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 > 大唐弄臣

512、千古兴亡多少事(二)

    大唐弄臣 作者:盐焗鸡蛋

    512、千古兴亡多少事(二)

    两天后,景文准备去宫里面的政事堂,和那些小吏一起商讨一下自古以来兴衰的情况。而这次他们属于加班了,就算是皇帝都可以休息,可是他们却要工作。至于家里面的几个女人,对此也是有意见的,可是景文却一意孤行的去加班,这个让他们有些无奈。不过既然景文已经决定了,那他们也就要支持,不然他们怎么做景文的女人的。而景文身边也就是独孤欣服侍保护了,景文来到了比较冷清的政事堂。

    “大人!”那些小吏来了。

    “皇上到!”门口一个宦官的声音传来。

    景文和各位小吏连忙去迎接皇帝李世民,景文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皇帝会到。

    “见过皇上!”大家一起行礼。

    而那些小吏一阵激动,他们原先都是在底层工作的小吏,他们平常根本没有能够有机会见皇帝。可是现在居然能够见到了,这个可是可以吹牛一辈子的事情。古代的封闭,底层百姓根本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样子,所以他们现在又机会见到那当然是相当激动的。

    “平身!”李世民说道。

    而景文马上说:“皇上,你不在宫里面休息,怎么跑这里来了?”

    “朕听说你们要在政事堂讨论千古兴亡的事情,朕也就过来听了。千古兴亡,以史为鉴,这是应该的。既然你们来讨论,那朕也就自然要过来看看,从中学到些什么。可是,你们为什么选择一些小吏,而不是朝廷上面的各位忠臣呢?”李世民问道。

    景文马上回答:“皇上,朝廷每一项政策,都是要落实到基层百姓身上。而这些小吏就是朝廷任何政策的执行者,所以他们才是对朝廷政策感受最深的人,也是对于朝廷政策变迁最熟悉的人。而自古以来朝廷政策关系到每一个百姓,所以我们打算从每一个政策来分析,这样就可以判断出政策的变化,对百姓的影响有多大,有什么影响,是往好处影响,还是往坏处影响。而他们是基层的小吏,也是最明白这里面道理的人。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政策”

    “嗯,说得有理!”李世民同意了景文的见解。

    “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分析弄清楚盛世的必然要素。而弄清楚这些盛世的必然要素,必然要找到自古以来有哪些盛世,而且是公认的盛世。”景文说道。

    接下来,这些小吏一个个列出来了,自古以来的盛世,就连李世民这个皇帝也都开始参与。而大家很快就列出来了古代的盛世,有什么尧舜盛世,什么夏朝的少康中兴。而比较中期的也就是文景之治,汉武帝的武帝盛世。距离唐朝比较近的,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的开皇盛世。

    “那你们认为,这些盛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景文问道。

    接着,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什么皇帝英明,什么大臣能力强,什么勤政爱民,什么百姓忠诚都说出来了。而景文听了这些内容,都是一个个的好听的话,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分析。这些家伙不都是从史书上看到了一些好听的词语,然后再加上历朝历代的人对于盛世的笼统评价,所以也就是能够得出了这个理论了。这种评价太过笼统,而且没有触及到真正的核心。这个就是古代人的问题了,他们看历史上并不是从上帝视角来看的,而是把自己代入进去看的。而这种代入,却非常的要命。人家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他们偏偏反其道而行是,把自己代入进去。一旦把自己代入进去了,那看问题已经带有了自己的情绪,这样怎么能看得清楚呢?

    而且,古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严重的缺乏。中国古代治理国家不重视经济,反而重视所谓的教化。反而有人认为教化百姓就能够让百姓不造反,这个显然是十分荒唐的。自古以来哪次百姓农民起义,不都是经济原因造成的吗?而古代的皇帝大臣对于经济学,却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虽然也许有一定的总结规律,可是这个都是建立在古代历朝历代的总结经验,知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做的。这些并不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分析,只是一种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经验。而很多皇帝大臣都是靠着这种经验来治理国家,并不是靠准确的数据分析来治理国家。这个就和后世完全不一样,后世是靠着准确的数据,各行各业的发展,然后作为一个决策的数据,然后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国家发展情况。虽然后世也有些人大骂这些唯数据论,可是至少依靠数据比起古代依靠所谓的历史经验可靠多了。至少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唯数据论还是非常合适的。

    “皇上,臣以为你们分析的都不太好,层次太过高了。你们都没有能够分析到这里面的具体原因。你们说皇帝贤明,可是皇帝怎么做,才算是贤明,这个恐怕没有统一标准吧?容臣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古以来很多人都骂商纣王是好色的昏君,可是我们却无法从任何一部典籍里面具体找到他好色的证据。不过,我们从他只有两个儿子来看,他的女人应该不多。可是还有传说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虽然也许有夸张,可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周文王的儿子应该不少。那儿子多,那女儿也应该不少,那他得要多少女人来生?由此可见,他们的女人都是很多,可是为什么一个是贤君,一个却是昏君呢?所以,皇帝贤明与否,并不是有绝对相同的答案的。所以皇帝显明与否,我们无法从史书来判断。”

    大家听到了景文居然敢哪君王来作为比较依据,这个已经领大家有些冷汗直冒了。君王是你一个臣子能够随便评价的吗?自古以来能够评价君王的,没有多少个。要么是身份特殊,也就是只有史官能够评价。或者是本身就是君王,这样才能够随口评价君王。可是景文一个臣子,也不是史官,居然都有胆子评价君王了,这个虽然不是什么绝对的大罪过,可是也是非常犯忌讳的啊!

    512、千古兴亡多少事(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