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 > 我给反派都剧透完了

第115章

    武帝的巨嘴鹰进来时,闻玉絜正在安慰应激的闻嘬嘬,为了让它一步步适应外面的环境,闻玉絜这才稍稍给贴着窗花的窗户开了一个缝,巨嘴鹰以为主人终于想起它,要和它玩了,便开开心心的飞了进来,然后,干干净净的走了。
    事情发生得十分突然,谁也无法预料,看上去老老实实的闻嘬嘬会下嘴这么狠。一下子就咬断了巨嘴鹰的脖颈。
    那可是一般修士用法术都搞不断的脖颈啊。
    它却“鸡肉味、嘎嘣脆”的一下就给咬了,仿佛那是什么脆骨鸡。
    等吃完了,闻嘬嘬还不忘用大尾巴卷过一旁的白色缎帕,先给自己擦干净了脸,等彻底没了血腥气,才再一次化身小可怜,凑近闻玉絜要抱抱。仿佛让它吃了巨嘴鹰有多委屈它似的。
    巨嘴鹰:你多冒昧啊你!
    当然,闻嘬嘬是真的觉得委屈,它对生骨肉的兴趣,从见到闻玉絜的那一刻起就没了,甚至学着闻玉絜,对它们很是嫌弃。
    我们文明蛇,是不会茹毛饮血的好吗?
    闻嘬嘬之所以对巨嘴鹰发动进攻,就是单纯的下意识反应而已。它是真的应激得厉害。不过,应激也不影响它爱干净就是了。闻玉絜说过的,不爱干净的蛇,不能得到抱抱和贴贴。这可不行!
    闻嘬嘬自打醒来之后,就像是得了肌肤饥渴症似的,虽然它以前就也挺喜欢和闻玉絜贴贴的吧。
    但如果说过去的闻嘬嘬对贴贴的渴望是十,那现如今就是一百。它的不安感空前绝后,无法解释,也不想解释。反正它只需要知道,它想和闻玉絜一直、一直在一起就好了。
    在闻玉絜看不到的地方,闻嘬嘬连看向王让尘等人的眼神,都凶恶了不少。
    当然,最让闻嘬嘬在意的,还是沈渊清。
    在听闻玉絜和王让尘等人念叨着,也不知道沈宫主会不会也快出关的时候,它血液里的杀戮欲望便开始不受控制地沸腾了起来。它是说哦,有没有一种可能,既然是它先醒了,那它就可以反过来把人尸给斩了?
    青春没有售价,人尸入口即化!
    第53章 拼命苟活的第五十三天:
    闻嘬嘬对沈渊清的敌意是有目共睹的。
    毕竟从决定走斩尸成圣这条路开始,就代表了沈渊清对自己的三尸都是怀有敌意的,会逐一杀之。而三尸作为沈渊清执念的具象化体现,就像是他本人在照镜子,他什么样,他的三尸——除了被放大了的那一部分执念——就会是什么样。
    也就是说,在他要剑斩三尸的时候,他的三尸也在琢磨着该如何杀死他。
    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挺公平的。
    一如《道心》原文里写的:如果修士战胜了三尸,也就是战胜了自我,那自然能够成圣;若修士被自己打败,连自己都战胜不了的废物,那还成个p的仙啊。
    简单来说,自相残杀,就是写在斩尸成圣这套功法最基础的底层逻辑。
    至少《道心》原文的作者是这么理解的。作者觉得,如果你不对自己怀有杀意,那你就不可能同意修行斩尸;而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要走上这条路,那完美继承自你所思所想的三尸,就不可能不想要杀死你。
    说真的,闻玉絜在看到这段的时候,总觉得原文作者这个脱胎于斩三尸成圣、又不完全符合道教原本理论的设定,真的是恶意满满。
    反正他这种从始至终都坚信着要比全世界都更爱自己的人,是理解不了这种充斥了自我厌弃的功法的。
    也不想理解。
    三尸对本体的杀意也是逐级递增。好比在闻嘬嘬当第一尸的时候,它虽然喜欢和沈渊清斗争,却并没有形成清晰的杀意。或者可以这么说,闻嘬嘬当时甚至没有搞明白沈渊清要杀它。它也不愿意承认他俩是一个人。这其实也是沈渊清当时心理状态的一种投射,不管他嘴上怎么说,至少在心里,他始终并不觉得三尸能够代表自己。
    但是现在,在闻嘬嘬凭着自己的本事融合了第二尸、艰难活下来的现在,已经足够它意识到,沈渊清想要杀死它,不只一次。
    最卑鄙的是,一般人斩三尸好歹还是会自己动手,一个一个的斗过去。
    沈渊清却选择了挑动一二尸内讧,让它们先在蛇尸的身体里打了个痛快。是的,在这闭眼沉眠的几十年里,闻嘬嘬其实一直都不得安生,它始终都在和自己的另外一股意识在识海里厮杀。它看不清对方
    的具体形态,只知道那边招招致命,时刻在跃跃欲试着取而代之。
    甚至对方差一点就赢了。
    若不是对方不知道为什么,放弃了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身体,只想要争夺闻嘬嘬的蛇尸,而闻嘬嘬又听到了来自心魔境里闻玉絜一声声“我相信你”的鼓励。不然作为第一尸的蛇尸,很大概率是赢不过更强的第二尸的。
    而不管它俩谁赢,正主沈渊清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至于为什么修行此法的前人,从未搞出过这种挑拨自己内斗的骚操作,在融合了第二尸开始长脑子的闻嘬嘬看来,应该就是在担心它现在这种情况吧。
    每一次斩尸,都会让正主的修为得到巨大提升。而理论上,往往都是先斩尸,再提升,那正主自然没有后顾之忧。但现在沈渊清却是借着蛇尸内斗的空挡提升自我,那肯定就要冒着蛇尸先醒的风险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