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明之南洋再起

第521章

    说实话,朱宏煜的思路没毛病,效果肯定是有的!
    但是,不管是团练还是民兵,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操练,才能形成战斗力。
    再加上他们不是职业士兵,每天训练时间有限,所以,这个时间线会很长。
    说白了,这是一个长线的投资,短期内别指望见效。
    只是,现在朱宏煜却是有了别的思路!
    自己练兵会很慢,但如果直接用战俘呢?
    比如说将俘虏的清军绿营,在进行简单的整编之后,直接拉上战场作战。
    说实话,绿营兵的战斗力不差的!
    毕竟,清军就是用的这么一群玩意,打下了整个中原。
    甚至在八旗兵彻底烂掉之后,还用绿营平定了三藩。
    历史证明,只要粮饷给足了,督战队再给杀的狠一点儿,这些绿营兵的战斗力也是不差的。
    今天的战场上,那些反正的绿营兵的表现,不是就很不错吗?
    在己方炮群的火力掩护下,在督战队黑洞洞的枪口的逼迫下,在白花花的银币的刺激下
    那些绿营兵的战斗力还是很猛的!
    全程都在压着对面清军的绿营打!
    不管怎么说,这些绿营兵可都是经历了明清相交这些年的乱世的,也都是战争经验丰富的老兵!
    战斗力自然不会差!
    甚至哪怕是对上吕吉的亲兵督战队,朱宏煜估计他们都敢上去试试。
    明军的舰炮群的轰鸣,实在是太提振士气了!
    朱宏煜的估计没错,这些反正的绿营兵在杀穿清军绿营之后,当即便迎上了吕吉的督战队。
    在重炮的鼓舞下,这些绿营兵想起了刚刚这些狗日子鞑子是如何屠戮他们的。
    仇恨刺激的他们气血上涌,大步向前冲杀。
    双方当即便碰撞在了一起!
    贾七斤喊杀着,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大吼一声,刺向了当面的重甲亲兵。
    卡察一声,他手中的长枪枪头被斩断,那名重甲亲兵欺身而上,手中的大刀砍向了贾七斤的脑袋。
    贾七斤下意识后退,但战争经验丰富的他,还是将自己手中没了枪头的长枪,向着这名重甲亲兵的脸上刺去。
    重甲亲兵身上披着重甲,不惧刀枪是没错。
    但他的脸上可没有任何的防护。
    要是这下被刺中了,哪怕只是被没有枪头的长枪给刺中了面颊,那也是能要人命的!
    这名重甲亲兵下意识的收刀后退,并摆出一个防御的架势。
    当当当!
    刀剑相击声接连不断的响起,几名反正绿营兵一拥而上,对着吕吉的重甲亲兵便是一阵刀剑相加。
    此起彼伏的喊杀声响彻整个战场!
    气势很强,但杀伤效果却是寥寥,这名重甲亲兵身上的重甲不是摆设。
    一层棉甲,一层锁子甲披在身上,不说刀枪不入,却也是相差不多。
    这名重甲亲兵凭借自己身上的重甲,在人群中一阵肆意的大砍大杀。
    鲜血飚射间,一名名反正的绿营兵倒地惨死!
    直到几名使用长矛大枪的绿营兵杀了上来,齐齐刺出他们自己手中的长矛,才将这名重甲亲兵逼退。
    一只只用来对付骑兵的大枪全力突刺,熟铁打制的大枪枪头刺在人的身上,惯性相当的可怕。
    几人合力之下,这名吕吉的重甲亲兵被逼的连连后退!
    气血疯狂上涌,一张面皮发红的厉害。
    随后,更多的反正绿营兵拥了上来,喊杀声中,这名吕吉的重甲亲兵在后退过程中一脚踩空,发出了一声惨叫。
    不等他挣扎起身,下一个瞬间,几只长枪抵住了他的要害,卡住了他的四肢。
    剩下的反正绿营兵蜂拥而上,这名重甲亲兵身上的重甲被扒了下来。
    只是眨眼的功夫,没了重甲保护的吕吉亲兵,当即便被乱刀砍成了肉泥。
    这样的一幕,在战场上不断的上演!
    明军功势如潮,战场上不时的就有清军绿营兵跪地投降。
    或是被督战队逼的太狠了,干脆一咬牙割了辫子,阵前反正,对着身后的督战队就是倒戈一击。
    明军的大旗不断的前移,一座座工事要塞上,开始飘起了大明的旗帜。
    一座清军的沿江炮台被明军的舰炮彻底推平,清字大旗被降下,明字大旗在要塞上空高高飘扬。
    朱宏煜收回了视线,将注意力从沿江滩头的攻防战,转向明军对清军的江心工事的进攻。
    在明军舰炮群的饱和式火力覆盖下,清军在长江中筑造出来的大堤上呗轰出好几个缺口。
    江水席卷倒灌,缺口不断的扩大。
    明军的登陆部队也顺利斩断了清军用于固定拦江铁索的深桩。
    明军舰队的进攻道路终于被彻底打开了!
    庞大的明军舰队群顺势杀入了长江,能为登岸部队提供的火力支援也更加给力。
    清军布置在长江口的防线,在明军的进攻下,开始逐渐崩盘!
    战败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
    “长江口阻击失败,明贼水师杀入长江沿线!”
    “江阴告急,镇江告急,松江府告急”
    清军长江口阻击战战败的消息,被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快马送入江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