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探秘全球:从发现绿尾虹雉开始

第670章

    然后,又是取出户外野炊工具,就是用三根铁杆围成一个稳定的三角体,然后把锅吊在铁杆的交点上。
    下面可以点火,然后在锅里做饭烧水。
    晚饭林飞也没有花费太大的功夫,只是吃了一个简单的牛肉胡萝卜汤,配一晚即食米饭。
    林飞坐在大石头上看向河里,河里有很多鱼,肉眼可见。
    夕阳的光辉洒在河水上,有几条大鱼嘚瑟的从河水中跳出来,晃动起一大片的水花。
    一众钓鱼老哥看到这一幕,顿时心里十分的痒痒。
    【这地方能去野钓吗?这鱼也太多了!】
    【让我去这里钓鱼吧,花多少钱都乐意!】
    【那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去都难,你们还想去钓鱼?】
    【卧龙保护区是我们国家第三大保护区,四川第一大保护区,劝各位老哥别想了。】
    弹幕十分的热闹。
    丰富的物种引起了很多人的欲望。
    但国家级保护区的保护很严格,只允许公职人员在其中进行保护动物相关的活动。
    所以,才有动物们这么生机勃勃的场景。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太大了。
    林飞吃完晚饭后,在河边把锅和碗都清洗干净。
    然后,他搭好帐篷,住在保护区的大自然之中。
    这边的生态要温和很多,没有什么毒虫猛兽,非常安全。
    几只松鼠站在树枝上啃着坚果,注视着这个闯入森林的不速之客。
    接下来的几天,林飞就在这片区域拍摄亚热带森林的动物物种。
    这一次的纪录片和之前不同,不再是那种探秘极为罕见的野生物种的习性,而是讲述在一个完整的生态中各种各样的动物们的生活状态。
    亚热带南方动物群落中,有一个藏酋猴的种群,林飞拍摄猴子又解锁了猴儿酒的奖励。
    同时林飞拍摄到了金钱豹的踪迹,由于林飞的万物亲和能力,金钱豹并没有对他表现出任何的攻击性。
    这天,林飞收拾好东西,继续向前深入。
    “第一个区域亚热带南方动物群拍完,我现在进入了第二个区域。”
    “大家可以看到,这边的树木明显有了变化。”
    “之前的区域大多是常绿阔叶林,现在是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在一起。”
    “这片区域叫做适温性南北动物群。”
    林飞踏上征程后,向网友们解说道。
    这一路上,林飞一直在向上走。
    这里的地势高低起伏,是由低到高的山地。
    不同海拔的植物、动物分布都不相同。
    “今天再往上走走,上面是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局,四个管理站都归管理局管辖。”
    “管理局建在比较高的山地,可以走山路上去,我相当于是走的野路子。”
    林飞又是说道。
    网友们看向直播画面。
    和之前相比,这里的树木颜色确实变深了一些。
    少了几分青色,多了几分深绿色。
    不同的区域有所区分,但是物种分布也不会差太多。
    比如金猫主要在亚热带区活动,温带区也有金猫,不会划分的那么明显。
    “这片区域数量比较多的是黑熊、大熊猫和林麝。”
    “黑熊和大熊猫是能在同一区域生存的。”
    “这几天可以好好看一看熊猫。”
    林飞的话引起了网友们的兴奋。
    前几天拍摄的时候,大熊猫的数量比较少,大家还怀疑是不是熊猫都不生活在这里。
    【终于能看滚滚了!】
    【听说大熊猫都是独居的!】
    【反正没天敌,食物丰富,大熊猫想干啥就干啥!】
    弹幕不断涌来。
    林飞顺着山路向前,他的右侧是一片茂盛的竹林。
    竹林太密,以至于林飞无法从竹林中穿过,只能顺着竹林的边缘绕开这个地方。
    就在这时,林飞忽然听到一阵竹子断裂的声音响起。
    小边牧也听到了这动静,立刻警觉起来。
    林飞正疑惑发生了什么,接着,出乎林飞预料的画面出现了。
    只见他的面前,忽然一只大熊猫碾压断一大片竹子,从竹子坡上滚了下来,刚好滚到林飞的前面不远处。
    网友们也有些懵。
    什么情况?
    这只滚滚怎么憨憨的?
    大熊猫落在地上后,似乎有些站不稳,它摇摇晃晃的站起来,回头就看到一只两脚兽和一条狗,顿时吓了一跳。
    它原地站起,抬起了前肢,似乎是准备吓走林飞。
    林飞被它这一套操作弄得满脸都是问号。
    这是什么表演?
    虽说是国宝,但是这只国宝看着好像不太聪明的样子。
    大熊猫看到林飞和边牧都没有什么举动,前肢慢慢放下,然后四肢着地,还是谨慎的看着林飞。
    地上有不少散落的竹子,都是大熊猫从竹林里滚下来的时候带下来的。
    林飞半蹲下,捡起一大片嫩竹,然后慢慢向前递给了大熊猫。
    大熊猫本来还很谨慎,当它看到竹子递过来,眼睛都直了!
    然后,它憨憨的接过竹子,直接坐在地上啃食了起来。
    刚才发生的事情它也似乎什么都不记得。
    见状,林飞无奈笑了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