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晚唐浮生

晚唐浮生 第33节

    离开这个村子后,邵树德又在附近转悠了几天,这才返回了州城。
    “玉娘,帮我记一些东西。”吃罢晚饭后,邵树德坐上特意找人打制的交椅,说道:“不用太文雅,我说什么直接记下就行了,我怕忘了。”
    赵玉点了点头,磨完墨后摊开纸笔,看着邵树德。
    “第一条,要修陂塘、开凿水渠。”
    赵玉依言记下。
    “第二条,找人建提水车。”
    “第三条,打制更多农具,广蓄牛马。”
    “第四条,对党项部落动兵。”
    写到这里,赵玉一颤,仿佛会说话的大眼睛看了下邵树德,充满忧虑。
    “罢了,最后一条先划掉吧。”邵树德叹了口气,道:“如今不是好时机。明年一旦有事,后方又不靖,怎能安心出师。”
    “郎君要出征?”
    邵树德注意到了赵玉对自己的新称呼,之前是“将军”,显得有点生分了,现在叫“郎君”,显然说明了很多事情。心情大好之下,直接将美娇娘搂在怀里,看着她妩媚的双眼,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黄巢已经突破层层拦截,将手握重兵的高骈甩在身后,而今在河南攻城略地,号数十万众。他若有心,必会入关中,逼近长安。届时,圣人怕不是又得昭告天下,令诸道兵马勤王。京西北八镇,素为朝廷屏藩,焉能不出兵?”
    “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夏绥镇百余年来便与吐蕃、回鹘、党项征战不休,军士精锐,能征惯战。诸葛大帅手握两万雄兵,还有党项蕃部兵马,若是倾巢而出,带着三四万人南下不成问题。或无法正面击败黄巢,但自保应无大的问题。”见赵玉不说话,邵树德又解释道。
    “郎君已是一州之主,手握精兵,诸将顺服,就不能安安稳稳地守着这份基业吗?”赵玉幽幽叹了口气,似是想起了自己不堪的过往,用低如蚊蚋般的声音说道:“郎君能善待我们母女,甚好,妾也不想被人掳来掳去。”
    “既入此局,又如何能够退出。”邵树德莫名想起了后世割据西北长达三百多年的拓跋党项政权,人家那也是长期消化了夏绥银宥四州,然后又占了灵州这个产粮后勤基地,方才有资本关起门来做土皇帝的。
    而今自己治下不过四五万百姓,连铁林军都养不起,又有什么资格选择呢?关中数十万兵马的混战,穿越者又如何?一个不好,也被碾成齑粉。
    “果儿最近在做什么?每次回家,她都躲着我。”
    “妾在教她读书习字。”赵玉道。
    “用不用请个先生?”邵树德问道。
    赵玉无奈道:“绥州的那些先生,学问还不如妾精深呢。”
    这事并不出乎邵树德意料。天水赵氏,在国朝虽然算不上顶级家族,但也是个中等门阀。赵玉的先祖赵慈景娶了李渊第五女长广公主,国朝二百余年,已经出了数十位五品以上官员,其中四人更是当过宰相。
    赵玉的父亲曾在太原府为官,卒于任上。现在最亲近的亲戚有两个,一位叫赵光逢的从叔前年刚中了进士,目前在朝当监察御史,一位叫赵俭的在邠宁当牙将。邵树德刚听到时也吓了一跳,自己当初见色起意,将赵玉掳回家,现在看来是担了不小风险。
    又是朝官又是镇将的,差点把自己好色的老毛病给当场治好。
    第006章 州情(下)
    “军使,幸不辱命,钱粮已讨要回来了。”李延龄走进州衙,对正盯着地图研究的邵树德禀报道。
    “唔,先入库。与陈判官、郭孔目官一同协办,账目要清楚,大体上有哪些东西,写份公示出来,读给将士们听。”邵树德仍然在研究地图,只是随口吩咐道:“别入错库了,这是铁林军的东西,不是绥州或龙泉县的钱粮。”
    “遵命。”李延龄应道。
    “可还有短缺之物?”邵树德放下地图,问道。
    “驮马、挽马多有不足。现在屯于城内尚无问题,翌日一旦出征,还是多备些骡马为好。”李延龄道。
    “役畜……”邵树德站起身,思考了片刻,问道:“可否找银州的裴老将军想想办法?银川牧场,年贡战马上万匹,不适合做战马的去哪里了?肯定有。”
    “军使,银川牧场还是得诸葛大帅点头。他才是正牌的银川监牧使,虽然平日里诸事皆委于银州的裴将军。”李延龄说道。
    “诸葛大帅那里我自有分说,而今只需说服裴老将军即可,去把陈判官找来。”邵树德说道。
    陈诚现在的差遣是铁林军判官,本官则是绥州司马。中晚唐以来,时人一般重差遣,轻本官。尤其是大量州县官职被武将兼官占用之后,一般来说只有差遣才能看得出来一个人的地位。陈诚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军中,为邵树德出谋划策,辅助军务,因此李延龄还是去军中找到了正在研习兵书的陈诚。
    “军使,何事相召?”
    “去一趟银州吧。军中缺战马、驮马、役畜,银州甚多,你去面见裴老将军,就说借马骡千匹,日后再还,看看他怎么说。”邵树德说道。
    夏绥镇,绥州五县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银州四县二者并重。到了夏州三县,只有靠近州城、县城的地方有农田、果园,远离州县的地方,则以牧业为主,党项人的营生。
    而在宥州两县,就几乎全是牧业了,也没多少人会种地,即便可开垦为良田的地方,一般也任其荒着,放牧牛羊马陀。
    初唐年间,河西为朝廷养马重地,据说鼎盛时期畜养量达百万匹。夏州是河西牧场的补充,也养了不少,高宗年间,一次牲畜传染病就让夏州死了18万头牛马。
    河西等地被吐蕃攻占后,朝廷的养马重心转移到了夏绥、天德军、振武军、河东等地,比如银州就有一官办银川牧场,夏绥节度使本身也兼银川监牧使。丰州那边,离天德军城不远,就有一永清栅,也是个军马场。河东嘛,去年崔季康屯兵的楼烦监牧城就是一大牧场。
    内地军州或许难以筹措战马、役畜,可在夏绥四州,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购置成本很低。这里缺的是谷物、铁器、布帛、日用百货,说白了,生产力低下,需要从外界输入生活用品,输出基础的畜牧产品。
    陈诚走后,邵树德又不由自主地思考起了绥州的发展问题。最近查阅了下绥州诸县的档案,发现目前开垦出来的土地总共只有两千顷,主要集中在龙泉、大斌二县。
    当然这是官面上的数字,实际可能会多出20%左右。那么就按2400顷来算,一顷100亩,亩产一石粟,去年全州应该产出了24万石粮食,即不到2600万斤粟米。
    这么些粮食,养州兵要花去五六万石的样子,不仅仅包括口粮、工资(军饷的相当部分是粮食),还有训练开支,此时需要给军士们补充肉食,就得拿粮食和党项人换牲畜。
    说实话,去掉养州兵及州、县两级政府开支,剩下的十几万石粮食,也就够全州四万余百姓的消耗,让他们生活宽裕富足一些。
    但这又怎么可能呢?夏州方面就需要绥州提供粮食,每年没个定数,但一次几万石总是要的。此外,还有豆子、牧草、柴禾、布料、绢帛、铜钱若干,有时候还要进献牲畜,负担是非常重的。丰年还可勉强支应,一遇凶年或战争,百姓家无余粮,那日子可就真的难了。
    总之,藩镇一级的财政完全就是一笔糊涂账。收多少,什么时候收,完全没有定制,主帅可随心所欲,百姓的日子自不用多说。
    “还是要加大垦田面积。”邵树德心里明白,绥州其实有一万多顷可开垦耕地,目前利用率还不到两成。即便不开挖水库和沟渠,现有耕地面积其实还是可以继续扩大的,但存在着党项人的威胁,故很多地百姓宁愿撂荒,也不愿辛苦一年后,庄稼成熟时被人抢走。
    他们能在现有耕地外,偷空抢种一些生长期短的豆瓜果蔬,砍点柴,再割点草料,应付上头催课,就已经是极限了。
    铁林军四千人,光官兵日常食用及粮赐,一年就需约15万石以上。此外,还有战马役畜、定期训练、服装器械消耗及逢年过节的各种赏赐(以钱帛为主)。如果要开战,那赏赐更不得了,养起来是真的费劲啊。
    没有朝廷支援,夏绥四州养一万五千兵马(诸葛、邵二人来之前)是很难的,除非你年年抢党项人的牛羊。但那样其实也不太合算,开支搞不好更大,毕竟大头兵们的赏赐可不是什么小数目。赏赐不到位,将帅就得脑袋搬家,那还不如不打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藩镇军士的收入其实是远远高于普通百姓的。他们是全脱产的职业军人,拿命换钱,除了训练就是打仗,是纯粹的战争机器。这些人桀骜不驯,剽悍异常,邵树德也不敢让铁林军四千众去搞屯田。
    中唐以后,军人屯田之事少之又少,比不得府兵制没崩溃那会,真是操蛋啊!
    必须要搞个新的军事体制。邵树德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亲自主政一州后,这个想法愈发地迫切。怎样让铁林军将士们不全为了钱而打仗?开拔要赏赐,接战要赏赐,战后要赏赐,回到驻地后还要再发一次赏赐,这样花费实在太大。
    铁林军将士都不是夏绥本地人,或许可以在土地上想想办法。夏绥十四县,因为党项骚扰、缺乏灌溉或其他什么原因,撂荒的闲田太多了,他甚至都不用去动原本的利益阶层,直接开荒就可完成这一点。
    得,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水利、牛马、人口。邵树德看着绥州五县地图上标出来的大大小小党项聚居点,手已经不自觉地抚在了刀柄上。
    算了,而今时机不对,先忍一忍。亦可多加完善一下,别整成了晚唐的八旗制度。党项包衣?开玩笑呢。国朝均田制败坏前,府兵是有很多奴婢或部曲,说穿了就是需要自己亲自参与劳动的小地主是府兵的主要来源,大部分人还是奴婢或部曲。现在难道自己还要恢复这种制度吗?
    不,这是往魏晋南北朝方向开倒车啊,再仔细想想。
    九月初八,秋风乍起,百花凋零。陈诚从银州回来了,带回了千余匹骡马,外加五百头牛,可谓超额完成任务,不过也让邵树德欠下了一桩不小的人情。
    “军使,裴将军有言,这些牲畜也无需还了。只有一条,他身故之后,若裴家遭难,望军使保全其家族。”陈诚说道。
    “可。”邵树德不假思索便答应了。
    他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骄兵悍将,桀骜不驯,裴商活着时还能掌控大局,万一他死了呢?银州四县,人口可不比绥州少,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尤其是裴商的部将。
    不过这也给了自己一个把手伸进银州的机会。裴商对自己的儿子没信心,那是因为没有外部强援,如果邵树德支持他某个儿子呢?
    说句不要脸的话,如今铁林军可是夏绥镇五大王牌主力之一。三部衙军,加两部外军,基本上在镇里是横着走的。就连宥州的拓跋思恭,在对上他们时都要思量思量,不一定输,但打赢了估计也要折损太多兵马。
    裴商当初为啥上赶着想把女儿嫁给邵树德?还不是看上了人家手里的兵权。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几个不成器的儿子,裴老将军真是操碎了心。
    “陈先生辛苦了,且在家中休息几日。后面还得替邵某跑一趟夏州,诸葛大帅那边,唔,邵某想请他替我说媒。”
    注释1:《唐六典》卷三《户部尚书》记载:“凡天下之亩,五尺为步,二百有四十步为亩,亩百为顷”。百度搜索“唐代一顷”,回答50亩的均为扯淡。
    第007章 麟州行(上)
    广明元年九月三十,新秦县,折府。
    折家在麟州已经经营了太长时间了。从最初迁过来的一个自称“大魏之后”、“宇文氏之别绪”的鲜卑氏族,后来被当地数量庞大的党项部落同化,成了党项大族、地方酋豪,至今已近三百年矣。
    贞观年间,朝廷赐姓折,这是折家登上历史舞台的开端。
    中唐以后,边境不宁,党项经常作乱。作为麟州党项豪族,折家一直管束得很好,没出什么大的乱子,受到朝廷青睐。于是到了折宗本这一代,趁着东风和大势,当上了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成为朝廷镇将,地位取得了突破性的上升。
    与一般人印象中不同的是,麟州也是有汉民的,总计五千余户三万多人。其北边的胜州两县,同样有三万多人,都是安史之乱前由朝廷分批、多次迁移过来的。折宗本帐下的兵马,也是蕃、汉都有,足足数千人,和夏绥镇一样,赖朝廷输饷。
    新秦县是一座十分险峻的城池,位于黄河支流窟野河冲出的河谷地内。
    窟野河流域,向来是周边包括无定河在内的诸多黄河支流的“雨窝子”,降水是各条河谷地中最多的,故麟州三县的农业条件也是最好的,产出颇多,人口也不少。除了五千户汉民外,还有差不多同样数量的以种地为生的党项民户,再加上数量更多的依附于折家的游牧、游耕党项部落,折家只要狠得下心,自己养六七千兵,一点问题都没有。
    折府其实不在新秦县内。因为他们是个大家族,在城外有大片的土地、农庄和部曲,大部分族人都住在那边。县内的折府,不过住着折宗本一家罢了,位于城南,离城外的涌泉不远,取水方便。
    对了,新秦县内是没有什么水井的,因此全城百姓日常生活用水,最方便的就是城外的那个涌泉,面积很大,取之不竭。
    再远的话,就得去窟野河取水了,更麻烦。历史上新秦县几次想扩城,把那个涌泉给包进来,但当地土质松软,根本没法建城。后世西夏建立后,几次出兵进攻麟州,折、杨二家“辄忧渴死”,可见城内取水之难。
    折芳霭今天刚知道一个“不幸”的消息,就是她可能要嫁人了。透露消息的是府中一个婢女,经常伺候她父亲折宗本的,长得烟视媚行,让人不喜,不过消息从来都很准确。
    其实她早已有这个心理准备,毕竟十六岁了。作为折家的一分子,即便爷娘再宠爱,也不可能继续留在家里,而是该为家族做出贡献。
    是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折家男丁要么在地方上做官,为家族谋取利益,要么从军上阵,为家族保驾护航。作为折家的女儿,作用无非也就是拿出来与人联姻,以巩固盟友关系。
    折家与李家的关系很不错。本来李克用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联姻对象,只不过人家早早娶妻,断了家里这方面的念想。在那时候,折芳霭觉得,自己的命运多半就是嫁给麟州某个大家族比如杨家的子弟,或者军中某个青年将领,进一步巩固折家在麟州的地位。
    只不过,事情的发展还是稍稍出乎人的意料。夏州节帅诸葛爽,竟然派遣他的心腹谋士、节度掌书记蒋德温至麟州,替他一个部将说媒,这让折家上下都感到意外。
    作为当事人,折芳霭当然也很关注自己的命运。悄悄找大兄打听了一下后,原本还有所期待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大兄说这人长相还过得去,唯有一点,贪花好色,品行不端。这还未娶妻呢,自己先纳了个妾,还是河东罪将贺公雅之妻,这能是好人?
    折芳霭相当失望。她虽然明白自己联姻工具的命运,但对未来的夫君不是没有过幻想,不要求出身多么高贵,但最好是个大英雄,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拯救他人的英雄,被所有人敬重、称颂。
    只可惜,她在麟州没发现这样的人,就连人人交口称赞的大兄折嗣伦似乎都不够格。这邵树德年纪不大,基业未成,结果就贪恋女色,能是英雄?能被人敬重、传颂?
    气哼哼地回房沐了个浴后,折芳霭看着自己滑嫩得连水珠都粘不住的前胸,看着自己的腰臀,看着修长的双腿,暗自叹气:自家这身段、这容貌,居然要嫁给邵树德那个好色之徒。
    ※※※※※※
    “折小将军此言差矣。”折府正厅内,夏绥银宥节度掌书记蒋德温成竹在胸,侃侃而谈:“邵刺史年纪轻轻,便已是夏绥银宥节度副使,典铁林军,控扼一州之地,帐下猛将十余,精兵四千。我家主公与其亲厚,素来当子侄辈看待,可谓心腹爱将。翌日若率军勤王,或西平宥州,邵将军定然为先锋矣。折都将老成持重,是明白人,当知邵、折两家结亲,于我家主公、于折家,都大有裨益也。”
    被蒋德温这句话一堵,折嗣伦也不好再发表什么反对意见了。反正该说的都说了,幺妹素来得大家宠爱,都希望她嫁个好人家。即便是卖女儿,也得卖个好去处吧?那邵树德又不是天子公卿,凭什么让妹妹去受苦?
    这个蒋德温,一定收了邵树德的钱!
    折宗本沉默不语。不过折嗣伦太熟悉自家阿爷了,知道他心里已经颇为意动。麟州与绥州之间,不过隔了一个银州,一方有事,集结人马,十余日便到。自己之前也与阿爷实话实说了,那个邵树德虽然品行不咋地,但于治军一道,颇多手段,赚得数千军士为他效死力。铁林军上下四千人,其实——还是能战的。
    “某听闻贵镇监军使丘维道拜西门思恭为假父,欲为邵树德求郑相公之女为妻,此事可为真?”折宗本突然问道。
    “折都将勿要听信传言,邵将军只愿求折家女为妻,余皆不问。”蒋德温先是笑而不语,然后才说道。
    西门思恭原本是右威卫上将军,二品大员,掌宫禁宿卫。今年五月,又以枢密使的身份出任凤翔监军。前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郑畋虽然没有名分,但几乎就是西门思恭的养子,今年刚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
    话说西门家族,自中唐以来,一直都是个十分牛逼的宦官家族。奠定家族根基的是肃宗时期的西门珍,建中四年为凤翔陇右节度监军判官,后一路升迁,历任多个方镇监军、宣慰使。顺宗朝赐紫,充会仙院使,最后卒于威远军监军任上。有子四人,曰季常、季平、季华、季晔。
Back to Top