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我用小说征服全宇宙

第451章

    【这个画风qaq怎么感觉很奇妙,形容不出来,像是那种穿着黑色礼服出现在阴雨天的神秘人物,和想象的很不一样。】
    【哇,前面的描述好形象!一秒钟让人觉得好好奇,就是有种很微妙的神秘气息。】
    之前大家对于主角捡到东西,那是深信不疑这绝对是个大宝贝。
    虽然目前的剧情内容和插画风格让大家逐渐有点狐疑,感觉这次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星历4927年7月15日今日特大暴雨
    最近已经连续下了半个月的暴雨了,这似乎透露着一种不寻常的气息。
    实验品113第一次顺利睁眼了,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然而谁也没想到,对方破坏了营养舱后便试图逃窜出来,但这显然注定会失败。
    而新生的114实验品从体格到容貌上完美得近似神迹一般,有点意外,但希望机能上没有问题。
    这古董光脑终于接近99%了,遗憾的是再也没有动静了,或许我应该扔掉算了?】
    【啊,才捡到呢,就要处理掉?】
    【而且114实验品很漂亮吗?有多漂亮让我们看看呢,这个插图怎么不画出来啦?还是在后面?】
    只不过就在大家下意识地翻页,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接下来发生什么的时候,新一行的剧情却让所有星际读者们眼睛突然瞪大。
    【星历4927年7月16日今日特大暴雨
    我试图丢掉这只光脑,但失败了。
    因为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它竟然重新出现在了我的床头。
    这只神奇的光脑,似乎具备生命?
    但这看起来很有趣。】
    【啊???】
    【丢、丢不掉的光脑??】
    【鱼汤面老师呜呜呜,我被吓到了要抱一下啊啊啊!】
    一时间评论区的大家集体炸毛了,尤其是抱着光脑在看小说的,感觉手里的光脑好烫手。
    关键主角居然还觉得这很有趣?
    怎么感觉这次的新书主角司遥更加恶趣味呜呜。
    第129章 我们又菜又爱看!
    鱼汤面老师新书这寥寥几段的日记体开头导入,确实成功将第一批涌入的读者们炸了个彻底。
    体现在寰宇后台的那就是各项数据的飙升,尤其是评论区的留言数量直接破了全站新书开文的历史最高记录。
    每一秒钟的新增留言数量都多的可怕。
    “鱼汤面老师的新书第一章开头就这么话题性十足吗?还是粉丝们的热情更高了?”
    副编还没来得及点进正文,看到关注的数据齐齐增长,还有点诧异又惊喜。
    毕竟这才发布了几十秒,大部分读者恐怕第一章都还没看完,数据就已经爆炸了。
    如果不是鱼汤面老师,换成其他作者,或许都要怀疑是不是刷数据了。
    不过今晚加班的寰宇总部大楼编辑部办公室里,副编发现自己说完话后,大家却都没有吱声了。
    “?”
    “怎么都不说话?欸,你们靠抱在一起干什么,这像什么样子。”
    副编奇怪地发现几位编辑甚至下意识凑到了一块,脑袋挨着脑袋地继续看着手里的光脑。
    至于身周已经挤来了一群同事的沙克斯,正成为了全场唯一相对镇定的人,仿佛一只老母鸡身周挤满了毛绒小鸡一样。
    “副编,要不然你看看鱼汤面老师的新书?只能说这爆炸的很合理。”
    沙克斯的回应顿时让副编也不信邪拿起来了光脑。
    自己倒要看看,能是个什么原因!
    而且这新书莫非特别甜蜜?让好友之间的情感能够得以加深?看个书都要搂在一块黏黏糊糊的?
    几十秒后,副编的脸色也变了,后背都快冒汗了。
    这要是没有留言护着大家一起瑟瑟发抖,那是真的有点可怕啊啊啊——
    “我想今晚在编辑部打地铺了,我不能接受今晚一个人下班回家了!”
    一位编辑就差哭着求救了,结果下一秒就被副编也牢牢地抱住了胳膊。
    办公室的情谊从未像此刻这么浓郁而又团结。
    “但是我又好想继续看下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新书主角司遥性格感觉好有趣,跟鱼汤面老师以前任何一本的设定都不一样。”
    毕竟对于这只丢不掉的光脑,正常人早该害怕了吧。
    结果这主角司遥居然会觉得这很有趣!甚至发而开始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扔也不扔了。
    这真的是正常人的思维么?
    “我赞同继续看下去,反正我们抱在一起就不害怕了!”
    “好好好,主要是好奇剧情发展,绝对不是好奇那个114实验品到底长得有多帅!”
    一堆又菜又爱看的星际读者们,激动又紧张地翻开了下一页。
    而下一页的内容也正式结束了日记体,开始进入故事正文了。
    【原来主角司遥所在的工作地点,是一家神秘至极的联邦级科研院所。
    每年只在联邦星系的几所顶尖科研院校开放特招名额。
    丰厚至极的待遇,极高的行政级别,以及严苛至极的招聘条件,都让这一“某科研院所”成为了一个人人艳羡的神秘传说。
    传闻只有每年一部分特殊尖端人才才会被吸纳,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接到通知或进入面试的资格。
    尽管这些尖端科研人才一旦进入其中便从此销声匿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