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现实世界模拟器

第649章

    为了防止这些蝗虫在上面产卵或者是排泄,方瑜将这些食物都用棉被彻底包住,堵死所有进入的孔。
    而挂在厨房的肉条则放在灶里封住。
    这些肉条后面都要用火烤下表面。
    这样上面可能的虫卵或者是氢氰酸都会被高温灼烧、变质,使其再次变为安全可食用的状态。
    做好这一切后,方瑜这才出门安抚方三多和黄梅两人。
    在方瑜的述说下,两人逐渐了解了蝗虫实际上只能对食物造成破坏,哪怕当时他们在屋外,被蝗虫掠过,也最多就是被蝗虫咬上几口,吸入一些氢氰酸,但只要蝗虫飞过了,他们最多有点轻度中毒,这样的状态,是有可能自愈的。
    之前几个隔壁村的说是生病躺床上,估计就是被蝗虫当面冲了一次。
    因蝗虫死亡的案例不是没有,但很少就是了。
    不过,之前那几次,蝗虫都是从田地上掠过,并没有侵入村庄。
    而田口村的运气不是很好,刚好处于蝗灾的前行路线上,这才发生了蝗虫入侵村庄的事件。
    明白了蝗虫并无太大危害的时候,并且在出来后,他们也发现,这些蝗虫虽然到处飞舞,但它们还是本能的避开了人类,只是在其他地方扑腾。
    这样的发现让两人逐渐放松了下来。
    而方瑜则是看着隔壁三柱子紧闭的房间若有所思。
    想到了之前方三多和黄梅出现的情况,方瑜立刻站了起来,他只来得及和黄梅两人说了一声后,就直接跑到三柱子的院子里,敲了两下门,发现里面似乎有求救的声音后,便一脚踹开房间,然后不一会儿,他就背着三柱子从房间出来。
    将依然还清醒的三柱子放在地上后,他再次进门,又带出了三个人,一个肩上扛着,两个胳膊夹着。
    分别是三柱子的三个孩子。
    再然后是他老婆,老母亲,老父亲。
    一家七口,全部躺在了房间内。
    这些房间一旦通风效果不好,他们就有可能因为氢氰酸堆积而造成持续吸入,这也是方瑜会去踹门的原因。
    好在方瑜踹门及时,这七个人除了两个老人症状有点严重之外,其他都没什么大碍。
    特别是三个小孩,蝗虫入内后,这三小只吓得直接钻进了床底,如此免收了蝗虫的侵害,状态反而最好。
    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方瑜便开始挨家挨户的敲门,踹门了。
    有些房子里因为通风好,并没形成密闭空间,里面的人都无大碍,看到方瑜这时候敲门还颇为疑惑,不敢开门。
    方瑜将中毒的事告知后,里面的人这才赶紧将门打开。
    开门后一脸的心有余悸。
    因为他们都感觉房间里有点闷,胸口不舒服,但他们还以为这只是房间闷的自然症状,没想到是蝗虫的问题。
    在得知方瑜做的事后,他们毕竟是一个村的,村里的多少都有点沾亲带故,因此,后面村民就开始自发的去敲门踹门。
    等到所有的村民都被敲开门后,大家集中在一起了才发现,还真有几个倒霉蛋。
    这两户因为蝗虫进入的实在太多,这就导致他们空气中的氢氰酸极速攀升,这些人没撑过多久,就晕厥了。
    救出来后,怎么都叫不醒,还好还有呼吸。
    但方瑜对此却不抱希望。
    这种氰化物中毒一旦到了某个程度,除了现代医学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不然死亡的概率极大。
    果然,在救出去不久后,这几人就忽然身体发红,不一会儿,双腿一抽,就这么失去了呼吸。
    总共死了三个人。
    都是老人。
    发现真有人死后,这些人才真正相信方瑜之前的说辞。
    在庆幸的同时,方瑜在田口村村民心中的形象变得更加真实并更有信誉。
    这是个有本事的人。
    这是田口村里面大家共有的想法。
    能人自然会获得更多的尊重。
    尽管......
    方瑜并不想这样~
    看着田口村村民那一个个感激而又信赖的眼神,方瑜只觉得头大。
    他救人纯粹只是为了本心,并不想获得这些村民的信任。
    因为有时候,信任反而是一种另类的责任。
    村民信任方瑜,后面有事就会找他,但方瑜却并不想担起这个责任。
    他顶多来这才一个月,和这些村民,除了三柱子,其他并无交情。
    他现在只想带着方三多和黄梅三人好好度过这一个月,其他的他不想管,也管不了。
    三个人的生活他能管得住,再多,那就超出他的能力范畴了。
    现在方瑜只希望后面别再出什么幺蛾子,大家安安静静的度过这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蝗灾来临了,那么,田口村的稻田自然也就无一幸免。
    蝗虫的大部队是飞走了,但看样子,这些留下来的蝗虫,都有点“乐不思蜀”了。
    这些蝗虫看上了田口村附近的所有植被以及绿化。
    村子里原本一些村名自己栽种的一些野菜蔬菜什么的,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全部被啃食殆尽。
    而后这些蝗虫便开始向村子外围扩散。
    但这些蝗虫毕竟是没有脑子的东西。
    有些蝗虫没得吃了还懂得向其他地方探索,而有些蝗虫就有点头铁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