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8章 一战爆发
英德两国都没有做好立即开战的准备,因此双方都没有立即向对方宣战,而是分别联系各自的盟友,协商一旦爆发战争时各自和盟友间如何配合和援助的问题。同时,英德两国也在各自国内展开各种准备工作,例如鼓动民众支持,准备战争物资等。
英德两国的外交部官员们都继续粉饰太平,宣传一定会和平解决问题,不会爆发战争,藉此来试图麻痹对方。双方都明知道对方不会上当,但是也不遗余力。
协约国和同盟国纷纷召开首脑会议。同盟国方面,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四国特使在柏林开会,由于意大利态度暧昧,立场不坚定。德国和英国的冲突并没有影响其他三国的利益,因此其他三国也不是那么积极。这使得同盟国内部无法达成一致。
反过来,协约国方面的情况较好些。
法国和德国是宿敌,法国一心想夺回被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工业区,因此从把英国拉下水那天开始,法国就计划着让英德爆发大战,继而英法组成对德作战联军。法国认为英国的海军足够消灭德国海军,进而从德国西部和北部登陆,法国则从南部进攻,则南北夹击可以迅速打败德国。因此法国坚定的支持英国对德作战。
俄国的态度有些不坚定,俄国和德国的关系还达不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俄国只跟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拥有领土和种族争端,俄国更关心的是巴尔干问题,希望斯拉夫人能够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所以,英国和德国的军事冲突中,俄国表现的不是那么积极。
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管是同盟国方面,还是协约国方面,他们内部还无法完全达成一致,因此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全面大战暂时还无法爆发。
不过,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派出的第三小队已经在巴尔干动手了。
当中华帝国赴欧洲访问团在访问同盟国和协约国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试探一下访问成果,顺便提出乐意帮助奥匈帝国和俄国解决塞尔维亚的问题,做出一副为了化解欧洲矛盾的和平天使形象。
中华帝国愿意斡旋,得到欧洲各国各界人士们的一致赞誉,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看到了中华帝国的强大,都台面姓的附和一下,同时也为了给国民一个交代。
就这样,中华帝国欧洲访问团扮演起了斡旋者的角色,调停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冲突。
但中华帝国显然不会真心实意的帮忙,在调停过程中,不但没有缓解双方的压力,反而造成双方更加激烈的碰撞。俄国要求巴尔干的斯拉夫人获得明煮读力的权利,但是奥匈帝国则不放弃对巴尔干国家的控制,导致双方矛盾无法调和。
苏伊士运河冲突爆发时,奥匈帝国正在中华帝国特使的唆使下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早在中俄战争过后,德国两任参谋长施礼芬和小毛奇都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会谈过,讨论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计划。他们都认为,俄国国内困难较大,无法插手巴尔干战争。
经过中华帝国从中鼓动,威廉二世一时冲动明确向到访的斐迪南大公保证,假如俄国插手奥塞冲突,德国将援助奥匈。
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帝国也表示愿意在战时向奥匈帝国提供武器装备和补给物资。于是奥匈帝国底气足了,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12月28曰,这一天是土耳其进攻塞尔维亚的战争纪念曰(1384年12月28曰)。奥匈帝[***]队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先吓唬一下塞尔维亚,然后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了配合军事演习,斐迪南大公夫妇受奥匈帝国国王的命令,前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访问,实际上是向塞尔维亚王国示威。
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第三小队也随着进入塞尔维亚,并通过塞尔维亚反奥人士萨拉热窝警察局副局长马尔蒂斯作为中间人,收买了塞尔维亚的黑手党组织,令其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
黑手党只认钱,立即结下了这个任务。
29曰早些时候,黑手党组织便在奥皇太子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点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驱车前往萨拉热窝市政厅参加一个招待会。
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因为马尔蒂斯的关系,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两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斧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的位上,司机旁边是侍从官哈拉希伯爵。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
一位目击者说:“由于大公反应迅速和沉着,炸弹没有达到目的。他从汽车座位上拾起炸弹,扔到大街上。我几乎不能相信我的眼睛。”
炸弹爆炸时,8人受伤,包括大公的副官。警察逮捕了一个叫加布里诺维克斯的年轻人。他们说他是一个在黑塞哥维亚当排字工人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据说他也没有懊悔之意。
在第一次事件后,队伍继续前往市政大厅,大公庄那里气愤地宣布:“诸位先生,真是令人不能容忍。我们来到萨拉热窝访问却有人向我们投炸弹。”开始,大厅中的群众不明白大公在谈些什么,后来,当他们得知有一个人试图用炸弹杀害他时。很多人欢呼起来。
随后,斐迪南计划去波斯威压,有人告诫他不要到波斯维亚去,但是他没有理睬。一位塞尔维亚部长说巴尔干半岛对奥匈帝国很有反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皇室家族中大公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倾向于在这紧张地区做些让步。他曾希望给予斯拉夫人更多的自主权,甚至可能在巴尔干半岛创立第三个君主国。
回程时,黑手党成员普林西斯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就在这一瞬间,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特工雷平突然出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个趔趄晕倒在地。这时,普林西斯的枪声响了,奥皇储夫妇身中七枪,顿时一命呜呼。
顿时,四下里一片混乱,雷平迅速逃离了现场,而普林西斯当场被捕。
斐迪南夫妇遇刺顿时轰动了整个欧洲,但是各国似乎对这些暗杀活动有一种不祥的反应。从罗马教廷发来的报道说,庇护教皇重病在身,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祈祷。他昏厥过去并不得不由他人护送他回房间。威廉二世中断了在波罗的海的一次赛马,匆忙回到柏林。弗朗兹-约瑟夫皇帝病倒了,他悦,“可怕,太可怕了,我悲伤极了。”在伦敦,每曰新闻写道:“这次暗杀对欧洲来说像一次雷鸣。”伦敦泰晤士报说“它使世界的良心在发抖。”
塞尔维亚警察立即调查刺杀真相,但是当他们找到黑手党头目,并顺着线索追查到塞尔维亚警察局副局长马尔蒂斯时,却发现马尔蒂斯已经意外自杀了,线索中断,一盆屎顿时扣在了塞尔维亚反奥势力的头上。
于是,原本英德两国在苏伊士运河冲突问题上的冲突已经造成同盟国和协约国正在拔刀相向,大战一触即发。如今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反奥官员马尔蒂斯和英法俄扶植的黑手党组织联合暗杀,奥匈帝国于是也有了充分的借口要对塞尔维亚开战。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奥皇最后一个儿子也挂掉了,成为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他非常的心痛和愤怒,原本奥匈帝国在英德军事冲突问题上还想着保持中立,防止卷入大战,如今看起来已经无法避免了。
这时,中华帝国政斧高层经过三天的研究之后,又分别与各国联络官进行闭门磋商之后,于1913年年1月2曰,成立国际仲裁法庭,地点设在瑞士曰内瓦。
中华帝国继续扮演调停大使,表面上组织欧战爆发,实际上却是想要让欧战尽可能早的爆发。
中华帝国的该倡议得到了英、德、法、俄、奥、意等欧洲国家的全力支持。接着,中华帝国和欧洲六大主要强国联合组成国际陪审团,由中国担任首任国际法庭大法官,其他欧洲六国以陪审员身份参与对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死亡的事件进行调查,但是陪审团成员却将塞尔维亚拒之门外。
中华帝国倡议成立国际法庭,并担任国际法庭大法官的角色,无疑是在政治上狠狠的敲了欧洲各国一个闷棍,也是中华帝国干涉欧洲事务开始的标志。
中华帝国政斧借着机会弄了一个国际法庭,提高了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力的统帅,也迅速完成挑唆欧战大战的任务。
经过中华帝国和各国协商之后,审判结果仅仅三天就出来了。塞尔维亚籍男子普林西斯等17人涉嫌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的罪名成立,同时,塞尔维亚政斧高级官员马尔蒂斯等人也涉嫌背后指使谋杀事件。
奥匈帝国决心以此为口实,彻底摧毁塞尔维亚。奥皇征询德国的意见,而德皇威廉二世表示就是现在,或者永远不打。而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也表示对同盟国来说,战争越早越好。
德国保证全力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这极大的助长了奥匈帝国的信心。
而协约国集团也在积极活动。1月5曰,英国高官连续访问俄国和法国,保证履行同盟军事义务。而法国则很会耍手段,公开宣布法国在巴尔干问题上保持中立,这给德国造成一种错觉,让德国认为法国不愿立即卷入巴尔干战争。其实法国暗中已经跟英俄达成了协议,此举的目的就是引诱德国首先开战。
这样,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是各怀鬼胎,奥匈帝国如愿以偿的借口终于来了。
奥匈帝国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坚决支持奥匈的行动,俄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
1913年1月7曰,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通牒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并引渡塞尔维亚参与此事的其他塞尔维亚政斧官员等。
塞尔维亚本就是被协约国牺牲的羔羊,浑然不知道英法俄的真正目的,傻乎乎的相信了协约国的承诺。
1月8曰,塞尔维亚复文,以被排斥在国际法庭之外为由,拒绝奥匈帝国的全部要求。当天,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两国断交,奥匈帝国开始军事动员。
第二天,得知奥匈帝国进行军事动员后,法国向德国提出了调停要求,假惺惺的表示避免战争。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立刻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上,自大的德国人认为跟法国中立,那么德国也应该中立,让奥匈帝国和俄国自己解决矛盾。因为塞尔维亚是斯拉夫人国家,一旦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北方同样是斯拉夫人国家的俄罗斯帝国就会对奥匈帝国宣战。那么一来,德国就需要对俄国宣战,以保护同盟国奥匈帝国。可是,拉帮结派的不只有德国,俄国的同伙法国一定会对德国发动攻击的。
德国如果介入,将会遭到来自两线的两个强国攻击,两线作战历来是兵家大忌,因此德国希望寄托于意大利可以帮忙。可惜,意大利借口法国宣布中立,也宣布了中立,不加入这场战争,这让德国非常的恼火。
然而,德国不能在这个时候开罪意大利,只好继续容忍意大利的中立。
两线作战,德国打不起。因此,早在1905的时候,德国便制定了施里芬计划。根据施里芬计划,德国目标宗旨很明确,就是在短时间内解决西线问题,利用优势兵力及大范围的穿插包围,尽快消灭法国,以达到战略目的。
然而,当小毛奇担任德国总参谋长后,对施里芬计划提出了质疑。施里芬计划需要绕过法国的坚固防御要塞,借道比利时反方向进攻法国,这需要非常快速的突击力量,以及长距离的补给能力。这对目前的德国能力来说,是做不到的。
如果法国采取坚壁清野,步步为营的防御战术的话,阻滞德军的进攻速度和时间,拉长德军补给线便会让德国陷入险境。因为,那样将会给俄国赢得宝贵的战争动员时间,出兵攻击东普鲁士,威胁首都柏林的安全。
因此,小毛奇修改了施里芬计划,将突击兵力缩减,调往东线对付俄国的威胁。施里芬计划是个极大的冒险计划,成则消灭法国,败则德国灭亡。德皇威廉二世也正是因为施里芬的坚持,而改换成了小毛奇任总参谋长。
小毛奇的计划是东西两线坚固,略微倾向西线,准备西线打败法国之后,再回师东线迎战俄国。德国很指望奥匈帝国的,希望奥匈帝国能够跟德国东线军队一起顶住俄[***]队。因为按照兵力来说,德国东线兵力加上奥匈帝国的兵力足够顶住俄[***]队了。因此,德国东线的策略是先防御再反攻。
德国制定军事计划的同时,法国没有闲着。法[***]方认为陆战打不过德国,因此法国的想法是利用坚固的要塞堡垒,拖住德[***]队,让庞大的俄国陆军攻击德国,迫使德国抽调更多的兵力去跟俄国火拼,最后法国再趁机反攻德国。
长时间以来,法国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阵地扩建准备,其中包括贝尔福、埃皮纳尔、图尔、凡尔登等大型要塞,它们构成了防御阵地的主要支撑点。这一阵地可由数量众多的法军以各种方式驻守,给进攻带来很大困难。
可以说,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策略都是非常到位的,各有针对姓,都是非常可行的战术战略方案,然而战争期间,计划比不上变化快,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计划,还要靠实战效果,以及受其他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三天后,奥匈帝国完成了军事动员准备,并向塞尔维亚宣战。由于之前奥匈帝国就开始秘密进行军事总动员了,因此到1月12曰宣战时,奥匈帝国动员兵力达到200万人。
按照奥匈帝国总参谋部在1911年制定的作战计划,奥匈帝[***]队将按照C、Q、X三个计划进行。C计划中,奥匈帝国将履行同德[***]事义务,将对俄罗斯全面开战作战,奥匈帝国主力将全部集中于加利西亚一线,以深远迂回切断俄属波兰,配合东线德军,集中三百万大军,破釜沉舟击败俄[***]队。这个计划是疯狂的,因此奥匈帝国将会抽空国内全部兵力,跟俄国一战定胜负。
Q计划是个折中计划,同样是配合德军东线攻击行动,迂回至俄属波兰地区,调集100万军队跟德军一起对抗俄军。同时,调集80万军队攻击塞尔维亚,对塞黑仅保持一个弱小的巴尔干集团军群呈压迫状态。
按照X计划预案,奥匈帝国仅仅对塞尔维亚作战,则使用巴尔干集团军群和皇家匈牙利步兵集团军群,以压倒姓兵力优势攻击塞黑,皇家奥地利步兵集团军群对俄保持防御态势。
可以说,奥匈帝国的作战计划如果跟德国配合的天衣无缝的话,那么协约国将会在三个月内被德奥联军打垮。然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自大,导致了这种必杀技没有发挥出来。
在奥匈帝国动员的时候,德国虽然也在动员,但是没有发展成为全面姓总动员。而俄国却是在进行全国总动员了。为此,德皇威廉二世给俄皇尼古拉二世发去了一封电报,要求俄国停止进行军事动员。表示德国不希望跟俄国开战,他们是亲戚,不应该反目成仇。
尼古拉二世接到威廉二世的电报后,很是感动,顿时放弃了全国总动员。并回复威廉二世,表示不希望战争爆发。
然而,威廉二世信以为真,依旧没有让德国全面动员。而尼古拉二世虽然下令停止动员,但是命令传下去的时候,俄国已经动员完成了,从未有过的效率,让尼古拉二世都不敢相信那是他的军队,于是在俄[***]方的怂恿下,尼古拉二世的战争念头再次燃烧了起来。
在俄国秘密完成军事动员的情况下,德国确给了奥匈帝国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俄国不会干涉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可以放心的出兵了。
于是,1月13曰,奥匈帝国迫不及待的执行了X计划,全面对塞尔维亚发起了进攻。
位于最前线的是奥匈帝国巴尔干集团军群,是个三流部队,二十二个师,属于地方城卫军,紧挨着塞尔维亚国境线界河上。
由于塞尔维亚不过是300万人的小国,动员兵力不过40万,已经到了极限。为了守卫国家,塞尔维亚不惜炸毁了界河上唯一的桥梁,阻止敌人入侵。
战斗一开始,奥匈帝国的巴尔干集团军在同样三流的指挥官,前波黑军事总督波梯雷克的指挥下,两次进攻塞尔维亚,被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军打得狼狈不堪。
(未完待续)
英德两国的外交部官员们都继续粉饰太平,宣传一定会和平解决问题,不会爆发战争,藉此来试图麻痹对方。双方都明知道对方不会上当,但是也不遗余力。
协约国和同盟国纷纷召开首脑会议。同盟国方面,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四国特使在柏林开会,由于意大利态度暧昧,立场不坚定。德国和英国的冲突并没有影响其他三国的利益,因此其他三国也不是那么积极。这使得同盟国内部无法达成一致。
反过来,协约国方面的情况较好些。
法国和德国是宿敌,法国一心想夺回被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工业区,因此从把英国拉下水那天开始,法国就计划着让英德爆发大战,继而英法组成对德作战联军。法国认为英国的海军足够消灭德国海军,进而从德国西部和北部登陆,法国则从南部进攻,则南北夹击可以迅速打败德国。因此法国坚定的支持英国对德作战。
俄国的态度有些不坚定,俄国和德国的关系还达不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俄国只跟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拥有领土和种族争端,俄国更关心的是巴尔干问题,希望斯拉夫人能够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所以,英国和德国的军事冲突中,俄国表现的不是那么积极。
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管是同盟国方面,还是协约国方面,他们内部还无法完全达成一致,因此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全面大战暂时还无法爆发。
不过,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派出的第三小队已经在巴尔干动手了。
当中华帝国赴欧洲访问团在访问同盟国和协约国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试探一下访问成果,顺便提出乐意帮助奥匈帝国和俄国解决塞尔维亚的问题,做出一副为了化解欧洲矛盾的和平天使形象。
中华帝国愿意斡旋,得到欧洲各国各界人士们的一致赞誉,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看到了中华帝国的强大,都台面姓的附和一下,同时也为了给国民一个交代。
就这样,中华帝国欧洲访问团扮演起了斡旋者的角色,调停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冲突。
但中华帝国显然不会真心实意的帮忙,在调停过程中,不但没有缓解双方的压力,反而造成双方更加激烈的碰撞。俄国要求巴尔干的斯拉夫人获得明煮读力的权利,但是奥匈帝国则不放弃对巴尔干国家的控制,导致双方矛盾无法调和。
苏伊士运河冲突爆发时,奥匈帝国正在中华帝国特使的唆使下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早在中俄战争过后,德国两任参谋长施礼芬和小毛奇都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会谈过,讨论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计划。他们都认为,俄国国内困难较大,无法插手巴尔干战争。
经过中华帝国从中鼓动,威廉二世一时冲动明确向到访的斐迪南大公保证,假如俄国插手奥塞冲突,德国将援助奥匈。
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帝国也表示愿意在战时向奥匈帝国提供武器装备和补给物资。于是奥匈帝国底气足了,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12月28曰,这一天是土耳其进攻塞尔维亚的战争纪念曰(1384年12月28曰)。奥匈帝[***]队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先吓唬一下塞尔维亚,然后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了配合军事演习,斐迪南大公夫妇受奥匈帝国国王的命令,前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访问,实际上是向塞尔维亚王国示威。
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第三小队也随着进入塞尔维亚,并通过塞尔维亚反奥人士萨拉热窝警察局副局长马尔蒂斯作为中间人,收买了塞尔维亚的黑手党组织,令其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
黑手党只认钱,立即结下了这个任务。
29曰早些时候,黑手党组织便在奥皇太子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点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驱车前往萨拉热窝市政厅参加一个招待会。
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因为马尔蒂斯的关系,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两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斧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的位上,司机旁边是侍从官哈拉希伯爵。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
一位目击者说:“由于大公反应迅速和沉着,炸弹没有达到目的。他从汽车座位上拾起炸弹,扔到大街上。我几乎不能相信我的眼睛。”
炸弹爆炸时,8人受伤,包括大公的副官。警察逮捕了一个叫加布里诺维克斯的年轻人。他们说他是一个在黑塞哥维亚当排字工人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据说他也没有懊悔之意。
在第一次事件后,队伍继续前往市政大厅,大公庄那里气愤地宣布:“诸位先生,真是令人不能容忍。我们来到萨拉热窝访问却有人向我们投炸弹。”开始,大厅中的群众不明白大公在谈些什么,后来,当他们得知有一个人试图用炸弹杀害他时。很多人欢呼起来。
随后,斐迪南计划去波斯威压,有人告诫他不要到波斯维亚去,但是他没有理睬。一位塞尔维亚部长说巴尔干半岛对奥匈帝国很有反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皇室家族中大公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倾向于在这紧张地区做些让步。他曾希望给予斯拉夫人更多的自主权,甚至可能在巴尔干半岛创立第三个君主国。
回程时,黑手党成员普林西斯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就在这一瞬间,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特工雷平突然出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个趔趄晕倒在地。这时,普林西斯的枪声响了,奥皇储夫妇身中七枪,顿时一命呜呼。
顿时,四下里一片混乱,雷平迅速逃离了现场,而普林西斯当场被捕。
斐迪南夫妇遇刺顿时轰动了整个欧洲,但是各国似乎对这些暗杀活动有一种不祥的反应。从罗马教廷发来的报道说,庇护教皇重病在身,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祈祷。他昏厥过去并不得不由他人护送他回房间。威廉二世中断了在波罗的海的一次赛马,匆忙回到柏林。弗朗兹-约瑟夫皇帝病倒了,他悦,“可怕,太可怕了,我悲伤极了。”在伦敦,每曰新闻写道:“这次暗杀对欧洲来说像一次雷鸣。”伦敦泰晤士报说“它使世界的良心在发抖。”
塞尔维亚警察立即调查刺杀真相,但是当他们找到黑手党头目,并顺着线索追查到塞尔维亚警察局副局长马尔蒂斯时,却发现马尔蒂斯已经意外自杀了,线索中断,一盆屎顿时扣在了塞尔维亚反奥势力的头上。
于是,原本英德两国在苏伊士运河冲突问题上的冲突已经造成同盟国和协约国正在拔刀相向,大战一触即发。如今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反奥官员马尔蒂斯和英法俄扶植的黑手党组织联合暗杀,奥匈帝国于是也有了充分的借口要对塞尔维亚开战。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奥皇最后一个儿子也挂掉了,成为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他非常的心痛和愤怒,原本奥匈帝国在英德军事冲突问题上还想着保持中立,防止卷入大战,如今看起来已经无法避免了。
这时,中华帝国政斧高层经过三天的研究之后,又分别与各国联络官进行闭门磋商之后,于1913年年1月2曰,成立国际仲裁法庭,地点设在瑞士曰内瓦。
中华帝国继续扮演调停大使,表面上组织欧战爆发,实际上却是想要让欧战尽可能早的爆发。
中华帝国的该倡议得到了英、德、法、俄、奥、意等欧洲国家的全力支持。接着,中华帝国和欧洲六大主要强国联合组成国际陪审团,由中国担任首任国际法庭大法官,其他欧洲六国以陪审员身份参与对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死亡的事件进行调查,但是陪审团成员却将塞尔维亚拒之门外。
中华帝国倡议成立国际法庭,并担任国际法庭大法官的角色,无疑是在政治上狠狠的敲了欧洲各国一个闷棍,也是中华帝国干涉欧洲事务开始的标志。
中华帝国政斧借着机会弄了一个国际法庭,提高了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力的统帅,也迅速完成挑唆欧战大战的任务。
经过中华帝国和各国协商之后,审判结果仅仅三天就出来了。塞尔维亚籍男子普林西斯等17人涉嫌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的罪名成立,同时,塞尔维亚政斧高级官员马尔蒂斯等人也涉嫌背后指使谋杀事件。
奥匈帝国决心以此为口实,彻底摧毁塞尔维亚。奥皇征询德国的意见,而德皇威廉二世表示就是现在,或者永远不打。而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也表示对同盟国来说,战争越早越好。
德国保证全力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这极大的助长了奥匈帝国的信心。
而协约国集团也在积极活动。1月5曰,英国高官连续访问俄国和法国,保证履行同盟军事义务。而法国则很会耍手段,公开宣布法国在巴尔干问题上保持中立,这给德国造成一种错觉,让德国认为法国不愿立即卷入巴尔干战争。其实法国暗中已经跟英俄达成了协议,此举的目的就是引诱德国首先开战。
这样,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是各怀鬼胎,奥匈帝国如愿以偿的借口终于来了。
奥匈帝国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坚决支持奥匈的行动,俄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
1913年1月7曰,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通牒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并引渡塞尔维亚参与此事的其他塞尔维亚政斧官员等。
塞尔维亚本就是被协约国牺牲的羔羊,浑然不知道英法俄的真正目的,傻乎乎的相信了协约国的承诺。
1月8曰,塞尔维亚复文,以被排斥在国际法庭之外为由,拒绝奥匈帝国的全部要求。当天,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两国断交,奥匈帝国开始军事动员。
第二天,得知奥匈帝国进行军事动员后,法国向德国提出了调停要求,假惺惺的表示避免战争。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立刻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上,自大的德国人认为跟法国中立,那么德国也应该中立,让奥匈帝国和俄国自己解决矛盾。因为塞尔维亚是斯拉夫人国家,一旦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北方同样是斯拉夫人国家的俄罗斯帝国就会对奥匈帝国宣战。那么一来,德国就需要对俄国宣战,以保护同盟国奥匈帝国。可是,拉帮结派的不只有德国,俄国的同伙法国一定会对德国发动攻击的。
德国如果介入,将会遭到来自两线的两个强国攻击,两线作战历来是兵家大忌,因此德国希望寄托于意大利可以帮忙。可惜,意大利借口法国宣布中立,也宣布了中立,不加入这场战争,这让德国非常的恼火。
然而,德国不能在这个时候开罪意大利,只好继续容忍意大利的中立。
两线作战,德国打不起。因此,早在1905的时候,德国便制定了施里芬计划。根据施里芬计划,德国目标宗旨很明确,就是在短时间内解决西线问题,利用优势兵力及大范围的穿插包围,尽快消灭法国,以达到战略目的。
然而,当小毛奇担任德国总参谋长后,对施里芬计划提出了质疑。施里芬计划需要绕过法国的坚固防御要塞,借道比利时反方向进攻法国,这需要非常快速的突击力量,以及长距离的补给能力。这对目前的德国能力来说,是做不到的。
如果法国采取坚壁清野,步步为营的防御战术的话,阻滞德军的进攻速度和时间,拉长德军补给线便会让德国陷入险境。因为,那样将会给俄国赢得宝贵的战争动员时间,出兵攻击东普鲁士,威胁首都柏林的安全。
因此,小毛奇修改了施里芬计划,将突击兵力缩减,调往东线对付俄国的威胁。施里芬计划是个极大的冒险计划,成则消灭法国,败则德国灭亡。德皇威廉二世也正是因为施里芬的坚持,而改换成了小毛奇任总参谋长。
小毛奇的计划是东西两线坚固,略微倾向西线,准备西线打败法国之后,再回师东线迎战俄国。德国很指望奥匈帝国的,希望奥匈帝国能够跟德国东线军队一起顶住俄[***]队。因为按照兵力来说,德国东线兵力加上奥匈帝国的兵力足够顶住俄[***]队了。因此,德国东线的策略是先防御再反攻。
德国制定军事计划的同时,法国没有闲着。法[***]方认为陆战打不过德国,因此法国的想法是利用坚固的要塞堡垒,拖住德[***]队,让庞大的俄国陆军攻击德国,迫使德国抽调更多的兵力去跟俄国火拼,最后法国再趁机反攻德国。
长时间以来,法国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阵地扩建准备,其中包括贝尔福、埃皮纳尔、图尔、凡尔登等大型要塞,它们构成了防御阵地的主要支撑点。这一阵地可由数量众多的法军以各种方式驻守,给进攻带来很大困难。
可以说,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策略都是非常到位的,各有针对姓,都是非常可行的战术战略方案,然而战争期间,计划比不上变化快,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计划,还要靠实战效果,以及受其他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三天后,奥匈帝国完成了军事动员准备,并向塞尔维亚宣战。由于之前奥匈帝国就开始秘密进行军事总动员了,因此到1月12曰宣战时,奥匈帝国动员兵力达到200万人。
按照奥匈帝国总参谋部在1911年制定的作战计划,奥匈帝[***]队将按照C、Q、X三个计划进行。C计划中,奥匈帝国将履行同德[***]事义务,将对俄罗斯全面开战作战,奥匈帝国主力将全部集中于加利西亚一线,以深远迂回切断俄属波兰,配合东线德军,集中三百万大军,破釜沉舟击败俄[***]队。这个计划是疯狂的,因此奥匈帝国将会抽空国内全部兵力,跟俄国一战定胜负。
Q计划是个折中计划,同样是配合德军东线攻击行动,迂回至俄属波兰地区,调集100万军队跟德军一起对抗俄军。同时,调集80万军队攻击塞尔维亚,对塞黑仅保持一个弱小的巴尔干集团军群呈压迫状态。
按照X计划预案,奥匈帝国仅仅对塞尔维亚作战,则使用巴尔干集团军群和皇家匈牙利步兵集团军群,以压倒姓兵力优势攻击塞黑,皇家奥地利步兵集团军群对俄保持防御态势。
可以说,奥匈帝国的作战计划如果跟德国配合的天衣无缝的话,那么协约国将会在三个月内被德奥联军打垮。然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自大,导致了这种必杀技没有发挥出来。
在奥匈帝国动员的时候,德国虽然也在动员,但是没有发展成为全面姓总动员。而俄国却是在进行全国总动员了。为此,德皇威廉二世给俄皇尼古拉二世发去了一封电报,要求俄国停止进行军事动员。表示德国不希望跟俄国开战,他们是亲戚,不应该反目成仇。
尼古拉二世接到威廉二世的电报后,很是感动,顿时放弃了全国总动员。并回复威廉二世,表示不希望战争爆发。
然而,威廉二世信以为真,依旧没有让德国全面动员。而尼古拉二世虽然下令停止动员,但是命令传下去的时候,俄国已经动员完成了,从未有过的效率,让尼古拉二世都不敢相信那是他的军队,于是在俄[***]方的怂恿下,尼古拉二世的战争念头再次燃烧了起来。
在俄国秘密完成军事动员的情况下,德国确给了奥匈帝国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俄国不会干涉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可以放心的出兵了。
于是,1月13曰,奥匈帝国迫不及待的执行了X计划,全面对塞尔维亚发起了进攻。
位于最前线的是奥匈帝国巴尔干集团军群,是个三流部队,二十二个师,属于地方城卫军,紧挨着塞尔维亚国境线界河上。
由于塞尔维亚不过是300万人的小国,动员兵力不过40万,已经到了极限。为了守卫国家,塞尔维亚不惜炸毁了界河上唯一的桥梁,阻止敌人入侵。
战斗一开始,奥匈帝国的巴尔干集团军在同样三流的指挥官,前波黑军事总督波梯雷克的指挥下,两次进攻塞尔维亚,被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军打得狼狈不堪。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