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蒋振华大力兴教育二
第十九节 蒋振华大力兴教育
大将军建立新气象
看解决了两个问题我就接着说道:“第三个问题诸位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诸位多有被我拔于草莽,出身微未者。当知若无门阀背景,出仕极难,如此一来,国家因战乱的破坏本来人才就少,还大量浪费于民间,实在可惜。故我决定给天下各行人等一个公平的机会。科举亦分可为多种:主要为文举选拔国家各类文职官员,对这些官员的选拔要多看其真才实学;武举选拔国家各类军队官员,对这些武将的选拔一要看其武艺,二亦要看其是否具备一定的才学。毕竟一有勇无谋之匹夫是不能统带大军出征的。当然文武官职不同,其对才学的要求也不一样,考试可以按其成绩设多个级别,级别高者授于高官,级别低者则官职较低。另外还可以设立工学科举、农学科举、医学科举等多种形式,为国家和民间选拔各行业优秀人才,国家承认并授于证书,令其服务于政府和民间。如此一来,国家各行业必人才大盛,有诸多人才,且以法治国,以民为本,国家焉能不长治久安也。”
诸公闻知十分向往,多有涕泪交加耳。郭嘉言:“主公所言皆金玉良言耳,吾等多年所虑无法解决之难题,到主公手中却迎刃而解。吾等必尽职尽力,不管日后有多大困难,必定将新政贯彻到底。”
我继续道:“同样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军队的忠诚问题。诸位不要这么奇怪的看着我。我当然知晓,各位对我十分的忠诚。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们最高尽忠的对象并不应该是我,而应是天下万民。不是有先哲说过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社稷为重,君为轻。我也不过是应天顺时,从万民中脱颖而出,代其统治天下者。大凡一个朝代初创,创业之帝王威望大凡极高,军队服其能多不敢反。而数代之后,若帝王无极高威望或晕庸无道时,更多时像将领私人部曲一般的军队,忠心就难以保证。就像现在吧,大汉朝庭威望一失,各地诸侯皆拥兵自重,谁把朝庭放在眼里,皆欲自立。我亦以为必须改变这种军队只知其将,不知帝王,更不知百姓的错误情况。以后凡我军入伍兵士皆须受到一定的教育,甚至以后如果不识字就不能入伍参军。一定要告之军队:百姓才是军队最高的统帅、帝王乃是百姓之代表、将领只是帝王之臣属耳。扼杀狼子野心者反叛之可能,如此国家可安。”
贾诩进言道:“如若帝王无道,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军队又只听命于将领、帝王镇压其怎么办?”我苦笑道:“这一点就比较难办了。以上四点改革目前都能进行。然则王位的改革目前是难于上青天。 不瞒诸位,日后我若能登上帝位,必也令其传于后世子孙,汝等赞同否。”众文武互视一眼,在其心目中,早已是只知有大将军不知有皇帝了。见吾第一次明确说出肯为帝王,心中大喜,故纷纷点头同意。我见状,一则心喜,一则心忧道:“是啊,目前的世上各国的最高统治者帝王皆欲把帝位传于后世子孙,且世间万民也是如此看待。此一观点比以上四点相比尤其难改。”赵云惊道:“改道这也要改,主公领吾等百战千辛,浴血征袍,如能创立新朝,吾等如何能服他人相代。”我叹道:“所以啊。天下万民、将领官员皆只服开国帝王之子孙来继领大位。然而一旦遇到君王不贤时,有如夏桀、商纣般,国家就要动乱、百姓就要受苦,其势所难免也。无非此时日远近而已。好运者,子孙争气的,王朝能延续三五百年,运气差的也许只有几十年。我如今虽有法更改,但至少数百年内不可能行之。”张辽道:“有良法为何不可行之,以救后世万民。”我笑道:“我有一法。即是国家再不设立帝王之位、终身执政,可以令天下万民共同推选贤者继国家之主,称为共和,取消帝制。如同地方官员一样三五年或七八年为一任。任期满后如万民满意其所为,可令其再干一任。然可不可再行第三任,以免其以长久专权,野心渐大,遍植亲信,改共和而就终身帝制。如此一来基本可保国家最高统治者尽皆贤明,二可令国家统治者知其来自于民,也必能造福于民也。然则目前如尔等所说,我日后若能成大业,若取消帝制,改立共和。不仅汝等无法敬服,天下万民亦会认为不可。故我说我有良法但目前不可用也。”高顺相问道:“主公所说之法的确甚好,可保长久。然则目前确不能用,不过主公可否告知此大概何时可用焉。”我笑道:“现今天下尚未有建立共和的强大基础。建立共和的基础有:普及的教育水平,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风气,以及富裕的国民生活,忠于民族的强悍军队等。我以上的四点改革建议就是希望推动国家从帝制早日向共和制发展。因为共和制比帝制更能代表百姓的利益,更能使中国万世昌盛,长治久安。至少有了共和制只要你有能力,谁都有可能当上国家最高领导人。你要为民众办实事,你就会有机会当选。当然,在共和制条件下,由于军队只忠于人民,是不肯为个人掘取国家最高权力而服务的,这样就杜绝了如今靠内战来推翻旧制、建立新建的规律,百姓有福也。共和制比起帝制有着更加优秀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发展后劲,社会的进步主要将依靠和平的调节手段进行,不再一定需要目前的战争手段。但我想即使我等全力以赴,最起码得两三百年后,也许要五六百年,方能实现。但只要我们努力,我中华一定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共和制的强国。那时中华的内乱就将几乎绝迹矣。再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顽强的民族凝聚力,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强大的经济,中国可永立天下一流强国之林。若能达成目标,即使日后我等培育的共和制取代了目前的帝制,剥夺了我后人的帝位,我想我从心里亦会为整个民族而高兴。”
我亦十分感动地说道:“我也知道,推行新政必是出力而不讨好的事情。然吾为国家、民族千百年大计考虑,虽万千骂名吾愿独担之。”田丰佯怒道:“主公所言谬也。主公为天下苍生殚精竭虑,岂能独担骂名耶。田丰不才愿于君共担之。”众人纷纷附和。我忽然笑道:“诸公,没有这么严重。可能短短数十年内诸公可能有所毁誉,然吾想数十年后,国家长治久安、富强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时候,必会长念公等好处,使公等流芳于百世也。愿诸公与吾共勉之。
诸人皆曰善。于是各人各分其工,教育制度的改革由荀文若进行,因为荀文若在天下甚有贤名,由其进行可减少许多士子的阻力。完善法家理论,实行‘法学为主,儒学为辅,百家争鸣’的事由田丰为主,因其刚正兼洁,铁面无私且能善加变通。科举制度的建立则由荀攸进行,因其善于学习,勇于接收新事物。至于军队的改革就由赵云、太史慈二将主行,因其二人战功卓著,且刚正无私耳。太史慈并州刺史的位置则由高顺接替,以高顺善于骑战的能力,镇守并州当无问题。
郭嘉则因身体一直柔弱,我令其总协调一下,贾诩辅之。亦调回满宠,因其做事细心、有责任感,令其任情报司司长,秘密收集各类经济、军事情报,一则可推进革新,二则可镇守反叛,三则可监视诸侯。毕竟我一个现代人是非常了解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准确的情报,你就有了一双灵敏的耳朵和锐利的眼睛,如果情报不通,你就变成了聋子和瞎子,离死不远了。
从公元200年底开始,在我所控四州逐渐开始推行新政。因我知晓全面推行新政的阻力太大,故我采取了比较狡猾的方法。则令四项革新俱先选一郡试行,这样一来,阻力较小,且取得显著成果后有了事实为依据,亦可作为驳斥反对的有利证据。只要让天下百姓、士农工商都切实耳闻目睹新政的好处,我想即使我日后想停止也不能停了。因为一旦开启了民众自由的窗口,让老百姓知道了自由的快乐,再想关上自由之门,谈何容易呀!
果然推移新政不久,就遇上了许多反对的意见,大部皆来自读书人和门阀官宦世家。工农商学兵中,工匠因国家重视工匠的劳动成果,提高地匠社会地位,优秀者甚至可为高官,故十分拥护。而商人以前各朝代皆认为其是下九流行业,所谓‘无商不奸’,常被官府压榨,处以重税。如今提倡社会地位平等,其地位大大提高,且优秀者可出仕,亦举双手拥护,甚至多捐款捐款,支援国家建设。农民亦因国家确保其人人有地种,且有固定的税收,且立法遇灾荒时国家有义务救护,更没有想到的是种地种得好亦能当官,故也忠心赞同革新。军队则是由我一手初创,一手整编,更是没有多少阻力。只有学这一块有些麻烦,无门阀背景的读书人闻之,因其有公平的入仕机会十分满意,但对我推翻孔子独尊的地位亦是颇有微辞。然则毕竟我不是不尊孔子,只是削弱了其超然若神的地位,故这一方面的阻力不是很大,说服教育外加一点点的高压就平息了下去。唯有这些改革最大利益拥有者的门阀士族因其特权被极大剥夺,大为不满。联合上书反对教育、科举、法制等改革,坚决欲维护其特权。我因四州安定未久,尚不能全部得罪这些门阀士人。尤其现今政府、军队有相当部分人就是出自这些名门大户中。我心中一时苦恼,苦无良计。只好和郭嘉等商议,一则对部分支持革新、心系万民的开明士绅于以公开褒奖,二来将革新的成果向天下公布,取得天下黎民的百姓,没有了百姓支持,这些人即使想蹦也蹦不起来。另外我灵机一动,想了个损招。将门阀士族上书的反对意见腾写数千份,张贴四州各郡、各县、各镇,令天下万民共评之。这一手玩得漂亮且阴毒,因为毕竟门阀士族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也不百分之二三吧。而工农商学兵等庞大的基础阶层因其在这场革新中俱得到切实的利益和好处,故纷纷支持革新,叫嚷严惩那些门阀士族。因我早已通令四州,我决不言论而杀世人,你讲反对意见可以,也可以上书,但是不能采取暴力、欺骗等手段抵制新政,故支持者踊跃。面对工农商学兵这一庞大的基础阶层的支持,大部分见大势已去的士族接受了现实,毕竟士族仍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和财力,只要自己确有本领,还是会有机会的。但亦有少部分冥顽不化者欲勾结关东、江南诸豪强,互通消息,以图谋反。吾事先早料到此情况,早已密令满宠广布暗探,诸多名门士族身边皆有卧底,故多有擒获,为儆世人,该斩的斩,该囚的囚。亦有部分门阀因不满新政,迁往关东或江南者,我也不加阻挡。你走了你留下来的财产充公,土地则由国家收回,统一交由国家安排农民耕种。但没有不漏风的墙,还有有遗漏的,少数地方大族控制地方政军两权,举兵反叛。奈何其麾下虎贲军战将多有起于微未而被我提拔为官者,十分忠心,面从心不从;兵士亦因心系革新,不愿内战。故我派兵平叛时,真是无往而不胜耳,只是两三年内一直忙于剿灭内乱,无瑕东顾了。
大将军建立新气象
看解决了两个问题我就接着说道:“第三个问题诸位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诸位多有被我拔于草莽,出身微未者。当知若无门阀背景,出仕极难,如此一来,国家因战乱的破坏本来人才就少,还大量浪费于民间,实在可惜。故我决定给天下各行人等一个公平的机会。科举亦分可为多种:主要为文举选拔国家各类文职官员,对这些官员的选拔要多看其真才实学;武举选拔国家各类军队官员,对这些武将的选拔一要看其武艺,二亦要看其是否具备一定的才学。毕竟一有勇无谋之匹夫是不能统带大军出征的。当然文武官职不同,其对才学的要求也不一样,考试可以按其成绩设多个级别,级别高者授于高官,级别低者则官职较低。另外还可以设立工学科举、农学科举、医学科举等多种形式,为国家和民间选拔各行业优秀人才,国家承认并授于证书,令其服务于政府和民间。如此一来,国家各行业必人才大盛,有诸多人才,且以法治国,以民为本,国家焉能不长治久安也。”
诸公闻知十分向往,多有涕泪交加耳。郭嘉言:“主公所言皆金玉良言耳,吾等多年所虑无法解决之难题,到主公手中却迎刃而解。吾等必尽职尽力,不管日后有多大困难,必定将新政贯彻到底。”
我继续道:“同样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军队的忠诚问题。诸位不要这么奇怪的看着我。我当然知晓,各位对我十分的忠诚。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们最高尽忠的对象并不应该是我,而应是天下万民。不是有先哲说过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社稷为重,君为轻。我也不过是应天顺时,从万民中脱颖而出,代其统治天下者。大凡一个朝代初创,创业之帝王威望大凡极高,军队服其能多不敢反。而数代之后,若帝王无极高威望或晕庸无道时,更多时像将领私人部曲一般的军队,忠心就难以保证。就像现在吧,大汉朝庭威望一失,各地诸侯皆拥兵自重,谁把朝庭放在眼里,皆欲自立。我亦以为必须改变这种军队只知其将,不知帝王,更不知百姓的错误情况。以后凡我军入伍兵士皆须受到一定的教育,甚至以后如果不识字就不能入伍参军。一定要告之军队:百姓才是军队最高的统帅、帝王乃是百姓之代表、将领只是帝王之臣属耳。扼杀狼子野心者反叛之可能,如此国家可安。”
贾诩进言道:“如若帝王无道,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军队又只听命于将领、帝王镇压其怎么办?”我苦笑道:“这一点就比较难办了。以上四点改革目前都能进行。然则王位的改革目前是难于上青天。 不瞒诸位,日后我若能登上帝位,必也令其传于后世子孙,汝等赞同否。”众文武互视一眼,在其心目中,早已是只知有大将军不知有皇帝了。见吾第一次明确说出肯为帝王,心中大喜,故纷纷点头同意。我见状,一则心喜,一则心忧道:“是啊,目前的世上各国的最高统治者帝王皆欲把帝位传于后世子孙,且世间万民也是如此看待。此一观点比以上四点相比尤其难改。”赵云惊道:“改道这也要改,主公领吾等百战千辛,浴血征袍,如能创立新朝,吾等如何能服他人相代。”我叹道:“所以啊。天下万民、将领官员皆只服开国帝王之子孙来继领大位。然而一旦遇到君王不贤时,有如夏桀、商纣般,国家就要动乱、百姓就要受苦,其势所难免也。无非此时日远近而已。好运者,子孙争气的,王朝能延续三五百年,运气差的也许只有几十年。我如今虽有法更改,但至少数百年内不可能行之。”张辽道:“有良法为何不可行之,以救后世万民。”我笑道:“我有一法。即是国家再不设立帝王之位、终身执政,可以令天下万民共同推选贤者继国家之主,称为共和,取消帝制。如同地方官员一样三五年或七八年为一任。任期满后如万民满意其所为,可令其再干一任。然可不可再行第三任,以免其以长久专权,野心渐大,遍植亲信,改共和而就终身帝制。如此一来基本可保国家最高统治者尽皆贤明,二可令国家统治者知其来自于民,也必能造福于民也。然则目前如尔等所说,我日后若能成大业,若取消帝制,改立共和。不仅汝等无法敬服,天下万民亦会认为不可。故我说我有良法但目前不可用也。”高顺相问道:“主公所说之法的确甚好,可保长久。然则目前确不能用,不过主公可否告知此大概何时可用焉。”我笑道:“现今天下尚未有建立共和的强大基础。建立共和的基础有:普及的教育水平,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风气,以及富裕的国民生活,忠于民族的强悍军队等。我以上的四点改革建议就是希望推动国家从帝制早日向共和制发展。因为共和制比帝制更能代表百姓的利益,更能使中国万世昌盛,长治久安。至少有了共和制只要你有能力,谁都有可能当上国家最高领导人。你要为民众办实事,你就会有机会当选。当然,在共和制条件下,由于军队只忠于人民,是不肯为个人掘取国家最高权力而服务的,这样就杜绝了如今靠内战来推翻旧制、建立新建的规律,百姓有福也。共和制比起帝制有着更加优秀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发展后劲,社会的进步主要将依靠和平的调节手段进行,不再一定需要目前的战争手段。但我想即使我等全力以赴,最起码得两三百年后,也许要五六百年,方能实现。但只要我们努力,我中华一定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共和制的强国。那时中华的内乱就将几乎绝迹矣。再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顽强的民族凝聚力,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强大的经济,中国可永立天下一流强国之林。若能达成目标,即使日后我等培育的共和制取代了目前的帝制,剥夺了我后人的帝位,我想我从心里亦会为整个民族而高兴。”
我亦十分感动地说道:“我也知道,推行新政必是出力而不讨好的事情。然吾为国家、民族千百年大计考虑,虽万千骂名吾愿独担之。”田丰佯怒道:“主公所言谬也。主公为天下苍生殚精竭虑,岂能独担骂名耶。田丰不才愿于君共担之。”众人纷纷附和。我忽然笑道:“诸公,没有这么严重。可能短短数十年内诸公可能有所毁誉,然吾想数十年后,国家长治久安、富强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时候,必会长念公等好处,使公等流芳于百世也。愿诸公与吾共勉之。
诸人皆曰善。于是各人各分其工,教育制度的改革由荀文若进行,因为荀文若在天下甚有贤名,由其进行可减少许多士子的阻力。完善法家理论,实行‘法学为主,儒学为辅,百家争鸣’的事由田丰为主,因其刚正兼洁,铁面无私且能善加变通。科举制度的建立则由荀攸进行,因其善于学习,勇于接收新事物。至于军队的改革就由赵云、太史慈二将主行,因其二人战功卓著,且刚正无私耳。太史慈并州刺史的位置则由高顺接替,以高顺善于骑战的能力,镇守并州当无问题。
郭嘉则因身体一直柔弱,我令其总协调一下,贾诩辅之。亦调回满宠,因其做事细心、有责任感,令其任情报司司长,秘密收集各类经济、军事情报,一则可推进革新,二则可镇守反叛,三则可监视诸侯。毕竟我一个现代人是非常了解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准确的情报,你就有了一双灵敏的耳朵和锐利的眼睛,如果情报不通,你就变成了聋子和瞎子,离死不远了。
从公元200年底开始,在我所控四州逐渐开始推行新政。因我知晓全面推行新政的阻力太大,故我采取了比较狡猾的方法。则令四项革新俱先选一郡试行,这样一来,阻力较小,且取得显著成果后有了事实为依据,亦可作为驳斥反对的有利证据。只要让天下百姓、士农工商都切实耳闻目睹新政的好处,我想即使我日后想停止也不能停了。因为一旦开启了民众自由的窗口,让老百姓知道了自由的快乐,再想关上自由之门,谈何容易呀!
果然推移新政不久,就遇上了许多反对的意见,大部皆来自读书人和门阀官宦世家。工农商学兵中,工匠因国家重视工匠的劳动成果,提高地匠社会地位,优秀者甚至可为高官,故十分拥护。而商人以前各朝代皆认为其是下九流行业,所谓‘无商不奸’,常被官府压榨,处以重税。如今提倡社会地位平等,其地位大大提高,且优秀者可出仕,亦举双手拥护,甚至多捐款捐款,支援国家建设。农民亦因国家确保其人人有地种,且有固定的税收,且立法遇灾荒时国家有义务救护,更没有想到的是种地种得好亦能当官,故也忠心赞同革新。军队则是由我一手初创,一手整编,更是没有多少阻力。只有学这一块有些麻烦,无门阀背景的读书人闻之,因其有公平的入仕机会十分满意,但对我推翻孔子独尊的地位亦是颇有微辞。然则毕竟我不是不尊孔子,只是削弱了其超然若神的地位,故这一方面的阻力不是很大,说服教育外加一点点的高压就平息了下去。唯有这些改革最大利益拥有者的门阀士族因其特权被极大剥夺,大为不满。联合上书反对教育、科举、法制等改革,坚决欲维护其特权。我因四州安定未久,尚不能全部得罪这些门阀士人。尤其现今政府、军队有相当部分人就是出自这些名门大户中。我心中一时苦恼,苦无良计。只好和郭嘉等商议,一则对部分支持革新、心系万民的开明士绅于以公开褒奖,二来将革新的成果向天下公布,取得天下黎民的百姓,没有了百姓支持,这些人即使想蹦也蹦不起来。另外我灵机一动,想了个损招。将门阀士族上书的反对意见腾写数千份,张贴四州各郡、各县、各镇,令天下万民共评之。这一手玩得漂亮且阴毒,因为毕竟门阀士族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也不百分之二三吧。而工农商学兵等庞大的基础阶层因其在这场革新中俱得到切实的利益和好处,故纷纷支持革新,叫嚷严惩那些门阀士族。因我早已通令四州,我决不言论而杀世人,你讲反对意见可以,也可以上书,但是不能采取暴力、欺骗等手段抵制新政,故支持者踊跃。面对工农商学兵这一庞大的基础阶层的支持,大部分见大势已去的士族接受了现实,毕竟士族仍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和财力,只要自己确有本领,还是会有机会的。但亦有少部分冥顽不化者欲勾结关东、江南诸豪强,互通消息,以图谋反。吾事先早料到此情况,早已密令满宠广布暗探,诸多名门士族身边皆有卧底,故多有擒获,为儆世人,该斩的斩,该囚的囚。亦有部分门阀因不满新政,迁往关东或江南者,我也不加阻挡。你走了你留下来的财产充公,土地则由国家收回,统一交由国家安排农民耕种。但没有不漏风的墙,还有有遗漏的,少数地方大族控制地方政军两权,举兵反叛。奈何其麾下虎贲军战将多有起于微未而被我提拔为官者,十分忠心,面从心不从;兵士亦因心系革新,不愿内战。故我派兵平叛时,真是无往而不胜耳,只是两三年内一直忙于剿灭内乱,无瑕东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