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太平歌

太平歌 第26节

    赵幼澄一惊,然后笑起来,“快带我去看看舅舅。”
    李珰五十来岁,领着族中弟弟和儿子,带着一些仆人一路到上京城,路途遥远便错过了中秋节的节礼。
    赵幼澄出了门远远看到永嘉寺门口的几人,喊了声:“舅舅!”
    李珰暂住在西城的宅中,今日特意来看赵幼澄。
    见赵幼澄过来,深深行一礼道:“见过长公主殿下。”
    跟着的幼子李业也跟着说:“见过长公主殿下。”
    赵幼澄扶起李珰:”舅舅不必如此,这里是我的公主府,没有外人。”
    李珰还是认真说:“礼不可废,殿下刚加封长公主,正是立威的时候。”
    可见舅舅这些年过的并不顺意。
    李业今年二十一岁,看着斯文和气,还没有入仕,。
    赵幼澄笑着说:“我才十五岁,又不是儿郎,难道让我拿我舅舅立威不成?不说这些了,舅舅、二表哥随我来。”
    李珰当年在太子妃殁后,回陇西做学道,也是为了避开新君。眼下赵幼澄回京,他便也跟着来了。
    太微宫中还是当年的模样,李珰看着院子里的香椿树,有些感伤叹气:“一点都没变。”
    今日章嬷嬷也在,李珰惊讶问:“你怎么会在这儿?”
    章嬷嬷:“老奴一直住在城外庄子上,殿下召老奴回来,逞着还当用,再侍奉殿下几年。”
    李珰听得心酸,殿下身边竟然连一个用得趁手的老人都没有,不过这是想错了,赵幼澄不耐烦身边有那么多人,她毕竟年幼,身边人多了,保不齐是谁的人,所以等自己能做主了,开始挑选自己的人。
    赵幼澄问:“舅母还好吗?外祖母呢?”
    李珰:“都挺好的,李端领了九品县丞的职位,你表姐定了亲事,正在待嫁。”
    赵幼澄笑了下,“舅舅可想过起复?”
    李珰愣了下,摇头。已经不敢多想了。
    他在泰和二十八年高中,也是陇西有名的才子。蹉跎半生,李家的荣耀都跟着先帝和先太子一同陨落了。
    “我却想让舅舅回京。”
    李珰不敢放任自己的野心,一个人的野心只要放任,就会一条道走到黑,李家这些年龟缩在陇西,就是因为当年先帝去世前将李老太爷贬回陇西,怕陇西世家作乱,给新帝造成麻烦。
    施恩的机会给了新帝,可惜新帝不愿意再用李家人了。
    “为何?”
    赵幼澄看了眼有些老实的舅舅,“因为阿弟还在宫中,我想让他出宫来住。”
    李珰沉默很久才说:“殿下,太平王不可能出京的。且在宫中读书也是最安全的。”
    赵幼澄当然知道他是安全的,可是建元十五年,太子没了。
    而后陛下也缠绵病榻,蠢蠢欲动的人太多了,即便阿弟没有那个心思,但是被人裹挟着由不得他做主的,皇祖母就是第一个起心思的人。
    赵幼澄也只是一说,并不急着让舅舅立刻答应,换了话题说:“我手里有些买卖,实在没有人……”
    李珰立刻说:“我这次带来几个老仆……”
    赵幼澄也觉得自己太心急了,摇头:“不说这些了,舅舅是送表舅来京中出仕,但户部出事了,怕不能行了。”
    李珰也知道这回事了,心里有些失望,但丝毫不表露出来,改口说:“户部不过是因为他的同年举荐,我也是送你二表哥来京中备考。”
    “中秋后我两位师兄也会北上,到时候我给二表哥介绍。”
    李业很坦然:“殿下不用这样,我学问远不如父亲和兄长。”
    赵幼澄听得笑起来:“天下又不是只有科考一条路可走,二表哥放心,虽说江南学子才学出众,难免恃才傲物,但我两位师兄都是性情中人。”
    李珰不想再说这些官场上的事情,便询问了一些生活起居的事情,听到她在此养病,便不肯多呆,放下东西就告辞了。
    等李珰走后,赵幼澄将书房中的画册收起来,江南六府图册已经整理完成。从地图到水路码头、田亩、商业、人口……
    所有的东西都统计完毕。
    这是份礼物,送给陛下的中秋礼。
    含云殿中,赵晖认真看着画册,问杨寿山:“阿鲤可说了什么没有?”
    杨寿山是去太微宫中送赏赐,礼部关于长公主的府邸和赏赐都整理了条陈,递给了皇帝。皇帝看了眼想起中秋节还没有给赵幼澄赐礼。
    杨寿山就是去送这些赏赐,被赵幼澄留下喝茶,杨寿山看到画册,赵幼澄就顺势送给了他。
    “殿下什么也没说,只说是在姑苏住了这么多年,学问没学到多少,只知道这些俗务……”
    赵晖朗声大笑:“这可不是俗务,阿鲤聪慧胜过多少儿郎,多少书生才子只知道锦绣文章,而不知民生多艰,赏,重赏!”
    杨寿山一脸喜色,只管应和。
    赵晖喜爱极了这一指厚,一臂宽的额画册,简直爱不释手,直到起灯后还在看,并且单独召见了吕匡,吕匡已经将近古稀之年,但耳不聋眼不花,十分康健。
    赵晖见人进来,连招呼到:“爱卿快来,朕新得了一个宝贝。”
    吕匡不解,过去凑近去看了片刻,激动问:“陛下从何得来?”
    赵晖有些得瑟:“我家阿鲤编写的。”
    “长公主殿下?”
    “早听说,她在明松先生处学问倒是学的一般,只是丹青上颇有些天赋。没想到她的心思用在了其他地方。”
    赵晖今日心情很好,江南地远,他亦不曾去过,民生是从户部和各省衙门的奏章中知道个大概,山水景致也多是画中寥见一二。
    但是阿鲤的这本画册里的民生杂谈,江南六府介绍的详之又详,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苏州府的水运码头、江宁的繁华、扬州的豪奢跃然纸上。
    吕匡细细看了片刻,最后夸了句:“小殿下有大才。”
    赵晖也觉得只此六府实在可惜了,若是能编撰成书,那才是大才。
    他隐隐有些意动,但转念一想,阿鲤是小女娘,不适合做这个。
    但是心中又隐隐舍不得这个念头,片刻后才说:“等明日我问问她。”
    吕匡对此书都十分喜爱。虽然这也不能叫做书。
    第二天赵幼澄已经在等着了,杨寿山来接她,她已经准备好了。
    今日进宫她谁也没带,跟着杨寿山去了含云殿,这里是赵晖长居休憩的地方,大部分时间他都住在这里。
    赵幼澄进了含云殿,赵晖坐在榻上见她进来含笑道:“阿鲤过来坐。”
    赵幼澄行礼后,坐在他对面。
    赵晖还在看她的成果,并不抬头问:“阿鲤怎么想起来编撰这个东西?”
    赵幼澄十分小心,她这位叔父性格并不强硬,甚至可以说好说话,但是天子毕竟是天子,有些事情她不能上赶着做。
    “我不爱学经义,经常被先生罚抄书,所以经常溜出去玩,姑苏城外水路纵横,穿过河口就是苏州府,顺水而上不到两日就能到京口,再北上就是扬州,江南之地顺水之下,全是景致,我溜出去多了,自然就知道了。哪个码头大,哪个城里有好玩的……”
    赵晖笑着说:“这话你还好意思讲!明松先生也曾说过,你在学业上并不上心,你父王当年连大儒们都连连称赞的,你母妃的才学也是一等一的。你也不觉得羞愧。”
    赵幼澄知道这个差事是定下来了。
    “儿臣自幼不勤,因为有陛下娘娘纵容,这才存了疏懒的心思……”
    拍马屁这种事说多了,也顺畅了。
    果然赵晖接着问:“你若是去过其他地方呢?可还能整理出一样的画册来?”
    赵幼澄否认:“怕是不能。”
    赵晖皱眉问:“为何?”
    “因为我住在江南,熟悉那里,这里面的图有些我是直接参照江南的才子们画的,所以三两个月就能完成。我若是一个人的话,怕不止三五个月。”
    赵晖听得大笑:“年纪不大,野心倒是不小,这不是三五个月能成的事。朕给你人,长公主府可设官职,等同亲王,你提领修书。”
    赵幼澄跪下答谢:“儿臣领旨。”
    赵晖很欣慰:“快起来吧,听说你日日抄佛经,供奉在永嘉寺?”
    她跪在那里,垂首道:“我当时病中不能醒来,梦见父王母妃来接我,空悟大师便让我抄写佛经供奉。”
    赵晖看着她,有些不忍心,扶起她教训道:“你年纪还小,又逢大病,此难已经过去,佛经抄写可以,但不可沉迷其中,移了性情。”
    “谨遵陛下教训。”
    从含云殿退出来,赵幼澄已经跃跃欲试,礼部那边准备好,她以后做事就多了很多机会。
    等回去后章嬷嬷还在等着她:“怎么样?陛下可说了什么?”
    赵幼澄:“不曾,只说长公主府可比亲王府邸,礼部会准备的。”
    章嬷嬷惊讶看她。
    赵幼澄笑着说:“嬷嬷不用担心了,冬葵回来了吗?去请舅舅,我有事找他。”
    ……
    裴岘一路南下,这是他六月之后第二次出京,这次出京的不是他一人,江南夏粮因为运河泛滥,滞留江都。朝中便下旨就地发卖。
    他这次是巡查织造局在户部的账册,兼查看秋粮事宜。更有人私下说江南贪腐成灾,陛下鞭长莫及。内阁的议政大臣比陛下更有威严,更有甚者,只知内阁的批条,而不知陛下旨意。
    这等酒后言论,他只当没听见。
    他能做多少,都是奉命办事。造福百姓也好,鹰爪犬牙之辈也罢,并不在乎。
    裴慎进了船舱低声说:“大人,前方遇到了关卡,船都聚在这里了。”
    裴岘:“出什么事了?”
    “漕运上的关卡,说是北上的粮船被扣住了。”
    “谁家的?”
    裴慎也不知道,“不是官粮。”
    裴岘也没当回事,问:“苏州回信了吗?”
    裴慎:“不曾。”
    裴岘望了眼船外,他是奉命查冯志案,如今冯志还安然无恙,但是内阁杨芳莲和户部的左侍郎,已经下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