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幸好我是光之巨人

第241章

    死亡和衰老都有其生物化学上的名讳……就叫作氧化作用。氧化反应会使得细胞加快代谢,积累大量误差,以致死亡。
    人的死亡过程就是一个氧化过程。
    于是,数十亿年前,不需要氧气的生物在氧化反应中死去了,厌氧者退居一隅。而以氧气为生的寿命短暂的线粒体与吞噬了线粒体的真核生物们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那发生在冥古地球的博弈远远超越现代人类社会一切自以为高明的智慧与政治,是以数十亿、数千亿、数十万亿的各不相同菌群,在那突然变异的规律下、以整个地球的大气含量变化为根本,所展开的彻底的生死厮杀。
    现在,目光回到十亿年前,同样为了对抗“坏东西”,降临者们选择冰冻了这颗行星,这一生物的举动也从此彻底改变了这颗星球的进化路线。
    锡安从土星怪兽所获知的、人类考古的证据、线粒体夏娃的断片,还有这南极冰下山脉的遗迹,所有的线索正在艾雅的大脑中相与为一,让她浑身战栗地继续阐述:
    “人们一度认为,在第二次雪球地球事件中,生命只能在深海热泉附近、赤道火山附近、又或者冰盖以下的某个地方休眠栖息。”
    遗失的南极地下山脉之间,永恒迷宫之城正长长久立。昏暗的地上,没有任何活着的反应。
    锡安走过又一副壁画。
    在这副画上,地球的外缘,整整有四颗大小不一的月球正绕地旋转。
    南夕子所说过的莉莉丝之月和夏娃之月恐怕也是其中两颗,只是如今的地球已经只余夏娃之月。
    包括降临者们所制造的月球在内的三颗都毁灭在历史的烟尘中。
    那是一次不可思议的遭遇,是从遥远的历史与图画上所无法想到的十亿年前的过去。
    在一场以武仙·北冕座长城为尺度的战争的余烬中,降临者们乘坐光速飞船飞跃了数十亿年的历史。
    根据相对论效应,所谓的光速飞船,在接近光速的时候,飞船内部的时间会趋向于静止。而飞船外部的时间则会继续流淌。举例而言,飞船里的人还是20岁,飞船外已经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时光。那么20岁的人岂不是就到了数百万年后的未来?
    因此,外星人们称光速飞船也是……时间机器、一种穿越到未来的时间机器。
    于是降临者们们逃到了这个时代、与这个时代的银河。
    它们穿越了土星,惊起当时还在土星大风暴里自由栖息的土星怪兽的始祖,参拜了冥王星古怪的遗迹,最终来到银河系猎户座旋臂太阳系的第四行星之上。
    赤星·荧惑。
    在那时候,火星还是一颗生机盎然的行星,比它的兄弟走得更快一步,已经发展出了一些低级的多细胞动物。
    “申论·醒来。”
    那些在火星上降落的外星存在体最先驱者一声呼唤。
    于是降临者们逐个从它们各自不同的飞行物中醒来,有的像是生物的船,有的仍是机械的构造,有的则不甚明了,如同一大堆古怪的、不知道为什么组成一体的立方体。
    “接受结论。”
    降临者同盟开始活跃起来。
    而当它们回望浩瀚星河的时候,也很容易看到他们逃出的地方的样子。
    “牧夫座变成了空洞。”
    尽管如此,降临者们的心情是轻松的。
    “确认完结。”
    最先醒来的降临者像机械一样说道。
    “结束了……说明这一次的周期结束了,我们成功地穿越到了未来,太好了!伊斯星人说得没有问题。”
    那么它们就仍然有时间准备下一次的周期。
    “我们必须要破解宇宙更多的秘密。我们必须要破解宇宙更多更多的奥秘。”
    其中一位降临者说道。
    “表示认可。第二部 分表示非常认可。”
    大量的降临者均同意。
    而隐隐为首的一位已经在波中开始书写目前它们最关注的九个宇宙谜团的名字。
    奇点、视界、平直、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暗物质、暗能量、磁单极子、光,还有最后一个谜团的名字——
    生命。
    “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九个谜团,伊斯星人说破解任何一个谜团都能让我们永远地存在下去。”
    各不相同的它们因外力的迫使成为一个团体,利用特殊的较长的波谈话,交头接耳。
    “我认为我们应该开始改造这个星系,先恢复我们的能力规模,诸位,怎么看?”
    其中一位笑吟吟地提议。
    它们欣然同意,在三个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内,展开了对太阳系探索……自然也很快来到了太阳系第三行星。在那时候,它们还没有发现地球的异常之处,只以为这是个平静的星球。
    唯独异常的一点在于,它的表面覆盖着大量绿色的菌群藻类,还混着许多古怪的淤泥般的营养原质。
    “这是一种很好的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氧气。”
    迄今为止,最精妙的废料利用与原料生成的方式都是由生物自带的结构提供的。
    人类数百年来穷尽智慧所制造的一切机器都无法与自然数十亿年的物竞天择相比拟。
    不过自然有其保守与缺憾,效率不能像人造的一样尽善尽美,而会有用不到的、为了其他目的的地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