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光怪陆离侦探社

第851章

    仰头观察螺旋形石柱,石柱的台阶并不完整。
    地底吹荡的腐蚀性硫磺风让没有城墙保护的石柱严重破损,从离地面几十米开始,断裂与缺失变得稀疏平常,接近上层位置甚至有一段近十米没有台阶的光秃石柱。
    石柱的尽头,台阶延伸进岩壁黑暗中,消失不见。
    最后环视周围空荡的失落巨人城池,陆离迈步踏上第一层台阶。
    第八章 恐怖的碰撞
    来自岩浆海的热浪辐射往整座地下世界。
    这直观体现在支撑世界的石柱上。靠近岩浆海一面的岩体更加脆弱与斑驳,手掌轻轻一案,干燥石块碎片般哗啦脱落,坠向几十米下的城池。
    硫磺味的热风吹动发梢,陆离眺望俯瞰地下世界。
    脚下的失落巨人城池位于地下世界中央。一边是下游岩浆海,远方被热浪扭曲,看不到是否存在彼岸。另一边上游是被岩浆河照亮,延伸进灰蒙蒙的深处。
    稍窄的两端也有十几里宽。
    地下世界的形状犹如一条宽阔河流。
    陆离凝视地下世界深处。
    如果不是显眼的城池,他从孔洞出来后应该会沿着上游走去。
    收回目光,陆离继续沿着螺旋状的石阶向上。
    石柱高度约莫在600米。台阶与下方城市一样偏大,大约是人类建筑的1.5倍。更厚的岩体台阶让螺旋形台阶即使历经数百年腐蚀仍然保存主体。
    这种完整在离地面一百米时变得残缺。
    台阶上的缺角与脱落随处可见,靠近岩浆海的一侧踩上去更是如同烤焦的面包表皮,清脆响声中石皮破碎成粉末,留下显眼足迹。
    从两百米高度开始,岩浆海吹来的炙热气流更加汹涌,犹如炎炎夏日穿过房门的热风。
    大衣表面变得潮湿又温热,要不了十几分钟就会完全被烘干。
    临近石柱中部时,一些令人不安的变化发生了。
    脚下台阶忽然隐隐颤动,碎石簌簌弹起。
    陆离倏然加快脚步登上十几层石阶,但抖动未曾消失。
    碎石簌簌从头顶石柱落下,颤动的来源不是石阶,也不是石柱,而是整座地下世界。
    几十秒后,颤动渐渐停歇。岩壁脱落的碎石灰尘笼罩整座地底世界。
    源于岩浆海的光芒为地底蒙上浅黄色的光辉纱幔。
    纱幔边缘,石柱中段一道不起眼的黑点迈在台阶上。
    陆离放下挡住双眼的手臂,环视沙尘暴肆虐般的地底,继续向上。
    无论如何,来源不明的颤动都不是一种好现象。
    陆离不再保留体力,加快速度向上迈动。
    但从三百米处开始,陆离不得不放缓速度。台阶的破损更加严重,甚至缺角和脆弱不再是问题。
    大片石阶脱落、坑陷,稍微疏忽可能踩上去就会坍塌,甚至一些能透过缝隙看到下方。
    这里不是最难走的阶段。之前站在广场抬头仰望中,石柱从中上段开始,石阶将残缺的犹如悬崖,还有一段近十米没有任何石阶的光秃石柱。
    临近四百米高度,陆离必须试探上一层台阶是否结实才能将重心落上去。
    但在四百五十米处时仍发生意外。
    先前确认过结实的石阶突然坍塌,将站在上面的陆离甩下。
    反应迅速的陆离右手攀住石阶的边缘,在脆弱表面留下深深指痕。幸运的是它足够结实,承载了陆离的浑身重量,让陆离挂在离地四百多米的高空,没有随坍塌石阶一同落向下方城池。
    收回望向下方的目光,陆离抬起左臂攀住石阶边缘,将身体拉扯上去。
    而几乎就在他爬上安全石阶的几十秒后,第二次震动传来。
    因为曾到来过一次,这回陆离隐约感受到震动的源头——地下世界的上游深处。
    第二次震动比第一次更加强烈,整座地下世界犹如铁轨上行驶的蒸汽火车,但只持续短短十几秒就仓促消失,留下一片被沙石占据的地底。
    昏黄灰尘在地下世界弥漫,能见度骤然收缩到不足百米,如同末日降临般将个体与世界隔绝,源于岩浆海的光拉扯着陆离的狭长影子,投影进尘埃中。
    空气变得呛鼻,陆离垂首,在震动停歇后继续向上。
    无论震动源头是什么,他要在第三次震动到来前到达石柱顶端。
    几分钟后,石柱五百米处。
    陆离离石柱顶端只剩一百多米的距离。
    也是最难攀爬的一段道路。
    残缺石阶大多只剩下根部,犹如陡峭山崖。尽管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截看似相对完整的石阶存在,但在踏上去前,谁也不知道那的确能承载陆离还是致命陷阱。
    陆离紧贴着石柱,一层一层向上挪动。
    从底层走到一百米高度花费的时间在五百米高只走了两圈半,十米高度。
    第三次地底震颤十几分钟后不约而至,但它并未像陆离想象中剧烈,甚至比第一次还要轻缓,仿佛危机解除。
    只有上游深处空谷回荡着阵阵喧嚣声代表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陆离松开抓紧岩壁的手臂,继续向上攀爬。
    三分钟后,陆离攀上石柱五百七十米处,岩壁就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但头顶是近十米,只有突出岩石的石柱。
    以及上游尽头,越来越响亮的回荡喧嚣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