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合 > 带着最强大脑征服娱乐圈

第192章

    李希灵:懂一点儿就够了,那个成语怎么说来着四两拨千斤!
    回答完主持人,李希灵最后不忘对楚昔喊话:
    昔子,你别让姐淋雨啊!
    楚昔对着她淡然地点了点头,一点看不出来对接下来的表演有担心的样子。
    第二首表演曲目《默》,旋律简单干净,没有给弹奏者很大的难度。
    因为表演里本身最大的难度,就在被改造过的钢琴上。
    楚昔和娜娜分别坐到两架钢琴前,而歌后李希灵和may站到了麦克风前,深呼吸一口气,两人都是全神贯注的神态。
    站前面的两个人,显然都对头顶上有会洒水的道具这件事情,有一丝防备和担忧。
    歌曲正在加载前奏,娜娜双手轻轻搭在钢琴上,放的指位都透露着绝对的专业。
    她从坐在钢琴前的一刻开始,仿佛就进入了自己权威的领域,气质都变了一个样。
    娜娜都还没动手指,正在观察着琴键蓄势待发,楚昔却先把每个琴键都挨个按了个遍。
    舞台上跟着流露出没曲、没调、没节奏的钢琴音,宛如好奇的小孩儿新玩钢琴一样,就为了按一下听个音。
    一看楚昔的手法,还在一根一根琴键的试,与娜娜专业的手势比起来,她霎时显得更业余了。
    这位普通的艺人怎么跟钢琴公主比?真是想都想不到。
    台下一些观众露出了哂然的笑容,对楚昔的期待全部清空,转而还是去看娜娜。
    期待娜娜接下来的精彩表演。
    虽然舞台上的钢琴改造过,但是专业如娜娜,她应该可以驾驭吧?
    不知道娜娜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楚昔也不知道对手会弹成什么样,总之她这边已经把每个琴键对应的音调都记下来了。
    音调的记忆不同于文字和图像记忆,但还好她的听力比较敏感。
    即使不是乐器方面的专家,但刚才她依靠听力对琴音细节的捕捉,也分出了每个键之间的区别。
    现在只要按照乐谱弹奏正确的音调就ok了。
    歌曲前奏结束,开始进入歌词演唱。
    两位歌后同时开嗓,伴奏亦由两架钢琴中传来。
    第一句!
    忍不住三个字一开口,may的表情就变了!
    在这个舞台上,主唱和伴奏的地位是反过来的!
    现在是主奏和伴唱!
    唱歌的必须按照奏乐的调子来,所以,may才发了三个标准字音,就脸色一变,赶紧跟着娜娜跑调的调子去唱!
    因为没想到,连娜娜弹的音也不是标准的曲调!
    所以现在may的脸上,真的有一副忍不住的表情。
    娜娜紧张地抿着唇,正在努力找钢琴的新调,而may也在努力地跟着她弹出来的伴奏去唱。
    娜娜神情专注,不敢懈怠,她发现这些琴键虽然声音都是乱的,但乱也是固定的!
    所以哆是哪个键来着?升嗦又是那个?
    既要弹出曲子的调,又要找出音节对应的琴键,连娜娜一时也有点对新钢琴手足无措。
    难也难在,她对经典的琴键太熟悉了!想到哆音,总是忍不住率先去按那个熟悉的键!
    人一旦养成了肌肉记忆,身体有时候就动得比脑子快了。
    还有一时让她记下来新的琴键对应音节,她也很难做到。
    只能凭借强大的音感,在多次失误后,找到一些记熟了的音节,尽量弹准歌的原曲!
    娜娜弹出来的曲子似半生半熟,也像刚学走路脚步蹒跚的小孩儿,能趔趔趄趄走几步平稳的,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摔跤爬行。
    may的表情也一变再变,好不容易遇上弹准的一两句,松口气,欣慰一会儿,下一秒伴奏又跑调了。
    一首歌被她唱得跌跌撞撞,may的表情哭笑不得。
    娜娜的表现比起前面一场的两位歌手,已经更上一层楼了。
    may即使唱得时好时坏,但台下的观众仍然各个都露出来震惊与沉醉的表情。
    只是,这不是因为may的歌声,而是李希灵的!
    是李希灵唱得和原曲一模一样的旋律让人沉浸心安,她的低吟浅唱,把一首情感丰富的《默》唱得走心!
    听众们的情绪被黏入了她的歌声中。
    李希灵不愧是歌后啊!现场全开麦都发挥得那么稳!
    然后大家恍然发觉,比起may的车祸现场,李希灵发挥稳定如斯的关键是什么?
    是楚昔弹的伴奏居然全在调上!
    第095章 听众惊艳
    只见楚昔背影直挺地坐在钢琴架前,指尖流露出悠扬悦耳的旋律,仿佛为她侧影的线条都勾勒上了一丝优美的弧度。
    干净简单的音符,宛如在琴键上跳跃的精灵。
    她纤长精细的十指在琴键上不徐不疾的指挥,气场一派自若。
    再看看手指在键盘上慌乱找寻,宛如迷路的小朋友般焦急奔忙的娜娜,楚昔气定神闲的样子,对比起来画面更强烈了!
    同一个舞台,分开的两方场地。
    明明紧紧相挨,却又仿佛是大相径庭的两个世界!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个杂乱无章,抱头乱窜。一个平稳行步,渐入佳境。
    会弹琴的a区歌手,在距离最近的地方盯着舞台上楚昔的指法变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