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但我拒绝感化反派

第233章

    这样诡异到一定程度的“奇”景,能见到的机会可不多。前世在外游历除邪,见到这个等级邪异的经历屈指可数,如同现在一般筹码尽失、且找不到半点破局头绪的情况更是一次没有。这次竟然叫他遇见了,说是不幸,其实又有几分幸运。
    他盯着来往的行人,对江子琢道:“咱们运气不错。”
    江子琢头皮都快炸了,道:“哪里不错??”
    江泫将他带去一边,两人在一处空闲的屋檐下头站好。江子琢脸色隐隐发青,使劲用一只手掐着自己另一只手方才平静些,江泫站在他旁边,示意他仔细观察路边的行人,道:“你看看他们,和平常的人有什么不同?”
    江子琢闻言,壮着胆子睁开了眼睛。稍微冷静下来些后,修士异于常人的五感便发挥了作用,江子琢仔细观察了好几位后,顿觉一股寒气直冲天灵盖,险些昏厥过去。他再也没办法平静了,晕头转向地抓住江泫的袖子,崩溃道:“这些都是——都是——”
    都是鬼。
    说是鬼也许不太合适,应当说,都是人的元神。他们在繁华的街上行走,仿佛对自己已经死去这件事浑然不觉;此地像是一处用来困锁灵魂的、光怪陆离的梦境,和平无比、平和无比,然而在知情人眼中,此处如同炼狱一般可怕,为人带来的,只可能是没顶的恐惧。
    到了这一步,再怎么没经验、再怎么学艺不精,但凡是真正入道学习过的修士,都应该明白过来了。
    这襄城之中,有两重天地。一重是罪大恶极的生者所在,另一重是至善至美的死者所在。生者困居屋舍之中,便是江泫醒来之后碰见的恶人;死者立于大地之上,便是或倒或立在路边的遗体。
    恶人受贫瘠大苦,在恶劣环境中艰难度日,而善人的灵魂被带去了真正繁华、和平、富饶的“襄城”。这是幻境中的另一重幻境,是幻境主人为了安抚善人的灵魂,编织出来的美梦。
    江泫和江子琢在路上行走,机缘巧合之下误入第二重,进入了这个“美梦”之中。眼前所见皆是虚假,其实他们仍然还站在空旷萧索的街道中,两眼一抹黑地向前走几步,或许就会踩到哪位逝者的手。
    看江子琢似乎
    真的快晕过去了,江泫组织了好一会儿的语言,最终还是道:“你……你冷静些。”
    刚说完话,他又抿紧了唇。他深知自己笨嘴拙舌不会安慰人的属性,知晓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说什么都是徒劳,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时有些后悔开口说话。好在江子琢没有跳起来怒骂“怎么可能冷静得下来”,江泫姑且还能继续将镇定的神情维持下去,打开江子琢的乾坤袋、从里头倒出几粒黑乎乎的安神静心的丹药,塞进了对方嘴里。
    喂过之后,可算好些了。这也不怪江子琢,看他年纪其实不大,按照栖鸣泽的规矩,应当是第一次出世历练。
    栖鸣泽内是没有鬼的,所有江家人死去之后,元神都会重归栖鸣泽的土壤、回到濯神的怀抱,与神共眠。所以,鬼神妖怪,都是在世外才能见到的东西,志怪小说再栖鸣泽一直是非常受欢迎的东西。只是看故事是一回事,自己亲身经历又是另一回事了。
    等江子琢冷静下来,江泫才用合适的语气,耐心地同他一道慢慢梳理道:“……所以,淮双,还有其他入了死道的人,会变成躺在路边的遗体。他们的灵魂,就在这道幻境里头。”
    江子琢心有余悸道:“所以我们要去找吗?怎么找?这一重幻境里头的东西,我们一个也碰不到,他们好像也看不见我们。”
    正是如此,方才他们一番走动,行人也没有投来半点目光。
    江泫道:“我们出去,先找到他们的身体。”
    一番规划之后,二人便准备动身离开。就在这时,长街尽头传来一阵热烈鼎沸的人声,街上的人流蓦地开始涌动起来。
    第102章 隔岸观火20
    这喧哗之声来得突然, 然而喜气洋洋、欢呼不断,江泫原本要离开的脚步不自觉停下了,向着长街那头远眺而去。
    平心而论, 这重幻境的繁华程度不输玉城,甚至更胜一筹, 当有“玉京”之称。明明不在幽州, 却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明明不及玉城之广,却有雕栏画栋、参差人家, 飞檐林立,奇景好景遍处是观。
    不论街边张扬的彩绸、门窗之上独特的画刻是出自哪一洲, 也不管行人服饰、口音仿佛由五湖四海汇聚而来, 这幻境恰如一个东拼西凑的美梦, 幻境主人似乎想将一切美好和平的事物都塞进里头, 架出这样一座风格迥异、让人见之难忘的玉京。
    渐渐的,江泫的视野尽头冒出了一截金红的轿顶。二息过后,轿子又窜出来一截,见到这轿子, 原本在路上行走的行人都纷纷让开,围观的视线带着真切的祝贺与欣喜。
    “祝少爷新婚快乐啊!!”
    人群之中,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霎那之间, 激动热烈的情绪如燎原之火一般蔓延。
    “新婚快乐啊!!”
    “少爷和少奶奶要好好的啊!!!”
    “这真是咱们襄城天大的喜事啊!!”
    那是顶婚轿, 伴随着热切的呼啸声,越来越近。是一顶金红相间的软轿,轿顶和方正的底座由纯金打造, 无马车一般归束空间的轿身,只从轿顶垂下数道软红纱帘、以珠帘宝饰作衬, 隐隐能看见其中坐着一位穿着喜福、坐得笔直的人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