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明之南洋再起

第450章

    在几名侍女的服侍下穿好衣服,朱宏煜大步走出了浴室。
    当夜,他陪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了一顿饭。
    然后陪了李灵秀半个晚上,后半夜拉着郑萱,雯,卡雅,贝娜来了一个大被同眠。
    只是,朱宏煜也就只休息这么一个晚上而已。
    第二天,他便投入了紧张无比的公务之中。
    随着朱宏煜回到吕宋,筹备了大半年的广东战事也就该开始了。
    吕宋,琼州等地的兵马都在进行着紧急集结和整训。
    大批量的军械物资被从仓库中运出,往一条条运输船上搬。
    郑成功也是下令大员集结兵马,准备配合光复军,一起反攻大陆。
    如果说,永历十七年的上半年,是清军在反扑,明军在收缩防线。
    可是到了下半年,随着南洋战事结束,朱宏煜腾出手来,就该轮到了明军集结兵马进行大规模反扑了!
    朱宏煜的办公室中,石勇信一身军装,站在朱宏煜面前,将一叠报告递交给了朱宏煜。
    报告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光复军总兵力汇总核查报告”这几个大字!
    第三百四十六章皇帝怠政的原因
    朱宏煜顺手翻开报告,然后看了起来。
    报告的格式是从上到下,然后再从右往左看的。
    刚开始的时候,朱宏煜很不适应这个时代的书写格式,但看的多了,也就习惯了。
    但在朱宏煜的要求下,光复军上下的工作报告,各种奏书,全部都被要求要用简体字书写,还要加标点符号。
    更重要的是,朱宏煜还要数据,要求描述尽可能的简洁明了。
    谁要是敢长篇大论的给朱宏煜扯闲篇,摆弄采,朱宏煜收拾人起来可不会手下留情。
    在朱宏煜的命令下达后,刚开始,确实有不少人坚持原来的书写方式。
    但在被朱宏煜一口气罢官发配了一大批人之后。
    剩下的人也就老实了!
    书写各种报告,奏书时,都开始尽可能的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大白话,简体,绝不用生僻字,引用数据做说明。
    如此一来,朱宏煜处理起政务时,工作量直接腰斩了一大半。
    在军政府刚刚成立的那段时间,看着那些工作报告,朱宏煜对古代皇帝喜欢怠政的原因有了深刻的领悟。
    一封奏书就是一大段话,密密麻麻,没有标点符号,还他娘的不分段。
    那些大臣还喜欢时不时拽两句生僻的古,或者整几个生僻字显摆自己的采。
    谁看了能不头疼?
    朱宏煜就是被这些奏书和报告实在给折磨烦了,才下定决心整顿的。
    而此时,朱宏煜手上的这份报告,说白了就是目前的光复军总兵力数的统计报告。
    目前光复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五千人。
    这段时间以来,新兵营全部超负荷运转。
    大量的民众投军,在经过三个月的基础新兵训练之后,编入不同建制,再进行强度更强的适应性训练。
    光复军的陆军总兵力的数字飞速攀升,现在已经成功突破了三万人的大关,达到了惊人的三万五千人。
    剩下的一万人,全部都是水师!
    翻看完兵力报告,朱宏煜开口说道。
    “给全军下达战备命令,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让后勤部提前为大军准备好粮草军械等物资,参谋部制定一个北伐广东的作战计划。”
    石勇信开口应诺,然后退了出去。
    紧接着,研究所的负责人王安求见。
    王安为朱宏煜带来了一则好消息,研究所方面,在蒸汽机研发成功的大半年后,终于攻克了蒸汽机量产的难题。
    大规模的量产依旧不可能,但小批量的制造,适用于机床上,用于满足兵工厂的所需还是没问题的。
    “殿下,我们所用的生产方法,是用蒸汽机驱动的机床,将蒸汽机组装所需零件的粗胚给加工出来。”
    “然后再由手艺精湛的大师傅进行手工的打磨和加工!”
    “因为机床在精加工方面,依旧有些瑕疵,所以,生产出来的蒸汽机配件精度不够,需要再加打磨之后才能使用。”
    对于这一好消息,朱宏煜惊喜异常,当即下令给研究所内外所有人大手笔的放赏。
    王安退下后,朱宏煜召见了兵工厂负责人老刘头。
    老刘头也为朱宏煜带来了一则好消息,在研究所攻克蒸汽机量产难关之后,最先用上蒸汽机的就是兵工厂。
    兵工厂内,那些手工,畜力,水力的机床,全部换成了蒸汽动力。
    在有了蒸汽机提供动力机床之后,兵工厂各种盔甲,火枪,火炮,炮弹,子弹等物资的产能都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尤其是在火枪火炮方面,兵工厂开始大批量的给新生产出来的火炮拉膛线。
    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线膛枪,线膛炮的数量,已经足够装备朱宏煜的禁卫旅了。
    随着光复军大扩兵,朱宏煜也已经将自己的禁卫团,扩大编制成了旅!
    原先,朱宏煜还在顾忌,自己如果将线膛枪,米尼弹给拿出来,是否会导致技术泄密,使得满清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
    但现在他想开了!
    泄密就泄密吧,清廷没有蒸汽机,没有工业机床,也没有光复军这样大规模的军工生产体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