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北宋大法官

北宋大法官 第1141节

    “不是。”
    担夫摇摇头,又道:“俺现在还是以种田为生,只不过最近家里养了一些鸡。”
    王安石问道:“你之前为何不养?”
    担夫讪讪道:“以前也养,但养的不多,就两三只,以前要是养多了,就得去服衙前役,现在养多少都不怕。”
    王安石问道:“所以说,你赚的钱比之前要多多了。”
    那担夫乐呵呵道:“是多一些。”
    王安石又道:“可是你要多交税啊!”
    那担夫道:“那得先是咱赚得多,才会多交税,这跟以前可不一样,以前是赚得多,咱得的也少。”
    王安石笑着点点头,又指着那空担子道:“你这鸡蛋都卖完了?”
    那担夫点点头道:“全都卖完了,最近行情好,俺还打算多养一点鸡。”
    王安石拱手道:“多谢大叔告知。”
    “不敢,不敢!那那小人先走了。”
    “慢走。”
    这担夫走后,王安石转过脸来,得意洋洋道:“谁说这财富没有增,人呢?”
    左右一看,哪里还见司马光、苏轼、范纯仁三人的影子。
    这可是将王安石给气炸了。
    你们不讲武德啊!
    殊不知旁边的小阁楼上,有着两个年轻人是一直注视着他们。
    正是赵顼和张斐。
    赵顼今日也是悄悄出宫,来看看这市场的繁荣,是不是真的如那些大臣所言。
    回到酒桌上,赵顼向张斐问道:“你认为他们方才的争论,谁才是对的?”
    “都对。”
    张斐解释道:“目前的财政增长,主要是源于吏政,而吏政清明,又哺育了税政和行政。
    到底我大宋的田地,多半都是掌控在那些大地主手里,他们以前都不交税的,现在都得交税。
    还有就是腐败问题,如今公检法这么强势,谁还敢贪污受贿,公使钱支出,都在大幅度减少,所以财政翻倍增长,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财富其实也是有所增长,这又是来源于百姓的积极性。以前富户不敢挣钱,甚至还自残躲避衙前役,现在敢挣钱了,其次,以前钱还没有赚,就被一些底层官员勒索大半去,所得也就能保一张嘴,没有多余的钱去扩大生产,现在他们能够所挣之钱,又投入到生产,就好比那卖鸡蛋的老汉,他有所余,就能够养更多的鸡了。
    虽然财富增长不多,但是未来完全就要依靠这一点去推动财政增长。”
    赵顼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回答道:“因为吏政来的利好,是有上限的,如果人人都依法交税,那财政就没有增长余地,只要百姓挣得越多,财政才能够持续增长。”
    赵顼又问道:“可如何让百姓挣得越多?”
    张斐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只能通过改善技术来增加财富,比如说,我朝的水稻技术,就远胜于唐朝,农民所得粮食就更多,税就交得更多。”
    赵顼叹道:“但这谈何容易啊。”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
    张斐道:“在利益的促使下,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增长财富,尤其是商人,他们肯定会是最为激进的群体,但我以为,他们还是缺乏一些智慧,这可能需要朝廷相助。”
    赵顼又问问道:“朝廷如何相助?”
    张斐刚张口,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对了!陛下最近不是在筹备官制改革吗?”
    赵顼点点头,又问道:“这与此事有何关系?”
    张斐道:“我之前曾与范检察长交流过青州事业署的情况,据他所言,青州事业署发展不错,其中很多有才华的官员,改进制盐术,以至于滨州海盐的产量得到提升,同时他们还改善了冶炼术,而这部分官员,多半都是学士出身。
    但可惜只有青州目前是在这么做,这还是当地债务重组导致的。”
    赵顼点点头,“学士乃职名,不同于官名,这些学士都是进士出身,本身都有才干,只不过我朝取士,远胜于唐朝,但职位有限,只能安排他们在诸阁充当学士。”
    张斐道:“既然如此,何不将以他们的兴趣为主,将他们统统划分到事业学院去,让他们去研究这些技术,不管是产粮,还是产盐,还是冶炼。”
    赵顼道:“但朕有时候也得与他们议事。”
    这些人全都是备选官员。
    张斐道:“他们只是在学院担任学士,陛下还是随时召他们议事,若想要财政进一步增长,并且无限增长,他们是至关重要。”
    青州事业署的成功,让张斐认为,想要提高技术,还得依靠他们文人,光凭工匠还是不行的。
    苏轼在京东东路治水,就非常成功,他还只是友情相助。
    赵顼惊喜道:“还能无限增长?”
    张斐笑道:“我朝水稻产量是唐朝的两三倍,为什么就不能是三四倍?”
    赵顼点点头道:“言之有理。”
    说着,他又道:“对了,朕最近确实要召开一场会议,继续官制改革,到时你也得来,因为有许多官员对于政法分离表示不满。”
    张斐诧异道:“是吗?”
    关于官制改革,乃是赵顼主持朝政的一个标志性政策,虽然那场天灾,让他们有些抑郁,也做出一定的妥协,但也只是妥协,还是要继续改下去。
    过得三日,赵顼就在垂拱召开会议,商量如何深化改革。
    赵顼率先说道:“关于针对冗官的改革,目前来说,是非常成功的,朕不是要求裁官,而是希望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朝廷已经没有多余的财政,去养一些闲人。”
    这时,户部侍郎邓绾就站出来,道:“陛下,关于官制改革,臣以为朝廷并未做到真正的政法分离,更像似集权于法,如今行政官署已经是形同虚设。
    就比如说那税法,这理应属于行政权力,但仓库税却是检察院提出来的,这怎么能叫做政法分离。”
    此话一出,顿时有不少人站出来,表示支持。
    富弼暗自皱了下眉头,他已经意识到,这些权贵都反应过来,开始要针对他们公检法了。
    忽听一人言道:“那是你们失职。”
    大家回头看去,说话的正是张斐。
    赵顼抬头瞧了眼,“张检控出来说话。”
    “是。”
    张斐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有一个问题想请教邓侍郎。”
    赵顼点点头。
    张斐又向邓绾问道:“邓侍郎,新税法是不是朝廷定的?”
    邓绾犹豫了下,才点点头。
    到底税务司也是隶属户部。
    张斐又问道:“邓侍郎事先可知道商人和地主抱怨新税法不公?”
    邓绾又点点头。
    张斐立刻又向赵顼道:“陛下,其实邓侍郎说得很对,税法本应由户部或者三司来定,就如新税法,也是朝廷决定的,不应该由公检法来定。
    但问题就在于,当初新税法爆出重复收税的问题,引发商人和地主的不满,可当时户部在干什么,三司在干什么,他们都无动于衷,好像这跟他们没有关系。
    但我们检察院向来恪尽职守,我们不想干预财政,我们递交那两份法案,纯粹是为了维护税法的权威,到底新税法里面确实存有不公的地方。”
    王安石立刻站出来道:“陛下,当时户部与三司正在重新划分财政权力,故此有所疏忽。”
    赵顼点了点头。
    邓绾又向张斐质问道:“如此说来,税法不归立法会管或者公检法管?”
    张斐道:“财政政策当然是不归公检法管,但肯定是要通过立法会的审议,因为政策也要合乎法律。”
    邓绾就道:“政策还能不合法吗?”
    张斐道:“首先,政策要遵循祖宗之法。
    其次,不能伤害国家、君主、百姓的利益。”
    薛向不禁好奇道:“这如何判定?”
    张斐道:“比如说增税,这理应是三司或者户部来定,如果因为战争而增税,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战争威胁到国家和君主的存亡,在这种情况,临时征税,是可以理解的。
    而立法会也会确保百姓基本权益,也就是生存,不能竭泽而渔。
    简单来说,税法当然是户部来定,但必须在立法会充分说明理由,否则的话,我们公检法也难以严格执法。”
    邓绾问道:“如果已经得到陛下答应。”
    张斐立刻道:“陛下只会答应增税,但是具体怎么增,可是你们户部的责任,如果只是写个数目上去,我上我也行,为什么陛下要千万人才中选择邓侍郎,不就是看重邓侍郎有才干吗?不管是增税,还是减税,都是邓侍郎展示才华的时候。”
    邓绾眼中闪过一抹心虚。
    他们说得其实就是这个问题,现在当官太难了,国家、君主、百姓三者的利益就冲突,得同时维护三者,这怎么搞。
    司马光、赵抃立刻站出来,表示支持。
    王安石却道:“户部失职是户部问题,但检察院的职责应该反应问题,而不能取而代之,上回由于制度调整,只能当做特例,但以后还是得遵循政法分离,检察院不得擅自做主。”
    张斐道:“以后若是户部再置之不理,我们只能是直接起诉,我们公检法可是全心全意为陛下分忧,绝不会懈怠的。”
    这顿时引来不少官员怒目相向。
    你太嚣张了吧。
    但是站在最前头的是富弼,有本事将他干掉啊。
    王安石却轻描淡写道:“那是你们的职责。”
    他有才干,他就不心虚,不就是理由吗,他就怕被司马光他们死缠烂打,什么也通不过。
    冯京突然问道:“张检控,基于祖宗之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谁来监督你们公检法?”
    张斐道:“当然是你们御史台啊!”
    冯京立刻向赵顼道:“陛下,臣建议在御史台成立监法司,专门监察他们公检法。”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