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 > 不可思议的山海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大河西经!(二合一)

    当然现在,所谓胡人。只是指北大荒的长胡部落。
    妘载认为,既然昆仑三部现在被镇压了,那么,趁着这个机会,他们虽然有零散的人,可不成气候,建议最好的方法,就是农耕社会也养马,隔三岔五出去反抢他们一波,让他们起不来,这就行了。
    打到最后,这些人忍受不了反向骚扰,就会向北方聚集,逃脱农耕定居社会的搜索范围,在北海附近窝上三五十年,积蓄一波力量再回来,按照封建王朝的情况,应该是没有了外力压迫,内部就会开始内斗,然后三五十年之后腐朽,正好是游牧区的强势期。
    但现在么,上古年代,还是要把没有点全的科技点全部点出来,中原的首领们还都很年轻,等到真正三十五年之后,妘载估摸着,中原就可能真的有机关枪了。
    你有你的大漠骁骑,我有我的马克沁机枪,不服中路一对一,看看你的马快还是我的子弹快。
    整个天下的地图还没有归一,大家仍旧需要努力!
    .........
    水利的兴修同样开始了,毕竟有了雨师培训之后,等到这些雨师上岗,水利设施也就可以大量投入使用,南水北调确实是有些困难,但是引黄河之水,倒是没有大问题!
    更何况西海附近,还有一条倒淌河。
    当然了,西荒地区现在繁荣安定,是托了上古雨期的福,当旱季来临,许多的河流都会消失不见,但那个时候,是很远之后的事情了。
    妘载说,要去疏导积石山,打破了那座山,大河的根源就得到了治理。
    于是大家就上路了,向着更远的西方行进。
    其实昆仑的天神们也不知道去往积石山的道路,毕竟他们已经数千年不曾走出过天门。
    沧海几度变化为桑田,即使这句话在西荒大地上并不是特别适用,可昆仑众神门已经是上千年足不出户,深度宅家,已经模糊了他们的记忆,使得他们难以找到通向积石山的准确道路。
    更何况他们过去,也并没有特别关注过积石山。
    那个年代的人与神,都还没有地理与治水的观念,发生地震洪水,难以知道原因,只能无能狂怒,那个年代的人与神,能够知道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
    妘载其实也没有去过,不能确定后世的那座积石山,是不是和这个年代的积石山为同一座。
    毕竟传说总是有谬误的,神话时代的地理,和后世总是似是而非。
    西王母、重黎这些西荒人,也同样不知道积石山的方位,难以帮上什么忙,只是知道它在星宿海的下游,在大河的关键节点。
    那么,就只能沿着大河的边畔,逆行而去了。
    此行,来的人并不是特别多,但也依旧犹如一条长龙。
    大量马匹的嘶鸣声,在这天地间回响,人们穿上厚厚的衣服,带足了后勤保障的工具,大家不知道要走到哪里,但都知道,只要沿着大河向西方一路行去,就一定能看到那座山。
    “过去大洪水的起源之地。”
    “在两黄兽看守的不周山下游,在星宿海的远方....”
    “积石山裂,大河水患即绝。”
    人们互相交谈,带着这一次一定能平定水患,造福于后世的念头,一步一个脚印。
    踩踏在泥泞中,在砂砾里,在荒野上,在群山下。
    这些人们走过了千里的路,看过了千里的风霜,终于春天完全到来的时候,冰雪也早已消融,他们的面前,北风消失无踪,春风则已经从东方刮起,推动着他们的肩膀。
    似乎就在催促他们,说快啊,再向前,就要到了。
    “玄冥远去,句芒已来!”
    代表冬季的神灵玄冥消失了,代表春季的木神句芒,在这片大地上显化威灵。
    冬季渐渐远走,冰雪消融,即使是荒凉的流沙弱水,巍巍昆仑,也终究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昆仑上,在一滩冰雪逐渐融化后,大概经历了两个日月昼夜的更替,一枚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又经历了许多个星辰与太阳的轮转,这小小的种子,终是绽放出漂亮而纯洁的黄花。
    这澎湃的生命气息,从这一刻起,溢满了原本沉寂安静的世间。
    这正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也是最美丽的景色。
    西大荒,群山交错堆叠,太阳的光辉从山峦的缝隙间歪歪扭扭的穿行,又骤然在郊野上释放喷涌出来,淡淡金色洒在天地下,落在那些奋力生长的草谷间。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大河的水流在咆哮!
    漫长寒冷的冬季结束了,天空中晴天万里,响起惊雷。
    大河开始慢慢的涨水了,河水明显出现了上涌,天地间的湿气逐渐增大,春天一来,又到了发洪水的好时节。
    妘载喘息着,走过如此远的路程,当再抬起头的时候,万里的原野尽头,出现了一座巍峨的巨山,它似乎和远方的昆仑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又似乎独立在黄河的上游,在它的背后,是一片雄伟的高原,星宿海被它牢牢挡住,仿佛一只横劈下来的大手,将天地之间,沟通东西方的宽阔道路,当中斩断!
    大河从那座山中涌出,从一个高大而狭窄的地方,欢快地奔涌而出,唱着雄壮的歌儿一路向东。
    它蜿蜒经过的地方,都将被哺育,人族与众生都在这些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积石山前,大片的土地,都是隆起来又陷落下去,像是一个个奇怪的土包,土包当中又有坑,包裹着一个又一个星罗棋布的小水潭,这里是可怕的沼泽地,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形成了!
    夸父追日,曾抵达积石山的西边,但依旧没有见到太阳落在哪里。
    世人所称的虞渊,古之葱岭,那是帕米尔高原,离这里还有千里之遥。
    “那,就是积石山!”
    “太巨大,这是一座山脉,并不是单独的山岳?”
    “看啊,那是大泽!”
    “大河被堵住了,那是和龙门一样的情况!”
    山的胸腔,喝饱了水,吞不下去而溢满出来。
    但很快,有人发现了不对。
    大家在靠近,但积石大泽实在是太大了,很久以前形成的大型沼泽,让这里险象环生,下面的泥潭一旦踩入其中,就犹如陷入无底洞一样。
    “快看,积石山上居然有图画!”
    有人指着那座高大雄伟的巨山,发出了惊讶的呼喊,原来在积石山的一处山峰旁,居然出现了巨大的岩崖画!
    这是祭祀什么时代的古老天神?
    “没见过,连我也没见过,真是奇妙。”
    昆仑上帝在人群中,看到那巨大的,犹如鬼斧神工一般涂抹出来的古代岩崖画,他也十分惊讶,至少在他的认知中,合雄氏之前,这里不应该有人,合雄氏之后,即使是燧人氏也没走到过这里。
    黄帝还曾认为,华胥氏之国就在这个地方,这里的人们平均富裕而不老不死,只有欢乐和生命而没有痛苦和死亡。
    直至颛顼与康回大战,一路打到不周之山,在黄河之源,或许才经过这块地方,也或许没有经过....毕竟大河是蜿蜒的曲线,而不是直线,积石山的位置,确实是在不周山之前,可两者的地理方位,相差数百里。
    “看上去像是贺兰山的岩崖画....”
    “这座山,不对劲!”
    妘载作为地理工作者,敏锐的发现这座山的异常,巨大的岩崖画先不说是什么时代的人作画上去的,或许这是某个会飞的神灵的自画像.....
    更大的异常,在于山体周围的情况,这里除去小土包之外,还散落着许多看似无序,其实非常有秩序的巨大石块。
    这些石块所标记的地方,是没有被河水侵袭的地方,属于沼泽中的安全区,石块和石块中间,有一些长长的沼泽凹槽,似乎很久之前就存在了。
    而从大河在沼泽中的,在那座巨大河床中摆荡的轨迹,就可以看出来,这些石块,是在标记大河的动向!
    也就是说,在不知道多久之前,这里曾经生活着一些人,他们用巨大的石头,划定了居住的区域,保证自己不会被大河的摇晃波及。
    而这座积石山,突兀的出现在大河中央,再看那些巨大的石头.....
    妘载来到高处,看到整个布局。
    这些巨大的石头,所规划出来的区域,都似乎在配合着中央的积石山,这积石山,让妘载感到眼熟....而后很快就看出来了东西!
    “大防洪城和引水水渠!”
    这是惊人的发现,积石山的状态,不像是天然生成,而像是被人,强行放在这里的!
    “你说什么,这怎么可能。”
    “即使移山之术,数十个顶尖大巫施展,也搬不动如此巨大的山脉!”
    “这可是一段山脉,不是土丘!”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么这些巨石,又是谁放在这里的呢,如何得知它们的年代?”
    跟随妘载而来的首领们,提出了各种问题,他们看向这座积石山,或许自这里的某些“部落”消失之后,他们就是千年以来,第一批到访这里的客人。
    “挖掘沼泽,从沼泽的变化程度,可以大致推测出这片土地产生变化的时期,从而大致推断这些巨石的年份。”
    “毕竟这么大片的沼泽,如果是现在,肯定是不能在这里生活的。”
    “但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打开积石山,疏通大河,所以研究它的成型时间,这是不必要的行为。”
    远方的积石山,被云雾所遮蔽,河水的水汽升腾起大量的白云,太阳光照耀黑色的山体,使得它越发巍峨苍茫,像是一位闭口不言的,已经沉睡了上千年的古老天神。
    妘载目光迷离,记忆中,很久很久之前,所看过的一些学术报告,在此时被重新整理出来。
    “确实是有这种传说.....积石山,其实是人为堆砌成的治水工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年代,人们不知道如何治水,于是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用大量的土石堆积起来,阻塞河道,让河道的出水口变得狭窄.........古人逐水而居生活,在河岸边堆积石块阻止河水的泛滥,效果很好,这些堆积起来的土与巨石,坚稳如同大山,因此就被称为积石山。”
    “那些巨石,是检测大河摆动幅度的警报,一旦大河的摆动幅度,没过了巨石,那么人们就要开始迁移,不能在居住在巨石附近。”
    “那座狭窄石门,也有人为劈凿的痕迹!”
    荒古年代,先民们虽然做出了,在后世看来有些愚蠢的堵水行为,但在他们的那个年代的认知中,这就是最好的治理方法了。
    水来土掩,难道不对吗?
    于是他们堆砌出了这座山,这座宏伟的土石之山!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伟大的奇迹,如果它不是屹立在大河上游,我应该将它保存下来.....”
    妘载叫来史官,进行拍照取证,同时自己拿过纸笔,把这伟大的,且即将彻底在天地间消逝的雄伟神迹,记录下来!
    “可惜,再伟大的神迹,如果阻挡了后人的生存,那也必须毁掉。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见解,古老的先祖们不会再回来,而我们,将踏着你们的脚步,完成你们未竟的事业!”
    .........
    “从西王母国,沿大河再西行五百里的地方,便到了积石山。
    古人垒砌巨石堆积成这座大山,防止大河水患的侵袭,山上有很多花草树木,到处是金属矿物和巨大的岩石,攀登上山,向西方眺望可以看到高原上的星宿海。
    山中没有野兽,山下到处是吞人的沼泽,沼泽中的水坑与草甸,犹如棋盘上的黑白棋一样星罗棋布,山的岩崖上有祭祀古代天神的石画。
    大河从积石山中通过,在狭窄的石门外积聚起来。
    中原百揆,妘载,于帝陶唐七十九年,始辟大山,导河于积石之门,疏浚淤塞,通连大海!”
    ————《山海经·大河西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