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 > 禁区之狐(下)

第1657章

    “这什么神仙剧本?!中国队等于是带着1:0的领先优势开始这场比赛的!”
    “之前我们都认为这场比赛双方会打的很谨慎……谁能想到中国队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这对我们这些中立球迷们来说是好事,因为以这场比赛的热度,现在中国队领先,一定会刺激到英格兰队!这场比赛接下来……好看了!”
    “面对中国队这么快速的进球和领先,英格兰队会拿出什么表现来回应呢?真是令人期待!”
    “本届世界杯首场四分之一决赛,有一个美妙的开局!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预感,这场比赛必将成为本届世界杯上的经典对决!”
    ……
    正如这些中立解说员所说的那样,这场比赛因为中国队早早进球,必定会变得非常好看。
    原来那些认为两队可能会谨慎试探一阵的人,现在都改变了看法。
    中国队都领先了,以英格兰对中国队的仇恨,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他们肯定会压出来狂轰滥炸,这样一来,身后空当就会增加。双方打得大开大合,这场面能不好看吗?
    中立解说员们都是不在乎最终谁赢谁输的,只要比赛好看。
    英国解说员就不同了,马修·考克斯在丢球之后语气有些失落和焦急:“比赛才刚刚开始了三分钟,我们就落后了!球员们显得太着急了!压得过于靠上,给了中国队打反击的机会!”
    说到这里,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这表现不像是一个专业足球解说员,倒像是一个普通球迷,就只知道抱怨,给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
    于是他又调整心态和语气,重新说道:“不过开场就丢球既可以是坏事,也能成为好事。这可以提醒我们的球员们,他们现在正在踢的是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对手也是东道主中国队。只要能够放下急于复仇的心态,稳扎稳打,还是有机会的。毕竟比赛才刚刚开始……”
    他在安慰电视机前的英格兰球迷们。
    开局就丢球确实不是好事,可是从积极的方向来看待这个事情,开局丢球就意味着落后一方有大把时间追回来。
    这总好过在比赛最后一分钟被对手领先吧?
    这么一想,就连马修·考克斯的心情也没那么郁闷了,语气都重新振奋起来:
    “我们还有很多时间!世界杯踢到四分之一决赛这个份儿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谁是肯定能够赢的。现在取得领先的也未必就能一直保持领先到最后!在主场球迷们的助威声中,中国队应该不会进了一个球后就收缩防守,他们肯定会继续进攻,这样一来他们身后就会出现空当!我们的球员当务之急是要先冷静下来,不要被这个丢球打乱自己的节奏!”
    ※※※
    中国队的球员们终于结束了庆祝,他们纷纷返回自己的位置。
    秦七转身向球门方向走去,在他正前方,就是白龙湖球场的北看台。
    那副巨型tifo已经被撤下,只留了最下方的横幅,还悬挂在第二层看台和第一层看台之间的栏杆上。
    那条和整个北看台等宽的横幅尺寸惊人,上面的每个字也都非常醒目。
    《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
    为了胜利一无所惜……
    秦七在心里咀嚼着这句话。
    他很清楚锦城的球迷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王队四年前为了中国队能够晋级八强,不惜手球犯规,让自己被罚下,缺席四分之一决赛。甚至还在赛后的四年时间里不断遭受网暴和抹黑……不就是“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吗?
    所以锦城的中国球迷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声援王队。
    不过……
    这次,我们应该不会让王队为了球队的胜利,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了。
    想到这里,秦七抬起双臂,朝着看台上的中国球迷们不断向上挥舞。
    引导球迷们发出更大的欢呼声,来为球队加油。
    就像是蝴蝶振翅,他成功地在看台上掀起了一阵风暴。
    “中国队!加油!”
    “中国队!加油!”
    “中国队!加油!”
    不只是北看台,除了英格兰球迷们比较集中的南看台,其他三面看台都发出了这样整齐划一的呼喊声。
    英格兰人憋了四年,对那场比赛耿耿于怀。
    中国人又何尝不是憋了四年?
    因为在过去四年,英格兰媒体不止一次讥讽中国队只能靠下三滥的手段才能赢球。
    他们甚至呼吁国际足联让中国队和英格兰再重赛一场,仿佛重赛一次,英格兰队就可以击败中国队一样。
    现在机会来了,双方再一次在世界杯上相遇。
    中国球迷想要让傲慢的英格兰人知道:
    就算再来一次,我们还是会击败你们!
    而且这次,我们会赢得让你们无话可说!
    他们把这口气化作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是白龙湖球场的龙吟。
    第2136章 英格兰的机会
    “vamos!china!”
    “中国!架右!!”
    哈维尔卖力地挥舞着手中的那面五星红旗,他和他的同伴们正在努力跟上中国球迷们的节奏,跟着一起用自己的母语,或者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在为中国队加油。
    喊完之后,他们又兴奋地凑在一起议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