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幸好我是光之巨人

第499章

    万事万物悬在水中,分不清边缘,只见暗蓝天色与密密麻麻的林间树影。等到风乍起,木叶移位,水皱而万物生。
    “尘世只能在它的身上留下倒影。”
    而妖星再度展现了它与死兆星相遇时候的情景,忽然化为比宇宙更深邃的黑暗,就像是暗夜里,一根黑暗里的横梁遮住了月亮。
    接着,光晕与星环都受到了明显引力轨迹的改变而开始拉长。
    报应号开始在虚空中发生剧烈的波动。
    “走!引力要把我们抓住了!”
    在这个古怪的引力场中,甚至连跃迁都不可能做到。
    报应号只能直直加速靠速度直接逃逸。
    随着潮汐力的再一次爆发,地球掀起了从未有过的足以匹敌木星的大风暴,在赤道面上以超过音速的力量飞驰,发出空气被撕裂的啸声。
    地表建筑陆续被妖星掀飞,接着这些人类的造物就开始在空中颠倒逆转。
    这是机械行星始料未及的情况。
    妖星与忒伊亚的交错,产生的引力场异常增强的现象,致使地上作业的难度骤然增高。
    “问题出现。检索解决方法。”
    远在地球另一侧的机械行星开始转变计算公示,想要靠着机械行星本身的运动来更高地抵消妖星的引力场。
    而数个机器人则带着当初降临者所使用过的用于生成星门的晶体,急急奔向地上。
    星门本身也是对空间的扭曲,也可以平定引力运动。
    这是个怎么样的时刻啊!
    末日或者审判都无法形容这颗星球上生物所即将面对的一切。那些过去的主宰怪兽不安的叫声响彻天空。
    至于人们,无信仰的人们在房间里瑟瑟发抖,与家人在一起咬紧牙关。而有信仰的人们则聚在地下基地里,一起念着第三圣经里的句子,坚信巨人与人类必胜。
    只是不一会儿,不论有无信仰,地下基地也开始剧烈震动起来。
    基于中学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地球分为三层,也就是地心、地幔与地壳。人们所居住的地壳与地幔具有明显的差距,始终以一种缓慢摩擦移动融合又分离的方式不停漂移,这也是人类在未发现祖神前的不完备的板块漂移理论。
    随着忒伊亚的重生,妖星穿过时的影响加剧,地球地壳的运动更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加快。板块动作很快抵达人类观测历史上从未见过的最高值。
    山摇地动,四大洋的海水夸张地随风卷起,直跨天宇,接着凝作满天冰云,洒向地平线之际。
    寻常怪兽都要被大风卷起,在这人间数不尽风风雨雨。
    原子战争后以核武器为假想敌修建的地下城市,具有一定程度抵抗这种超高动力飘荡的能力。
    “但再这样下去,地壳岩石圈持续变动,我们的基地也会被应力压碎!”
    胜利队撤往的澳洲基地深处,办公室里的野瑞大叫道。
    那时候,各基地,人类的选择普遍有二,一是加固基地,二是派出特战队伍进行火山冷却的作业,抑制地壳漂移的能量。
    但这两个方法都是杯水车薪。
    不过……一个意外的因素居然在这里起了奇功。
    正在地下执行火山冷却作业的工作人员,在钻地坦克释放冷凝剂的时候,一个转首,便看到了异形的身体与眼睛。
    没有人会认不出这种长满眼睛、柔韧变化的异形究竟是什么。
    “破坏……”
    曾被降临者封印在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破坏……尽管没有醒来,但它们柔软柔韧且千变万化的身体,像是一块橡皮泥一样紧紧地抓住了地壳,使得人类坚固的地下建筑离崩溃消亡差了最后一步。
    “这也是降临者……六亿年前的深意吗?”
    正在进行最后研究观测的堀井站在屏幕前,依靠与钻地坦克的连接,睁大眼睛,凝望那深处不停流变的流体生命。
    人们基于对冰下山脉壁画的研究,早已知道了地球板块漂移的加剧是降临者封印了破坏所为。
    但现在看来,还不止如此。
    依靠破坏的控制,地球地壳逐渐接近于一种活着的壁垒。
    报应号行在太空,继续扫射撞击地球的巨大的天体。
    艾雅眼睁睁见着地上的风起云涌,指甲掐进手心,鲜血染红了自己。
    而正在做观察的茜大叫道:
    “妖星再度显象了!”
    艾雅闻声,连忙转头一看,原来是妖星已经穿过了忒伊亚,状如明日,遮蔽星空,使得他们的世界与妖星的世界只剩下最后的间隔。
    而报应号就在两者之间。
    左边是地球荒诞的暴风云雨,右边则是妖星变幻莫测的光景。
    妖星的影子径直覆盖了全部的地球,使得螺旋的星空不再能在地球的地表上看见。
    而地球的影子则在背后太阳的光照下,投在妖星的当中,随着太阳与妖星的移动,这影子也在变化位置,好似两颗星星正在彼此凝望。
    “现在,我们的命运……就赌在这一瞬了。”
    艾雅双目发红,低沉地说道。
    那时候,不知为何,莉子脱口而出:
    “既然人事已尽,不如我们一起来说各自有趣的事情吧?”
    听到莉子的话,坐在莉子身边的茜,忽然一愣,她握紧了自己做出来的一个新的巨人的雕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