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276节

    “那些手链上的金花就是用这种金丝做的吧?”
    直播间观众也看得新奇,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亲眼看到金丝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
    可蔡毅和耿万华看到这一幕,感觉到的却是震惊!
    李逸居然在用手工拉金丝?
    而且居然还没断?
    纯手工拉出这么细的金丝?他是怎么做到的?
    之前专家组在复刻的时候,为了制作出符合尺寸的金丝,专门进口了一批专业的压丝机和拉线机。
    在机器的辅助下,他们才拉出了能够使用的纤细金丝。
    可李逸居然就用了一个拉线板,一个拉线钳,就手工拉出了纤细的金丝!
    他是神仙吗?
    这怎么可能?
    但李逸就在他们面前不紧不慢的拉着金丝,没有任何遮掩,他们看得清清楚楚。
    那些纤细的金丝,还真就是李逸用手工拉出来的!
    这让蔡毅和耿万华感觉三观都要崩塌了。
    人力可以做到这种地步吗?
    李逸并不知道他们的震惊。
    但就算知道,李逸也只会一笑而过。
    拉1mm的金丝,真不算什么,有手就行。
    宫里那些金银错匠人,玩花丝镶嵌的大神,能手工把金丝拉到0.07mm以下!
    甚至最细的能拉到0.02mm的直径!
    要知道,人的头发直径,也有0.08mm,那些金银错匠人用的金丝,全都比头发还要纤细。
    和他们比,李逸学的这手拉金丝的活儿,还粗浅得不行,连入门都算不上。
    不过用来给景泰蓝掐丝,还是足够用了。
    将金丝拉好后,李逸就将它们重新拿到了压片机前,压成了扁片,又用手锤,将金丝敲得笔直。
    这一步是为了方便后续掐丝时更好掰,也为了在点蓝时,能聚拢更多的釉料。
    随后,他又将其他厚度的金片切成了金丝,压成了扁片。
    接下来,他就用镊子夹着金丝,将金丝掰成了不同的图案。
    掐丝最难的就是掰活儿。
    掐丝要求做工规矩,掐出来的形状要匀称,后期点蓝的效果才会干净,整洁。
    一般学徒在学掐丝的时候,最少也得练几个月的掰活儿才行。
    李逸在梦境空间里,也花了半年才算是入了门。
    摄像机凑到了李逸的近前,拍摄着特写镜头。
    站在远处已经看不清李逸的动作了,所以,大家都看向了一旁工作人员拎着的显示器,上面显示着李逸掐丝图案的手法细节。
    蔡毅和耿万华看得格外认真,他们在对照李逸的技艺,和当初专家组复刻时的区别。
    经过对比后,他们惊讶发现,李逸的技艺水平,竟然比专家组还要专业得多!
    李逸用的掐丝手法,和专家组复刻的完全不同。
    他用了一种双勾双线的掐丝法,制作出的缠枝莲纹饰十分的丰满华丽,图样很是饱满。
    看着李逸精妙的手法,蔡毅和耿万华交换了下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这种掐丝手法,比专家组用单线掐丝的方法节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而且成品的效果还比专家组好得多。
    他们都有些怀疑,这该不会是历史上景泰蓝器物掐丝真正的技法吧!
    很快,李逸就掰好了一只碗上所有的掐丝图案。
    除了缠枝莲之外,还有碗口的变体夔龙回纹,碗底的莲花瓣纹,碗壁万寿无疆四个大字,以及底心的子孙永宝的铭文字样。
    其中底心的“子孙永宝”四字篆书铭文是这套碗的核心所在。
    它前三个字是取自乾隆亲笔题过的篆书字体,而最后一个宝字,还被景泰蓝匠人精心设计成了一个特殊的字体。
    这个“寳”字蕴藏了“王”和“八十万寿”的寓意,刚好应了当时乾隆过八十大寿的喜事。
    尤其是最后一笔的弧线很特殊,和常规的篆书不同,是用了万字的起笔,状如元宝。
    所以,如果不知道这层寓意,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复刻仿造这套碗,是会被一眼看出真假的。
    将所有的图案掰好后,下一步,就是将它们焊接到金胎上了。
    这一步,同样是难点所在。
    想要让图案牢牢粘在胎体上,在煅烧的过程中,不会脱落下来,又不会留下痕迹,不是件容易的事。
    专家组在复刻的时候,尝试过无数的粘合材料,用过化学胶,生物胶,甚至是铁丝捆绑,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煅烧出来的胎体,图案和胎体的粘合总是不牢固,会有缝隙,很容易脱落。
    所以,在李逸进行这一步的时候,蔡毅和耿万华看得很认真。
    第317章 白芨胶
    镜头前,李逸拿出了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一瓶米黄色的粘稠液体。
    他将瓶口打开后,就用一根小木棍,从中挑起了液体,涂抹在了掰好的金丝上,将起沾在了金碗胎外壁上。
    将金丝图案放在外壁上,轻轻挤压了几秒后,李逸就松了手。
    只是几秒钟的按压,金丝图案就牢牢的沾在了碗胎上。
    看到这一幕,耿万华忍不住了。
    上前几步,他走进了镜头拍摄范围,就开口问了句:“这是什么胶?”
    听到他的声音,李逸回头看了他一眼,镜头也切了过来,给了他一个画面。
    看到他后,直播间有李逸的老观众,顿时就认出了他来。
    “诶?这不是那个文物专家吗?他怎么也在?”
    “他该不会又是来劝逸哥捐碗的吧?”
    蔡毅见耿万华上前询问,也迈步跟了上来。
    他们也能看到观众的弹幕,在看到观众们质疑的弹幕后,耿万华有些尴尬的解释:“我们是来观摩李逸先生复刻万寿无疆碗的,并没有劝李逸先生捐献的意思。
    这套碗是李逸先生的私有财物,如果李逸先生不愿意捐献,我们是尊重李逸先生意愿的。”
    李逸闻言,笑了笑,没在这个话题上纠结,而是回答了他刚刚询问的问题:“这是白芨糊,一种植物胶。”
    “白芨?”
    耿万华有些疑惑:“白芨不是一味中药吗?”
    一旁的蔡毅像是想到了什么,提醒了句:“老李好像说过,白芨可以制胶,他修复字画的时候,用的就是白芨糊。”
    听他这么一说,耿万华也想了起来:“哦,对,他装裱字画的时候说过。”
    说完后,他就惊讶的看着李逸问:“白芨糊可以粘金属?我还是第一次见,它效果怎么样?能行吗?”
    “当然可以了,不然我怎么会用它?”
    李逸笑道:“古代粘金银器具,用的都是白芨胶,不光掐丝珐琅用白芨粘,花丝点翠用的也是白芨。”
    “原来是这样么?”
    耿万华恍然大悟,有些激动的问:“花丝点翠的工艺,你也了解吗?”
    点翠是传统珠宝制作工艺中最精妙的技艺,它是将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融合在了一起,把翠鸟背部最亮丽的蓝色羽毛镶嵌在金属饰品上,成品精妙绝伦。
    但和景泰蓝一样,点翠的工艺也同样失传了。
    “略知一二。”
    李逸随口说了句,解释:“白芨胶是植物胶,粘性好,强度高,胶液比较稀,但干燥比较快,所以比较适合精细作业时候使用。
    花丝点翠,掐丝珐琅,拓碑裱画,出土丝织物揭取,都可以用这种胶。”
    “等一下!出土丝织物揭取?”
    耿万华神色严肃了起来,郑重询问:“你确定出土丝织物可以用这种胶来揭吗?”
    “当然了。”
    李逸点头道:“白芨胶干燥快,所以在干燥后会形成一层膜,就是干燥的胶体,相当于把需要粘合的东西包裹在了其中。
    因为它是胶体,能隔绝氧气,干燥又快,所以能在出土丝织品腐坏前保存住它的外形,和蚕丝本体的力学强度。”
    说到这里,李逸顿了下,才不解问:“这很常用啊!装裱书画的绢布包边,用的不是一直都是白芨胶么?难道你们不知道它可以揭取出土丝织物?”
    耿万华和蔡毅相视了眼,面色灰白,心痛不已。
    不止他们不知道,整个考古界都不知道白芨胶能揭取出土丝织物啊!
    考古界向来认为,丝织物不可存,能留下照片和影像材料,就已经不容易了。
    古代丝绸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动物蛋白,它的保存条件很苛刻,基本上出土瞬间就会腐化。
    因为在土壤掩埋下,它周遭的空气结构环境、干湿度和酸碱度都已经达到了平衡。
    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它的分子结构已经非常脆弱了,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降解、腐化。
    耿万华和蔡毅都参加过考古发掘工作,看到过不少精美至极的丝织物,都在出土的瞬间,像是电影特效一般迅速腐化,变成了一堆碎屑。
    所以,在听到李逸说起白芨胶居然可以揭取出土丝织物后,他们此刻满心心痛。
    如果能早点知道这件事,那会有多少精美的丝织物能够得以保存下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