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明之南洋再起

第1294章

    “要做好土地测量,人口普查,资源勘探,以及最重要的汉化工作!”
    对于北边那些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少民,朝廷这边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汉化工作。
    对大明来说,只有完成汉化的少民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只有大家都使用相同的语言,传承相同的文化,习惯于相同的习俗,拥有相同的肤色……
    民族与民族之间才能实现融合,成为真正不分彼此的一家人。
    否则的话,等到大明衰落之时,那些未曾汉化的少民依旧是有再度背叛的可能的。
    因为,不汉化,人家就始终认为和大明不是自己人。
    当然了,汉化的前提便是大家都拥有相同的肤色面貌才行。
    否则的话,大家肤色都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区别,那还同化个得儿啊!
    不用怀疑,朱宏煜这里说的就是尼哥。
    ……
    大明光复四年九月底,大明组织的伐缅联军于昆明城完成了集合。
    各藩国的部队也是分别抵达昆明,准备向前线开拔。
    海量的军械物资从昆明城进进出出。
    昆明四周的行人都变少了许多,昆明城内的百姓们纷纷关门落锁,一般没事是不会出门的。
    虽然明军的军纪严明已经是共识了,但不是还有那些藩国的军队在吗?
    那群家伙一个个长得奇形怪状的,看着可不像是什么好人呐!
    幸而有朝廷大军弹压,才没在昆明城内造成什么恐慌。
    在人到齐之后,明军开始迅速组织联军南下,一路向着缅甸方向而去。
    大明光复四年十月中旬,联军大部队抵达了猛腊。
    大明光复四年十一月,联军顺着澜沧江,抵达了缅甸国都阿瓦。
    当然了,这个国都是曾经的国都,现在缅甸已经迁都到更南方,位于大山中的内比都去了。
    在得知联军向着缅甸境内挺进之后,缅甸方面便放弃了阿瓦,将防线后移。
    而联军也是顺势拿下了阿瓦城,然后将大军的前行指挥部设置在了阿瓦城内。
    阿瓦城内,一座宅邸。
    宅邸的匾额上挂着讨缅联军指挥部这几个大字,一名名联军士卒站在宅邸四周,保持着警戒。
    于此同时,宅邸内也正在进行着军议。
    “从目前来看,缅甸方面的应该是准备要引诱我等深入缅甸境内。”
    “然后再伺机进行反击!”
    柳山泰坐在主位上,声音沉稳的说道。
    作为曾经在吕宋的大仑山矿产起兵便跟着朱宏煜的将领,如今的柳山泰无疑是位高权重的。..
    这次朝廷要组织联军伐缅,他站出来主动请求领兵。
    朱宏煜在思虑之后,便答应了下来。
    屋内的其他人在听到柳山泰此言之后,也是纷纷站出来开口说道。
    “启禀大帅,从目前情况来看,缅甸方面应该是将军力部署在了内比都附近的大山之中,准备借助大山来阻击我大军的前进。”
    “是啊大帅,我军现在最该做的,或许便是向前方多派哨骑,摸清楚敌人的具体兵力布置情况,避免落入埋伏。”
    “不管缅甸人想要做什么,我等稳步推进,以求以力破巧就是。”
    …。“……”
    现在明军作战,已经很少使用所谓的奇袭战术了。
    而是喜欢以力压人,以势破敌!
    说白了,也就是结硬寨,打呆仗,凭借绝对的实力,堂堂正正的碾压敌人。
    如此以来的话,或许明军的进军速度会很慢,但却是可以保证不给敌人任何的可乘之机。
    柳山泰闻言,点头说道。
    “此言不错!”
    “朝廷此次组织联军南征伐缅,可谓是要以堂堂之阵破敌,不管缅甸人要做什么,我们按照计划行军就是。”
    一旁的吴世琮闻言,有些忍不住咋舌。
    别看大明的战术好像很呆板,但是,只有当他站在大明的对立面的时候,才会知道明军这样的敌人究竟有多可怕。
    因为,你从明军身上完全找不到破绽!
    那种被泰山压顶,要一点点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死亡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受。
    当然了,如果他是站在明军这边的话,那另当别论!
    吴世琮表示,这种以势压人的感觉,是真特么的爽!
    大明是真特么有钱,老子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联军在继续向前推进,并没有如同缅甸方面预想的那样,直接向着内比都挺进。
    而是在以阿瓦为中兴,四处发兵横扫缅甸的州府城池,将一座座州府城池拔掉。
    根本目的就在于瓦解缅甸的统治基础!
    那些各藩国来的军队,摄于大明的威名,在大明境内表现的相当克制。
    就突出一个爱民如子,秋毫无犯!
    但是,在今日缅甸境内之后,这些各藩国的军队便都撒了欢。
    在外出作战时,那军纪堪比明末时候的我大清。
    能屠城就不会只是劫掠,能劫掠的就不会放过。
    对此,大明这边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管也没办法管。
    大明召集这些藩属国仆从军跟随作战,总要给对方一点好处的。
    再者说了,朱宏煜对缅甸这个白眼狼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