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67节

    “如果制造出更高强度的叠加力场,就能制造出更厚的强湮灭力场。”
    “我们已经确定了高磁场对强湮灭力场的排斥反应,当强度更高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其他的现象……”
    “比如,强湮灭力场,被挤的喷发出去?”
    “或者是其他效果……”
    “以这个为目标,或许可以联合其他的研究组,一起制造大型的装置,还能建立一个研究组织……”
    菲利普思考着眼前一亮,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身后有阿迈瑞肯能源部背书,自然是非常容易的。
    如果能联合国际十几个反重力研究组,再有各个研究组身后背景、大机构提供的支持,经费自然就不是问题。
    比如,欧洲核子组织。
    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进去,经费根本是多的用不完,升级一下设备动辄就是几十、过百亿美元。
    菲利普深吸一口气,顿时给能源部官员写起了回复,中途还没忘了交代手下人把成果内容进行投稿。
    他们必须尽快投稿、尽快发布出去,否则可能会被其他团队抢占先机。
    到时候,他们先发现也没有意义了,能获得肯定的永远是第一个发表的团队。
    ……
    很快。
    《科学》杂志发布了菲利普团队最新的实验发现,也就是‘四重叠加反重力场边缘的磁化效应,受到了高磁场的影响产生可覆盖区域的形态变化’。
    上面还有菲利普-罗雷尔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现象。”
    “强湮灭力竟然会受到高磁场的影响,更进一步,我们未来可以想象,制造出覆盖更大区域的强湮灭力场,或者用某种手段,发现更惊奇的现象。”
    “为了这个研究,我决定号召建立一个湮灭力研究组织,第一个目标就是针对强湮灭力场……”
    《科学》杂志发布的成果消息引起了国际物理界的热议。
    很多人都关注新发现,会让湮灭理论以及相关技术有什么样的突破,或者还会有什么更重大的发现。
    现在湮灭理论已经不再是理论,可以称作是湮灭物理学,被归在了一个学科中。
    这个新的学科代表了人类揭示宇宙规律的方向,一定程度上,和超导技术联系在一起,也代表了人类科技发展的未来。
    菲利普-罗雷尔号召成立专门的湮灭物理学研究组织,也同样引起了大量的讨论。
    很多人都是支持的。
    针对一个新的、有着巨大潜力的物理学,就是要集合全世界的力量进行研究,就像是欧洲核子组织一样,集合全世界的科研力量,去制造大型设备、进行大型的实验。
    菲利普是这么说的,却不是这么做的,他首先就把王浩的团队排除在外,甚至第一次组织会议进行讨论,连一张邀请函都没有发过来。
    显然。
    菲利普-罗雷尔,或者说,他所代表的阿迈瑞肯,希望把持组织以及后续研究的主导权。
    全世界都公认王浩的团队,拥有最顶尖的反重力技术。
    如果王浩团队派出代表参会,最低也能和菲利普团队拿到同等权利,甚至更进一步,拿到组织的主导权。
    这个消息并没有被放在舆论上,但是种花家以及王浩本人还是知道的。
    他不在乎。
    原因很简单,即便集合其他所有反重力团队,所能掌握的反重力技术,也不可能达到他们掌握的程度。
    这就像是解决一个高深的数学问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
    一个数学家解决不了,集合十个数学家就能解决了吗?
    当然不是,甚至没有任何意义。
    更多团队的加入带来的是大量的资金,但面对高难度、全新领域的研究,拥有更多的资金支持,也不一定会有成果。
    王浩很确定这一点。
    他甚至都知道菲利普的目标,肯定是希望建造更大型的设备,来增强叠加力场强度、增强高磁场和强湮灭力的场力冲突,近而希望看到一些新的现象。
    但是……
    远远不够啊!
    即便是还没有进行下一步的研究,王浩也知道他们做不到,花费再多的经费,建造再大型的设备也不可能看到新的现象。
    因为缺少一个关键条件——解决场力发生间歇性的问题。
    第三百一十七章 国际组织要弯道超车?反重力飞行器重大测试!
    一直到现在,王浩都没有把叠加力场边缘效应,称之为‘强湮灭力区域’。
    其他人、其他组织,甚至一些学术期刊,都已经这么称呼了。
    王浩从来不这样说,是因为叠加力场边缘薄层,距离成为‘强湮灭力区域’,还缺少一个关键条件,也就是解决场力间歇性问题。
    什么叫做场力间歇性?
    这还是要从‘交流重力’说起。
    反重力实质上是交流重力,交流重力的交流两个字,指的是交流电。
    交流点不同于直流电,它的方向是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
    正因为方向的不断改变,就会让超导体内的微观形态不断被拓扑,好像一个气球会自主充气,外界则给予间歇的压力,挤压、充气、再挤压、再充气。
    这样持续不断的挤压,才形成了反重力场。
    同时,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反重力场边缘具有强湮灭力区域,效果并不是持续不断,而是具有‘间歇性’的。
    简单来说,一个是持续的力,另一个则是有间断的,也就造成强湮灭力区域效果的不连续。
    如果想要制造出真正的强湮灭力场,或者是想要依靠高磁场,把强湮灭力作用区域‘挤压到极点’,并发现全新的现象,就必须要解决场力间歇性问题。
    显然。
    能想到一个很直接的方法,就是以直流电为基础制造出‘直流重力’。
    直流电是没有周期性变化的,以此为基础所制造的反重力场,肯定是持续不断的。
    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反重力场的制造,需要不断的挤压‘微观形态’,就像是一个气球,即便会自主充气,可用一个持续不断的力压住,自主充气也没有任何意义,就不会形成反重力场,自然也就没有了强湮灭力区域。
    两者是矛盾的。
    王浩一直在思考间歇性的问题,但他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向。
    国际上其他的反重力研究组,则是连‘间歇性问题’都没有意识到,就更谈不上解决了。
    现在菲利普-罗尔尔号召成立针对反重力研究的国际组织,毫无疑问就是希望朝着强湮灭力方向研究,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建造大型的叠加力场设备,以及制造更高的稳定磁场,来加大磁场对于叠加力场边缘的排斥。
    最终目标就是希望看到一些新的现象。
    显然。
    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王浩没有受到组织会议的邀请函,不仅仅是不在意,反倒是清呼一口气,既然没有收到邀请函,就不用去派人参加会议。
    如果真的派人去参加会议,定下一起筹集资金,朝着目标做研究的方向。
    到时候,加入还是不加入?
    加入,会为了完不成的目标,白白耗费大量的资金,还要在组织话语权上勾心斗角。
    不加入……
    其他实验组肯定会疑惑,大家一起做研究,你们怎么就不加入呢?是不是不想为国际科技发展做贡献?
    王浩对于没有收到会议邀请函感到轻松。
    其他人不是这么想的。
    反重力研究组,可不仅仅是一个实验组,后面是有种花家背书的,所有的领导层都关注反重力的研究。
    有领导直接打电话给王浩,询问了一下菲利普发起的组织会议的问题。
    王浩说道,“完全不用担心。他们就算一起研究,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没意义。”
    “为什么?”高层领导很是不解。
    王浩肯定道,“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缺少必要的条件,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
    王浩完全不看好菲利普-罗雷尔发起准备成立的反重力研究组织,但放在国际上绝对是一件大事情。
    反重力的研究本来就是最热门的方向,大量的报道和宣传以后,连一个普通人都知道,反重力方向的研究代表了人类科技的未来,众多的实验团队联合成立研究组织,肯定是非常吸引人的事情。
    这次成立组织是菲利普-罗雷尔号召的,而他的团队有阿迈瑞肯背景,也就等于是阿迈瑞肯号召的,必须要承认阿迈瑞肯的国际影响力,接到邀请函的团队都派出了代表,甚至还有一些国家科技发展的官员,都一起过来参加会议。
    有些团队的消息灵通,有些团队的消息并不灵通。
    所以有些代表一直等到会前才知道,会议没有邀请种花家的团队,让他们感到非常的不满。
    湮灭物理学就是王浩创造出来的,他一个人在湮灭物理学上的贡献,甚至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他人加在一起的程度。
    反重力现象确实是阿迈瑞肯科学家最初发表的理论,后来又是荷-兰团队做超导实验发现的,但反重力现象和湮灭物理学直接关联,相关的研究、相关的技术,也是王浩的团队最有话语权。
    这种情况下,成立国际反重力组织,竟然不邀请王浩的团队?
    毫无疑问。
    现在所谓成立‘国际研究组织’,已经不是纯粹的学术了,而是加入到了国家争端的因素,而且是占据了很大的因素。
    当即就有团队代表去质问菲利普-罗雷尔,但菲利普-罗雷尔也只能推出自己解决不了,还表示说,“我是个纯粹的学者,大家都知道。”
    “在组织会议上,我并没有话语权,我只是号召成立组织,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一起研究。”
    “在研究方向上,我们已经非常明确。”
    他为了增加说服力,甚至提前透露了会议中要公开的内容,“我们之所以号召成立研究组织,就是因为实验中的重大发现,也就是科学杂志公布的内容,我们会公开的更相信,甚至是具体的数据。”
    “大家都应该知道,那个发现有多么惊人,有多么了不起……”
    《科学》杂志发布的实验发现,确实引起了国际热议。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