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特种兵之二次入伍

第756章

    在一次机步营的战术训练中,江水来到了这里,狄龙将目前进行的战术对抗程度告诉给了江水。
    然后江水指着战术训练中,问着那边的两个几人小组是什么意思。
    狄龙解释说那是受到重创的两个班,一个班损失了四人,一个班损失了五人,然后就成了这个样子。
    “那为什么不考虑把这些剩下的人,合成一个班继续战斗?”
    这却是江水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战狼、想到了老a,就是同样的模式,不管有几个人,都会有一个指挥者,执行任务。
    但是常规部队的单兵战斗力,自然不能和战狼、老a相比。
    不过,重组战斗却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江水的一番话,却是给狄龙问懵了,因为他真的从来没有往这个方面想过。
    “一定要关注最下面的班组,战场上什么情况都会发生,班重组、排重组,甚至是连重组,都必须要有相应的紧急预案,协同作战方面的计划方案也要做到周全……”
    然后,江水更是整出了一大份,关于协同方面的计划方案,让狄龙大开眼界,因为这里面将战场上,所有可能发生的都情况全都列出来了。
    而且里面所有提到的种种,很多都是狄龙想象不到的。
    更关键的是,每种发生的情况,上面都给出了妥善的布置,让狄龙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以前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面似乎都能找到答案。
    狄龙后来,用了两个字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震撼!”
    而对于侦察连,江水无疑更具有话语权。
    毕竟,两次入伍的他,在下连之后,都是当了侦察兵。
    在侦察连里,侦察连连长与几个后勤兵种单位正在进行互相联合的组训。
    就是几个后勤兵种单位联合起来,派出一支队伍,然后侦察连负责侦察情报信息。
    而江水对侦察连目前的任务,提出了问题:“你们这次侦察的对象是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分队,这个分队是什么编制?多少人?各带什么武器?什么情况下投入使用?一般部署在什么位置?如果长期防御,他们换不换班?多长时间换班?”
    这一连串的问题整的侦察连的官兵面面相觑,大家一时都答不上来。
    有人想了想,斟酌了一下说道:“大约是连排级的编制,七八十人……”
    “停!”
    江水当场就直接打断了:“研究对手的编制、装备,要把大约、大概之类的词汇,从我们的‘字典’中删除出去,是多少就是多少,这些基本问题都搞不清,你侦察的是什么意思?更不要说还要利用这些侦察来的情报信息作战了……”
    “如果连敌人最基本的情况都摸不清的话,那谈什么来打赢?”
    从此,侦察连痛定思痛,开始深入钻研侦察之道,全方位的锻炼大家的侦察能力。
    同时。
    江水也发现了常规作战单位,一直存在的一个诟病。
    那就是在作战的过程中,基层官兵的命令传达,都是靠吼。
    然而战场上,枪炮声是很大的,光靠嗓子吼,很多的时候,战士根本听不清,这无疑会导致面对敌人的时候,因为命令传递的不及时,可能造成贻误战机的情况。
    所以,基于这一点,江水开始给全旅配备简易的通讯设备仪器,因为精密的设备仪器,造价太高了,即便是沉军那里全力支持,装备部那里也根本没办法达到这种要求。
    不过,即便是这样,江水已经很满足了,毕竟,他也真的没想到,自己这种已经算是很无理的要求了,这都能通过,即便是最次的设备,江水也非常高兴了。
    随着江水出现在下面的各单位。
    几乎大部分单位都获得了受益匪浅的指点,江水的实战经验,让他们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对于怎么作战,如何作战,也都有了一定的认知。
    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毕竟,现如今和平年代,国内的部队,如果不是一些特殊单位,那就是一点实战经验都没有,这一点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所以。
    真正的实战经验,有多么重要,在这里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因为他们没有实战经验,而江水有,江水通过实战经验,给他们找出不足,指定好以后的训练方向,这可是让他们的实力迈进了一大步啊。
    虽然不会有真正的实战,可只要他们顺着江水的思路训练下去,他们的临阵反应,肯定是要比其他单位强的多的。
    而也正是因为江水不断的健全山豹旅的作战训练方案计划,使得江水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受到了山豹旅广大官兵的认可和支持。
    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主官具备优秀的才能,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老话在什么样的年代都不会过时。
    整个山豹旅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进行了全面的训练,基层官兵也都非常刻苦的训练,整个山豹旅开始向着无法预知的方向发展了起来。
    ……
    然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东南军区。
    沉军这里遇到了一件,非常让他头疼的事情,那就是来自于高士巍和谭建国的指令,关于军区展开“决战2017实兵对抗演习”的正式通知。
    第547章 沈军的担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