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慕之宾 第55节
“朕平日忙得很,既然劳驾听了琴,便不能白听。”他说,“朕估摸着,等你回宫,她无论如何是要去孝敬你的。”
我没兴趣说这个,敷衍道:“谢主隆恩。”
景璘露出好奇之色:“朕一直不曾问你,这路钱财,你定是收了不少,想用来做什么?”
“不劳陛下操心。”我淡淡道。
——
雷声一阵一阵,隐隐传来,似乎又在酝酿着雨水。
“……玄真这两日是怎么了?总是精神缺缺的样子,莫不是夜里又睡不好?”兰音儿看着我的脸,问道。
我回神,一抖拂尘。
“胡说什么。”我说,“我哪里夜里睡不好了。”
“我可不曾胡说,譬如昨夜,玄真又是辗转反侧又是说梦话,我都被吵醒了两回。”
我看着她:“我说了什么梦话?”
“那可是听不清。”兰音儿道,“嘟嘟哝哝的,我想听清些,又没动静了。”
我心里盘算着,不能让兰音儿住外间,还是让她收拾收拾住到隔壁去才好。
“玄真,”兰音儿继续用鸡毛掸子拂着香案上的灰,继续道,“法会明日就结束了,太上皇怎还不见回来?”
提到这三个字,我莫名地觉得愈加烦躁。
“他去的是北府大营,说不定就住在那里了,回来做什么。”
兰音儿露出失望之色。
她还想说什么,一名女冠忽而跑进来,满面喜色:“玄真,听说太上皇回来了!”
第八十五章 蹊径(上)
太上皇自北府大营回来,名义上,是为了这最后一场法会。
这升化迁度醮,最大的三场法事,一场在头,一场在中,一场在尾。
太上皇每次都来了,时机拿捏得很好,既不妨碍在青霄观给许昭容磕头彰显孝心,也不妨碍去北府大营给景璘找不开心,可谓一石二鸟。
香烟缭绕,萎靡了几日的女冠们,又开始了余音绕梁。
我坐在蒲团上,却觉得自己不再像先前那样心如止水,就算是念经也不行。
——这般好机会,朕若是放过了,岂不太可惜?
景璘的话,第无数次回荡在我的耳畔。
就算他马上就会死,又如何?你不欠他的。
心里一个声音对自己道。
你已经说过,你们是敌人。
敌人就是要你死我活,陷阵之志有死无生。又怎可存着那妇人之仁?
你不必对他有任何愧疚。
就像他算计你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愧疚一样。
我继续念着经文,将心头的杂念压下。好一会,心终于平静了些。
法会稍告一段落时,击罄声响起,我微微睁开眼睛。忽然,我瞥见他坐在宾客席上,正看着这边。
如同一潭突然被砸入石子的湖水,浑浊泛起,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期间纠杂。
我随即垂眸,继续诵经。
为了表示重视,临近午时,太后和景璘以及明玉也来了。
陪着他们到场的,还有赵王等宗室之人。赵王是宗正寺卿,这场法事本也有宗正寺的参与,他们来这里,理所当然。
还有景珑。
他跟在景璘的身后,看到我时,俊朗的脸上露出笑意。
除了董裕等外臣们没来,今日,全然是太上皇回京那日承恩殿宫宴的阵仗。
太后和皇后都是贵眷,到了观中,必由我一位一位服侍更衣,用兰汤净手。
“如此说来,这些日子,你竟没见过太上皇几回。”服侍明玉之时,她一脸八卦,压低声音,“他每日就忙着见大臣和巡营?”
我看她一眼,道:“不然该如何?”
“芙蓉园里的宫人,难道没有被临幸的?”
我:“……”
“你是中宫,所有宫人太监都是你掌管,有没有,难道你不知道?”我说。
“便是无人来报,我才问你。”明玉道,“太上皇宫里全是他的人,外头连根针也插不进去,你又不是不知。我想着你就住在芙蓉园里,消息定然是比我灵通的。”
“不知道。”我淡淡道。
“真的?”
我不胜其烦,拿着巾子给她擦了手,道:“你不是说,只有圣上才这般水性杨花,连宫人都不放过么。”
“那是当然。”明玉说罢,得意地笑,“看吧,我就知道我看人不会错。越是长得好的人越是洁身自好,断不会花心薄幸。”
太后每次来青霄观,都颇为郑重,这一次也不例外。
她领着皇后和一干命妇,在嫔妃们的牌位前拜了,还亲自为许昭容的牌位拂尘擦拭。
晚膳仍是在斋宫之中,我陪坐在太后和皇后身边,为二人布菜。
这一次,自然不会出现什么荠菜和豆芽,太上皇也没有再吃得像数米粒一样艰难。兰音儿和侍奉的女冠们频频望向太上皇的食案,随着盘中的食物一样样吃干净,她们的神色也变得轻松起来。
仿佛玉清观庖厨的面子又回来了,她们与有荣焉。
“想当年,妾也曾与静慈昭容有过一面之缘。”膳后闲谈之时,太后忽而叹口气,对太上皇道,“今日见到她的牌位,算算日子,才察觉竟是过了许多年了。光阴如梭,物是人非,妾也老了。”
太上皇道:“这些年,一应祭祀之事,全仗宫中主持,有劳了。”
太后道:“上皇哪里话,分内之事罢了。”
此时,景璘在一旁道:“方才母亲说,当年曾见过静慈昭容一面,不知是何时何处?”
“那时穆皇帝还在,先帝仍是皇子。”太后道,“上巳端午之间,穆皇帝十分喜欢到骊山行宫去观景猎鹿。那一回,他召了百官携家眷随行。妾的父亲那时刚刚进翰林院,也得了机会,带着妾去了。”
听到“骊山行宫”几个字的时候,我定了定,不由将目光扫向对面。
景璘听得很是认真,似乎破天荒的对这种陈年旧事来了兴趣。
太上皇坐在他的位子上,正拿着一杯茶品着,看不出有何感想。
“那时,妾远远望着,只见那时何等无双的美人。”太后说着,颇为神往,对太上皇道,“以至于后来每每想起,仍觉得这时节的骊山行宫才是真正的美景无双。”
太上皇微微颔首,并不说话。
“如此说来,朕倒是从不曾在这般时节去骊山行宫。”景璘道,“先帝时,每逢春游,都是去同春园。”
坐在下面的赵王笑道:“先帝不喜骊山行宫道路颠簸,故而少去。不过骊山行宫的春景,确是一绝。”
景璘看上去越发有兴趣,思索一会,对太上皇道:“听闻上皇在洛阳之时,时常田猎?”
“正是。”
“上皇这些日子都在京中,殊为难得。”景璘道,“想来,上皇在洛阳的猎苑里也是腻了,既然正逢时节,不若与朕一道去骊山行宫猎鹿,如何?”
我正在为明玉倒茶的手,顿了顿。
明玉眉梢微抬,瞥我一眼。
“昱之相邀,恭敬不如从命。”只听太上皇答道。
我看着明玉杯子里那溢出的茶水,平静地放下茶壶,用巾子擦了擦。
景璘很是高兴。
赵王是个十分懂得助兴的人,禀道:“二圣同幸骊山行宫,乃是盛事。臣有一议。此事既然因感怀穆皇帝而起,不若就效仿穆皇帝当年做法,邀百官同行。君臣同乐,定然可传为天下美谈。”
这便是睁眼说瞎话了。
什么君臣同乐。穆皇帝带着许昭容和百官去骊山行宫那一年,是他最后的一年。纵然身患重病,穆皇帝仍坚称自己得的是小病,大骂太医院的都是庸医。那场游乐,是他最后一次大宴群臣,然后,就卧病不起直到咽气。
景璘当即道:“皇叔所言有理。”
说罢,他转向景珑,道:“正好琅琊王也在,京中子弟久闻卿盛名,此番,当在众人前一展身手。”
我知道景璘的心思,人越多越盛大,太上皇的死就越显得坦坦荡荡,是他命不好而绝非有人暗算。
景珑一口应下,而后,却听他问道:“玄真姊姊去么?”
第八十六章 蹊径(下)
所有人都愣了愣,包括我。
转头看去,景珑坐在席上,目光明亮。
太后看了看我,又好笑地看向景珑,道:“为何问起玄真?”
景珑神色从容,道:“臣少时,常与陛下及玄真姊姊陪伴玩耍。每至田猎盛事,亦跟随陛下和玄真姊姊。如今回京,再逢盛事,不免忆起少时情怀。”
景璘看着他,露出微笑。
“玄真。”他转向我,“既琅琊王有请,你随驾便是。”
我其实并不想去。
那里没有什么无双春景,只有腥风血雨。下意识地,我一点也不想看,只希望有多远躲多远。
可事已至此,众人都看着我,包括对面那人。
我只好神色如常地念了声“无量寿福”,端正行礼:“遵命。”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我没兴趣说这个,敷衍道:“谢主隆恩。”
景璘露出好奇之色:“朕一直不曾问你,这路钱财,你定是收了不少,想用来做什么?”
“不劳陛下操心。”我淡淡道。
——
雷声一阵一阵,隐隐传来,似乎又在酝酿着雨水。
“……玄真这两日是怎么了?总是精神缺缺的样子,莫不是夜里又睡不好?”兰音儿看着我的脸,问道。
我回神,一抖拂尘。
“胡说什么。”我说,“我哪里夜里睡不好了。”
“我可不曾胡说,譬如昨夜,玄真又是辗转反侧又是说梦话,我都被吵醒了两回。”
我看着她:“我说了什么梦话?”
“那可是听不清。”兰音儿道,“嘟嘟哝哝的,我想听清些,又没动静了。”
我心里盘算着,不能让兰音儿住外间,还是让她收拾收拾住到隔壁去才好。
“玄真,”兰音儿继续用鸡毛掸子拂着香案上的灰,继续道,“法会明日就结束了,太上皇怎还不见回来?”
提到这三个字,我莫名地觉得愈加烦躁。
“他去的是北府大营,说不定就住在那里了,回来做什么。”
兰音儿露出失望之色。
她还想说什么,一名女冠忽而跑进来,满面喜色:“玄真,听说太上皇回来了!”
第八十五章 蹊径(上)
太上皇自北府大营回来,名义上,是为了这最后一场法会。
这升化迁度醮,最大的三场法事,一场在头,一场在中,一场在尾。
太上皇每次都来了,时机拿捏得很好,既不妨碍在青霄观给许昭容磕头彰显孝心,也不妨碍去北府大营给景璘找不开心,可谓一石二鸟。
香烟缭绕,萎靡了几日的女冠们,又开始了余音绕梁。
我坐在蒲团上,却觉得自己不再像先前那样心如止水,就算是念经也不行。
——这般好机会,朕若是放过了,岂不太可惜?
景璘的话,第无数次回荡在我的耳畔。
就算他马上就会死,又如何?你不欠他的。
心里一个声音对自己道。
你已经说过,你们是敌人。
敌人就是要你死我活,陷阵之志有死无生。又怎可存着那妇人之仁?
你不必对他有任何愧疚。
就像他算计你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愧疚一样。
我继续念着经文,将心头的杂念压下。好一会,心终于平静了些。
法会稍告一段落时,击罄声响起,我微微睁开眼睛。忽然,我瞥见他坐在宾客席上,正看着这边。
如同一潭突然被砸入石子的湖水,浑浊泛起,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期间纠杂。
我随即垂眸,继续诵经。
为了表示重视,临近午时,太后和景璘以及明玉也来了。
陪着他们到场的,还有赵王等宗室之人。赵王是宗正寺卿,这场法事本也有宗正寺的参与,他们来这里,理所当然。
还有景珑。
他跟在景璘的身后,看到我时,俊朗的脸上露出笑意。
除了董裕等外臣们没来,今日,全然是太上皇回京那日承恩殿宫宴的阵仗。
太后和皇后都是贵眷,到了观中,必由我一位一位服侍更衣,用兰汤净手。
“如此说来,这些日子,你竟没见过太上皇几回。”服侍明玉之时,她一脸八卦,压低声音,“他每日就忙着见大臣和巡营?”
我看她一眼,道:“不然该如何?”
“芙蓉园里的宫人,难道没有被临幸的?”
我:“……”
“你是中宫,所有宫人太监都是你掌管,有没有,难道你不知道?”我说。
“便是无人来报,我才问你。”明玉道,“太上皇宫里全是他的人,外头连根针也插不进去,你又不是不知。我想着你就住在芙蓉园里,消息定然是比我灵通的。”
“不知道。”我淡淡道。
“真的?”
我不胜其烦,拿着巾子给她擦了手,道:“你不是说,只有圣上才这般水性杨花,连宫人都不放过么。”
“那是当然。”明玉说罢,得意地笑,“看吧,我就知道我看人不会错。越是长得好的人越是洁身自好,断不会花心薄幸。”
太后每次来青霄观,都颇为郑重,这一次也不例外。
她领着皇后和一干命妇,在嫔妃们的牌位前拜了,还亲自为许昭容的牌位拂尘擦拭。
晚膳仍是在斋宫之中,我陪坐在太后和皇后身边,为二人布菜。
这一次,自然不会出现什么荠菜和豆芽,太上皇也没有再吃得像数米粒一样艰难。兰音儿和侍奉的女冠们频频望向太上皇的食案,随着盘中的食物一样样吃干净,她们的神色也变得轻松起来。
仿佛玉清观庖厨的面子又回来了,她们与有荣焉。
“想当年,妾也曾与静慈昭容有过一面之缘。”膳后闲谈之时,太后忽而叹口气,对太上皇道,“今日见到她的牌位,算算日子,才察觉竟是过了许多年了。光阴如梭,物是人非,妾也老了。”
太上皇道:“这些年,一应祭祀之事,全仗宫中主持,有劳了。”
太后道:“上皇哪里话,分内之事罢了。”
此时,景璘在一旁道:“方才母亲说,当年曾见过静慈昭容一面,不知是何时何处?”
“那时穆皇帝还在,先帝仍是皇子。”太后道,“上巳端午之间,穆皇帝十分喜欢到骊山行宫去观景猎鹿。那一回,他召了百官携家眷随行。妾的父亲那时刚刚进翰林院,也得了机会,带着妾去了。”
听到“骊山行宫”几个字的时候,我定了定,不由将目光扫向对面。
景璘听得很是认真,似乎破天荒的对这种陈年旧事来了兴趣。
太上皇坐在他的位子上,正拿着一杯茶品着,看不出有何感想。
“那时,妾远远望着,只见那时何等无双的美人。”太后说着,颇为神往,对太上皇道,“以至于后来每每想起,仍觉得这时节的骊山行宫才是真正的美景无双。”
太上皇微微颔首,并不说话。
“如此说来,朕倒是从不曾在这般时节去骊山行宫。”景璘道,“先帝时,每逢春游,都是去同春园。”
坐在下面的赵王笑道:“先帝不喜骊山行宫道路颠簸,故而少去。不过骊山行宫的春景,确是一绝。”
景璘看上去越发有兴趣,思索一会,对太上皇道:“听闻上皇在洛阳之时,时常田猎?”
“正是。”
“上皇这些日子都在京中,殊为难得。”景璘道,“想来,上皇在洛阳的猎苑里也是腻了,既然正逢时节,不若与朕一道去骊山行宫猎鹿,如何?”
我正在为明玉倒茶的手,顿了顿。
明玉眉梢微抬,瞥我一眼。
“昱之相邀,恭敬不如从命。”只听太上皇答道。
我看着明玉杯子里那溢出的茶水,平静地放下茶壶,用巾子擦了擦。
景璘很是高兴。
赵王是个十分懂得助兴的人,禀道:“二圣同幸骊山行宫,乃是盛事。臣有一议。此事既然因感怀穆皇帝而起,不若就效仿穆皇帝当年做法,邀百官同行。君臣同乐,定然可传为天下美谈。”
这便是睁眼说瞎话了。
什么君臣同乐。穆皇帝带着许昭容和百官去骊山行宫那一年,是他最后的一年。纵然身患重病,穆皇帝仍坚称自己得的是小病,大骂太医院的都是庸医。那场游乐,是他最后一次大宴群臣,然后,就卧病不起直到咽气。
景璘当即道:“皇叔所言有理。”
说罢,他转向景珑,道:“正好琅琊王也在,京中子弟久闻卿盛名,此番,当在众人前一展身手。”
我知道景璘的心思,人越多越盛大,太上皇的死就越显得坦坦荡荡,是他命不好而绝非有人暗算。
景珑一口应下,而后,却听他问道:“玄真姊姊去么?”
第八十六章 蹊径(下)
所有人都愣了愣,包括我。
转头看去,景珑坐在席上,目光明亮。
太后看了看我,又好笑地看向景珑,道:“为何问起玄真?”
景珑神色从容,道:“臣少时,常与陛下及玄真姊姊陪伴玩耍。每至田猎盛事,亦跟随陛下和玄真姊姊。如今回京,再逢盛事,不免忆起少时情怀。”
景璘看着他,露出微笑。
“玄真。”他转向我,“既琅琊王有请,你随驾便是。”
我其实并不想去。
那里没有什么无双春景,只有腥风血雨。下意识地,我一点也不想看,只希望有多远躲多远。
可事已至此,众人都看着我,包括对面那人。
我只好神色如常地念了声“无量寿福”,端正行礼:“遵命。”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