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机甲与刀

第891章

    不提骥星河带着凯迪林的夜袭战,只说独立团在一天一夜时间里的三次作战,就已经给西部战区带来了非常明显的优势。
    第一战,面对六百架帝国机甲的追击战,独立团击破一百四十三架,击溃余者四百五十七架。
    第二战,面对帝国的夜袭战,独立团击破两百零七架,守住了1838号前哨站防线。
    第三战,面对八百架帝国机甲,独立团实现了机甲野外团战中最罕见的全歼,并因为独立团的兵团长骥星河支援,西部战区第二集团军、第三集团军联合组成的机甲兵团,打赢了五百多架机甲组成的机甲兵团。
    不算骥星河支援作战中的击破,以及夜袭作战中的击破,只算独立团来到西部战区的三天时间,累计击破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五十架。
    帝国的机甲确实比联邦多,机甲战士的数量更是比联邦多很多,但又不是无穷无尽。
    算上西部战区这三天时间里击破的帝国机甲数量,帝国已经折损了超过一千七百架机甲。
    而且,其中有九百多架帝国机甲可以被修复、改造之后,给联邦的机甲战士们使用,而帝国却没能缴获哪怕一架联邦机甲。
    理所当然,那些被击破击损的联邦机甲,同样能够被修复并再次投入作战。已经牺牲的机甲战士数量众多,可联邦有二十多万机甲战士没有机甲可用,所以现阶段联邦从不缺机甲战士。
    只缺机甲。
    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就算是西部战区伤亡不小,优势也是极为明显的。
    于是占据1840号前哨站的命令被执行,死守这一道防线的命令,也被司令部下达。
    总计有十六架机甲被击破、击损的独立团,包括了骥星河这个兵团长在内的所有可战机甲,全都参与了1840号前哨站防线的第一夜防守作战,这是他们来到西部战区的第三夜。
    帝国想要复制昨天夜晚独立团的作战目标,冲入1840号前哨站防线,对后勤仓储进行大肆破坏。
    只剩下八十八架机甲的独立团,肩负了最艰巨的防守作战任务,他们守住了,且这一夜独立团没有机甲被击破、击损。
    当天空再一次明亮起来的时候,帝国在撤军至1842号防线的同时,紧张布置了重兵守卫它们的炮兵阵地、后勤仓储、指挥部等关键位置。
    紧张程度,比夜晚降临时西部战区防线的人们更高。
    原因很简单,它们没有骥星河的独立团。
    但这一次,独立团并没有像是昨天早上一样,对它们的阵地发起进攻。可它们却不得不重兵布防,凭白消耗着防守资源。
    算是未战先胜,这就是拥有威慑性的力量带来的好处。
    ……
    “骥星河还有他的兵,极限也就是这样了。”
    战痕峡谷的帝国指挥部内,沂南做出了判断。
    在折损了大量机甲和兵力之后,他觉得他找到了独立团的极限所在,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
    “你确定?”艾达康笑着说道:“我之前也有几次认为,我找到了骥星河的极限,但事实是我每一次都错了。”
    沂南听到这话有些诧异,喜欢被称呼大将军的艾达康,几乎可以说从不犯错,哪怕是它真的错了,它也不可能这样轻易的说出来。
    比如艾达康针对骥星河的第一次活捉行动,在派出了六架公爵级机甲的情况下,还派出了大量的机甲协同作战,以及一个对于帝国来说,也非常珍贵的小型化跃迁门装置,结果却相当于是全军覆没。
    当然了,那一战之中联邦使用了核武器,所以艾达康并没有犯错,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反而有功。
    因为帝国使用了一次核武器,所以联邦也拥有了一次使用核武器的机会,用在骥星河的身上,总比用在战痕峡谷帝国司令部的头上要好很多。
    再比如秃鹫山一役中的骥星河挑战,正是因为艾达康认为,骥星河不可能完成这个挑战,所以帝国才在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答应了下来。
    结果,骥星河完成了。
    三个小时的挑战时限内击破的帝国机甲,数量众多也就算了,在挑山时限结束的时候,面对四架公爵级机甲,三架侯爵级机甲,更是创造了一个让帝国为之震惊的战绩。
    大量常规级机甲被击破,侯爵、公爵这样的战力被击破,才是导致秃鹫山一役中帝国失败的真正原因。
    但让帝国的任何猩猩来复盘这一战,在有活捉骥星河的命令为前提条件下,都不可能拒绝骥星河挑战。
    所以,这也不算是艾达康的错。
    “大将军没有犯过错,我可能会犯错,但有大将军在,我就不会犯错。”
    沂南的回应,让艾达康笑的更开心了。
    然后它问道:“你准备怎么做?”
    沂南略微沉吟之后才开口。
    “我原本是想要以第二道防线被攻破为诱饵,让骥星河陷入必死之境,当然,我不会杀他。但既然大将军给了我提醒,那我就以第二道防线被攻破,来消耗骥星河的力量,消耗能够支援他的力量。最终,以第三道防线被击破为诱饵,活捉骥星河。”
    艾达康继续笑着问:“值得吗?”
    它很清楚沂南所说的防线被攻破,和它们的第一道防线,即1840号前哨站原帝国兵力组成的防线被击破,有很大的不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