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臣遵旨。”
毕自严作揖行礼道:“有内阁的支持,户部所承受的压力就能减轻,臣现在对初期的盐政整顿,心里有着很大的信心。”
崇祯皇帝脸上的笑意更盛。
徐光启也好,毕自严也罢,这都是务实派的典范代表,是有着公心的,是愿意为社稷分忧的。
说起来,让韩爌离开内阁首辅之位,崇祯皇帝也曾让毕自严上位,不过后来想想,觉得这样做不太合适。
新一届的内阁首辅,应该起到均衡和协调的作用,而不是轻一头重一头,这对大明今后的维新变法,其实是没有太多的好处。
大明不能存在严重偏科的现象,要做到在某些领域突出表现,在剩余领域均衡表现,这样才不会出现木桶效应。
倘若某一块木板过短,其他木板就算再长,那内部所承载的水,其实依旧是很少的,这对大明来说没有任何用处。
就在崇祯皇帝和毕自严,就初期盐政整顿的一些事宜,进行深层次探讨时,王承恩躬身走进殿内,作揖行礼道:“皇爷,内务府诸大臣求见。”
“毕卿,所存的问题,目前就这些。”
崇祯皇帝看了眼王承恩,对毕自严说道:“那今日奏对就先这样,之后这段时间,涉及到盐政整顿的事宜,卿家要多操些心,确保初期整顿能平稳落实。”
“臣遵旨。”
毕自严当即作揖道。
对内务府诸大臣的到来,毕自严的心里生出些疑惑,现在内务府做的事情,很多都不局限于宫廷事务,甚至有部分是侵占外朝有司职权的。
不过涉及到的这部分事宜,内务府又没有动用国库存银,这也使得毕自严也好,包括其他一些瞧出状况的朝臣,只能将这些心思压在心里。
毕自严走出乾清宫,和进殿的钱肃乐、李长祥、黄道周一行打个照面,不过让毕自严疑惑的是,这帮内务府总管大臣,似乎情绪不是很好,就好像遇到什么事情了。
内务府出事了?
毕自严所生疑虑更盛。
外朝有外朝要做的事情,内廷有内廷要做的事情,崇祯皇帝就是在用这种平行无交叉的形式,积极推动着新旧领域的变革,力求大明能用最短的时间,能够见到最大的成效和改变。
一套外朝的文官班底,一套内廷的文官班底,能够让崇祯皇帝在绝大多数时候,可以牢牢掌握着主动权,确保不利于皇权的事情发生,崇祯皇帝能立于不败之地。
“果然和朕所想的一样。”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难看,紧攥着所持奏疏,看向钱肃乐他们,“不管朕做出什么惠民的决断,最后都是这种情况,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个个真是贪婪无度啊。
江南诸省涉及丝绸、纺织领域的官营,朕御极之初与民让利,本意是想减轻底层百姓的负担,却不想这些利益,全都叫一帮贪婪的蛀虫窃据,而底层百姓依旧遭受着盘剥。”
钱肃乐、李长祥、黄道周等内务府大臣,一个个神情凝重,就张肯堂、何腾蛟他们联名传递回京的奏疏,众人的心情也很复杂,也很愤怒。
“朕有意特设江南织造局,将江南诸省涉及丝绸、纺织领域的官营,悉数收归回内务府直辖。”
崇祯皇帝眉头紧蹙,举起手里的奏疏,冷冷道:“内务府这边尽快拟定章程,向御前呈递奏疏,朕要一个明确的框架,确保各省的丝绸、纺织领域的官营,在内务府的直辖下,能尽快有所改善。
今后涉及江南织造局的监察,廉政公署给朕狠抓起来,胆敢再出现这等触目惊心的贪腐,朕绝不姑息。
另外派人去江南一趟,传朕的口谕,让洪承畴调查江南刺杀案期间,给朕狠狠的整顿江南吏治!”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第三十五章 黄台吉的野心
利益啊,一旦被小撮人掌握着,特别是形成抱团的既得利益群体,就是极为棘手的,就非要亮出屠刀去杀,才有可能给他杀散。
毕竟利益动人心嘛。
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罔顾世间一切,甚至不怕被砍脑袋的危险。
倘若纷乱和战争会带来获益,就会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这就是大明后期的真实写照。
可是对于崇祯皇帝而言,他很多时候必须要兼顾整体局势的稳定,纵使心里再怎样恼怒,也不能毫无顾忌的去杀,去斩!
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整体局势的稳定,倘若崇祯皇帝真的不顾一切,去揭开这赤裸裸的黑暗,那大明必将遍地都是造反派,到处都是叛乱。
想发展?
痴心妄想去吧!
既得利益群体都没有活路了,谁还会管大明怎样,还是想方设法推翻‘背叛他们’的皇帝老子吧。
恰恰是明白这些跟脚,崇祯皇帝许多时候必须藏着掖着,就算心里再怎样恼怒,也必须压制下来,确保他谋划的维新变法,能尽快在大明扎下根,立稳脚,先把北方诸省真正掌控在手,有不惧叛乱的底气,那后续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自上而下的改革,从不是那般容易的,这背后需要兼顾的因素太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
毕自严作揖行礼道:“有内阁的支持,户部所承受的压力就能减轻,臣现在对初期的盐政整顿,心里有着很大的信心。”
崇祯皇帝脸上的笑意更盛。
徐光启也好,毕自严也罢,这都是务实派的典范代表,是有着公心的,是愿意为社稷分忧的。
说起来,让韩爌离开内阁首辅之位,崇祯皇帝也曾让毕自严上位,不过后来想想,觉得这样做不太合适。
新一届的内阁首辅,应该起到均衡和协调的作用,而不是轻一头重一头,这对大明今后的维新变法,其实是没有太多的好处。
大明不能存在严重偏科的现象,要做到在某些领域突出表现,在剩余领域均衡表现,这样才不会出现木桶效应。
倘若某一块木板过短,其他木板就算再长,那内部所承载的水,其实依旧是很少的,这对大明来说没有任何用处。
就在崇祯皇帝和毕自严,就初期盐政整顿的一些事宜,进行深层次探讨时,王承恩躬身走进殿内,作揖行礼道:“皇爷,内务府诸大臣求见。”
“毕卿,所存的问题,目前就这些。”
崇祯皇帝看了眼王承恩,对毕自严说道:“那今日奏对就先这样,之后这段时间,涉及到盐政整顿的事宜,卿家要多操些心,确保初期整顿能平稳落实。”
“臣遵旨。”
毕自严当即作揖道。
对内务府诸大臣的到来,毕自严的心里生出些疑惑,现在内务府做的事情,很多都不局限于宫廷事务,甚至有部分是侵占外朝有司职权的。
不过涉及到的这部分事宜,内务府又没有动用国库存银,这也使得毕自严也好,包括其他一些瞧出状况的朝臣,只能将这些心思压在心里。
毕自严走出乾清宫,和进殿的钱肃乐、李长祥、黄道周一行打个照面,不过让毕自严疑惑的是,这帮内务府总管大臣,似乎情绪不是很好,就好像遇到什么事情了。
内务府出事了?
毕自严所生疑虑更盛。
外朝有外朝要做的事情,内廷有内廷要做的事情,崇祯皇帝就是在用这种平行无交叉的形式,积极推动着新旧领域的变革,力求大明能用最短的时间,能够见到最大的成效和改变。
一套外朝的文官班底,一套内廷的文官班底,能够让崇祯皇帝在绝大多数时候,可以牢牢掌握着主动权,确保不利于皇权的事情发生,崇祯皇帝能立于不败之地。
“果然和朕所想的一样。”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难看,紧攥着所持奏疏,看向钱肃乐他们,“不管朕做出什么惠民的决断,最后都是这种情况,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个个真是贪婪无度啊。
江南诸省涉及丝绸、纺织领域的官营,朕御极之初与民让利,本意是想减轻底层百姓的负担,却不想这些利益,全都叫一帮贪婪的蛀虫窃据,而底层百姓依旧遭受着盘剥。”
钱肃乐、李长祥、黄道周等内务府大臣,一个个神情凝重,就张肯堂、何腾蛟他们联名传递回京的奏疏,众人的心情也很复杂,也很愤怒。
“朕有意特设江南织造局,将江南诸省涉及丝绸、纺织领域的官营,悉数收归回内务府直辖。”
崇祯皇帝眉头紧蹙,举起手里的奏疏,冷冷道:“内务府这边尽快拟定章程,向御前呈递奏疏,朕要一个明确的框架,确保各省的丝绸、纺织领域的官营,在内务府的直辖下,能尽快有所改善。
今后涉及江南织造局的监察,廉政公署给朕狠抓起来,胆敢再出现这等触目惊心的贪腐,朕绝不姑息。
另外派人去江南一趟,传朕的口谕,让洪承畴调查江南刺杀案期间,给朕狠狠的整顿江南吏治!”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第三十五章 黄台吉的野心
利益啊,一旦被小撮人掌握着,特别是形成抱团的既得利益群体,就是极为棘手的,就非要亮出屠刀去杀,才有可能给他杀散。
毕竟利益动人心嘛。
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罔顾世间一切,甚至不怕被砍脑袋的危险。
倘若纷乱和战争会带来获益,就会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这就是大明后期的真实写照。
可是对于崇祯皇帝而言,他很多时候必须要兼顾整体局势的稳定,纵使心里再怎样恼怒,也不能毫无顾忌的去杀,去斩!
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整体局势的稳定,倘若崇祯皇帝真的不顾一切,去揭开这赤裸裸的黑暗,那大明必将遍地都是造反派,到处都是叛乱。
想发展?
痴心妄想去吧!
既得利益群体都没有活路了,谁还会管大明怎样,还是想方设法推翻‘背叛他们’的皇帝老子吧。
恰恰是明白这些跟脚,崇祯皇帝许多时候必须藏着掖着,就算心里再怎样恼怒,也必须压制下来,确保他谋划的维新变法,能尽快在大明扎下根,立稳脚,先把北方诸省真正掌控在手,有不惧叛乱的底气,那后续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自上而下的改革,从不是那般容易的,这背后需要兼顾的因素太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