大别山条约》这种大家一起甩开楚国玩的事情都干了,剩下再干点什么,其实淮上列弱都不会介意。
    而且李解也相信商无忌的判断,这时候淮水伯的声势,的的确确就是一种很微妙的炽烈状态。
    “幕府犒赏治下长者之时,不若以此为机,摆宴各方。六十为甲子,甲子长者,须发花白,可称‘花甲宴’。”
    “花甲?有生蚝吗?多加蒜蓉。”
    “……”
    “开个玩笑嘛,活跃活跃气氛。”
    李解见大舅哥一脸日狗的模样,顿时笑了笑,然后摩挲着下巴,“的确是个好办法,到时候各地尊长到场,老子提出来说要改一改制度,谁敢放屁?谁敢说半个不字?还不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要白纸黑字,趁着气氛只要没人反对,那么来的人,都是支持幕府推行‘县市’制度……无忌,你很阴啊。”
    “……”
    深吸一口气,商无忌努力地平复了心境,只当妹夫老板是在放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