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带球跑后大美人带崽要饭

第91章

    “要刻什么字?面儿有点窄,怕是不清晰。”
    裴酌:“没事,我刻拼音。”
    裴酌拿了一张纸,写下来,“麻烦您照着刻。”
    【dubo,wunian】
    读博,勿念。
    裴酌搂紧怀里的小崽子,不好意思地在背面又加上四个字。
    【小有所成】
    看着金师傅一笔一划刻上去,裴酌微微红了脸。
    可不是小有所成。
    崽儿都满月啦!
    翌日,大雁放飞之前,裴酌将金脚环扣在它的脚上。
    “去吧。”
    “如果下次被人捉了,希望遇到不贪心的,这脚环能当你赎金。”
    大雁伸长脖子叫了两声,振振翅膀,飞上蓝天,盘旋一圈后,朝着北方飞去。
    裴酌看着它越来越远的影子,嘴角勾了勾。
    他自然知道大雁今年又落在凌波湖的几率小之又小,脚环被萧循看见的可能微乎其微。
    但是,管他呢,超有钱。
    ……
    玉京的桃李河堤修成,被锁住的河面波光粼粼,经常有鸟儿落在河畔梳洗。
    雪粒啄着翅膀上的羽毛,比主子还霸道,方圆十米都不敢有鸟靠近。
    萧循站在河堤上,眼睛盯着水面。
    如果裴酌读博回来,会从这水里重新出现吗?
    试探贾敛失败,萧循意料之中。
    是他太急了,竟然越想越觉得裴酌会在岭南,若非裴酌留下的摊子太大,需要他坐镇玉京以免倒退,抽不开身,竟还想亲自去看看。
    若裴酌真的在岭南,何必躲躲藏藏?
    萧循垂了垂眸,裴酌不在,他堂堂天子,还要给他代课。
    他让那群学生自己琢磨,琢磨不出来就滚蛋。
    那群学生倒是琢磨了,但不知是谁传出的风声,说是萧循高数学习进度比他们都快。
    裴夫子给陛下开小灶了。
    于是乎,萧循会收到学堂的奏折,上面不外乎是近日又琢磨出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点。
    疑点都列上了,君王能不给批复吗?
    这些……他都等着,收取报酬。
    雪粒突然扑腾起来,飞上高空,猛扑向下。
    萧循抬眸一看,便知它瞅准了一只路过的大雁。
    他不以为意,在河边清醒够了,唤来乌骓,上马离开。
    雪粒的动作却稍有改变,它收起了利爪,没有一击毙命,只是将大雁按了下来。
    萧循握着缰绳一顿,从马上下来,前去查看情况。
    雪粒喜欢捕捉鸽子,但很多鸽子承担传信的使命,被抓了很耽误事。萧循便训练它分清“工作鸟”和“非工作鸟”。
    遇到“工作鸟”,只要将它按下来便可。
    这回是一只笨拙的大雁,戴着一枚金脚环,被误认了。
    萧循以为是谁家少爷养的消遣,正要让雪粒放掉,余光倏地扫到了脚环上浅淡的花纹。
    这花纹……是裴酌衣服上的装饰,独一无二。
    萧循蹲下,将活扣的脚环取下,手指一捻,阳光下,金灿灿的一排文字显现出来。是裴酌留的字,书写习惯一样。
    他一字一顿拼着。
    “读博,勿念……”
    勿念还是五年?!
    萧循差点心梗,接着想到,若是五年,无论想省事还是突出关键,裴酌应该会用5这个数字,而非拼音。
    “小有所成……”意思是读博顺利,会如约按照三年之期回来?
    萧循看看大雁,再看看雪粒,收紧掌心,金环硌得微疼。
    不是本事很多么?就这样敷衍传信,若是他错过了呢?
    青鸟不传云外信,白玉京究竟在何处?
    萧循按了按额头,喜悦和愤怒一齐涌了上来。
    ……
    裴酌神色凝重地从床上坐起来,他梦见他被萧循骂了。
    萧循第一次骂他。
    崽儿,我们还是早点跑吧。
    第40章
    两个月大的小崽子,白白软软的,裴酌复课,把他放在讲台边的摇篮里。
    偶尔瞥去目光,都能和他亮晶晶的眼神对上。
    裴酌讲话的时候,小崽子垂眼舔自己奶呼呼的拳头,笨拙地想一口咬进去,吃了几天,手指灵活了一些,可以专注吃大拇指。
    当裴酌一停下,小崽子似乎知道爸爸会在学生思考时抽空关注自己,脑袋歪向讲台,和爸爸对视。
    真可爱啊,有点想给萧循看看,但路实在太远了。
    裴酌经常跟小崽子商量回京的时间,虽然对方还不能给出任何意见。
    “崽儿,多喝点奶,我们就早点回去,你最近被告状有点挑食。”
    张大姐拿着几套幼崽夏装进来:“夫子,你看看,这是城里最好的布庄今年做的款式。”
    裴酌懒得逛街给崽儿买东西,都是让张大姐跑腿代买,张大姐非常喜欢逛街,搁现代能天天五个快递。
    裴酌摸了摸布料,丝绸清凉柔软,“行,每个款式每个颜色来一套吧。”
    张大姐从来都知道裴酌花钱大方,但还是忍不住想劝:“娃娃的衣服只能穿一季,大了就穿不下了,买多了浪费。”
    裴酌鼓了鼓脸颊,可是崽儿他爹就是这样给他买衣服的啊。他卷走了陛下的钱,总不能还抠门不花在儿子身上吧。
    况且也不算浪费,等穿不下了,送给农场的工人他们都很高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