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401 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 作者:晋城
第 401 章
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赵构也可以安心的回京复命。
本卷的最后一章,接下来便是新的一卷了,故事将迎来新的篇章~~
第五百七十五章 举国欢腾
“传我命令,此次参与大战的将领全部放下手中的事务,与我一同回京复命,待封赏结束,再继续镇守边关要塞。”
赵构回到幽州后,便立即传下命令,让所有各州的守将全部前往京城。至于路程较远的将领,立即先行出发,抵达至京城后要等候大军一同出发;若是距离较近的将领,则随同赵构一起出发。
众人被赵构委派至各州成为守将,镇守一方;现在,赵构又传令让他们回京复命。赵构的军令堪比皇上的圣旨,甚至比圣旨还管用,就连种师道、宗泽等老帅,都唯命是从。
那些一直跟随赵构南征北战的将领,更是以赵构马首是瞻。
燕云十六州乃是赵构率领众将士一同攻下,可以说赵构在燕云十六州的威望无人能比,远在京城的皇上都无法相提并论。赵构传下命令后,众人马不停蹄的安排好事情,然后启程出发。
由于赵构治好了完颜阿骨打的旧患,他相信就算主将不在,金兵也不会妄自攻打大宋边陲。正因如此,赵构才决定让他们一同回京授封,这也是赵构事先安排,准备充分。
“他终于要回来了!……”
远在京城东宫的太子赵桓,已经知道皇上传下圣旨让赵构率领众将领回京复命了。原本赵桓因事差点被罢黜,后面宋徽宗改为禁足三个月,让他在府中反省。现在,赵桓已经重新入主朝堂,这让他又燃起了登基为帝的野心。
只要太子之位一日没有被罢黜,那么赵桓就有机会继承皇位。即便是这次重新入主朝堂,登堂入室,赵桓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在上一次与赵构的交锋中,他一败涂地,失去了依仗的势力。
现在的赵恒宛如孤家寡人,什么也做不了,也做不到。朝中各个部门的官吏对他是敬而远之,没有人愿意与他为伍,更没有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愿意接受他的招揽。
赵构扳倒了朝中权倾朝野的高俅、童贯等人,就连太子的势力都在他的搅动下,分崩离析,瞬间瓦解。可以说,赵构与赵桓二人,他们更加畏惧赵构。因为赵构不仅仅是平辽大元帅,更是十万大军的总帅,掌管兵权,又在朝中有自己的势力。
因此,赵构远在朝堂之外,身在燕云十六州,朝中发生的事情也难逃他的眼线。其中,刑部尚书更是坚定不移的站在赵构身边,还有礼部尚等人也纷纷站队,愿意相助于赵构,辅佐赵构。
对于这些事情,宋徽宗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让众人看到了赵构的希望,有些官吏更是打破头想要拉上关系。但是,赵构全然不予理会。此外,太子赵桓已经失势,就连皇上对他也是不管不顾。
身居庙堂之上,他们岂能这个时候选择跟随太子赵桓,除非是真的嫌弃自己做官太久了,想要成为闲云野鹤。现如今朝堂上有大半都是归顺于赵构麾下,成为赵构的势力。
这些赵构自己都不知晓,加上种师道、宗泽等老将的支持,赵构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当想起此事,太子赵桓都是面露凝重之色,眼眸之中充满着愤恨与不甘。
赵桓巴不得赵构在燕云十六州失利,更是恨不得他战死沙场。即便赵构是他的亲弟弟,在他眼里依然是敌人。直到宋徽宗传下圣旨,让赵构等人回京复命,赵桓百感交集,无可奈何。
“九弟,现在你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至我这个太子都无法相提并论。”太子赵桓冷冷的笑道,“可是站得高摔得越重,待你跌下来的时候,怕是连我都不如了吧!”
“别以为父皇对你另眼相看,那是你还有价值。当你的价值没了,且看看你还有什么骄傲的资本。我亲爱的九弟,那个时候你才知道我现在的痛楚,咱们走着瞧!”
赵构已经班师回朝了,宋徽宗得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立即传下圣旨,让汴京城大街小巷全部张灯结彩。另外,宋徽宗又传旨下去,待赵构回京时,百官迎接,而他亲自出城迎接赵构凯旋而归。
那些与赵构同一阵营的官吏兴高采烈,那些仇视赵构的官员则是气愤不已,那些中立的官员也是高兴不已。毕竟,赵构收复燕云十六州,自大宋建国开始乃是从未有过的打胜仗,名留青史。
“皇兄,你打算如何封赏老九?”赵似也是高兴不已,也想知道宋徽宗如何封赏。
宋徽宗笑道:“封赏之事,朕心里早有数了。”
赵似如何询问,宋徽宗就是不松口,这让赵似更加好奇了。最后见宋徽宗不松口,赵似也就作罢了。
宋徽宗回想起赵构出生时的画面,脑海中有些不相信。即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偏偏已经发生了。宋徽宗的心愿被赵构完成了,他的心里着实高兴,仍不住多了几杯。
赵构幼年便与众不同,可是他们也没有料到这个儿子这么厉害,远远超出他们的期望。此外,赵构代表大宋与大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谈判等事情,这些他们都知道,而赵构最后又治好了完颜阿骨打的旧患,换来大宋的和平,还有最重要的时间。
无论哪一件,放眼整个大宋都未曾有过的事情,也未曾想过。即便是宋徽宗都不敢说自己能如此淡定,让大宋与金朝谈判中稳居上风,这些赵构都做到了,做到了他这个皇上没有做到的事情。
赵构率领大军收复燕云十六州,此乃大功一件。
宋徽宗一边安排迎接赵构的事情,一边又传旨大赦天下。凡是不是死罪的罪犯都一律得到减刑,那些轻的直接放出监狱。此外,宋徽宗又从国库拿出银子稿赏三军,那些尚未回京却依然坚守在边关的士兵。
大宋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当真是普天同庆。并且,赵构的威望更甚,就连寻常百姓都知道,哪怕是山野之民都知道赵构此人,也知道他的事迹。因为宋徽宗传旨将赵构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迹张贴皇榜,传遍至整个大宋,故而举国一片欢腾。
第五百七十六章 功高震主
“启禀皇上,广平郡王兼平辽大元帅及楚王殿下等人已经抵达大名府,不日便可抵达汴京城!”
宋徽宗欣喜地点点头,道:“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宋徽宗一连数个‘回来了就好’,可见他心里对于赵构回京的期待,以及当初赵构离开京城时的担忧。为了大宋帝国,为了江山社稷以及黎民百姓,宋徽宗不得不同意赵构奔赴前线,征战沙场。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构深陷其中,奈何赵构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为了让赵构成长,以及江山社稷,宋徽宗不得不这么做。远在汴京城的自己,只能给予赵构援助。
赵构取得的成就,让他始料未及,却又喜出望外。因为赵构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个重要的屏障,有了这十六个州,大宋江山更加稳固了,而辽已经灭亡,这是他心中所想。
此外,赵构也让那些投降大宋的将领,以及辽国燕王耶律淳、燕王妃萧普贤女等人。毕竟,他们投降于大宋,赵构只是大元帅,并未太子,也不是皇上,故而他们必须得到宋徽宗的点头才行。
至于结果是好是坏,赵构无法保证,一切听凭宋徽宗的决定。
宋徽宗接到赵构在前线接二连三的取得胜利的捷报,这让他很是心安,还是有些担心。赵构年约不过十五而已,却担负起如此大的重任。若非朝中却无此人担此大任,宋徽宗还真的不见得会让赵构前去。
赵构连续攻下城池,鲜有败绩,这样的功勋卓著,放眼整个大宋也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是太祖、太宗皇帝都未曾完成的心愿,赵构却做到了,而且还做得比谁都好,这样的功绩足以让他名垂青史,却也留下隐患。
宋徽宗这些时日已经在筹划迎接赵构等人凯旋而归,他听闻赵构就要回来的消息,再一次传旨,让所有在京城的文武百官,上至一品大员,下至黎民百姓,全部都要出城迎接。
此外,宋徽宗还安排奏乐,就以‘凯旋’为曲迎接赵构等人,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等赵构回京了。
与此同时,身在大名府的赵构等人一行人,却没有心急如焚的继续赶路,而是抵达大名府天已经黑了,便在大名府休息了。宋徽宗传旨,让赵构等一行人回京时,途径的任何地方,一律以最高规格的待遇待之,不可有任何的懈怠。
因此,赵构回京经历的途中,所有百姓、官员、乡绅等人纷纷出城迎接。当初,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赵构还吓了一跳,差点没有引发大战。因为他麾下都是将领,从未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根本没有想到,故而以为是匪徒,拔刀相向。
若非府州官员解释,怕是引起不少误会。即便是种师道、宗泽等老将,也是感受到生平第一次作为武将受到了重视。因为宋朝是重文抑武的国家,武将立下多少功劳,从未有过任何的礼遇,而赵构取得大功以后,众人也跟在身后一起沾光。
现在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大宋的地位比昔日要好了太多,以前走到哪里受到尊敬的不是他们这些武将,而是那些文官。哪怕是三品大员,与一位大将军相比,也是三品大员更加受到乡绅、地方官的欢迎与尊重。
这种待遇一次两次是尊重,三番五次的同样的进行,别说赵构都厌倦了,就连种老、宗帅等人也受不了。因为每次迎接之后,就要与众人一同赴宴,简单来说就是应酬。
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将领,这些官场上的交道已经厌烦了,尤其是那些人点头哈腰的模样,当真是让他们受不了,实在是太虚伪了。于是,众人商议之后决定绕道而行,可是赵有恭、吴用、种师道、宗泽等人却极力反对。
第 401 章
恋耽美
第 401 章
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赵构也可以安心的回京复命。
本卷的最后一章,接下来便是新的一卷了,故事将迎来新的篇章~~
第五百七十五章 举国欢腾
“传我命令,此次参与大战的将领全部放下手中的事务,与我一同回京复命,待封赏结束,再继续镇守边关要塞。”
赵构回到幽州后,便立即传下命令,让所有各州的守将全部前往京城。至于路程较远的将领,立即先行出发,抵达至京城后要等候大军一同出发;若是距离较近的将领,则随同赵构一起出发。
众人被赵构委派至各州成为守将,镇守一方;现在,赵构又传令让他们回京复命。赵构的军令堪比皇上的圣旨,甚至比圣旨还管用,就连种师道、宗泽等老帅,都唯命是从。
那些一直跟随赵构南征北战的将领,更是以赵构马首是瞻。
燕云十六州乃是赵构率领众将士一同攻下,可以说赵构在燕云十六州的威望无人能比,远在京城的皇上都无法相提并论。赵构传下命令后,众人马不停蹄的安排好事情,然后启程出发。
由于赵构治好了完颜阿骨打的旧患,他相信就算主将不在,金兵也不会妄自攻打大宋边陲。正因如此,赵构才决定让他们一同回京授封,这也是赵构事先安排,准备充分。
“他终于要回来了!……”
远在京城东宫的太子赵桓,已经知道皇上传下圣旨让赵构率领众将领回京复命了。原本赵桓因事差点被罢黜,后面宋徽宗改为禁足三个月,让他在府中反省。现在,赵桓已经重新入主朝堂,这让他又燃起了登基为帝的野心。
只要太子之位一日没有被罢黜,那么赵桓就有机会继承皇位。即便是这次重新入主朝堂,登堂入室,赵桓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在上一次与赵构的交锋中,他一败涂地,失去了依仗的势力。
现在的赵恒宛如孤家寡人,什么也做不了,也做不到。朝中各个部门的官吏对他是敬而远之,没有人愿意与他为伍,更没有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愿意接受他的招揽。
赵构扳倒了朝中权倾朝野的高俅、童贯等人,就连太子的势力都在他的搅动下,分崩离析,瞬间瓦解。可以说,赵构与赵桓二人,他们更加畏惧赵构。因为赵构不仅仅是平辽大元帅,更是十万大军的总帅,掌管兵权,又在朝中有自己的势力。
因此,赵构远在朝堂之外,身在燕云十六州,朝中发生的事情也难逃他的眼线。其中,刑部尚书更是坚定不移的站在赵构身边,还有礼部尚等人也纷纷站队,愿意相助于赵构,辅佐赵构。
对于这些事情,宋徽宗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让众人看到了赵构的希望,有些官吏更是打破头想要拉上关系。但是,赵构全然不予理会。此外,太子赵桓已经失势,就连皇上对他也是不管不顾。
身居庙堂之上,他们岂能这个时候选择跟随太子赵桓,除非是真的嫌弃自己做官太久了,想要成为闲云野鹤。现如今朝堂上有大半都是归顺于赵构麾下,成为赵构的势力。
这些赵构自己都不知晓,加上种师道、宗泽等老将的支持,赵构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当想起此事,太子赵桓都是面露凝重之色,眼眸之中充满着愤恨与不甘。
赵桓巴不得赵构在燕云十六州失利,更是恨不得他战死沙场。即便赵构是他的亲弟弟,在他眼里依然是敌人。直到宋徽宗传下圣旨,让赵构等人回京复命,赵桓百感交集,无可奈何。
“九弟,现在你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至我这个太子都无法相提并论。”太子赵桓冷冷的笑道,“可是站得高摔得越重,待你跌下来的时候,怕是连我都不如了吧!”
“别以为父皇对你另眼相看,那是你还有价值。当你的价值没了,且看看你还有什么骄傲的资本。我亲爱的九弟,那个时候你才知道我现在的痛楚,咱们走着瞧!”
赵构已经班师回朝了,宋徽宗得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立即传下圣旨,让汴京城大街小巷全部张灯结彩。另外,宋徽宗又传旨下去,待赵构回京时,百官迎接,而他亲自出城迎接赵构凯旋而归。
那些与赵构同一阵营的官吏兴高采烈,那些仇视赵构的官员则是气愤不已,那些中立的官员也是高兴不已。毕竟,赵构收复燕云十六州,自大宋建国开始乃是从未有过的打胜仗,名留青史。
“皇兄,你打算如何封赏老九?”赵似也是高兴不已,也想知道宋徽宗如何封赏。
宋徽宗笑道:“封赏之事,朕心里早有数了。”
赵似如何询问,宋徽宗就是不松口,这让赵似更加好奇了。最后见宋徽宗不松口,赵似也就作罢了。
宋徽宗回想起赵构出生时的画面,脑海中有些不相信。即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偏偏已经发生了。宋徽宗的心愿被赵构完成了,他的心里着实高兴,仍不住多了几杯。
赵构幼年便与众不同,可是他们也没有料到这个儿子这么厉害,远远超出他们的期望。此外,赵构代表大宋与大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谈判等事情,这些他们都知道,而赵构最后又治好了完颜阿骨打的旧患,换来大宋的和平,还有最重要的时间。
无论哪一件,放眼整个大宋都未曾有过的事情,也未曾想过。即便是宋徽宗都不敢说自己能如此淡定,让大宋与金朝谈判中稳居上风,这些赵构都做到了,做到了他这个皇上没有做到的事情。
赵构率领大军收复燕云十六州,此乃大功一件。
宋徽宗一边安排迎接赵构的事情,一边又传旨大赦天下。凡是不是死罪的罪犯都一律得到减刑,那些轻的直接放出监狱。此外,宋徽宗又从国库拿出银子稿赏三军,那些尚未回京却依然坚守在边关的士兵。
大宋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当真是普天同庆。并且,赵构的威望更甚,就连寻常百姓都知道,哪怕是山野之民都知道赵构此人,也知道他的事迹。因为宋徽宗传旨将赵构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迹张贴皇榜,传遍至整个大宋,故而举国一片欢腾。
第五百七十六章 功高震主
“启禀皇上,广平郡王兼平辽大元帅及楚王殿下等人已经抵达大名府,不日便可抵达汴京城!”
宋徽宗欣喜地点点头,道:“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宋徽宗一连数个‘回来了就好’,可见他心里对于赵构回京的期待,以及当初赵构离开京城时的担忧。为了大宋帝国,为了江山社稷以及黎民百姓,宋徽宗不得不同意赵构奔赴前线,征战沙场。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构深陷其中,奈何赵构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为了让赵构成长,以及江山社稷,宋徽宗不得不这么做。远在汴京城的自己,只能给予赵构援助。
赵构取得的成就,让他始料未及,却又喜出望外。因为赵构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个重要的屏障,有了这十六个州,大宋江山更加稳固了,而辽已经灭亡,这是他心中所想。
此外,赵构也让那些投降大宋的将领,以及辽国燕王耶律淳、燕王妃萧普贤女等人。毕竟,他们投降于大宋,赵构只是大元帅,并未太子,也不是皇上,故而他们必须得到宋徽宗的点头才行。
至于结果是好是坏,赵构无法保证,一切听凭宋徽宗的决定。
宋徽宗接到赵构在前线接二连三的取得胜利的捷报,这让他很是心安,还是有些担心。赵构年约不过十五而已,却担负起如此大的重任。若非朝中却无此人担此大任,宋徽宗还真的不见得会让赵构前去。
赵构连续攻下城池,鲜有败绩,这样的功勋卓著,放眼整个大宋也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是太祖、太宗皇帝都未曾完成的心愿,赵构却做到了,而且还做得比谁都好,这样的功绩足以让他名垂青史,却也留下隐患。
宋徽宗这些时日已经在筹划迎接赵构等人凯旋而归,他听闻赵构就要回来的消息,再一次传旨,让所有在京城的文武百官,上至一品大员,下至黎民百姓,全部都要出城迎接。
此外,宋徽宗还安排奏乐,就以‘凯旋’为曲迎接赵构等人,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等赵构回京了。
与此同时,身在大名府的赵构等人一行人,却没有心急如焚的继续赶路,而是抵达大名府天已经黑了,便在大名府休息了。宋徽宗传旨,让赵构等一行人回京时,途径的任何地方,一律以最高规格的待遇待之,不可有任何的懈怠。
因此,赵构回京经历的途中,所有百姓、官员、乡绅等人纷纷出城迎接。当初,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赵构还吓了一跳,差点没有引发大战。因为他麾下都是将领,从未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根本没有想到,故而以为是匪徒,拔刀相向。
若非府州官员解释,怕是引起不少误会。即便是种师道、宗泽等老将,也是感受到生平第一次作为武将受到了重视。因为宋朝是重文抑武的国家,武将立下多少功劳,从未有过任何的礼遇,而赵构取得大功以后,众人也跟在身后一起沾光。
现在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大宋的地位比昔日要好了太多,以前走到哪里受到尊敬的不是他们这些武将,而是那些文官。哪怕是三品大员,与一位大将军相比,也是三品大员更加受到乡绅、地方官的欢迎与尊重。
这种待遇一次两次是尊重,三番五次的同样的进行,别说赵构都厌倦了,就连种老、宗帅等人也受不了。因为每次迎接之后,就要与众人一同赴宴,简单来说就是应酬。
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将领,这些官场上的交道已经厌烦了,尤其是那些人点头哈腰的模样,当真是让他们受不了,实在是太虚伪了。于是,众人商议之后决定绕道而行,可是赵有恭、吴用、种师道、宗泽等人却极力反对。
第 40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