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神诡世界,我能修改命数

第19章

    按照武道的说法,身强则心定。
    体魄坚固,气血强盛,就能够滋养精神。
    若是体虚病弱,往往头脑昏沉,遮蔽灵觉。
    如同镜面蒙尘,失去光彩。
    “有了内炼呼吸法,我入讲武堂的把握又大了几分。”
    纪渊收起羊皮卷,眸光闪动。
    他今天断了许总旗的一条腿,打伤了几个缇骑,是以下犯上的重罪。
    为何有恃无恐?
    不怕姓林的百户借题发挥?
    一是纪渊笃定林碌不敢闹大,卖爵鬻官这种事没瞒住,一旦被摆上明面,北镇抚司衙门立刻沦为笑柄;
    二是只要进了讲武堂,他便有武举考生的名头做护身符,就跟举人秀才可见官不拜一样,姓林的很难再用官职压住自己。
    “幸好二叔有南镇抚司总旗这层身份,一次谋害不成后,足以让姓林的投鼠忌器。”
    纪渊感慨道。
    原身什么事都闷在心里,没能很好利用上纪成宗的关系。
    否则,也不至于被人合谋害死。
    “这险恶的世道,倘若权势、武力一样都没有,只能任由被人压榨。”
    纪渊心中无惧,安心坐在家中,继续揣摩内炼呼吸法。
    《金钟罩》的等级不高。
    大致跟自己家传的《铁布衫》差不多。
    都是下品。
    景朝武学有高低之分,讲武堂曾专门定下几个等级。
    不入流,也就是所谓的庄稼把式,瞎几把打。
    然后下、中、上三品,是练力、练劲,外壮内炼的根基功夫。
    再是神功、绝学、宝典,传说有通天彻地之能,鬼神辟易之力。
    “悬空寺流传出来的《金钟罩》,内容并不高深,但胜在中正平和,简单入门,很难出岔子。”
    纪渊摸了摸胸口,这门内炼呼吸法最珍贵的地方。
    其实是那张泛黄羊皮卷,里面蕴含着一丝微弱的阳刚精神。
    “莫非真是悬空寺首座的亲笔字迹?随手所书就能留下道蕴,这跟鬼仙沈海石倒有些相似,可那幅《白骨菩萨极乐夜宴图》怎么会被认成仿作?大名鼎鼎的容二少也会看走眼?”
    余光瞥向压在枕头底下的那卷古画,纪渊心头浮现一抹疑惑。
    不过他很快将之抛到脑后,想不明白的问题,就留待日后再说。
    “存清去浊,由动而静,采足元气,养炼内息……”
    纪渊按照行气图,摆出五心朝天的姿势,默念口诀。
    这些晦涩字句,主要作用是为了抚平心头杂念,从而更快、更好进入“呼吸”的节奏。
    简单来说,就是营造仪式感。
    渐渐地,纪渊心神下沉,如坠虚空。
    屋里一片安静,只有充满韵律的悠长吐息声。
    呼!
    吸!
    来回往复。
    如大蛇盘踞巨石,吞纳日月精华。
    纪渊感觉到筋肉被拉伸,自身气血随之浮动。
    好似沸腾的滚水,流淌全身。
    炙热的气流窜动着,火烧火燎,刺痛难耐。
    半刻钟之后,纪渊察觉到自己到了极限,后继无力。
    轻轻吐出一口浊气,结束这场练功。
    “原来这就是内炼……通过呼吸引动气血,撑开大筋,拔升骨节,嗡鸣震荡,遍及五脏六腑。
    要是外炼功夫不到家,筋骨皮膜不够坚韧,贸然练习,反而会伤到自己。”
    纪渊睁开双眼,若有所悟。
    搬运气血的吐纳呼吸一停,体内那股热流上涌、全身滚烫的痛苦感受,顷刻消失无踪。
    “《金钟罩》上有言,常人内炼,几十次、上百次才能生出气感,可我……好像一次就成功了?”
    纪渊低头思忖,犹豫着得出一个结论。
    “难道我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外炼靠吃喝补足,内炼靠天赋决定,所以我才会外炼平平无奇,内炼突飞猛进?”
    心念起伏之间,识海内的皇天道图荡漾光华,映照自身命数,显化出熠熠生辉的古拙文字——
    【命主】:【纪渊】
    【命盘】:【未成(缺失主运)】
    【命格】:【未成(缺失吉神、煞神)】
    【命数】:【一青三白一灰,丁下之资】
    “丁下之资,哪有半点天才的样子。”
    纪渊清醒下来,猜测应该是从【武骨平平】进阶到【钢筋铁骨】,所带来的显著变化。
    “身,识,是目前比较容易撼动的两类命数。运,势,道蕴积累暂时还不够深厚。
    说起来,我现在有两个选择。
    要么吸收那三百点白色道蕴,进一步提升根骨资质,将【钢筋铁骨】进阶为青色命数;
    要么升级武功,把这门平平无奇的内炼呼吸法,推演为《虎啸金钟罩》,使其效果更为显著。”
    纪渊认真思考着,最后没有掠走羊皮卷上的道蕴之力。
    理由是,不必急切做出决定。
    白色命数【钢筋铁骨】,已经把他的体魄推动到外炼大圆满。
    当下而言,足够了。
    再往上进阶,短期内收益未必会有多高。
    皇天道图是改易命数,而非直接助人突破境界。
    “那道【横死】依旧难以撼动,可惜了。
    道蕴之力颇为难得,再看看后续有什么用得上的地方,先不急于一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