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问鼎十国

第99章

    三宰相负责大周王朝的民生,经济户籍都在他们管辖之中。
    背后有议政厅撑腰,户籍军饷还有军械哪有搞不定的事情。
    有钱,有最好的装备、武器还有人,建御营司难嘛?
    只要找到办法,不难!
    唯一无法克服的只有基层将领的缺乏。
    一支军队的构成,除了主帅,就是成百上千的基层将校。
    他们是否能够完美的执行上司的指令,直接关系军队的运转。
    基层将官水平太次,哪怕让吴起、韩信这种大佬来指挥也很难做到如指臂使。
    这一点没得解决。
    所以罗幼度并不打算直接将御营司招募满编,五百人,然后自己培养提拔基层将官。
    有了一定的资本,再行扩充御营司。
    最好的福利,最好的兵器,最好的铠甲,强壮的兵卒。
    以潘美为将,张琼为锋,打造一支同等人数下所向披靡的劲旅。
    就是不知潘美愿不愿意跟随他干上这一把……
    罗幼度意气风发的来到了议政厅前,翻身下马,高声道:“御营都指挥使罗幼度求见三位相公!”
    第三十五章 前有李谷,后有罗幼度
    议政厅里王溥、范质、李谷正说着罗幼度,便听罗幼度求见。
    王溥不禁打趣:“说罗幼度,罗幼度就来了。这回不放点血,怕是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李谷手指敲着案几笑道:“莫说是放血,便是割肉又何妨?让他进来吧!”
    罗幼度大步入议事厅,见议政厅大堂上首坐着三人,逐一向他们问好:“见过王相、李相、范相。”
    王溥、范质罗幼度是见过面的,李谷并不认识。
    他崭露头角的时候,正逢黄河决堤,李谷奉郭荣命去前线率十数州民工抢堵并且组织赈灾。出征以后,对方才回到开封。
    郭荣显德朝总共才有五位宰相。
    其中最出名的冯道,在高平之战后不久就病故了。余下四位分别是王溥、范质、李谷、李重进。
    本来魏仁浦能补上冯道相位的,只是他并非进士出身,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暂时未入宰相之列。
    李重进以军功入相,并不参予行政。
    这能于王溥、范质平起平坐的唯有李谷。
    纵然未曾见面,也不妨碍罗幼度问好。
    李谷从位子上起身来到近处,打量着面前这位弱冠之年便干出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名动京华的好人物。
    “一直听文素、齐物念叨小友年轻有为,今日终于得见,果然后生可畏!”
    他声如洪钟,年过半百的他,犹如壮年一样,半点都不显老。
    罗幼度眼前闪过一丝讶异,略微仰头看着这位的宰相,暗暗叫了声:“好家伙。”
    他本人身高约一米八,在这个时代已经算高个了。可身前这位大周辅宰,至少一米九五以上,甚至可能奔二米去,比他高了近乎一个头,身型也很是壮硕,一点也不像文人,反倒更像一个武将。
    其实他感觉不差,李谷少时就是一名侠客,勇武过人,擅长骑射,但因觉得个人勇武报效不了国家,遂然弃武习文,然后高中进士。凭借着出色的胆气智略,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大周四朝,一步步坐上了辅宰的位子,可谓文武兼备。
    罗幼度赞叹道:“谢相公夸赞,幼度年少时即听闻相公文武双全,今后隶属于相公调配,望得指点。”
    李谷意气风发的道:“你我以后大有相处的机会,无需这般客套。”他说着,回到了位子上。
    罗幼度却一时不解,有些讶异。
    王溥单刀直入道:“对于组建御营司,你有何看法?”
    罗幼度道:“首先是兵源,属下不打算通过常规手段募兵,而是从民间招募。初步计划以码头上的搬运工为主,精于弓箭的猎户为辅。招募他们需要得到户部的支持,他们这类人朝不保夕,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家,户籍落定,即是保障。只要满足他们这点,即便拉满御营司编制都不是问题。”
    “不过兵在精而不在多,属下手上并没有经验丰富的校官。过多没有经验的新兵不好控制,初步定为五百人。”
    王溥、范质、李谷相互对望一眼,眼中莫不是欣赏之意,想不到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就这么给解决了。
    “御营司无根无基,需要军器监领取装备器械。估算了一下,五百套皮甲,六百套兵器,长枪、战刀视为一套,弓弩就要三百套吧,最好都是全新的。还有战马是不是也得给我们一些,这个不挑,有多少要多少,还有……”
    见罗幼度还要继续往下说。
    “停停停……”
    范质有些遭不住了。
    六部之中,王溥主要负责吏部、户部,李谷主兵部、礼部,范质负责工部、刑部。
    军器监隶属工部,正好归范质负责。
    “就知道你今日来没怀好心,你这真当国库是自己家了?”
    范质以手扶额道:“什么都要,还嫌弃旧的,要全新的。官家殿前军都没这待遇……还战马,你可知战马有多稀缺?”
    罗幼度满脸的微笑,作揖道:“范相公,这能一样嘛?六部隶属议政厅,御营司也隶属议政厅,一脉相承。殿前司、侍卫亲军司不在此列。好比亲儿子跟干儿子,总要有点区别待遇是不是!在他们那边受气,我就不说了。总不能在自家也跟着受委屈吧!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