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明之南洋再起

第464章

    曾启钊能被清廷任命为东莞总兵,尚可喜是出了大力气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曾启钊就是尚可喜的心腹!
    绝对的心腹!
    所以,尚可喜在做出要出兵增援高州,迎战明军的决定之后,准备让曾启钊来负责广州的防务。
    随后,他又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儿子尚之节,开口说道。
    “本王已经上奏朝廷,请求立你为世子!”
    “在本王离开广州之后,王府藩兵的调动由你来负责!”
    尚可喜将王府的大权,转交了一部分给尚之节。
    如果广州遇袭,他可以调动王府下辖藩兵,或是下达动员令,紧急征调平南王府下辖的旗丁成军作战。
    尚之节用力点头。
    金光祖的动作非常的迅速,一方面在广州城内紧急筹备了一批粮草,交付给尚可喜,让尚可喜可以带兵出征。
    另一方面,他以总督的名义,下令给大军前往雷州,沿途所经的州府。
    让地方州府筹粮,以供给大军使用。
    清军从接到雷州半岛遇袭的消息,到大军出征,一共用了三日不到的功夫。
    浩浩荡荡的清军兵马开出了城,一路向西。
    穿着棉甲,骑着高头大马,顶着高高的避雷针的八旗兵走在最前面。
    身穿号褂,胸前绣着大大的兵字,扛着长矛大刀的绿营并紧随其后。
    再然后,是一门门由驮马拉拽的红衣大炮!
    清军的队伍前后连绵数里,一眼望不到边。
    尚可喜一身厚重棉甲,在一众亲卫的保护下,缓缓出城。
    代表他平南王身份的大纛旗高高飘扬在军队上空!
    尚可喜一口气集结了马步兵数万,连带数万民夫,一起向西而去。
    另一边,明军已经跨过了遂溪河,杀至了高州城外!
    一门门野战火炮,或是攻城的重炮被拉到了高州城外,对准高州的城墙,便是一阵狂轰滥炸。
    高层守军面对明军铺天盖地的的炮火,根本支应不及。
    高州守将一日之内连发数封求援的军报!
    朱宏煜站在高州城外明军大营中,一座用木料搭设起来的高台上。
    眺望着被明军的炮击打的抬不起头来的高州城,随口对不远处的郑成功说道。
    “孤在高州城外铸的京观没了!”
    郑成功也是脸色沉凝的开口说道。
    “监国殿下杀的好,清虏肆意行屠城之事,全杀了也不为过!”
    朱宏煜微微颔首说道。
    “罢了,拆了就拆了吧,回头孤就在广州城外,铸一座更高大的京观!”
    “到时候,定要把尚可喜尚老贼的人头,放在京观最高处!”
    郑成功在一旁点头说道。
    “监国殿下圣明!”
    “只是,老臣还请殿下三思,那些胆敢屠城的,尽数坑了便是,京观毕竟有伤天和啊。”
    朱宏煜没有反驳,而是开口说道。
    “孤也不想杀人啊,把人杀了多浪费,劳改营可是一直缺人呢。”
    “可是不狠狠的杀上一批,实在是止不住清虏每战必屠城的歪风邪气啊!”
    “去年北伐期间,孤前脚才在高州拿数千屠城的清军,铸了京观,可后脚广州附近的清军便敢在年节前后,肆意劫掠屠戮我大明百姓!”
    “何等之猖狂?!”
    “不将那些参与劫掠的贼子尽数坑杀,孤咽不下这口气!”
    现在的全天下,所有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六七千万,较之明末时期,天下人口没了差不多三分之二。
    现在的整个中国,说一句地广人稀也是毫不为过!
    如果朱宏煜不能将肆意屠城的歪风邪气给杀住,哪怕他将来恢复了大明,治下怕也被杀的没人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尚之节的孝心
    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
    此战之后,但凡参与过去年年节前后在广州附近屠杀劫掠的清军,一个也别想活。
    郑成功说的没错,铸京观的确实有伤天和。
    既然如此,那就不铸京观了,直接坑杀便算了事吧!
    明军围城高州的第十一天,朱宏煜早已带着明军主力启程,奔袭广州去了。
    其实,明军主力也就在高层外冒了个泡,用重炮群狠狠的吓唬了高州守军一下,然后就熘了。
    留在高层城外的,只是一只偏师,顶多就是火炮多些。
    负责在高州城下,以偏师羊装主力,吸引清军注意力的李广远接到了哨骑的探报。
    尚可喜亲率大军而来,此时距离高州已经不足三十里。
    双方前锋哨骑已经进行了初步接触!
    当即下令断后部队立刻撤军,由水路转进珠江口。
    明军驻扎在高州城下的偏师,开始按照预定计划,有条不紊的撤离。
    一门门野战火炮被搬上船,各部队按照不同的编制登船。
    船队扬帆而去,动作十分的麻熘!
    当尚可喜率军杀至高州城外后,所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幕。
    高州城的城墙被轰的一片狼藉,大段大段的城墙外的包砖层都已经开裂脱落。
    露出了里面的夯土层!
    甚至有一段城墙,连夯土层都被轰掉了一大截。
    高州城头,几面清字大旗无力的飘扬着,上面满是烟熏火燎之后留下的痕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