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230节
月池挑挑眉,只听他道:“您说天地有阴阳二气,人性何尝不分正邪两面。于正面而言,宦官同常人一样,重情感,重义气。他们在宫中生活多年,对上忠心耿耿,对下爱护关照,对友两肋插刀。更由于接近天家,他们还具备头脑灵活、善察善思、知变通、善变通等长处。”
杨玉听得暗自咋舌,真不要脸,什么好的都敢往身上栽。可没曾想,张文冕斟酌着语气,话锋一转:“然而,由于世人诸多偏见,宦官在碰壁之后,有一些人难以克制恶念,以至于走向极端。宦官无儿无女,所以比常人更重亲族,他们要么是竭尽全力关爱亲戚,要么是对认下的义子掏心掏肺,所以一时动错了念头,就难免有包庇抱团。宦官无人送终,为了使自己老有所依,所以对钱财格外看重,稍不留神也会走向歧途。宦官只能留在宫中,所以会进入两个极端,一是浑浑噩噩,沉湎享乐,二就是奋发向上,希望发奋图强。前者中的贪婪之人,就会揽财成性,而后者中的野心勃勃之辈,就会揽权成风。”
这一番话,切中肯綮,连朱厚照都听了进去。张文冕长叹一声:“所以,我们督主为何觉得太为难,不是他不肯为国尽忠,而是感同身受,说来,这些行差踏错的,也都是可怜人呐。”
杨玉这时才知道厉害,他嫌弃地看了张允一眼,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张允一窒,将头缩得更低了。
而张文冕犹嫌不足,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道:“正因熟知宦性,所以对近两年宦官的风气败坏,晚生才有不同的看法。”
月池好整以暇道:“怎么说?”
张文冕的心突然狂跳起来,他听见自己声音微微发颤:“您觉得是堵得不够,晚生斗胆,却以为是堵得太狠了。”
朱厚照的眼中异色划过,月池沉吟片刻:“你是觉得,因着他们遭遇可悯,有些事,我们不该较真?”
张文冕摇头道:“非也,还是堵不如疏之理。鲧即便有息壤这样的神物,也不能叫水往高处走。您不能断了宦官的生存之道,又不给他们指一条新路啊。”
现场是死一般的寂静,锅中的水已经快要煮干了,张文冕眼前一阵眩晕,他居然真的说出来了,他看向了刘瑾,刘瑾已是面如土色了。月池将酒盏放在桌上,她只说了两个字:“大胆。”
这好似一个惊雷一般,在刘张二人耳畔炸响。刘瑾的额头冒出汗珠,他重重扯了一把张文冕,两人齐齐跪在了地上。刘瑾道:“老奴绝无索取之想。”
月池道:“你的意思是,他刚刚说得,都是假话谎话了?”
刘瑾一窒,血腥味在口腔中蔓延开来,他将头伏得更低了,他道:“也不是。”
月池挑挑眉:“那你们,到底想要什么呢?”
终于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了,刘瑾忍不住发颤,他在到来之前,是断断想不到,面临的竟是这样的局面。他到底该不该信她?是用谎言糊弄,重归此消彼长的博弈,还是真正携手,来博得一条新路呢?
他其实在揭露李越是女儿身时,就已经做出了选择了。他深吸一口气,半晌方哑声道:“要是能做人,谁又愿意当畜牲?”
至此,月池心中的巨石终于落下,她亲自扶他起来:“一家人不必藏着掖着,说出来了,不就好多了。”
刘瑾的双腿仍在发抖,他颤颤巍巍地归座:“说出来又如何,人心中的成见,比太行王屋还要难移。皇爷越是信重,奴才等遭遇的攻讦就会越多。就连镇守中官这样的旧制,不也是因此被撤了吗?”
这一上来就是镇守中官,他还真是敢想。月池一哂:“你是积年的老人,也该知道,爬得越高,越招人恨,摔得越狠,还不如另辟蹊径。皇上,不是早就为你们指了一条明路吗?”
刘瑾定定地看着她,忽然回过神:“您是说,与海外通商?”
月池展颜一笑:“宦官出使,是永乐爷时就有的旧例。而文官们却是轻视外洋,轻视器物,这正给了你们发挥的良机。古有郑和下西洋,今有刘瑾联万邦,不都是利在千秋的功绩吗?”
这是要让他们从技艺器物上入手了,走蔡伦造纸的旧路,可这毕竟是不为世人所认同的左道,而且也不如手里的权力来得快捷实际。不过没事,大可先应下来,毕竟光是通商之利,就足够他们饱餐一顿了。
月池道:“别不把这当一回事,如再能引入如土豆这样的作物,亦或是新型的火器,那时朝廷赡养有功的宦者,谁也不会再多说些什么呢?”
火器!怎么把这个忘了,刘瑾心中一喜,却仍是愁容满面:“土豆,毕竟是可遇不可求……”
月池拿出一张图纸与他:“那这么按图索骥,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刘瑾愕然抬头,他的眼中绽放出巨大的光彩。月池却看向了杨玉:“好了,你们又有何难处?不妨说说。”
杨玉直愣愣地看着他们,半晌方磕磕巴巴道:“我们……我们是……”
这一谈,直到漏夜时分,两拨人方告辞。月池正在卸钗环,昏黄的铜镜里,倒映出身后人的身影。他没有说话,她也没有作声,直到她起身褪去外袍后,他方开口:“以后别叫他们来了这儿。”
月池动作一顿,她回头道:“放宽心,只是一点好处,不会让他们和你离心。”
朱厚照道:“不是那个意思。这里,不该有那么多外人来。”桃花源又一次被打破,柔情中夹杂了冰冷的算计。他以为,至少在这里,他们应该是亲密无间的。
月池一愣,她坐到了他的身侧,她的目光像水一样,拂过他的面容。他只觉五脏六腑都要被她看透了。她又是一笑,忽然在他耳畔重重击掌。他一惊,回头看向她,她笑意盈盈:“梦醒了没?”
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她又是一笑,搂住了他:“我明天就要走了,你确定要这么盯着我一整夜吗?”
明天就走……他话到嘴边,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他摩挲着她的脸颊,半晌方道:“正因时间短暂,所以才该做一点不一样的。”
月池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你想干什么?”
他问道:“你们那儿的姑娘,一般做什么?”
她的神色一僵,再也笑不出来。
第362章 但愿一识韩荆州
可在他的故事里,他们永远都是相爱的,也只是相爱而已。
朱厚照以为, 能在她的脸上,看到怀念,看到向往, 看到惆怅, 可没想到,却是一片空白。她偏头看向他, 展颜道:“我连姑娘都忘了是怎么做了,怎么还会记得这个。”
她问道:“你们这儿的小伙子,又会去做些什么?”
他面对她的笑靥,同样语塞了,他读不出她的喜怒, 只能和她一起茫然。良久之后,他才涩声道:“你不肯教我, 我又能从哪儿去知道这些。”
两个人望着对方,一下都笑出来。月池问他:“那你看的话本呢,一个有参考意义的都没有?”
他们又开始顽笑。他骂道:“那些酸儒,全是依着他们自个儿臆想的,就没一句实话。”
月池好奇道:“那他们写什么?”
他起先不肯说,后来才勉强透露一点:“……就是一个有权有势,有貌有才的男子, 来到千重幻境,自有千百人来趋之若鹜, 男的在他打败后要么死,要么纳头便拜,而女的就……”
饶是皮厚如他, 一时也说不下去了。月池笑得浑身发软:“可你要是看得不起劲, 他们又岂敢这么一本本写呢?”
他被戳破了, 恼羞成怒,有心拧她一下,到底还是去呵她的痒。月池笑得一时喘不过气来。眼见她眼圈都红了,他才住了手。他又将她抱在膝上,她依偎在他的怀里,他摩挲着她的鬓发。即便是没有经历过,也能发现了这种亲昵的不同。
所谓耳鬓厮磨,正是如此,不同于情热时的如胶似漆,两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起,心里反而更加鼓鼓胀胀的……她感受他的吻,轻轻地落在她的发间、她的额头上,就像落樱拂在脸上。她睁开眼睛望着他,他问道:“困了吗?”
他轻轻拍着她的背,就像哄孩子一样,她听着他的心跳声,沉稳有力,在她手下跳动着。他微微皱眉,握住了她的手哈气:“怎么这么凉,今日的阿胶八珍膏吃了吗?”
他的手心热得发烫,月池从未像此刻一样意识到,人总是按照自己被爱方式去爱人。
月池定定地看着他,突然道:“你为何不自己写呢?”
朱厚照一愣,他片刻后才反应过来了:“你说让我自己写话本?”
她的双眸中仿佛盛满了星光:“对,你来写,一定比他们写得都好。”
他燃起了兴趣:“可写什么呢?”
她的包容让他觉得心惊:“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他的眼眶有些发热,他忙别过头去:“那就写些完全不一样的。”
“有一个年轻人,他不甘于活在四方的天底下,所以选择逃家出海,结果碰上了龙吸水,一阵狂风,让他来到了海外诸国。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也见了一个最与众不同的姑娘……”
他写了一段又一段,她就为他画了一幅又一幅的插画。故事一旦开头,就无法停驻,无论多么天马行空,他们都想给他们一个好的结尾。身处此世,无论藏身在哪里,他们都不可能收获真正的圆满,可在他的故事里,他们永远都是相爱的,也只是相爱而已。
刘瑾的动作非常快,在回去不久,他就提交了一份官员私下关系图,交到了月池手上。到了今时今日,关于官员的选拔程序已经日趋规范了。对荫补子弟而言,只有能够通过栓选之试,才能能够获得官职。
而只有为官经验,且历年考核皆为称职的官员,才有参加遴选的机会。遴选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考核的内容除了经义之外,重点考察该职位所需的知识。比如此次选拔治农官,重点考察的就是农学。一时之间,各大书肆中的农学书籍被一抢而空。
而在笔试过后,便是面试。随着遴选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自然不能什么事都要皇帝陛下亲自出席。廷议后,大家就决定此次由吏部、户部、与司礼监一道联合考察。吏部是文官的耳目,司礼监是皇上的耳目,而户部本来就是治农官的上峰,当然也得出人。这些人会根据应试者的表现,以及刘瑾提供的关系网名册,来决定最后的人选。
不过,对应试者而言,考上了也不代表乌纱帽戴稳了,之后等待他们的还有两年的考察期,如若考评不称职,一样要丢官去职。
乍看这样的升迁方式实在太过繁琐,要求又较高,竞争难度实在太大,可即便如此,想来一试的官员还是数不胜数。对于许多京中的低级官员而言,与其在京中熬日子,还不如乘机外放出去,博一个海阔天空。而且依照明廷“内外皆历”的升迁规则,低级中央官需流向地方,高级中央官员须有地方任事经历。超与其被外放到没前途的位置,还不如搭上这股东风。京中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底下,各行省内的官吏们更是卯足了劲,盼着能等到本省的劝农参政上任后,能有机会被选到他的麾下一展宏图。
这一批官员派出,为农政发展打下了牢固的人事基础。月池更是提议通过迁秩升官、赏赐实物、树碑立传等形式,鼓励技术发展和工具发明,对治农有功、应灾有道的官员大加褒奖。而她判断是否有功的方式,再也不是像过去一样,只看赋税,而是着重看民生。辖区内发展了多少产业,有多少流民安定,有多少新生婴儿,修建了多少公共设施,包括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和育婴堂等等,都是月度上报和年终考核的事宜。
对于她的提议,衙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与民修养生息的好办法。不少人甚至开始摇旗呐喊。月池还从来没听到过这么多溢美之词,别说文化人夸起人来,还真是花样多。
有夸她为国为民,不谋私利的。有赞她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关心民生的。有人说她的考核标准,细致清楚,重视实务。更有一票人感恩戴德,说自家上有老母,下有妻儿,收入微薄,李尚书这样厚赐官员,无异于活菩萨,救苦救难。说到最后,还有人感动地流出了眼泪。
而当她询问意见时,这群人依然没有半个不字,而积极地细化她的想法和方案,一面绞尽脑汁,还一面观察她的面色,来揣度自己的说法是否合她的心意。
月池:“……”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笑,所有人都近乎“虔诚”地望着她,她一时之间都分辨不出他们的五官,只能看到他们黑洞洞的眼睛和咧开的大嘴里露出的微黄牙齿。她早已习惯了众人明里暗里地唱反调,如今这样众志成城、满心顺从,倒让她觉得心惊。这就是主掌人事考评之权的威力。他们的升迁祸福都捏在她的手里,谁敢不听话,谁又能不听话。
月池的心中一瞬间划过这样的想法,她要是下令让他们从儒家经典里找到女子也能议政的论据,他们会怎么办?这群眼高于顶的人,为了升一步官,是不是也能将自己口中过去的大道理贬得一文不值?
而她这种略飘的心理,在内阁主持的九卿议政中,才沉了下来。这里的人对待她的态度与过去别无二致,甚至有的人还更强硬了一些。
户部尚书王琼就当面指出她的想法不行:“田赋是国之根本,要是将田赋让地方自用,恐怕会动摇国本。而你提出对那些要修建抗灾工程的地方拨款,这又是一大笔开销。这进的不足,支出得更多。即便军费开支大减,太仓松快了一些,也支撑不起这么花法。”
就连吏部尚书梁储也点头称是:“更何况还有官员年终的表彰,总不能表彰也发胡椒苏木吧。”
月池沉吟片刻,她终于还说了出来:“在连年的天灾之下,单单依靠田赋来作为朝廷的税基,的确是独木难支。我们为何不好好在商税上理一理呢?”
内阁次辅刘健皱眉道:“你想加征商税?”
月池道:“并非只是单纯的加征。我听说徽州富商,争奇斗富,天下闻名,可徽州全府去年的商税还不超过三十两。而在那些小商小贩身上,因税勒索破家的局面,却十分普遍,据说货物运进店要交税,运出店也要交税,商人运船从南北上,经多少关卡,就要重复交多少次税。您不觉得,这里头大有不对劲的地方吗?【1】”
谢迁问道:“你是想打击富商巨贾。”
月池斟酌着道:“下官斗胆,为何一定要打击呢?时至今日,商贩兴旺,早成常态,难道还能夺了他们的生计,叫他们全部回家去耕种吗?农户所供,由商户来出售,农户所需,由商人来转运。农商互利,资农厚商,方为长久之道。”
开国时,太祖爷就讲过要减轻商人的负担,不可如汉时一般鄙薄过度。可这毕竟是稍微对商人好一点,将其视为四民之一,不至于将其压榨得活不下去而已,可李越却是要提出,要将商人抬到和农民一样的位置,这在这时看来,可谓是惊世骇俗,因而也受到了大家的反对。
态度激烈者,历数重商的危害:“民间本就流传‘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市门’。如再抬高商人的位置,还有何人去耕织?届时,如再逢水旱之灾,百姓危矣。”
更有人说明商人成势的威胁:“汉时桑弘羊有言‘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流放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吴楚七国之乱,离不开这些人在背后势力。你也算是博古通今,应该知晓这个道理才是。”
态度温和者,则是先表示理解:“太仓空虚,您也是病急乱投医了。依我看,可以再调整商法,将富商巨贾套入笼中,不可任他们荒淫越制,伤化败俗。而对小商小贩,还是可优待一二。”
月池辩道:“可如今钱神当道,已成江河之势,不可逆流,我们当顺势施政,而非逆势而为,这是做不成的!”
她的这种想法又引起了更大的争议。有人甚至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难道因为做不到,就要眼看江河日下,甚至放任自流吗?”
这又扯到了道德伦理的上面。这就更是说不通了。最后,还是杨廷和出面协调各方:“商税之事,需从长计议。而惠农之策,亦要徐徐图之。”
交到朱厚照案边的方案于是变成了这样,他们拟定了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免去当地的田赋,中央给予支持,加强公共设施和备荒储备。至于其他地区,还是由治农官到了当地,自行再想办法,反正到了年末该交的田赋,是一点都不能少。
西苑之中,月池只觉愁绪满怀:“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地方没有本钱,还要造出一朵花来,未免强人所难。”
朱厚照此时倒比她还要稳一些:“比天还大的事,你想一步到位,未免异想天开。惠农之策,正是新政立足的根本,这时谁劝你急,你反而要小心谁。”
他递了一碗鹧鸪粥与她。说是鹧鸪粥,其实里面一粒米都无,而是将鹧鸪拆骨取肉成蓉,与淮山蓉一同小火慢煮,最后再加入上等的血燕。鹧鸪骨多肉少,要拆解离不开高明的刀工,这么一小碗,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月池道:“又进新厨子了?”
他一下就明白她的意指:“穿简朴些也就算了,难道你连口腹之欲都要舍弃。”
这是个真正的天之骄子,受天下奉养。他肯着服浣濯之衣,就已经是能被载入史册的简朴皇帝了,难道真要他过得同平常老百姓一样。
她慢慢将这碗香浓的鹧鸪粥吃下去。这等于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国家无钱,所以始终无法平倭寇。倭寇不平就不能广通商。商贸不畅,海外的作物和白银就无法流入。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底下的人就不会长久地听她的话。她就更不可能采取措施,来进行财税改革,改变目前这种畸形、粗放的税收机制,也无法开展治理运河等大工程。
她长叹一声,还是决定从协调调度的细节入手。户部府仓大使位卑权重,负责去各地征买中央所需的物资。可去哪儿买,买多少,府仓大使都做不了决定,一切要么依旧例,要么依上头的意思,可是旧例早就是老黄历,而上头也无暇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导致户仓大使四处奔波,不需要的东西,采购回一堆,需要的东西又要再派。
月池和王琼商议,由他上奏赋予府仓大使调度之权,由他们每季统计宫廷乃至衙门所需之物,再由他决定至何时何地以何价钱采购,同时还要将运回京城的运费也纳入计划之中。这是在扩大户部的权力,王琼焉有不同意的道理。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断人的财路,他才顾不得那么多。
他也是有眼界之人,否则也不会提出开通商口,来拉拢洋人平倭寇的法子了。眼下,修建抗灾设施,与民休养生息,才是最该做的。而他本人又是极善算学之人,当下拎了几个聪明机灵的下属,对他们进行紧急培训后,让他们上任理财。有王琼牵头,果然将采办事业办得风生水起,既调节了供需,还在年节时节省大量的采购经费。
杨玉听得暗自咋舌,真不要脸,什么好的都敢往身上栽。可没曾想,张文冕斟酌着语气,话锋一转:“然而,由于世人诸多偏见,宦官在碰壁之后,有一些人难以克制恶念,以至于走向极端。宦官无儿无女,所以比常人更重亲族,他们要么是竭尽全力关爱亲戚,要么是对认下的义子掏心掏肺,所以一时动错了念头,就难免有包庇抱团。宦官无人送终,为了使自己老有所依,所以对钱财格外看重,稍不留神也会走向歧途。宦官只能留在宫中,所以会进入两个极端,一是浑浑噩噩,沉湎享乐,二就是奋发向上,希望发奋图强。前者中的贪婪之人,就会揽财成性,而后者中的野心勃勃之辈,就会揽权成风。”
这一番话,切中肯綮,连朱厚照都听了进去。张文冕长叹一声:“所以,我们督主为何觉得太为难,不是他不肯为国尽忠,而是感同身受,说来,这些行差踏错的,也都是可怜人呐。”
杨玉这时才知道厉害,他嫌弃地看了张允一眼,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张允一窒,将头缩得更低了。
而张文冕犹嫌不足,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道:“正因熟知宦性,所以对近两年宦官的风气败坏,晚生才有不同的看法。”
月池好整以暇道:“怎么说?”
张文冕的心突然狂跳起来,他听见自己声音微微发颤:“您觉得是堵得不够,晚生斗胆,却以为是堵得太狠了。”
朱厚照的眼中异色划过,月池沉吟片刻:“你是觉得,因着他们遭遇可悯,有些事,我们不该较真?”
张文冕摇头道:“非也,还是堵不如疏之理。鲧即便有息壤这样的神物,也不能叫水往高处走。您不能断了宦官的生存之道,又不给他们指一条新路啊。”
现场是死一般的寂静,锅中的水已经快要煮干了,张文冕眼前一阵眩晕,他居然真的说出来了,他看向了刘瑾,刘瑾已是面如土色了。月池将酒盏放在桌上,她只说了两个字:“大胆。”
这好似一个惊雷一般,在刘张二人耳畔炸响。刘瑾的额头冒出汗珠,他重重扯了一把张文冕,两人齐齐跪在了地上。刘瑾道:“老奴绝无索取之想。”
月池道:“你的意思是,他刚刚说得,都是假话谎话了?”
刘瑾一窒,血腥味在口腔中蔓延开来,他将头伏得更低了,他道:“也不是。”
月池挑挑眉:“那你们,到底想要什么呢?”
终于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了,刘瑾忍不住发颤,他在到来之前,是断断想不到,面临的竟是这样的局面。他到底该不该信她?是用谎言糊弄,重归此消彼长的博弈,还是真正携手,来博得一条新路呢?
他其实在揭露李越是女儿身时,就已经做出了选择了。他深吸一口气,半晌方哑声道:“要是能做人,谁又愿意当畜牲?”
至此,月池心中的巨石终于落下,她亲自扶他起来:“一家人不必藏着掖着,说出来了,不就好多了。”
刘瑾的双腿仍在发抖,他颤颤巍巍地归座:“说出来又如何,人心中的成见,比太行王屋还要难移。皇爷越是信重,奴才等遭遇的攻讦就会越多。就连镇守中官这样的旧制,不也是因此被撤了吗?”
这一上来就是镇守中官,他还真是敢想。月池一哂:“你是积年的老人,也该知道,爬得越高,越招人恨,摔得越狠,还不如另辟蹊径。皇上,不是早就为你们指了一条明路吗?”
刘瑾定定地看着她,忽然回过神:“您是说,与海外通商?”
月池展颜一笑:“宦官出使,是永乐爷时就有的旧例。而文官们却是轻视外洋,轻视器物,这正给了你们发挥的良机。古有郑和下西洋,今有刘瑾联万邦,不都是利在千秋的功绩吗?”
这是要让他们从技艺器物上入手了,走蔡伦造纸的旧路,可这毕竟是不为世人所认同的左道,而且也不如手里的权力来得快捷实际。不过没事,大可先应下来,毕竟光是通商之利,就足够他们饱餐一顿了。
月池道:“别不把这当一回事,如再能引入如土豆这样的作物,亦或是新型的火器,那时朝廷赡养有功的宦者,谁也不会再多说些什么呢?”
火器!怎么把这个忘了,刘瑾心中一喜,却仍是愁容满面:“土豆,毕竟是可遇不可求……”
月池拿出一张图纸与他:“那这么按图索骥,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刘瑾愕然抬头,他的眼中绽放出巨大的光彩。月池却看向了杨玉:“好了,你们又有何难处?不妨说说。”
杨玉直愣愣地看着他们,半晌方磕磕巴巴道:“我们……我们是……”
这一谈,直到漏夜时分,两拨人方告辞。月池正在卸钗环,昏黄的铜镜里,倒映出身后人的身影。他没有说话,她也没有作声,直到她起身褪去外袍后,他方开口:“以后别叫他们来了这儿。”
月池动作一顿,她回头道:“放宽心,只是一点好处,不会让他们和你离心。”
朱厚照道:“不是那个意思。这里,不该有那么多外人来。”桃花源又一次被打破,柔情中夹杂了冰冷的算计。他以为,至少在这里,他们应该是亲密无间的。
月池一愣,她坐到了他的身侧,她的目光像水一样,拂过他的面容。他只觉五脏六腑都要被她看透了。她又是一笑,忽然在他耳畔重重击掌。他一惊,回头看向她,她笑意盈盈:“梦醒了没?”
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她又是一笑,搂住了他:“我明天就要走了,你确定要这么盯着我一整夜吗?”
明天就走……他话到嘴边,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他摩挲着她的脸颊,半晌方道:“正因时间短暂,所以才该做一点不一样的。”
月池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你想干什么?”
他问道:“你们那儿的姑娘,一般做什么?”
她的神色一僵,再也笑不出来。
第362章 但愿一识韩荆州
可在他的故事里,他们永远都是相爱的,也只是相爱而已。
朱厚照以为, 能在她的脸上,看到怀念,看到向往, 看到惆怅, 可没想到,却是一片空白。她偏头看向他, 展颜道:“我连姑娘都忘了是怎么做了,怎么还会记得这个。”
她问道:“你们这儿的小伙子,又会去做些什么?”
他面对她的笑靥,同样语塞了,他读不出她的喜怒, 只能和她一起茫然。良久之后,他才涩声道:“你不肯教我, 我又能从哪儿去知道这些。”
两个人望着对方,一下都笑出来。月池问他:“那你看的话本呢,一个有参考意义的都没有?”
他们又开始顽笑。他骂道:“那些酸儒,全是依着他们自个儿臆想的,就没一句实话。”
月池好奇道:“那他们写什么?”
他起先不肯说,后来才勉强透露一点:“……就是一个有权有势,有貌有才的男子, 来到千重幻境,自有千百人来趋之若鹜, 男的在他打败后要么死,要么纳头便拜,而女的就……”
饶是皮厚如他, 一时也说不下去了。月池笑得浑身发软:“可你要是看得不起劲, 他们又岂敢这么一本本写呢?”
他被戳破了, 恼羞成怒,有心拧她一下,到底还是去呵她的痒。月池笑得一时喘不过气来。眼见她眼圈都红了,他才住了手。他又将她抱在膝上,她依偎在他的怀里,他摩挲着她的鬓发。即便是没有经历过,也能发现了这种亲昵的不同。
所谓耳鬓厮磨,正是如此,不同于情热时的如胶似漆,两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起,心里反而更加鼓鼓胀胀的……她感受他的吻,轻轻地落在她的发间、她的额头上,就像落樱拂在脸上。她睁开眼睛望着他,他问道:“困了吗?”
他轻轻拍着她的背,就像哄孩子一样,她听着他的心跳声,沉稳有力,在她手下跳动着。他微微皱眉,握住了她的手哈气:“怎么这么凉,今日的阿胶八珍膏吃了吗?”
他的手心热得发烫,月池从未像此刻一样意识到,人总是按照自己被爱方式去爱人。
月池定定地看着他,突然道:“你为何不自己写呢?”
朱厚照一愣,他片刻后才反应过来了:“你说让我自己写话本?”
她的双眸中仿佛盛满了星光:“对,你来写,一定比他们写得都好。”
他燃起了兴趣:“可写什么呢?”
她的包容让他觉得心惊:“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他的眼眶有些发热,他忙别过头去:“那就写些完全不一样的。”
“有一个年轻人,他不甘于活在四方的天底下,所以选择逃家出海,结果碰上了龙吸水,一阵狂风,让他来到了海外诸国。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也见了一个最与众不同的姑娘……”
他写了一段又一段,她就为他画了一幅又一幅的插画。故事一旦开头,就无法停驻,无论多么天马行空,他们都想给他们一个好的结尾。身处此世,无论藏身在哪里,他们都不可能收获真正的圆满,可在他的故事里,他们永远都是相爱的,也只是相爱而已。
刘瑾的动作非常快,在回去不久,他就提交了一份官员私下关系图,交到了月池手上。到了今时今日,关于官员的选拔程序已经日趋规范了。对荫补子弟而言,只有能够通过栓选之试,才能能够获得官职。
而只有为官经验,且历年考核皆为称职的官员,才有参加遴选的机会。遴选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考核的内容除了经义之外,重点考察该职位所需的知识。比如此次选拔治农官,重点考察的就是农学。一时之间,各大书肆中的农学书籍被一抢而空。
而在笔试过后,便是面试。随着遴选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自然不能什么事都要皇帝陛下亲自出席。廷议后,大家就决定此次由吏部、户部、与司礼监一道联合考察。吏部是文官的耳目,司礼监是皇上的耳目,而户部本来就是治农官的上峰,当然也得出人。这些人会根据应试者的表现,以及刘瑾提供的关系网名册,来决定最后的人选。
不过,对应试者而言,考上了也不代表乌纱帽戴稳了,之后等待他们的还有两年的考察期,如若考评不称职,一样要丢官去职。
乍看这样的升迁方式实在太过繁琐,要求又较高,竞争难度实在太大,可即便如此,想来一试的官员还是数不胜数。对于许多京中的低级官员而言,与其在京中熬日子,还不如乘机外放出去,博一个海阔天空。而且依照明廷“内外皆历”的升迁规则,低级中央官需流向地方,高级中央官员须有地方任事经历。超与其被外放到没前途的位置,还不如搭上这股东风。京中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底下,各行省内的官吏们更是卯足了劲,盼着能等到本省的劝农参政上任后,能有机会被选到他的麾下一展宏图。
这一批官员派出,为农政发展打下了牢固的人事基础。月池更是提议通过迁秩升官、赏赐实物、树碑立传等形式,鼓励技术发展和工具发明,对治农有功、应灾有道的官员大加褒奖。而她判断是否有功的方式,再也不是像过去一样,只看赋税,而是着重看民生。辖区内发展了多少产业,有多少流民安定,有多少新生婴儿,修建了多少公共设施,包括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和育婴堂等等,都是月度上报和年终考核的事宜。
对于她的提议,衙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与民修养生息的好办法。不少人甚至开始摇旗呐喊。月池还从来没听到过这么多溢美之词,别说文化人夸起人来,还真是花样多。
有夸她为国为民,不谋私利的。有赞她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关心民生的。有人说她的考核标准,细致清楚,重视实务。更有一票人感恩戴德,说自家上有老母,下有妻儿,收入微薄,李尚书这样厚赐官员,无异于活菩萨,救苦救难。说到最后,还有人感动地流出了眼泪。
而当她询问意见时,这群人依然没有半个不字,而积极地细化她的想法和方案,一面绞尽脑汁,还一面观察她的面色,来揣度自己的说法是否合她的心意。
月池:“……”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笑,所有人都近乎“虔诚”地望着她,她一时之间都分辨不出他们的五官,只能看到他们黑洞洞的眼睛和咧开的大嘴里露出的微黄牙齿。她早已习惯了众人明里暗里地唱反调,如今这样众志成城、满心顺从,倒让她觉得心惊。这就是主掌人事考评之权的威力。他们的升迁祸福都捏在她的手里,谁敢不听话,谁又能不听话。
月池的心中一瞬间划过这样的想法,她要是下令让他们从儒家经典里找到女子也能议政的论据,他们会怎么办?这群眼高于顶的人,为了升一步官,是不是也能将自己口中过去的大道理贬得一文不值?
而她这种略飘的心理,在内阁主持的九卿议政中,才沉了下来。这里的人对待她的态度与过去别无二致,甚至有的人还更强硬了一些。
户部尚书王琼就当面指出她的想法不行:“田赋是国之根本,要是将田赋让地方自用,恐怕会动摇国本。而你提出对那些要修建抗灾工程的地方拨款,这又是一大笔开销。这进的不足,支出得更多。即便军费开支大减,太仓松快了一些,也支撑不起这么花法。”
就连吏部尚书梁储也点头称是:“更何况还有官员年终的表彰,总不能表彰也发胡椒苏木吧。”
月池沉吟片刻,她终于还说了出来:“在连年的天灾之下,单单依靠田赋来作为朝廷的税基,的确是独木难支。我们为何不好好在商税上理一理呢?”
内阁次辅刘健皱眉道:“你想加征商税?”
月池道:“并非只是单纯的加征。我听说徽州富商,争奇斗富,天下闻名,可徽州全府去年的商税还不超过三十两。而在那些小商小贩身上,因税勒索破家的局面,却十分普遍,据说货物运进店要交税,运出店也要交税,商人运船从南北上,经多少关卡,就要重复交多少次税。您不觉得,这里头大有不对劲的地方吗?【1】”
谢迁问道:“你是想打击富商巨贾。”
月池斟酌着道:“下官斗胆,为何一定要打击呢?时至今日,商贩兴旺,早成常态,难道还能夺了他们的生计,叫他们全部回家去耕种吗?农户所供,由商户来出售,农户所需,由商人来转运。农商互利,资农厚商,方为长久之道。”
开国时,太祖爷就讲过要减轻商人的负担,不可如汉时一般鄙薄过度。可这毕竟是稍微对商人好一点,将其视为四民之一,不至于将其压榨得活不下去而已,可李越却是要提出,要将商人抬到和农民一样的位置,这在这时看来,可谓是惊世骇俗,因而也受到了大家的反对。
态度激烈者,历数重商的危害:“民间本就流传‘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市门’。如再抬高商人的位置,还有何人去耕织?届时,如再逢水旱之灾,百姓危矣。”
更有人说明商人成势的威胁:“汉时桑弘羊有言‘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流放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吴楚七国之乱,离不开这些人在背后势力。你也算是博古通今,应该知晓这个道理才是。”
态度温和者,则是先表示理解:“太仓空虚,您也是病急乱投医了。依我看,可以再调整商法,将富商巨贾套入笼中,不可任他们荒淫越制,伤化败俗。而对小商小贩,还是可优待一二。”
月池辩道:“可如今钱神当道,已成江河之势,不可逆流,我们当顺势施政,而非逆势而为,这是做不成的!”
她的这种想法又引起了更大的争议。有人甚至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难道因为做不到,就要眼看江河日下,甚至放任自流吗?”
这又扯到了道德伦理的上面。这就更是说不通了。最后,还是杨廷和出面协调各方:“商税之事,需从长计议。而惠农之策,亦要徐徐图之。”
交到朱厚照案边的方案于是变成了这样,他们拟定了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免去当地的田赋,中央给予支持,加强公共设施和备荒储备。至于其他地区,还是由治农官到了当地,自行再想办法,反正到了年末该交的田赋,是一点都不能少。
西苑之中,月池只觉愁绪满怀:“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地方没有本钱,还要造出一朵花来,未免强人所难。”
朱厚照此时倒比她还要稳一些:“比天还大的事,你想一步到位,未免异想天开。惠农之策,正是新政立足的根本,这时谁劝你急,你反而要小心谁。”
他递了一碗鹧鸪粥与她。说是鹧鸪粥,其实里面一粒米都无,而是将鹧鸪拆骨取肉成蓉,与淮山蓉一同小火慢煮,最后再加入上等的血燕。鹧鸪骨多肉少,要拆解离不开高明的刀工,这么一小碗,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月池道:“又进新厨子了?”
他一下就明白她的意指:“穿简朴些也就算了,难道你连口腹之欲都要舍弃。”
这是个真正的天之骄子,受天下奉养。他肯着服浣濯之衣,就已经是能被载入史册的简朴皇帝了,难道真要他过得同平常老百姓一样。
她慢慢将这碗香浓的鹧鸪粥吃下去。这等于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国家无钱,所以始终无法平倭寇。倭寇不平就不能广通商。商贸不畅,海外的作物和白银就无法流入。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底下的人就不会长久地听她的话。她就更不可能采取措施,来进行财税改革,改变目前这种畸形、粗放的税收机制,也无法开展治理运河等大工程。
她长叹一声,还是决定从协调调度的细节入手。户部府仓大使位卑权重,负责去各地征买中央所需的物资。可去哪儿买,买多少,府仓大使都做不了决定,一切要么依旧例,要么依上头的意思,可是旧例早就是老黄历,而上头也无暇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导致户仓大使四处奔波,不需要的东西,采购回一堆,需要的东西又要再派。
月池和王琼商议,由他上奏赋予府仓大使调度之权,由他们每季统计宫廷乃至衙门所需之物,再由他决定至何时何地以何价钱采购,同时还要将运回京城的运费也纳入计划之中。这是在扩大户部的权力,王琼焉有不同意的道理。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断人的财路,他才顾不得那么多。
他也是有眼界之人,否则也不会提出开通商口,来拉拢洋人平倭寇的法子了。眼下,修建抗灾设施,与民休养生息,才是最该做的。而他本人又是极善算学之人,当下拎了几个聪明机灵的下属,对他们进行紧急培训后,让他们上任理财。有王琼牵头,果然将采办事业办得风生水起,既调节了供需,还在年节时节省大量的采购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