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国民第一初恋[娱乐圈]

第112章

    迟意更改完个人简介后并没有立刻下线,而是点进关注列表,取消了对梁菲的关注。
    《我们的夏天》开机后三天,剧组三位主演微博互相关注,这事儿当时还上了热搜。迟意热度比两人高出不少,那会儿许东辰的古装剧还没火,梁菲拍的短视频也还没出圈。
    因为这件事,当时两人的微博还涨了不少粉,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尝到“蹭流量”的好处。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剧组时,梁菲有事没事发的微博,总会或多或少跟迟意沾上边。迟意是属于很少分享剧组生活的那一类人,粉丝们找不到地方倾诉思念,就把主意打到了同剧组演员的身上。
    能和迟意接触上,当然是女主角莫属啦。
    于是那两个多月,梁菲的微博活跃度一直很高,日均浏览量超过千万。要知道,她自己的微博粉丝不过才一千多万。这热度是谁贡献的,不言而喻。
    《我们的夏天》顺利播出,梁菲算是搭上了顶流的这趟流量快车,顺势跻身一线小花,现在很多媒体已经将她同今年才获得星光盛典最佳女演员奖的许胭相提并论了。
    当然,这不代表梁菲的咖位真的和许胭齐头并进,只是让别人这么传。说来挺好笑的,娱乐圈咖位就是这样,有时候传着传着确实就成了真。
    梁菲工作室先前腆着脸蹭许胭的时候,就已经让许多人感到不满,只是碍于她现在曝光多,人设立得太好,在大众的白月光形象不那么容易被打破,再加上大家给《我们的夏天剧组》面子,这才闭嘴咽下苦头。
    现在好了,吃相太难看,自己翻车了。
    真是红了一段时间就飘了,连迟意的流量都敢蹭。和他合作过的人都知道,没合作的人也听过,迟意这个人最不喜欢捆绑营销,配合剧组做宣传已是极限。
    这件事一出,压根儿不需要迟意工作室出手,梁菲爆红的这段时间得罪了太多人,多的是人等着看她笑话。
    关于梁菲的丑闻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真的假的,假的真的,落到营销号手里,全是真的。前段时间她用来营销自己的手段,现在全部以十倍的姿态奉还给她。
    连许东辰工作室也偷偷摸摸递了不少料,全是她在剧组如何巴结迟意,欺负新人演员的事。
    微博直接炸了。
    梁菲刚从好友家参加完聚会回来,手机里存着某位制片的电话,还没捂热乎,铺天盖地的丑闻便将她砸了个透心凉。
    “你们不是说迟意不会回应吗!”经纪人电话一接通,梁菲就不顾形象地尖叫大喊:“做之前都怎么说的,你们发誓说迟意工作室不会计较的!啊啊啊!”
    经纪人公关得也很疲惫,还要忙着安慰自家艺人。
    “我们也不清楚,之前段星宇工作室确实是借着他的流量炒了一波,也没见他有什么反应。”怎么到她们就不一样了呢。
    怎么可能一样。
    虽说段星宇工作室确实有借着迟意炒一番热度的想法,但拗不过段星宇本人,没敢做什么大动作。网上那些言论,都是网友们瞎猜的。
    就是圈里的人也在瞎传。
    其实还是梁菲等人运气不好。若是平常,迟意可能不会做得这么直接,可能会先让工作室跟她们沟通,再慢慢使点手段把热度降下来。
    可偏偏是现在。
    偏偏遇到了迟意心情最不好的时候。
    他意识到了祝渂对自己的心意,下意识想逃避,想拒绝,想趁着事情还有转机之前,彻底结束他们的关系。
    那段微博简介,不仅仅是撇清他和梁菲的关系,还是一个暗示。
    一个他不会和祝渂在一起的暗示。
    刚改的简介,如果删掉,会让人浮想联翩;不删掉,就是骗大众,以后被人发现了,这将是一个怎么洗都洗不去的污点。
    *
    仅仅两个小时,梁菲便从新晋国民女神变成了黑料满天飞的劣迹艺人。
    更是有自称是其小学同学的网友跳出来指认她学生时期校园霸凌同班同学,导致那个同学后来连初中都没上成。
    不仅如此,她还抽烟、纹身,辱骂工作人员……
    段星宇吃瓜吃得不亦乐乎,他经纪人在旁边心有余悸道:“幸好当初听了你的话,不然,咱们说不定也要经历一下这一遭,我心脏可不太好。”
    段星宇不同意他的话:“瞧瞧你说的,本少爷难道能有什么黑料不成?”
    “逃课算不算?翻/墙出校在网吧通宵算不算?给心爱的主播刷了三个月礼物结果发现对方是个男人这件事算不算?”经纪人张口就来三件事。
    段星宇:“……”
    见他还有要说下去的打算,段星宇赶紧捂住耳朵:“好了好了不许说了,我不听我不听!”
    经纪人自信一笑,我还治不了你?
    他低头继续吃瓜。
    下一秒。
    “啊!段星宇,我杀了你!你吃瓜为什么要用大号!!”
    *
    祝渂再次拿起手机,依旧没有收到想要的消息。
    他偏开头,手里转着笔,心不在焉地。那笔在他指尖缠着,绕着,落下,又被捡起。
    整间房安静又空旷,本来没工作的咖啡机此刻又被它的主人拿出来。
    桌上放着那份代言人合同。
    右下角,已然落下了一道刚劲有力的笔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