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 > 李治你别怂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云破天开

    再英明神武的人,喝醉以后的智商也等同于智障。
    李钦载不是针对李治,而是针对在座所有喝醉的人。
    现在的李钦载只想一件事,如果此刻向李治提出,大唐国库的钥匙交给他保管,成功率应该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就是担心李治第二天酒醒后不认账,不用怀疑,渣男第二天提上裤子后都这德行,李钦载太懂了。
    喝醉后的李治情绪很不稳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李钦载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武敏之把他那套疯批本事全传授给李治了,怎么会如此有神韵。
    对李治内心的苦楚,李钦载其实很理解。
    帝王,不是凡人眼中后宫佳丽三千,每天啥事不干,只顾着在后宫配种,国事朝政一概不理,全扔给下面的臣子去办。
    不可否认历史上确实有这种帝王,但李治绝对不是。
    事实上李治无论是感情生活还是平常过日子,都比寻常的权贵寡淡多了,说他“清心寡欲”都不算夸张。
    摊上武后那样的婆娘,何来三千佳丽可言?以武后的本事,后宫三千冤魂还差不多。
    李治登基后承受的便是天下臣民的质疑,轻视,以及“不类乃父英武”的负面评价。
    这些年李治励精图治,但成效甚微,李世民在世时发起了太多征战,国库民间皆贫苦,李治即位后,大唐在军事上其实大多数时候是采取守势的,不是将士们不勇武,而是因为打不起仗了。
    从永徽年即位开始,臣民们发现大唐每年征服的土地少了,灭掉的国家少了,将军们赋闲在京,建功晋爵的机会少了。
    处处比不上贞观年间,臣民们拿李治与李世民比较时,谁还会给李治正面评价?
    这种情况直到李钦载的出现,大唐的国势才慢慢有了转变。
    无论别人承不承认李钦载对大唐的贡献,这些年大唐在军事上,民生上,粮食产量上,未来百年的战略上,都无法摆脱李钦载的影子。
    是的,每件事都有李钦载的参与,尤其是军事上,火器的出现,让大唐王师将士恢复了贞观年间的雄风,甚至有了质的飞跃,对周边邻国形成碾压式优势。
    于是,倭国被灭了,高句丽被灭了,新罗眼看也要被灭了,吐谷浑被收了,西边的吐蕃惶恐不安,军事上不得不转攻为守,再也没有对抗大唐的勇气,为了消弭兵祸,吐蕃大相甚至愿意签下丧权辱国的盟约。
    细数下来,这些功绩都与李钦载有着直接的关系。
    李治呢?
    这些功绩当然也要算在李治的头上。
    有了李钦载的辅佐,李治这位帝王的懦弱形象,早在当年灭倭国,收吐谷浑时,朝野臣民已开始慢慢扭转。
    现在人们评价当今天子,不会再说“不类乃父”,而是用傲娇的态度,淡淡地评价一句“嗯,这位天子还行,没丢太宗的脸”。
    然后呢?
    新罗国即将被灭,吐蕃的南面门户被大唐硬生生敲开,人们或许又将换上新的评价。
    “嗯,这位天子确实不错,比当年的太宗先帝还强。”
    军国大事离百姓太遥远,或许又会换个话题。
    “你家今年收成了多少斤番薯?”
    “一两千斤番薯屯在家里,除去交给官府的粮赋,还能余下千百斤,哪怕遇到灾年,家里人也饿不死。”
    “这位天子比太宗先帝强太多了,大唐从麟德年间开始,民间不会再饿死人了,再倒霉的灾年也不慌。”
    民声,评价,在这几年里不知不觉慢慢地扭转。
    大家都在平淡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今天与昨天前天没什么不同,。但好像又确实有些不同。
    几年过去,这个世界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悄悄地改变了许多。
    李钦载便是那悄无声息唤雨的人,而李治,他什么都没做,可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他选择无条件相信和支持李钦载,李钦载回报给他蒸蒸日上的国运气数。
    积抑多年的压力,背负多年的非议,随着大唐收下金齿部,好像一夜之间风评陡转。
    人们终于发现,这位天子好像真的不错。军事上灭了一国又一国,让大唐的子民扬眉吐气,民生上推广了番薯,百姓们再也不担心灾年饿殍千里。
    不错,确实不错,不比太宗先帝差,甚至比先帝强。
    李治等这句话,等了很多年。
    今夜,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喜悦,随着美酒吞入腹中,仰头呼气,泪眼笑看云破天开。
    看着流着泪又哭又笑的李治,李钦载心头不由浮出一句诗。
    “轻舟已过万重山”。
    没经历过苦难的人,永远不懂这句诗承载了多少酸楚与释然。
    那些曾经渡过的恶水险滩,回首再看,不必感激,只有对自己满满的心疼。
    曾经的我啊,是如何扛下这些的。
    大醉酩酊,李治被宫人扶回了后宫,而李钦载也有了七八分醉意,被安排在宫里一间偏殿睡下。
    万幸的是,李钦载醉得不够彻底,这次终于没干什么出格的事。
    第二天一早,李钦载醒来后出宫回到府里。
    回家之后二话不说,继续补了个回笼觉,睡到下午终于自然醒。
    …………
    海东半岛,新罗国。
    王师节节推进,势如破竹。
    火器出现在这个原本不该出现的年代,不得不说,它已完全改变了战争的模式。
    曾经大唐最厉害的敌人高句丽,费尽三代帝王之毕生,仍无法征服的土地,在火器面前却脆弱不堪,完全被碾压。
    强大的高句丽都被灭了,新罗国更是不堪一击。
    当大唐突然对新罗国开战时,国主金法敏还在试图挽回局势。
    新罗国的君臣仍不敢置信,向来睦邻友好的大唐,怎么可能突然将刀尖对准了昔日的盟友。
    于是两国开战之后,金法敏拼了命的给李治递国书,递书信,递检讨,涕泪横流认错赔礼。
    新罗不该阳奉阴违,新罗不该收容高句丽残兵,新罗不该背刺盟友……
    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完全不理会,大军按照既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将战线推进到新罗国的腹地。
    三个月时间,新罗的大半国土已落入大唐手中。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