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探秘全球:从发现绿尾虹雉开始

第685章

    一年没见,这里的荒漠化开始变得严重。
    倒不是因为环境的问题,塔里木当局已经想方设法治理环境,但是气候、自然条件的改变,让这里的治理很是困难。
    第二天清晨,林飞背上背包,带着海东青,再一次进入到塔里木森林。
    “我现在要去找一只一岁半左右的小老虎。”
    “这也是我最早遇到的小老虎。”
    林飞向直播间的网友们说道。
    由于这一年多林飞的人气急速的增长,所以很多新粉丝并不知道小丢的故事。
    老粉感慨万千。
    【呼,最早就是在这里看飞哥直播的,想不到一年已经过去了!】
    【回想这一年真不可思议啊!】
    【当时看他徒步青藏高原就觉得他很厉害,想不到现在已经是国际明星了!】
    【飞哥是真的超乎意料的强!】
    弹幕不断涌来。
    小隼在头顶盘旋,发出一阵一阵尖锐的鸣叫声。
    与此同时,半荒漠地带,草丛旁。
    一只小老虎忽然觉得鼻子有些痒,它从睡梦中惊醒,发现鼻子上爬着很多小蚂蚁,急忙站起来摇头晃脑的甩掉这些蚂蚁。
    旋即,鼻头传来一阵阵刺痛的感觉。
    小老虎很不开心。
    这几天去哪里都有这些可恶的蚂蚁,让它睡觉都睡不好。
    它愤怒的用厚厚的脚掌踩着地上的蚂蚁,很多蚂蚁被踩死,但更多的蚂蚁又爬了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一声熟悉的鸣叫声响起。
    下一刻,一只白色羽毛黑色斑点的神俊小鸟从天而降,落在了地面上。
    小老虎抬头看去,看到熟悉的面孔,顿时开心的上蹿下跳。
    海东青依然高冷。
    二者的命运不太相同。
    小老虎因为是老虎,不能被人携带着离开,所以一直在这片森林生活。
    海东青已经跟着一个人类环游了整个世界。
    没多久,只听一阵脚踩树叶的沙沙声响起。
    接着,林飞出现在小老虎的实现中。
    “小丢!”
    林飞高声呼喊了一句。
    听到林飞的话,小丢站起来,然后满脸委屈的朝着林飞跑了过来。
    林飞张开双手,小丢直接跳到林飞的怀里,前肢搂着林飞的脖子,嗷呜嗷呜的大哭着。
    “没事,没事,我接你回去,以后保护基地都是你的。”
    林飞抱着它,也是笑着安慰道。
    第四百三十七章 飞哥再喂保护基地的动物都过来了
    塔里木盆地。
    林飞把小老虎身上的蚂蚁都拍打下去。
    看到这些蚂蚁,林飞眉头也是皱了起来。
    森林的生态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大自然的变化面前,人类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小老虎现在一岁半,看起来还是一只萌萌的幼崽。
    林飞从背包中取出一块生肉牛排,直接喂给了小丢。
    小家伙立刻开心的吃了起来。
    观看直播的网友们也很开心。
    【又见面了,小丢!】
    【这只小老虎看起来和飞哥好亲近啊!】
    【飞哥养了这么多动物,这只小老虎应该算是第一只,比海东青还要早。】
    【没错,小隼在其他动物面前是老大,在小丢面前还要排老二。】
    海东青也很高兴。
    一般情况下,海东青都会在天际翱翔,巡视四周。
    这一次,它没有再高飞,而是安安静静的站在林飞的肩膀上,时不时看小老虎一眼。
    林飞抱着小老虎走了一段距离,然后把小老虎放在地上,让它自己走。
    “呼,时间过得真快啊,环游世界一周后,想不到又回到了起点!”
    林飞感慨道。
    最初他也是在这片森林中结识了小老虎和海东青。
    当时小老虎刚出生没多久,因为贪玩把自己丢了。海东青刚学会飞行,被一只成年的玉带海雕欺负导致重伤。
    林飞带着这两个小家伙,一边喂牦牛奶,一边喂鱼肉,才把它们救回来。
    现在再看,小老虎健康长大,海东青威风凛凛。
    就像是林飞的保镖一样。
    老虎要是再长大一些,这种感觉会更加的明显。
    而后,林飞联系塔里木护林所的人,协商关于把塔里木虎接引到保护基地的事情。
    林飞现在的保护基地内部,野生饲养塔里木虎的话,可以容纳六只老虎左右。
    毕竟只是一座山林和一块平原,面积有限,无法和真实的自然相比。
    如果是用动物园圈养的方式,就能同时养很多老虎。
    不过老虎是野兽,野性比较强,所以林飞打算接引四只成年的塔里木虎回去,再把小丢也带回去。
    接着,林飞就和塔里木护林所的人着手这件事。
    为了保护野生塔里木虎,国家林业局和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也下了专门的保护方案。
    就这么忙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几辆运输车压着成年的老虎,回到了青城山野生动物保护基地之中。
    工作人员把老虎放进了森林中。
    这些老虎转醒后,看着陌生的环境,立刻都跑开了。
    “呼!接下来保护基地需要时时刻刻观察塔里木虎的状态,看它们适不适合这个地方生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