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明嫡长子

大明嫡长子 第289节

    “刘希贤有子嗣么?”
    “回陛下的话。希贤公有三子,但其中一幼子早幺,另外两个儿子皆不寿,还有两个孙子,可惜长孙也不寿,到眼下这个时间点只有个小孙子随他左右,四处奔走。”
    “比李阁老好些,至少还有一个孙子。现在是什么身份?入朝为官?”
    “什么身份……”刘瑾仔细想了一下,“应当不是官身,上次听说考了个秀才。”
    “行,朕知道了。”
    他这么问也是有目的的。有明一代,皇室会恩荫这些臣子的子孙,这也算是一种奖赏。只不过眼下刚升他为巡抚,其实赏赐也不必如此密集和频繁,日后再说吧。
    对他来说,有这样一个人牧守山东,足够放心是最重要的。
    而对于刘健来说,他的大朝会已经结束了,第七日的军备不能说和他没关系,但作为一个失去了政治前途的前朝老人,他在这方面提意见属于自取其辱,没有意思。
    老实说从今往后除了山东的事,其他的事他说任何一句都是多余。
    这应该就是上一封奏疏的意思。
    看来他是知道自己要终老山东了,
    毕竟是内阁首辅,把握皇帝情绪和朝政的心思还是细的。
    所以这个晚上,刘府在收拾东西。
    他的小孙子名为刘成学,也二十来岁了,看到此情此景觉得奇怪,“爷爷,这么晚了宫里都没个回话。没头没尾的,明日不出现在大朝会会不会显得不敬?”
    刘健躺在一个摇椅上,一晃一晃的。他老了,老人的情绪好像就容易泛滥的样子。所以他也能体会到皇帝当时说那些话的情绪。
    很多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一个语气、一个眼神他都能读出话来。
    皇帝很……怜悯他,
    原本应该是很厌恶他才对,但皇帝竟然流露出那种情感。而且所谓的先有孔、后有刘,说得容易,实际上他不把这条老命扔在山东,怎么做得到?
    所以说,皇帝在怜悯他的情况下,依然决定将他留在山东。
    就说明一件事——他来京城,就是碍事。
    这些事,其实想不到也就想不到,算了。但他想得到,而且虽然说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意见,但想透其实还是有些怅然若失……
    “皇上,他什么都知道。”刘健闭着眼。
    小孙子有些不明白,“什么都知道?”
    “是,圣上他知道爷爷敬不敬他。”
    “真的?”
    “成学,你要记住。今上是可比太祖太宗的圣明贤君。自古明君,哪个不为臣子所敬?”
    躺在摇椅上,刘健忽然追忆起了以往,他曾经想过要和皇帝通力合作,共同为大明的百姓做些实事。可惜,天不遂人愿。
    老人家眼睛一偏,看到给他捏腿的小孙子有些出神,“你是不是想要见陛下?”
    “……恩!孙儿读史书,每读圣君在世,必是热血沸腾。今上可追先祖,孙儿心中也是极为仰慕。若是能有机会见一英雄,那也是一大快事!”
    “会见到的。”刘健幽幽的说,他心里知道成学资质平庸,虽憨厚老实、用心治学,却总是不得要领,想必将来也是难成大器。
    所以大概要靠他干得卖力一点,这样,等到他死的时候……说不定就有见到皇帝的机会。
    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神机营
    “……朕翻前朝实录,上记载太宗皇帝组建神机营,其火器威力巨大。所谓神机火枪者,用铁为矢镞,以火发之,可至百步之外,捷妙如神,声闻而矢即至矣。永乐中,平南交,交人所制者尤巧,命内臣如其法监造,在内命大将总神机营,在边命内官监神机枪,盖慎之也。”
    “但朕今日观之,各处守备官皆采取杂木制铳箭,大明国力不如百年前,由此可见一般。朕也知晓上马打天下,更需下马治天下,可治天下是否包含治军?军备废弛,羸弱不堪,一旦遇警,我大明朝要靠什么来守卫疆土?”
    永乐时,皇帝组建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
    所谓三千营就是当时被打投降的蒙古人组成的军队,最初是三千人,所以叫三千营,但后来远远不止三千人。
    五军营是从各省抽调的精锐兵卒组成的军队。
    神机营,则是装备火铳和火炮的部队。
    具体当时用的是什么火铳,各类史书各有说辞,但大致上,是可以手持发射的武器。只不过绝对不如现在这样方便。而且不是每人一把火铳,因为装填不方便,所以神机营其实是五十七人一队,其中三十三人分成三队,十一人装填、十一人传递火铳、十一人瞄准射击。剩余人员则持盾防守。
    麻烦是麻烦了些,但这样的设置做到了“枪不绝声,对无坚阵”。在冷兵器时代,神机营当然大显神威。
    再加上三千营和五军营。
    朱棣就是靠着这些武装力量横扫大漠,大明也是四夷宾服。在那个时候不要说像今天这样寇边劫掠了,边疆的大臣报告一声说蒙古人可能会进犯中原。是可能。朱棣就会令明军去扫荡一圈。
    当然也确实花了不少钱就是了。
    然而尽管百余年来差距显著,但军备的议题在今天提出来,仍然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因为这些钱花了,老百姓落不着好,官员也落不着好,然后他们就将这个行为定性为皇帝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一旦真的要发动战争,就要征调天下几十万民夫,劳民伤财,确实也是事实。
    “陛下,复套已为国策,且耗银百万,国家之财一小半用于其上,且为了对抗鞑靼,朝廷不遗余力整顿马政、编练骑兵,这些也都还有理由。而听陛下之意,似欲重建神机营,却不知又要对付哪里的敌人?”
    说这话的不是旁人,乃是左副都御史章懋。
    随后礼部尚书林瀚也附言,“启奏陛下。当初神机枪所用之木名为铁梨木,其木质坚密沉重,色赤而重,一发可三百步。原先为交趾岁贡于京,为神枪中用。宣德后,大明退出交趾,朝廷便无法再获得大量铁梨木,除非高价购买,可大明国库空虚,大量购入铁梨木也只能陈而不用,因而也无法恢复当年神机营之勇。”
    朱厚照说道:“听你们的意思,朝廷应当放弃火器,不去管他。既然如此,当年太宗皇帝为何要组建神机营?太宗皇帝文治武功古来罕见,不正是朕要效仿的明君吗?若说耗费了银子,朕这座紫禁城也耗费了不少银子,你们不如将其拆卸卖了!”
    “陛下息怒。”章懋上奏说:“臣等只是担忧朝廷开支太甚,陛下并非昏庸之主,所说的增强官军之力原也是题中之意。只是大朝会第二日,河南、山东、浙江为了四十万修河银两争上了整整一天,所求者皆为百姓之望。朝廷武备已然大有改观,何必再多花银两?”
    左都御史张敷华也劝诫,“臣听闻陛下于北境拨银百万以挡鞑靼,又拨银三十五万靖平海疆,如今再提火器,实为不该!陛下初登大宝,理应与民休息,断不可起好战之心,耗竭天下民力!”
    朱厚照有些皱眉头,“西北拨银百万,朕用的是开海的银子,东南靖平海疆,朕用的是海贸的银子!你说朕不与民休息,这些银子哪一笔是来自于加派赋税?!朕每日不辞辛劳,欲重振大明国威,怎么尔等心中竟觉得朕这是徒耗民力?!”
    “自秦汉而至隋唐宋元,个个都是开国建元的初年武力强盛,而至中后期则吏治腐败、军队废弛,你们睁开眼睛瞧瞧,大明是不是也一样?若是再这样昏昏沉沉下去,大明是不是亡国有日!还有你林尚书,没有了铁梨木,就跑来跟朕说朝廷干脆放弃算了。你这个尚书当得未免太轻松了,两手一摊说做不到,没有一句是说怎么做,是不是要朕去给你砍木头来,那朕要你何用?!”
    皇帝原先是会发些脾气。
    不过过了这么些年,其实也是越来越少了。
    但今天这脾气没忍住。
    主要是朱厚照忽然觉得做一件事好难,他都没有折腾国库,结果还是要面对重重阻力,仿佛就是皇帝搞来一些钱,也应该交给他们决定要怎么花。
    臣子们见皇帝发怒,也大多不敢多言,默默跪了下来,全都低着头。
    朱厚照一甩衣袖,“大学士李东阳、谢迁,兵部尚书王炳,工部尚书曾鉴听旨。”
    四名老人家往前一些,跪得一齐,“臣在。”
    “朕欲在上直亲卫之中抽调一卫组为神机营,拨银三十万两用于火器采购!”
    采购?
    众人一听这个词,就有些意外。
    “朝廷向天下求购火铳,所有能人巧匠,凡能造火铳、火炮者,皆可向朝廷自荐。内阁、兵部、工部合力筹备试射仪式,以其质高而价低者得中,得中以后,朝廷加价采购装备一卫!是为新神机营!!”
    宣布完毕以后,朱厚照什么话也不想说了,“退朝!”
    以往他还不可以这么做。
    但是现在朝堂已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什么这个那个的,当个议题拿来商量是演个戏,早说了议题上的事不是该不该做,而是怎么做。
    既然要这么搞,那就都不要演这个戏了,直接一道圣旨,说做就做。还有人敢抗旨不成?
    其实当初将其放在最后一天,也隐约想到会有这个可能性。
    这样也好,反正明天也就结束了。
    大朝会之后,皇帝进一步免朝三日,但是免朝不免事,侍从室反正会去盯,到底这道圣旨拟了没有。
    其实采购的办法,朱厚照也酝酿了一阵了。
    像是武器这种东西,的确可以不必朝廷自己成立个研究院,自己去投资。本来也可以向民间购买,一旦定了一种武器,很快就可以扶持起一家比较大的厂子。
    在后世被采用的办法,还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这样一来,朝廷花出去的银子也不都是换成了几栋房屋,至少能有什么东西造出来。
    同理,战马在这个年代也是一种‘武器’。
    所以朝廷是拨银让官军去向太仆寺购买,购买所得银两再用于维护、扩大官牧马场。现在是战马数量不足,所以只供军队,将来也可以卖到民间,用于运输。
    只有卖出去的马都有得赚,这样才是健康的模式。
    当然即便有得赚,估计也不够用来不断扩大马场,所以朝廷也要给太仆寺拨银,这是另外一回事。
    而朱厚照在做的事,就是慢慢理顺这些关系和逻辑。这些群体姑且可以称为准国有企业,他们需要一步步壮大,成为新的利益既得群体,才能够对抗旧的、保守的利益既得群体。
    改革最为重要的就是培育新得利益群体,否则肯定就是人亡政息。
    简单的说……当有好几个大的造武器的厂子,每年总是需要朝廷的‘订单’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有冲动要在政治上获得分量,来维持甚至扩大朱厚照目前提出的装备火器这种思路。
    如果有人说,没有战争,用不着这些玩意儿。简单,制造战争就可以了。
    到那个时候,农耕文化也会喜欢发动战争的。因为爱好和平的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打仗它不赚钱。
    如果马政也有一批人,人家靠着这个获得利益,那朝廷要荒废马政,自然就有人反对。
    现在朝堂上就一帮地主,当然是啥也不干,天天以农为本,让老百姓去当佃户、老老实实种地了。
    说来也是凑巧,
    大朝会这一结束,天上就下起了小雨。
    春雨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各地要回去的车马被雨水所阻,但是不妨碍人们在京师之中取景作乐,听雨品茗。几名太监撑着纸伞,折过弄堂敲响梅府的大门。
    宫里有恩旨,梅府古氏获准进宫探望永寿宫的两位贵人。
    第三百二十五章 地方官的春天
    大朝会虽然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且把许多地方官员薅到京城,实际上也是舟车劳顿,耗费财力。不过朱厚照还是要这样做。
    因为他要尽一切努力让国家的主要官员明白每一年朝廷要做的事情,且以一种正大光明的方式公布于众。似开海那样布局、意会、让下面人揣摩只适用于特殊事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