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啊,张嘴!天道又追着福宝喂饭了

第600章

    所以,盼盼想着把小嗷嗷给带到城里去。
    “我们家里有院子,有大房子,小嗷嗷应该可以在家里的吧?”盼盼问爸爸。
    陈忠仔细想想,家里那个院子虽然不大,但是以小嗷嗷现在的体形,在家里是可以的。
    可小嗷嗷听说后,却摇摇头。
    它在盼盼跟前嗷嗷叫了几声,仿佛在说着什么?
    陈忠见状,问道:“怎么了?它说什么了?”
    盼盼下一秒眼眶就红了。
    她告诉爸爸,“小嗷嗷不想跟我们出去,它要在这边!”
    看着女儿红着的眼眶,陈忠笑着说道:“这有什么好哭的?小嗷嗷不出去也没事的,咱们虽然搬走了,但是村里还有那么多人照顾它的。”
    “再说了,小嗷嗷妈妈也在山里,也可以照顾它,没事的,你别伤心。以后咱们也可以回来看它的。”
    其实小嗷嗷不愿意走,是陈忠意料之中的。
    虽然小嗷嗷说的话他听不懂,可代入自己,母亲在山里,又加上小嗷嗷体形不像狗,比较独特,不愿意出来也是正常。
    甚至他有几次都感觉小嗷嗷是早上急匆匆赶到他们家里,然后傍晚又急匆匆往山里去,像是山里有什么紧要事情需要处理?
    刘月听说后,也劝着盼盼,“它的家毕竟是在山里,咱们应该尊重它的决定。”
    “再说了,咱们时常回来的,你爸爸也会经常回来,到时候会帮你看着点小嗷嗷的。”
    “小嗷嗷现在也不小了,能照顾好自己的。”
    在爸妈的劝说下,盼盼的哭声才逐渐小了下来。
    其实这个道理盼盼也不是不懂,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小嗷嗷的情况。
    刚开始她把小嗷嗷当狗,但是后来发现,它的确和狗不一样。
    别说现在带它去城里生活,就是之前他们走几天,都不敢把小嗷嗷带出去。
    村子里的人看习惯了,对小嗷嗷没什么想法,但是外面的人,看到一只古怪的动物,难免会起其他心思。
    再说了,小嗷嗷本就属于山里的,它从小就在山里跑到大,如果真带它去了城里,要不想引人注目,那肯定是整天关在家里了。
    可这样子,小嗷嗷就不再是小嗷嗷了。
    最后,家里人也商量好,不把小嗷嗷带走。
    当然,这也是小嗷嗷的决定。
    其实,小嗷嗷这一年多,在山下的时间也很短了,大部分会往山里去,那里才有它更宽阔的天空。
    只是,山下有它惦记的盼盼,它才时不时回来跟她玩的。
    如今盼盼他们去城里,它就不会随便到人群的地方去了。
    当然,如果它想好吃的,还是会回村里的。
    而=盼盼也向它承诺,只要小嗷嗷到村里,就有吃的,有人会给它好吃的。
    所以,在陈家人走的时候,陈忠把一些腊肉鱼干什么的,能留的都留在村长家。
    陈忠还给了村长两百块钱,说这是小嗷嗷的伙食费,如果小嗷嗷下山找他们要吃的话,记得给它做好吃的。
    “不要省钱。”陈忠叮嘱村长,还说做了要一起吃,给小嗷嗷一份就成。
    村长笑道:“一个小畜生,你们真当家人养了?再说了,它看着可不简单啊!”
    虽然村民对小嗷嗷不算避而言之,也不像外人那样好奇的很,但是却也知道,这不是一条正常的狗,应该是某种山里的动物。
    只是说,陈忠家一直养着,大家就都习惯了。
    陈忠却笑笑,“就是家人。”
    他末了还补了句,“家里老七!”
    盼盼是老六,这就是他们家的老七。
    没有人懂他们和小嗷嗷的情感,特别是盼盼对小嗷嗷的情感,小嗷嗷对盼盼的喜欢。
    可以说,小嗷嗷是差不多和盼盼一起来到陈家的,大概是因为从很小很小就开始养,所以盼盼对小嗷嗷的态度,不仅仅是宠物,更像是自己的妹妹。
    陈忠虽然对小嗷嗷达不到对待女儿的态度,却也很尊重小嗷嗷,同时理解盼盼对小嗷嗷的情感。
    ——
    和村民告别,远离了家乡,看着渐行渐远的熟悉景物,本该开心的大家也突然有些感慨,毕竟,这是生养他们多年的地方,虽然不是再也不回来,但是突然一走,依旧心里感慨万千。。
    即便表现的最开心的阳阳,此刻也有些感慨。
    “我们真的要离开这里了么?”阳阳还是觉得像做梦一般。
    三哥说道:“你看不到车子动了呀?”
    虽然有几分惆怅吧,不过,他们还是对省城那边的日子,很是期待的。
    抵达省城,来到了他们新的家,去年就已经买好的房子。
    房子比原先家里的房子要大一些,也有院子,院子倒是没农村的宽敞。
    但是刘月在进门的时候,就跟两老说,“这片地方,你们可以种菜种花都行,虽然比不上家里,但是也够折腾,平日里,不远处有市场,要买菜买吃的都行。”
    陈忠买下这一块地方的时候,其实没想太多,就觉得各方面都不错,价格也还合适,便买下了。
    当时花的钱不少,但是现在看来,买的挺值的。
    老人毕竟不可能一下子改变生活,而有个小菜地种种菜,养养花还是很不错的。
    陈奶奶很满意,连连点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