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澹台羽辰万未料想,手握重兵、春风得意的姬承昊竟有这般心酸往事。想自已虽以身为质,尚有侍卫护驾、婢女随行,虽远离家园骨,但毕竟还有父王可以惦念;
庶民尚有七月之丧期,当年这靖亲王的先父离世,堂堂皇族贵胄竟只得停灵七日,草率殡葬后,他便被人挟持逼迫而行。由此而知他当年的情形竟比自已此时还要凄凉无助、狼狈万分。
又想到当日夷洲阵前,二人虽殊死相斗,也是各为其主,非关本意。自已被他俘获,成为阶下之囚,虽谈不上受他礼遇,但也绝未受他凌辱;他私放自已归国,虽也为其自身利益着想,但也有助于燕丹。
此番自已进京为质,路途之中他对自已也颇多眷顾,想必是因彼此境遇相同,大有同病相怜之意。自已却颇多猜疑,接连嘲讽,实有违人情。
念及至此,澹台羽辰忽心生愧疚,看着姬承昊,言语诚挚地道:“本王不知靖亲王伤心往事,一时失言,还请靖亲王莫要怪罪。”
“古人云:‘不知者不怪’,且殿下并未有何失言,本王岂有怪罪之理。”姬承昊摇头苦笑。
姬承昊说罢停了停,看着澹台羽辰道:“我本有一弱弟,只不幸幼年亡故,若他也能长大成人,此时便应与殿下一般年纪。”一向冰冷的目光中,竟现出一抹温柔。
言至此处,姬承昊脑海中便涌现出无数旧日影像……
想到春日后园中那个蹒跚学步的稚子,追在他身后,不停地叫喊着“王兄、王兄……”。自已却因嫌弃、烦恼而置之不理,躲藏于假山后,任其叫喊……
想到那个身体香软的孩童,站在自已身边,执笔学字。自已一时顽皮竟将墨渍涂在其面上,惹他哭闹……
又想到自已犯错,被父王责罚,跪在院中,众人皆不敢劝。唯有那个小小的兄弟抱着父王的膝盖不住求情……
又想到那个小小的身体被刺数刀,僵卧在地,彻骨冰冷,虽父王千呼万唤也不肯再睁开双眼……
澹台羽辰见姬承昊竟言语中不用“本王”相称,仅称为“我”,大有与已亲近之意。想到彼此境遇相似,心下也颇觉亲近。
见姬承昊言及不幸夭折的弱弟,虽然言语哀冷,但神情却突然间变得狠愤恨。虽然姬承昊平日冷漠无情,也极让人畏惧,但却并无这般深深恨意,面目狰狞。
虽然又眼紧闭,但澹台羽辰也能猜测到,他心中必有不可为人知的苦痛,极是同情,便轻声劝慰道:“人死不能复生,靖亲王还请节哀保重。”
姬承昊向来刻意封存往事,从不对人提起。此时不知为何,竟在澹台羽面前敞开心痱,诉说往事。本已为事情久远,已能淡然面对。此时提起,却仍心催神伤,疼痛万分。双手紧握成拳,骨节泛白而不自知,沉恨良久,不能自已……
忽听耳边有人轻言劝慰,姬承昊睁开双眼,见澹台羽辰竟极关切地注视自已,心中颇为感激,略笑道:“本王一时失态,还请殿下莫要见笑。”
澹台羽辰摇头叹道:“想来靖亲王心中必是极爱此弱弟,若非如此,何故思念若此。只可惜造化弄人,他小小年纪便遇病夭折,当真是大不幸。”
“他非患病,竟是遇刺而亡!”姬承昊冷冷地道,见澹台羽辰面露惊讶,竟有将多年往事俱讲与他听的冲动。
澹台羽辰早闻听简敖讲过姬承昊家世,知他当年有一同母胞弟,三岁时罹患重病,不治而亡,其母妃亦因失子悲痛,悲泣数日而亡。此时闻听姬承昊之言竟与外间传闻大不相同,心知其中另有隐情。竟脱口道:“若将往事倾吐而出,能稍解靖亲王心中悲苦,本王愿意倾听。”言语出口,便深觉不妥,似有交浅言深,私心打探之嫌疑。
不料姬承昊闻听此言,竟似大有感动之意,略想片刻,便声音低沉地道:“我之弱弟比我年少五岁,灵秀可爱,父王与母妃皆视之为至宝。且与我极为亲近,自会蹒跚学步便终日追随于我。他三岁那年,秋风起时,父王偶有雅兴便欲去山中狩猎。虽欲带母妃弱弟同往,但母妃沾染时疾,不能前去,又念及山中风寒,不肯让弱弟同行。父王便只带我一人前行,却未料,此一别竟成永决。我与父王离府当夜,便有十余名刺客入府,弱弟与母妃不幸遇刺。弱弟身中数刀,当场罹难。母妃虽被侍卫救下,却也命若悬丝,勉强支撑到父王赶回,见了一面,便含笑而去。”
澹台羽辰听却疑惑顿起,问道:“靖王带重兵屯驻洛川,王府也必定把守森严,十余名刺客如何能轻易和府行刺,且一击得手。可见并非一般强梁,竟是顶尖高手?若说欲刺杀先靖王,竟是在山中易得手些?若说只为刺杀王子与王妃,想先靖王只一时兴起出府围猎,如何将这时间掐算的这般准确?且小王子与王妃虽地位显赫,却与人并无大碍,如何必欲除之而后快。幼童稚子竟要连刺数刀?”
姬承昊早已神情平复如常,见澹台羽辰片刻间便将其中许多疑点洞穿,点头赞叹道:“殿下果真聪慧过人,只一眼便看出这其中关键。”
略叹了口气,姬承昊接着道:“当年父王虽悲痛万分,却仍心思清明,立即派人严查。对外只称弱弟与母妃沾染时疾,卧床不起。希图引蛇出洞,刺客闻讯后再来探看,却不料那些刺客如泥牛入海一般,再不见踪影。数日后,在城外密林中竟寻到这十余名刺客的尸体,皆是中毒而亡。连查数月竟一丝线索也未有,父王狂怒之下,竟将府中略有嫌疑之人皆处死。自此这后,父王便状若疯癫,终日酗酒,任凭军中诸将如何劝说,皆不警醒。若我偶有嬉笑,便斥责打骂……”言及往事,姬承昊言语中悲苦之情更深。
姬承昊虽未详诉当年其父王是如何对待于他,只言片语间也可得知其母妃离世后,其境遇也极凄惨。
澹台羽辰骤然闻听竟似有心痛之感,转而愤怒先靖王竟如此不通情理。虽知先靖王是心痛之下神智不清,才对姬承昊严厉苛责,但心底却对姬承昊所受之苦痛大为怜悯。想来其平素冷漠无情俱是由此而来,心中又多了几分同情。
姬承昊说罢抬眼见澹台羽辰眼光温柔地看着自已,神情竟似在看一只受伤的小动物,满是关切、悲悯。哑然失笑道:“逝者如斯夫,往事已远,多谈无易。”心中却闪过一丝温暖。
澹台羽辰猛然意识到,姬承昊此时是堂堂东华国,手握重兵的靖亲王,并非孤苦无依的垂髫小儿,自已一个弱国质子,用这样满是怜悯的眼神盯着他看极为不妥。
闻听姬承昊之言,面上一红,心中羞愧,一时又似无话可说,便低头告辞道:“打扰靖亲王多时,王爷必定疲乏,请靖亲王歇息,本王告辞。”
姬承昊见车外雨势渐大,澹台羽辰若离去必然衣衫尽湿,路途之中无处更换,心中竟突然有些不舍之意,便微笑道:“本王非弱质女流,哪里便要歇息。雨势渐大,还请殿下安坐于此。”
澹台羽辰闻言望向车外,果真密雨如梭,攀天扯地,倾泄而下,大不似先前景象。又疑惑这车顶也不知是何物所制,雨点砸落其上竟不闻声响,方才自已闻听靖亲王之言,一时触类伤怀,无暇他顾,若非靖亲王出言提醒,自已尚不知车外是大雨倾盆。
见车外靖军兵士,所用雨具竟与燕丹国人所用大不相同。燕丹国多雪少雨,国人不论雨雪,皆用箬笠蓑衣遮挡身体,护惜衣物。且夏季雨只需躲避一时,雨雾便停,极少有连天雨之时。
此时见靖军兵士戎装之外皆披琥珀色布衣,布上似涂有油脂,雨水落下皆顺势而流,并不沾染底下衣物;兵士头上戴着用同样布料所制,莲叶倒置形状的帽子;甚至连马匹身上都用此种布料制成马衣。如此一来不仅不会因为躲雨而耽误行程,且兵士、战马不会因淋雨而生病,大军行动起来当真是风雨无阻。
澹台羽辰看罢,赞叹道:“靖军将士所着避雨之衣物,当真便利实用。若遇战时,必能占尽先机。”
姬承昊笑道:“这种布料在东华叫做雨布。以上等厚重、密实之棉布,以茯苓、狼毒、天仙、贝母、苍术、半夏、浮萍等物加水慢火熬煮,侍水尽后,将布晾干,再涂以桐油数道即可制成。”
澹台羽辰笑道:“东华果然物华天宝,连避雨之物也制的这般用尽心思,难为是如何想出来的,当真是巧夺天工。”
姬承昊闻听此言也笑道:“这些只是小技,若论巧夺天工,当日殿下守夷洲城所用的石火油柜,才当真是匪夷所思,巧夺天工”
澹台羽辰闻言惊叹道:“靖亲王博学多才,本王钦佩,此物正是石火油柜。”
姬承昊听罢忽地眉头一挑,直起身子,追问道:“不知殿下是从何人处得知此物,又是如何制作出来?”
澹台羽辰本将石火油柜视为守城利器,当成军中重宝。大军退却之时,将夷洲城的石火油柜也尽数带回燕丹,即使青云、青泉两城被东华兵夺取之时,城上的石火油柜也尽数被燕丹兵毁弃,并未留下一架完整的石火油柜。
此时见姬承昊相问一时不知是否要如实相告,若虚言以对,又有负姬承昊方才肺腑倾诉之诚意,若实言相告又恐泄漏军中机密。
见澹台羽辰似有犹豫间之意,姬承昊便微笑道:“先父王曾有一本书,书上有过此物的描绘。先父王当时虽按书上图形制出此物,却从未得到过石火油,因此也未用过。本王只是好奇而已,若殿下有难言之隐,倒是本王唐突。”
澹台羽辰闻言猛然想起,自已手中的《上古武经》本是从萧忠顺府上得到,其扉页上的古篆体朱红花押,亦与靖亲王马车上的花押相同。莫非自已手中之书,便是方才靖亲王口中所言到的,其父王所看之书?
心中一动,也不隐藏直言道:“我是从一本名为《上古武经》的古书上看到此物,差军中匠人打制而成。此书是我从萧忠顺府中得来,书上有与靖亲王马车相同之花押,不知此书可是王爷方才所言‘先靖王所看之书’?”
见姬承昊神情变化,澹台羽辰便知此书必是先靖王之物,也不待姬承昊出言,便笑道:“先靖王之物,我不敢自专,只是此时书未随行尚在燕丹,待来日遣人送还王爷。”
姬承昊见澹台羽辰言语之间也不再用本王自称,大不似先前生疏,闻听他欲将《上古武经》相还,便笑道:“我虽不才,但看过的书都还记得,即是因缘巧合,此书为殿下所得,竟似先父王冥冥中之安排,欲二国重修旧好之意。”
澹台羽辰闻听微笑不语,却听车外有姬承昊的侍卫禀报道:“有驿马送圣上旨意到。”。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在线阅读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肉文屋 /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澹台羽辰万未料想,手握重兵、春风得意的姬承昊竟有这般心酸往事。想自已虽以身为质,尚有侍卫护驾、婢女随行,虽远离家园骨,但毕竟还有父王可以惦念;
庶民尚有七月之丧期,当年这靖亲王的先父离世,堂堂皇族贵胄竟只得停灵七日,草率殡葬后,他便被人挟持逼迫而行。由此而知他当年的情形竟比自已此时还要凄凉无助、狼狈万分。
又想到当日夷洲阵前,二人虽殊死相斗,也是各为其主,非关本意。自已被他俘获,成为阶下之囚,虽谈不上受他礼遇,但也绝未受他凌辱;他私放自已归国,虽也为其自身利益着想,但也有助于燕丹。
此番自已进京为质,路途之中他对自已也颇多眷顾,想必是因彼此境遇相同,大有同病相怜之意。自已却颇多猜疑,接连嘲讽,实有违人情。
念及至此,澹台羽辰忽心生愧疚,看着姬承昊,言语诚挚地道:“本王不知靖亲王伤心往事,一时失言,还请靖亲王莫要怪罪。”
“古人云:‘不知者不怪’,且殿下并未有何失言,本王岂有怪罪之理。”姬承昊摇头苦笑。
姬承昊说罢停了停,看着澹台羽辰道:“我本有一弱弟,只不幸幼年亡故,若他也能长大成人,此时便应与殿下一般年纪。”一向冰冷的目光中,竟现出一抹温柔。
言至此处,姬承昊脑海中便涌现出无数旧日影像……
想到春日后园中那个蹒跚学步的稚子,追在他身后,不停地叫喊着“王兄、王兄……”。自已却因嫌弃、烦恼而置之不理,躲藏于假山后,任其叫喊……
想到那个身体香软的孩童,站在自已身边,执笔学字。自已一时顽皮竟将墨渍涂在其面上,惹他哭闹……
又想到自已犯错,被父王责罚,跪在院中,众人皆不敢劝。唯有那个小小的兄弟抱着父王的膝盖不住求情……
又想到那个小小的身体被刺数刀,僵卧在地,彻骨冰冷,虽父王千呼万唤也不肯再睁开双眼……
澹台羽辰见姬承昊竟言语中不用“本王”相称,仅称为“我”,大有与已亲近之意。想到彼此境遇相似,心下也颇觉亲近。
见姬承昊言及不幸夭折的弱弟,虽然言语哀冷,但神情却突然间变得狠愤恨。虽然姬承昊平日冷漠无情,也极让人畏惧,但却并无这般深深恨意,面目狰狞。
虽然又眼紧闭,但澹台羽辰也能猜测到,他心中必有不可为人知的苦痛,极是同情,便轻声劝慰道:“人死不能复生,靖亲王还请节哀保重。”
姬承昊向来刻意封存往事,从不对人提起。此时不知为何,竟在澹台羽面前敞开心痱,诉说往事。本已为事情久远,已能淡然面对。此时提起,却仍心催神伤,疼痛万分。双手紧握成拳,骨节泛白而不自知,沉恨良久,不能自已……
忽听耳边有人轻言劝慰,姬承昊睁开双眼,见澹台羽辰竟极关切地注视自已,心中颇为感激,略笑道:“本王一时失态,还请殿下莫要见笑。”
澹台羽辰摇头叹道:“想来靖亲王心中必是极爱此弱弟,若非如此,何故思念若此。只可惜造化弄人,他小小年纪便遇病夭折,当真是大不幸。”
“他非患病,竟是遇刺而亡!”姬承昊冷冷地道,见澹台羽辰面露惊讶,竟有将多年往事俱讲与他听的冲动。
澹台羽辰早闻听简敖讲过姬承昊家世,知他当年有一同母胞弟,三岁时罹患重病,不治而亡,其母妃亦因失子悲痛,悲泣数日而亡。此时闻听姬承昊之言竟与外间传闻大不相同,心知其中另有隐情。竟脱口道:“若将往事倾吐而出,能稍解靖亲王心中悲苦,本王愿意倾听。”言语出口,便深觉不妥,似有交浅言深,私心打探之嫌疑。
不料姬承昊闻听此言,竟似大有感动之意,略想片刻,便声音低沉地道:“我之弱弟比我年少五岁,灵秀可爱,父王与母妃皆视之为至宝。且与我极为亲近,自会蹒跚学步便终日追随于我。他三岁那年,秋风起时,父王偶有雅兴便欲去山中狩猎。虽欲带母妃弱弟同往,但母妃沾染时疾,不能前去,又念及山中风寒,不肯让弱弟同行。父王便只带我一人前行,却未料,此一别竟成永决。我与父王离府当夜,便有十余名刺客入府,弱弟与母妃不幸遇刺。弱弟身中数刀,当场罹难。母妃虽被侍卫救下,却也命若悬丝,勉强支撑到父王赶回,见了一面,便含笑而去。”
澹台羽辰听却疑惑顿起,问道:“靖王带重兵屯驻洛川,王府也必定把守森严,十余名刺客如何能轻易和府行刺,且一击得手。可见并非一般强梁,竟是顶尖高手?若说欲刺杀先靖王,竟是在山中易得手些?若说只为刺杀王子与王妃,想先靖王只一时兴起出府围猎,如何将这时间掐算的这般准确?且小王子与王妃虽地位显赫,却与人并无大碍,如何必欲除之而后快。幼童稚子竟要连刺数刀?”
姬承昊早已神情平复如常,见澹台羽辰片刻间便将其中许多疑点洞穿,点头赞叹道:“殿下果真聪慧过人,只一眼便看出这其中关键。”
略叹了口气,姬承昊接着道:“当年父王虽悲痛万分,却仍心思清明,立即派人严查。对外只称弱弟与母妃沾染时疾,卧床不起。希图引蛇出洞,刺客闻讯后再来探看,却不料那些刺客如泥牛入海一般,再不见踪影。数日后,在城外密林中竟寻到这十余名刺客的尸体,皆是中毒而亡。连查数月竟一丝线索也未有,父王狂怒之下,竟将府中略有嫌疑之人皆处死。自此这后,父王便状若疯癫,终日酗酒,任凭军中诸将如何劝说,皆不警醒。若我偶有嬉笑,便斥责打骂……”言及往事,姬承昊言语中悲苦之情更深。
姬承昊虽未详诉当年其父王是如何对待于他,只言片语间也可得知其母妃离世后,其境遇也极凄惨。
澹台羽辰骤然闻听竟似有心痛之感,转而愤怒先靖王竟如此不通情理。虽知先靖王是心痛之下神智不清,才对姬承昊严厉苛责,但心底却对姬承昊所受之苦痛大为怜悯。想来其平素冷漠无情俱是由此而来,心中又多了几分同情。
姬承昊说罢抬眼见澹台羽辰眼光温柔地看着自已,神情竟似在看一只受伤的小动物,满是关切、悲悯。哑然失笑道:“逝者如斯夫,往事已远,多谈无易。”心中却闪过一丝温暖。
澹台羽辰猛然意识到,姬承昊此时是堂堂东华国,手握重兵的靖亲王,并非孤苦无依的垂髫小儿,自已一个弱国质子,用这样满是怜悯的眼神盯着他看极为不妥。
闻听姬承昊之言,面上一红,心中羞愧,一时又似无话可说,便低头告辞道:“打扰靖亲王多时,王爷必定疲乏,请靖亲王歇息,本王告辞。”
姬承昊见车外雨势渐大,澹台羽辰若离去必然衣衫尽湿,路途之中无处更换,心中竟突然有些不舍之意,便微笑道:“本王非弱质女流,哪里便要歇息。雨势渐大,还请殿下安坐于此。”
澹台羽辰闻言望向车外,果真密雨如梭,攀天扯地,倾泄而下,大不似先前景象。又疑惑这车顶也不知是何物所制,雨点砸落其上竟不闻声响,方才自已闻听靖亲王之言,一时触类伤怀,无暇他顾,若非靖亲王出言提醒,自已尚不知车外是大雨倾盆。
见车外靖军兵士,所用雨具竟与燕丹国人所用大不相同。燕丹国多雪少雨,国人不论雨雪,皆用箬笠蓑衣遮挡身体,护惜衣物。且夏季雨只需躲避一时,雨雾便停,极少有连天雨之时。
此时见靖军兵士戎装之外皆披琥珀色布衣,布上似涂有油脂,雨水落下皆顺势而流,并不沾染底下衣物;兵士头上戴着用同样布料所制,莲叶倒置形状的帽子;甚至连马匹身上都用此种布料制成马衣。如此一来不仅不会因为躲雨而耽误行程,且兵士、战马不会因淋雨而生病,大军行动起来当真是风雨无阻。
澹台羽辰看罢,赞叹道:“靖军将士所着避雨之衣物,当真便利实用。若遇战时,必能占尽先机。”
姬承昊笑道:“这种布料在东华叫做雨布。以上等厚重、密实之棉布,以茯苓、狼毒、天仙、贝母、苍术、半夏、浮萍等物加水慢火熬煮,侍水尽后,将布晾干,再涂以桐油数道即可制成。”
澹台羽辰笑道:“东华果然物华天宝,连避雨之物也制的这般用尽心思,难为是如何想出来的,当真是巧夺天工。”
姬承昊闻听此言也笑道:“这些只是小技,若论巧夺天工,当日殿下守夷洲城所用的石火油柜,才当真是匪夷所思,巧夺天工”
澹台羽辰闻言惊叹道:“靖亲王博学多才,本王钦佩,此物正是石火油柜。”
姬承昊听罢忽地眉头一挑,直起身子,追问道:“不知殿下是从何人处得知此物,又是如何制作出来?”
澹台羽辰本将石火油柜视为守城利器,当成军中重宝。大军退却之时,将夷洲城的石火油柜也尽数带回燕丹,即使青云、青泉两城被东华兵夺取之时,城上的石火油柜也尽数被燕丹兵毁弃,并未留下一架完整的石火油柜。
此时见姬承昊相问一时不知是否要如实相告,若虚言以对,又有负姬承昊方才肺腑倾诉之诚意,若实言相告又恐泄漏军中机密。
见澹台羽辰似有犹豫间之意,姬承昊便微笑道:“先父王曾有一本书,书上有过此物的描绘。先父王当时虽按书上图形制出此物,却从未得到过石火油,因此也未用过。本王只是好奇而已,若殿下有难言之隐,倒是本王唐突。”
澹台羽辰闻言猛然想起,自已手中的《上古武经》本是从萧忠顺府上得到,其扉页上的古篆体朱红花押,亦与靖亲王马车上的花押相同。莫非自已手中之书,便是方才靖亲王口中所言到的,其父王所看之书?
心中一动,也不隐藏直言道:“我是从一本名为《上古武经》的古书上看到此物,差军中匠人打制而成。此书是我从萧忠顺府中得来,书上有与靖亲王马车相同之花押,不知此书可是王爷方才所言‘先靖王所看之书’?”
见姬承昊神情变化,澹台羽辰便知此书必是先靖王之物,也不待姬承昊出言,便笑道:“先靖王之物,我不敢自专,只是此时书未随行尚在燕丹,待来日遣人送还王爷。”
姬承昊见澹台羽辰言语之间也不再用本王自称,大不似先前生疏,闻听他欲将《上古武经》相还,便笑道:“我虽不才,但看过的书都还记得,即是因缘巧合,此书为殿下所得,竟似先父王冥冥中之安排,欲二国重修旧好之意。”
澹台羽辰闻听微笑不语,却听车外有姬承昊的侍卫禀报道:“有驿马送圣上旨意到。”。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在线阅读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肉文屋 /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
第六十三章 同病相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