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72节

    在列的年轻人,也都是读过书的,对这种在儒家经典里,被反复提及的崇高政治传统,还是都知道的。
    顿时更加激动起来
    毕竟,经过两千多年的皇权神圣性加持,身为天子,无论做什么,朱由榔是能不用向臣民解释什么的。
    但今天的朱由榔所展现出的开明态度,在帝王这一普遍冷漠自私的政治生物群体中,尤为罕见。
    更重要的是,朱由榔还在此之前,援引了儒家经典作为背书,也就是说,这种活动,日后很可能会成为常例。
    事实上,朱由榔也并非一时心潮澎湃便口不择言,关于这事,他之前也考虑过不少。
    虽然在明末的大动荡之后,理学的意识形态大厦已经有所松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作为两千多年的主流统治文化,其地位会被动摇。
    朱由榔想在整个社会文化中注入新的东西,开辟新的空间,还是得重新举起“克己复礼”,像王安石一样,搞托古改制才行。
    其实他一直也在做相关的部署,如眼下报刊行业的繁荣,其中主流声音,都被新政派或是激进派的文人士子掌握。
    而在社会文化层面,诸如黄宗羲、张岱、方以智等思想较为前卫的士人,获得了半官方的特殊地位,从曾经作为文坛边缘的特立独行者,逐渐走向舞台中央。
    所谓近代化,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近代化,更是思想、文化与制度的进步。
    这一切,都不只是铁腕便能办到的,就像子产说得那样“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与其像过去那样,搞一些所谓的名家大儒,聚集宫中,弄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经筵”,还不如多学学人家上古先贤,听一听来自基层,来自年轻人的声音。
    这大概类似于后世的“青年干部座谈会”兼“新闻发布会”
    随着战争胜利,朱由榔却是愈加不轻松,尤其是他知道,等这次回到南京,想要再随随便便走出宫中,就没这么容易了。
    他担心自己会不会逐渐失去了对基层官吏,和百姓心思想法的了解。
    故而才会拒绝了朝臣直接从天津返回的提议,而是千里迢迢至陕西绕行。
    同样心情激动的,不仅仅只是院中青年士子,陪同的朱天麟等人也是一样。
    这个年头,但凡是有所理想主义的读书人,都对这种“三代之治”的开明政治充满崇敬。
    不时间,整个院中都活跃起来
    一旁的中书舍人谢颖连忙维持秩序,让众多士子举手发言
    “陛下,请问此行是否是要回銮南京?”
    一名士子眼疾手快,举手提问,直击要害,涉及眼下朝堂内外最为热议的两京问题。
    朱由榔笑着颔首
    “是的,朕和中枢接下来半年内,都会逐渐回到应天府。”
    “不过大家放心,顺天府依旧是京师,只是朝廷考虑到现在北方凋敝,负担不起京畿消耗,未来我大明还是会施行两京制,并且中枢离开后,依旧会在顺天府留下一个宰辅重臣,负责打理北面事宜。”
    此言一出,算是对之前的京师争论彻底定下了基调,虽然未来大明还是会施行两京制,顺天府的首都地位得以保存,但很显然,行政中枢还是以南京为主。
    紧接着,又有几个年轻士子或者官吏提问,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圣,心中既惶恐,又兴奋,不少人连话都快说不清楚,更别说问出些什么有价值的议题了。
    却是个穿着官袍的,只是看服饰颜色,品级不算高,只是七品的青袍而已。
    二十出头,面色沉着,丝毫没多少初见天子的紧张惶恐,倒是让朱由榔惊奇。
    但一开口,却是石破天惊。
    “如今战乱初定,北方刚定,人口凋敝,常有人议论,未来北方官府,恐怕俱是南人主宰,不知陛下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就比较尖锐了,朱天麟甚至想上前呵斥,但是被朱由榔拦下
    稍稍思忖后,正色敛容答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对此,朕尚且没有太多想法,但可以回复这位卿家的是,无论如何,不管南北,俱是朕之腹心,南北士子,自当同等视之。内阁已经有所备案,下一届科举,北方诸省将单设一科,尽量保持平衡。”
    这话打消了许多河南本地士子心中的疑虑,纷纷口呼万岁
    但那位年轻青袍官员,却只是一拱手,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继续发问
    “罪臣还有一事不明”
    “河南地处黄河之侧,自万历以来,黄河愈加泛滥,无论是开封、徐州段中游,还是两淮下游,水患频发,再加上这十几年战乱不断,堤坝残破,两岸百姓,犹如悬于虎口之上。”
    “但若要治理黄河,所耗人财,何止千万?如今国家战乱方平,财政凋敝,不知朝廷如何作想?”
    这个问题比之前还要尖锐
    虽然黄河问题日益严重,说不得今年秋汛,又要决堤,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没有提,就是因为二三十年都没有好好修缮了,如今重新动工,实在消耗太大,一两年之内,朝廷肯定不会有所动作的。
    但朱由榔却是依旧坦然,肃然回应
    “孟子有言‘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朕不敢自比上古先贤,但亦绝不会坐视治下黎庶,遭此劫难,而无动于衷!”
    “朕可以在此表态,治河乃朝廷施政头等大事之一,哪怕财政再困难,哪怕朕砸锅卖铁,也绝不会放任河患蔓延不管!”
    这番掷地有声的回应,引得院中所有人屏气凝神的关注
    而那连番提问的年轻人,闻言之后,却是肃然躬身,深深一礼
    “陛下仁德!”
    但朱由榔却起了兴趣
    “你自称罪臣,莫非是伪清反正的官员?”
    那人躬身回应道
    “罪臣朱之锡,原伪清山东巡抚,愧对陛下!”
    朱由榔身侧陪同的朱天麟也解释,其人原本反正,又提了图海、豪格二人的头颅,于是被留用专任。
    只是待遇肯定不是巡抚了,如今只是知县而已
    但朱由榔闻言,却是长叹,上千数步,扶起对方
    “朕听说过你,你在山东巡抚任上,致力于修缮河道,战后,亦是因为鞑子策划毁坏黄河大堤,才决意反正。”
    “你不过二十出头,当初甲申之时,方才十几而已,并未入仕,何来有罪?反倒是爱民、护民之志,令人感动!”
    “既然你一心要投到河务之上,朕又岂能置贤臣、循吏而不顾呢?”
    随即下旨,加朱之锡河南按察副使,兼巡视河道
    朱之锡也不推辞,只是深深再拜。
    这番乡校议政,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结束,一众年轻士子官员,能够亲自问对天子,无不心潮澎湃,可谓君臣俱欢。
    临了之际,朱由榔还发表讲话,算是总结
    其中言道
    “现在的北方,的确是被打烂了不假,但一张白纸,却也好作画,正式诸位青年才俊大展宏图之时。”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第16章 封爵
    光烈八年,五月末
    先后从北直道关外,又巡视了山西、陕西、河南、两淮的朱由榔,终于回到南京。
    同时,在此之前,中枢文武,也已经经由大运河返回
    北京只留下了一个堵胤锡,作为中枢代表的使相,留驻顺天府主持北方工作。
    朱由榔加其为北京留守大学士,全权代理中枢朝廷,在北方的行政权力。
    当圣驾抵达南京北面神策门,获得了空前盛大的欢迎
    说起来,从去年年初朱由榔北伐,离开南京北上,已经过去一年半没有回到南京了。
    恐怕自己儿子都快生分了
    十数万百姓纷纷夹道欢迎,瞿式耜带领文武百官,一齐出城迎驾
    毕竟这一次回到南京,是真的意味着天下平定了。
    而且朱由榔这次回来,也算是给之前两京争端定下了答案,让南京士民松了一口气。
    君臣第一件事,就是往城东去,再次告慰孝陵、宗庙
    除去中枢七部、三院(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的中枢文官以外,还有新的七大光复军领导核心,都督、长史、同知、佥事等等,也先后聚集北京。
    大家心中都是既紧张又激动,因为谁都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
    战争结束了,自然是要到了该大赏功臣的时候。
    自肇庆起兵以来,种种功勋事迹,都到了该有个说法的时候
    就像当年刘秀中兴社稷,削平天下,所谓“云台二十八将”一样。
    这可与平常太平年间的那些个所谓将相不同,是能流芳千古的,谁能拒绝如此诱惑呢?
    当然,对于朱由榔和内阁而言,这次封赏,却要考虑更多事情,比如军中各派系的平衡问题,还有接下来的各主力野战军缩编、裁军问题。
    军中主要几个派系,肇庆系、西军系、忠贞系、郑系、浙东系、大同系,必须要平衡得当。
    而接下来,随着战争的结束,以及各个边防都督府的建立,近半的军事职能都会从各主力野战军转移到边防军体系手中,光复七军只作为预备机动力量保存下来。
    待祭祀孝陵完成后,朱由榔就当着数百文武的跟前,让中书科舍人谢颖宣读了封赏名单。
    原北伐中路军统帅,枢密使李过,进爵延安郡王,成为光烈朝第二个异姓封王的将帅。
    光复前军都督高一功,进爵临洮郡王
    这回内阁和百官都没啥反应,甚至连反对都懒得反对了
    封王就封王呗,当年平定安史之乱,先后封了不下十几个,连最忌讳武将的宋朝都不在乎这个。
    哪怕人家宋高宗赵构,那般吝啬的人,在南宋局势稳定,厚着脸皮自称“中兴”以后,也先后封名将杨存中、张俊为王。
    中兴嘛,其实和开国也就没多少区别了,什么祖宗体统,哪有这么强的效力?
    说到底,所谓异姓王,就是个爵位罢了,这又不是西汉,还能列土封疆咋地?老朱家自己人都不敢想!
    当年安史之乱平定,被封王爵的郭子仪、李光弼,不照样得战战兢兢,生怕朝廷秋后算账。
    勋位只是勋位,爵位只是爵位,真要看权力,差遣职司才是真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