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汉道天下

第936章

    “还行。”
    “什么?”
    “我昨天到长安,晚上就进宫见了天子,与天子谈到半夜。天子虽说不是非常满意,却也觉得朽木可雕,非冥顽不灵之辈。”
    “你见过天子了?”孔融顾不上生气,连忙拉着祢衡入座,催他快说。
    祢衡将他与天子见面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
    孔融耐心的听完,抚着胡须,沉吟半晌。“这么说,正平汉阳之行,所得不过‘深根固本’四字?”
    祢衡郑重地点点头。“这四个字虽简单,却是正道,从之者荣,逆之者枯。山东士大夫妄图以螳臂当车,将来只会被碾为齑粉,绝无幸免之理。”
    “有这么严重?”孔融将信将疑。
    “易于秦灭六国。”
    “这可不是什么好例子。”孔融笑道:“你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在别人面前说,难何不会有人告发你引喻不当。”
    “我在天子面前也这么说。”
    孔融一愣,随即又问道:“天子如何说?”
    祢衡斜睨着孔融,嘴角轻挑。“天子说,腐儒只会空言道德,言必称暴秦,却不知道秦灭六国自有其必然之理。”
    “……”孔融无语,恼羞成怒,却又无从发作。
    他与祢衡相处多年,知道祢衡是什么脾气。真要吵起来,祢衡可不会给他留面子。
    “这么说,三家分晋也是势在必然?”
    祢衡没有回答,取过案上的邸报读了起来。
    孔融虽然年纪不小了,但他是个聪明人,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前迂腐,是没人给他点破其中关窍,如今他以亲自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孔融很容易想通其他的道理。
    他只是不肯承认而已。
    从他的语气就可以知道,这只是最后的挣扎。
    祢衡迅速看完邸报,啧了啧嘴,眉心紧皱。“朝廷费了如此多的心血办邸报,是为了研讨度田之事,怎么这几篇文章不是训诂,就是考证虚无之事?周武王伐纣早一年晚一年,有什么影响?”
    “怎么没影响?”孔融忍不住反驳道:“武王伐纣,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乃是周奉天命之象。若是早一年,或者晚一年,还能应天命吗?”
    祢衡嗤之以鼻。
    孔融又道:“你别不以为然,天子华阴之战前,不是也有赤气贯紫宫?”
    祢衡摆摆手。“就算有,也只是巧合而已,不足为训。在我看来,与其说武王灭商是天命,不如说是地利、人和。”
    “怎么说?”
    “周能克商,一是因为周据关中,有地利可用,又和羌蛮,有巴蜀蛮夷为之前驱。而商据朝歌,不知防守上游,却不断用兵东夷,便是必败之局。”
    祢衡笑笑。“如今袁绍据邺城,不敢西进,只敢在中原耀兵,与纣王何异?”
    孔融吸了一口气,有些牙疼。
    祢衡又道:“周据关中而灭商,秦据关中而灭六国,高皇帝据关中而灭项籍,这都是地利所致。据以地利,继以人和,便立于不败之地,天命在此在彼,又有什么关系?夫子生于鲁,孟子生于邹,荀子生于赵,董仲舒生于广川,儒家诸贤皆生于山东,山东可谓天命所在。可是有史以来,何尝有山东一统天下的?”
    孔融按捺不住,眼睛一瞪。“你别忘了,高皇帝便是山东人。”
    祢衡冷笑。“没有萧何坐镇关中,征兵运粮,高皇帝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他抬起手,打断了孔融。
    “事实俱在,你非要掩耳盗铃,我也没办法。不过我想提醒你一句,你说得再好,文章写得再多,挡不住兵精粮足的大军,终究只是空话一句。山东不肯度田,将来只好等朝廷平定山东,将关东大族迁到偏远之地,再行度田。到时候,希望你们还能如此从容不迫,高谈阔论。”
    孔融愕然,盯着祢衡看了半晌,才幽幽说道:“正平,你现在一点也不像儒门中人,活脱脱是个蛮夷。”
    “那是你见识小,没见过真正的蛮夷。”祢衡反唇相讥。“真正的蛮夷根本不会给你说话的机会,哪会像我这样,苦苦相劝。”
    第七百六十六章 成事成名
    孔融报以冷笑。“我是没去过凉州,但我见过凉州人,而且不止一个。我为废立与董卓廷争的时候,你还没出平原郡呢。”
    祢衡点头称是,随即话锋一转。“少帝安在?”
    孔融语塞,脸涨得通红。
    祢衡却不肯放过他,继续逼问道:“你与董卓廷争,是为了阻止董卓废立,还是为了青史留名,表示你威武不能屈?”
    祢衡盯着孔融的眼睛,又道:“或者我再问一句,你我行事的准则,是为了成事,还是为了成名?”
    孔融沉下了脸。“在正平眼中,难道我鲁国孔氏只是欺世盗名之辈?”
    “不敢。”祢衡摇摇头。“但你也的确不能成事。”
    孔融大怒,抄起案上的盘子,怒视着祢衡。
    祢衡泰然自若。“你说,你成了什么事?”
    “我……”孔融咬牙切齿,气喘如牛,半晌之后,却还是说不出一件提得上嘴的功绩,只得颓然地放下盘子,挥挥手。
    “趁我翻脸之前,赶紧滚!道不同,不相为谋。”
    祢衡安坐不动。“我求的是王道,你求的是什么道?”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