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非正常音乐家

第206章

    但其实,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还是那个样子。
    没起到一点作用。
    大众或许关注了,但实际上,也仅仅只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关注上……其实并不会有人在意那么多。
    或者说,对很多大众来说,这些东西都太遥远了,与自己不沾边。
    除了“消费”,李少杰想不出别的词。
    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做点实事,那就不能消费本就很难的群体。
    做歌。
    第一件事,想的就是代入感。
    【如果我是满心压抑,对生活绝望的青少年,会如何?】
    框架基本上是成型了。
    但具体怎么做,就需要换位思考。
    【到底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李少杰翻看起了许许多多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书籍,以及心理学,甚至是一些病人对于抑郁症过程中的叙述与描述。
    既要起到“预防”作用,也要能够悬崖勒马。
    那么只有这么一个办法。
    在本身振奋激昂的同时……
    最要关注的是:
    【精神与信念的洗脑植入】
    针对于这一主题……
    想着如何去感动人,如何去振奋人,反而是走到了歪路。
    因为,有一个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
    【真正走到了那一步的青少年,是根本不可能被“感动”的歌曲所感染,也不可能在“激昂”的音乐里获得力量。】
    自杀倾向化作现实行为的时候,本身已经心灵麻木。
    怎么可能会轻易的被你感动,被你振奋呢?
    “对!不能以普通人的思维去思考创作思路!!”
    李少杰眼前一亮。
    “走到了那一步的人,需要的不是感动,而是一个精神与信念,这样的植入,拉回他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力量的注入,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以需要将最关键的内容华彩化,变成记忆点,直接进行信念与精神的洗脑植入!”
    “而为了流行,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对正常大众的洗脑传播。”
    李少杰的话语与行为,让房澈和周志豪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有些难以理解李少杰的想法。
    正常来说……这种偏向于激励的歌曲,这种目的是为了“降低青少年自杀率”的歌曲……市面上不是没有。
    可都是着重于“情感”的表达。
    李少杰的话,却好像第一个就将这个方式给否了!
    那要如何做?
    “杰哥,啥意思?”
    房澈是真的不懂了。
    “按理来说,正常的不都应该是注重这种情感的抒发吗?”
    “扯淡!”
    房澈的话一出口,李少杰就翻了个白眼。
    “很多反应这些情况的歌曲,是唱给普通大众听的,是为了感动正常人的,用意是什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一类情况。”
    “这些歌曲对于实际需要帮助的人,却完全没有任何用处!!”
    李少杰摇了摇头。
    “笨比,用脑子想想,一个马上就要跳楼的人,会听你的安慰吗?”
    “任何安慰都是稳住情绪的,真正的办法是消防员老大哥扑上去给人摁地上……”
    “卧槽?!”
    李少杰的话,让房澈当时就卧槽一声。
    仔细想一想,似乎有点道理。
    “你要知道,有了这种倾向的人,或许有一时冲动的原因,但其实内心是经过了反复反复的斗争与折磨后才会选择的,你能想到的安慰词,在他自救的时候就已经全部试过了。”
    李少杰摇了摇头。
    “每一个有这类倾向的人,在动手前,其实都是会无数次本能的尝试自救。”
    “这种死亡的恐怖,在想要动手的时候,是会无限放大的,所以,能够催发死志,彻底下定决心,一定是因为高压真的高到窒息,撑不住了。”
    “这个时候,音乐力量很小很小。”
    李少杰摇了摇头。
    “一时的感触,一时的畅快,是一点用都没有的,这种压抑,是一浪持续一浪的,所以,情感的共鸣,感动?对于当事者本人来说,没有一点意义!无用功!!”
    “就是洗脑!就是植入!直接将生命,勇气,活下去,这些东西,直接塞进他们脑子里!”
    看到房澈与周志豪依然是一脸疑惑,李少杰呵呵一笑。
    “毕竟,其实真正的抑郁症体验,和正常人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
    “真正的抑郁症不是一时的心情低落,而是连续数十小时,反复席卷数周数月,几乎无缘由,无间歇的持续低落,像是潮水一样,根本不是抒发,说教,鼓励,就能解决的问题。”
    “不然,全天下的心理医生就全失业了!”
    “哈哈!”
    房澈和周志豪忍不住点了点头。
    似乎说的在理。
    如果讲道理真的讲的通,这世界也不会有那么多流氓了。
    “其实,有不少抑郁症反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抑郁症。”
    李少杰对两人说道。
    “抑郁症的人往往很羞于启口,觉得说出去会显得自己很软弱,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外表很开朗,幽默,像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人,实际上,这样的表现正是因为对抑郁症的恐惧,而造成的一种下意识的自救方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